做真正的教育,教成真正的人
——季謙先生在文禮師範學院新生家長見面會上的講話
2016-10-31 季謙先生 文禮書院
時間:2016年9月28日 地點:竹里鄉政府禮堂 主講:季謙先生
整理:鄭媛媛 校對:懷仁 修訂:季謙先生
兩位校長——國際學校校長、師範學院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嘉賓,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鼓掌)
剛才我坐在那邊,有一位家長問我,今天是不是一個令我很喜悅的日子?我說,當然是。因為自從我們推廣讀經開始,真正對於所謂的教育這個“行業”真的走向社會化,制度化,開出所謂的師範學校,這是二十幾年來第一次(鼓掌)。我們各位同學,將近一百名,就是我們讀經教育,這一件所謂的文化大業中,第一屆正式的讀經師範生。(鼓掌)
培養教育家而非教育匠
大家都知道,師範生就是培養師資的學生,他們將來就是要當所謂的教師的,他們要執行所謂的教學育人的工作。那麼,我們應該想一個問題,什麼叫做師範生?他們準備將來要當教師,那麼什麼叫教師?他們要實踐教育的工作。那麼什麼叫做教育?假如不知道什麼叫做教育,你如何去實踐教育的工作呢?又怎麼能稱為老師呢?
在前幾年,四川有一個雜誌剛辦起來,叫做《教育家》,他們刊出了幾期以後,在社會上受到相當的歡迎。確實有內容,不過他們內部的工作人員,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什麼叫做教育家”?他們要為“教育家”下一個定義。然後第二步,他們又問,當今有哪一個人可以稱為教育家?各位,這個問題,或許你也可以想一想。尤其是我們同學們,將來,至少在你畢業之前,一定要想通這兩個問題。第一個,什麼叫做教育家?第二個,有沒有人足以稱為教育家?
我十幾年前,在臺灣,曾經有一次,由臺灣省政府舉辦,到全臺灣各縣市教育局召開的校長會議上做巡迴演講,演講的題目只有一個:“教育匠與教育家”。如果從這方向去思考,我們就可以立刻想到一個問題,所有從事教育的人,包括校長、老師以及教育學者,教育的領導,甚至包括普天之下家庭的父母——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些人都直接與教育工作相關,而他對於教育的意義,如果沒有清楚的認識,那他就是教育的“工匠”,叫做“教育匠”。
既然以教育匠跟教育家對照,那我們就比較容易知道什麼叫做教育家了。一般所說的什麼“家”,都是因為他有相當的文化價值成就。比如說藝術家,畫家,音樂家,一講到“家”,都是有相當程度的人。所以所謂的教育家,應該是對教育真有相當見識的人,乃至於對教育有相當成就的人。進一步,什麼叫對教育有見識?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對教育有沒有見識呢?問出這樣的看似平常卻很不平常的問題,可以啟發我們去思考,或許我們可以先這樣說: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見識,並不具備應有的深度,當然最後並不會有應有的成績出現。就好像一個會寫書法的人,不一定成書法家。一個會畫畫的人,不一定成畫家。 就是這個意思。
再來,我們衡量一下,當今天下誰可以稱為教育家?我們先不回答問這個問題,可以擴大思考,古往今來,誰堪稱為教育家?在中國,誰可以稱為教育家?(眾人回:孔子!) 當然,孔子可作為代表,或許還有很多人,他們都在做教育,他們對教育有相當的認識。而且他們真的有教育的成果。那麼在西方,誰堪稱為教育家?(有人回:耶穌。)嗯,可以,這是從宗教上來看的,但若從學術上來看,蘇格拉底是不是?(眾回:是!)在印度誰堪稱為教育家?(眾回:釋迦牟尼!)你看,這是所有人的共識。可見,誰是教育家呢?非常簡單,聖人!聖人就是教育家!
那我再請問,他們都在做教育工作,他們的教育工作做的很好,請問,他們是哪個師範學校畢業的?孔子是哪個師範學校畢業的?(先生笑)那時候文禮師範學院還沒開啊?(眾笑)我也沒有聽說蘇格拉底是哪個師範學校畢業的,耶穌也不從師範學校出來,釋迦牟尼佛更不是。各位家長,你的孩子來讀師範學校,各位同學,你現在要開始做師範生,難道幾年之後你就是教育家了嗎?要想這個問題啊,你如果沒想過這個問題,你是白來了!當然你去別的師範學校,也白去了!天下很少有教育家,因為很少有真正的師範學校,能培養教育家的學校才叫師範學校,如果只培養教育匠,算什麼師範學校?!(眾鼓掌)
所以我們這個師範學校開設的意義,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培養教育家。各位同學,你要從現在立志,如果你不想立起這個志,請你明天就退學。或者你立了志,但哪一天你這個志消失了,不管你在這裡一年兩年三年,甚至到了四年級五年級,畢業的前一天,你這個志消失了,你就必須退學。因為我們不培養教育匠,不培養只會做教育工作的人!各位家長也是,你如果不讓你的孩子做教育家,你趕快把他領回去,因為留在這裡沒有意義,他去走別的路,或許比較會成功,他走這條路絕不成功的。而且你既然要做教育工作,你如果不是一個教育家,你會把教育工作做壞,你會害人啊!所以,要認識自己來這裡的目的,要明白自己一生的方向,你才能向前走,走得安穩。
那麼落實來說,什麼叫做“認識教育的道理”呢?認識了以後,你願意不願意依照教育的道理去實踐呢?實踐了以後會不會真的有教育的成果呢?現在我們說,假如你對教育的道理有正確的認識,王陽明說“即知即行”,對道理有真正的認識,你必定會努力地去實踐。而如果它真的是道理,按照道理去實踐,必定有它的成果。所以我們不問後兩者,不問你有沒有真的去實踐你所知道的教育,也不問你教育做下去會不會有成果,我們只問你對教育的道理瞭解不瞭解。因此,我們師範學校所要培養的是瞭解教育道理的人,體悟教育道理的人,而且是深刻體悟教育道理的人。將來我們必定有人會真的做教育工作,而且真的有教育成果!
教育的道理:教人成一個人
那麼什麼叫做教育的道理呢?我們先要問教育的工作所為何來?我們說教育是要“教人成一個人”。我不知道別的動物有沒有教育,如果有,在我們看起來,它們的教育非常自然、簡便。大體只會生存的本能。就是教會它的下一代會生活,主要是教會它吃。一隻母雞帶著一群小雞,教到小雞會吃東西的時候,或許是母雞把它們趕走,或者是小雞們遺棄了它的母親。像小鳥,翅膀長硬了,會飛了,就走啦!一代一代的母雞母鳥都會教它的子孫,都教到這裡為止,沒有再教下去。只有人,各位家長,你的孩子教到現在,十五六歲、十七八歲了,該會自己吃飯了吧,出社會混口飯吃,應該也可以了吧!但是你為什麼還不放手,你為什麼今天還陪他來?因為你是人,你不忍心讓你孩子只會吃飯!(先生口氣加重)你還希望他能長進,什麼長進?就人的地位而長進!人的地位跟動物有什麼不一樣?人有人性。所以,我把教育定義為“開發人性的工程”。這是一個大工程,一個長久的工程,一個深刻的工程!要把人性開發出來,讓你的下一代成一個人!
什麼是人?怎麼做人?每個人都知道,但有人故意不做,甚至有人違反它!你難道不知道怎麼做人嗎?我們文禮師範學校如果以這樣的目的來教學生,是非常難辦的,但又是非常好辦。為什麼難?因為要把一個人教成動物比較容易,要把一個人教成一個人,何其難啊!但為什麼又說容易?因為你們這些青少年,本來就是人。你們本來就知道應該怎麼做,而且你心底深處也願意那樣做。你只要把你自己按照你所願意做的做出來就好了,而且你將來也知道要怎麼教人。所以《中庸》說,“以人治人,改而止”。以人教人,所以你們只要知道什麼是人,你們只要願意做個人,我們師範學校就好教了。所以張校長在開學前一直憂心忡忡,說她怎麼帶動全校這麼多的青少年?我跟她說,沒關係,他們能教就教,不能教,退學!我們只教人!因為他將來要去教別人,他自己都學不好,怎麼教別人?所以沒關係,你就做吧!所以我現在要跟各位家長說,你的孩子不一定能夠畢業,或者他幾年的學業完成了,當然畢業,但如果不適應這種教育,他可以提早“畢業”,我希望大家都學成才畢業。(鼓掌)
做人很簡單,要成為文禮師範學校的學生很簡單,只要把你鑽空鑽洞的小聰明放下,把那些歪七扭八的習氣去除。從今天開始,不要貪小便宜,不要愛面子,不要小氣,不要扭捏,大方坦蕩,立志做個人,你就是個人。你就是受人喜愛,受人尊敬的人,你自己也會喜愛你自己,尊敬你自己。千萬不要做自己不喜愛自己的事,不要做自己不尊敬自己的人。只要你自己愛自己了,你自己尊敬自己了,我們學校很好辦,幾乎不用教,所以不用教,這就是教育的最高藝術,也是我理想中的教育。如果還需要教,還要很辛苦地教,這種教育是必然走向失敗的。我希望各位同學在這裡,不需要人教。將來你出去,不需要教人。但是,我們就把你教好了,你出去也把人教好了,把整個中華民族都教好了。(鼓掌)
做一個品學兼優之人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只是個境界,只是個理想,現在我落實一點說,什麼叫把自己做好?我們說把自己做好,就是把你培養成一個像人的人。像人的人,裡面有什麼內容?很簡單,一般人都知道,一般家長培養他的孩子,老師希望他的學生,每個人自己對自己的期待,都已經知道了,就只有兩個字:“品、學”,叫做“品學兼優”。品學兼優這個詞語,大家聽慣了,也沒有什麼感受,其實它裡邊一方面有很深的意義,一方面又很親切,每一個人都可以瞭解,而且立刻可以做到。
第一,說品,是看你的“人品”,就是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這樣子你就有品了。剛才說你不要小氣,不要扭捏,不要愛面子,不要耍小聰明,不要憂鬱。要光明坦蕩,堂堂正正做個人,就這麼簡單!聽說有很多年輕人,得了憂鬱症,在青春年少的,不知憂鬱個什麼?不是自討苦吃嗎?人間這麼美好,只要你放開你的心胸,積極,樂觀,進取,你的心裡面光明一片,你的前程光明一片,你還有什麼憂鬱的?現在要求你有品,不要你去救國救民,只要你先把自己安頓下來,安身立命,你就算有品了。你如果天天在這裡計較,天天在這裡煩惱,天天在這裡想要跟人鬥氣,你自己不安,你自己的生命都飄忽不定,你哪有品啊!?所以有品非常簡單,現在也不叫你做賢者,也不叫你做聖人,做個少年君子,總可以吧?君子就是還沒有成熟,但一心嚮往于聖賢的人。所以我們不要求你立即做一個完美的學生,但是要做一個有理想的學生,願意往前長進的學生。你就算是一個有品的學生了!
有品之後,我們還要要求有學,就是有學問,有才華。一個有品人,本來自己就會追求學問和才華。但是我們再強調一下,你必須用功求學。學問是學不完的,但沒有叫你損傷自己的身體去苦學,你只要不浪費時間,就著學校安排的課程,按照作息時間,該上課就上課,該下課可以去下課,就可以了,保證你幾年下來,在學問和才華方面都有很大的長進。
這樣,有品有學,品學兼優,就做成一個好學生了,這豈不容易嗎?但是不容易就在於,不知你願意不願意這樣做人?願意不願意,最大的區別就是你有沒有真心的領悟,你要從你的生命中領悟過來,要自己告訴自己“我-願-意做個君子”,“我-願-意修養我的品德,我-願-意追求我的學問跟才華,我-願-意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將來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國民。”你這樣告訴自己,這樣儘量去做,我就滿意了。各位同學,你做得到嗎?(眾學生高呼:做得到!)(鼓掌)
後面是你們的家長,你們的家長都為你們鼓掌,他們也希望你做到,這是天下父母心,希望大家不要讓他們失望。孝順,最大的孝順是孝他的心志,孝他的心,順承他的期望。或許你們的父母親現在沒有要求你將來飛黃騰達來光耀門楣,或許你們的父母親現在也沒有期待將來他老了要你來養他,但是你們的父母親現在很急迫地希望你做一個好學生,做一個好人。所以,為了孝順,你也要勉勵自己品學兼優。
我不是用你們的父母來壓你,而是你做人本來就應該這樣。本來就應該的事,做好了居然父母也高興,你為什麼不做?!你做人本來應該這樣做,你這樣做了,老師也高興,你爲什麼不做?本來,你不是為了讓父母高興,為了讓老師高興,你才這樣做,而是盡你的本分。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居然有那麼多人高興,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啊?就只有這一件事——做個好人,大家都高興!(鼓掌)如果能夠這樣做,你就找到你人生的方向,你就知道人性的內涵,你就提升了生命的價值。你先依照這條路開發自己。後來你可以依照這條路去開發別人。這樣子,你就懂得了教育的意義,你就把握了教育的意義去做,你就是一個教育家。就這麼簡單!
我們稱孔子為聖人,孔子也是如此要求自己的,他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是吾憂也”,他問自己德修了沒有,學講了沒有,修德就是品,講學就是學。德沒有修,學沒有講,是他天天憂慮的事。所以,聖人也是追求品學兼優。聖人對他的學生,當然也是教他品學兼優。他教他們好學,教他們過則無憚改。學生們都知道要“學如不及,猶恐失之”,都知道要“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都記錄在《論語》當中。孔門一門師生,就是我們的典範。我雖然不敢說要以孔子為典範,但是各位一定可以以顏淵為典範。我雖然不敢說我能成就孔子的德業,但是你們想要做顏淵,立刻可以做到。
做顏淵有什麼標準呢?很簡單,孔子稱顏淵好學,是“不遷怒,不貳過”。可見孔子所說的學包括現在我們所說的品和學兩方面。不遷怒,不貳過,似乎只是德,不是學,但是有德必有學。所以孔子又說“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退而省其思,亦足以發”,這個發,也包括品德的和學問的發。最能表示顏淵學問的是曾子對顏淵的稱讚:“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較”。古來評判顏淵為複聖,孔子是聖人,顔回也算作聖人,只是他還“具體而微”,具體,就已經有了那個樣子了,而微,是說它還沒有完全顯著,為什麼?因為他還年輕。
我們學顏淵,首先學他的不遷怒,各位想作為一個有志氣的人,你能不能做到“不遷怒、不貳過”?你們的父母不希望你成為這樣的孩子嗎?你將來不是也希望教出這種學生嗎?這是大家共同的理想,而且好像很簡單啊!但是,千古以來又很少有人能做到,你說奇怪不奇怪?因為其中有個東西梗在中間,那就是“習氣”,就是自我保護,總結起來就是“自私”。自己為自己方便,什麼方便呢?不是其他的方便,而是一種情緒的方便。自己有情緒,想要保護自己,別人跟他的想法不一樣,就不高興。別人誤解他,那更不高興。別人冒犯他,他非報仇不可。這種人叫做庸俗。庸的意思是平常,俗的意思是眾人,就是大家都這樣。
各位同學,你將來要做老師,你要負擔起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責任,你千萬不要庸俗了,你庸俗不但害己,也會害人。希望從今起,你要學做一個高雅的人,做一個光明的人,做一個坦蕩的人,做一個有遠大志氣的人。從哪裡做起,從當下做起,每一分,每一秒,不違如愚,不遷怒,不貳過。
所以我們的教導非常簡單,就是給你書,讀!讀得懂,自己吸收,自己體會。該做的就做,該提升的就提升。讀不懂,你就問。有同學讓你問,有老師讓你問。問到沒得問了,自然還有其他辦法,一定不讓你留下疑問。而我也相信你將沒有疑問,因為古今中外,那麼多的聖賢才智之士,都擺在那裡,他們的書都在那裡,你只要去讀它。你只要讀多了,自有體會,你自己也能解答問題。
所以我要再次向各位家長聲明,我們學校的教育以自修為主,每一個人自己讀書,這是真的因材施教。有人才華高,又用功,便進步快一點,有人才華低,又懶惰,便進度慢一點。每個人要自立自強,我們自修的時間多,上課的時間少,因為怕影響大家前進的機會。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前進的腳步,都要每一個人自己去規劃。
所以,假如我們各位同學以前上過小學,上過初中、高中,甚至上過大學了,你一定要知道,這裡的教育方式不同於你以前所受教育的方式。你要自己站起來,挺直你的脊樑,你要自己動腦子,用精神,自己為自己奮鬥。假如不能自己學習的,你就應該離開這裡。因為你到別的地方,有人教你。你或許適合那一條路,你不適合我們這條路。但是我相信,每一位同學只要你靜下來,以你現在的基礎再加上來這裡以後我們的課業的引導,在不久的將來,你們都具備自己學習,自己反省,自己改善,自己長進的能力。何況還有朋友和老師的協助呢?但這些師友,是為了夾持。你的老師,不是來監督你做你的仇人的,你的這些同學,不是讓你來這裡呼朋引伴東家長西家短的,所謂“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千萬不要把你以前的社會習氣帶到這裡來。這裡是另外一個新的地方,新的境界。你要有新的生活,對自己對人生有新的認識,要立新的志向,用新的方式,走新的路。我相信你們的父母也跟我有一樣的期待,是不是?(眾回答:是!)(鼓掌)
教學原則:管理嚴格,學術自由
我們這裡從書院,到後來開的國際學校,到現在你們的師範學校,老早就訂下了一個教學的原則,非常出名,就是“管理嚴格,學術自由”。這個學術自由的第一層意思就是儘量給你機會,讓你自己研讀自己思考,很自由。當然,我們會引導你先看人間最好的書,讓你讀經,讓你解經——讀經就是讀人間最高明的書,解經也要用最高明的人解經的成果,讓你跟著學習。學術自由的第二個意思是,鼓勵你廣泛研讀與專業相關的著作,訓練你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引發你表現自己的意見。經過訓練的意見,會是有厚度和廣度的見識,其中便有了客觀性和包容性。
這樣,我相信你學術的自由,不會是“意必固我”的放肆。你的意見不會跟別人起衝突,不會想要去打到別人、消滅別人。你會有溫柔敦厚的情操,如果你有學問,會體諒而不驕傲,你沒學問,會謙卑而不氣餒。我們所教的學問本身就教你如何做學問,甚至教你如何做人。所以我們的學術自由不是讓你胡思亂想,大言不慚。自由不是隨便,你不要隨便有什麼意見,你的意見就是如何嚮往于聖賢,如何安頓人生,如何對世界有益。要不然,都不算意見,都是在浪費生命。不嚮往于聖賢,就是在浪費自己。但嚮往聖賢,不是叫你受聖賢的宰製,不是叫你跟著聖賢後面走,而是叫你做一個像聖賢一樣的人,你會知道這就是真正的為人之道。所以學術上很自由,但是它又共同趨向於道,叫“志於道”。你們一定要好好體貼今天我所講的這些話的意思。
不過呢,管理要很嚴格,管理嚴格的意思不是要欺負你,不是要控制你,這個嚴格的意思是恰當的生活,恰當的人際關係,你的日常生活要有哪些規範,一天的起居怎麼安排,我們經過思考,經過實踐,經過改善,然後定出一些規矩。譬如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零食,沒有週末;要早起,要背書,要練功,要節儉,要有禮貌等等。這些規定,將來操作起來如果發覺不恰當,是可以改善的。但是你要知道操作不恰當是為了什麼而不恰當?如果是因為同學們不喜歡上進,那我們是不改的。如果是因為規範太嚴苛了,不通人情,課程安排太緊張了,損害健康,那我們是會改的。但是我相信我們所定的規範和課程,是非常合理的,你如果按照這個規定去生活,你會發現每天都在進步中,你會覺得很順暢愉快。你在學校的生活合理了,你的整個性情也會有所變化,你會尊師重道,你會敬業樂群,你也將會回頭去想你應如何對父母,如果以前對父母有不恰當的言語行動,你要趕快去懺悔、道歉。從今以後,不可以再對父母有任何的抱怨,任何的違逆。對父母,你只有感恩,沒有別的。你如果能夠遵照我們的管理,你將是一個最幸福的人,因為你心安理得。而且你的生命日漸開闊,光明。一切就都很美好。我希望大家在這裡有一段美好的生涯,如果是一年制的,最好是全年中都幸福,如果是五年制的,最好是五年中都幸福。希望你從今天開始,不要留下遺憾。
前途光明
現在很多家長,甚至年輕的小孩就在考慮前途的問題。家長考慮你們前途問題固然是出於一種愛,但這一種愛是生物性的愛,不是人性的愛。但是人既然是動物,就有動物的愛,他們希望你將來不會餓死,所以家長會考慮你們的前途問題。但是你們這麼年輕,你千萬不要考慮自己的前途。家長考慮你的前途是愛,而你考慮自己的前途,叫“沒志氣”。你要考量的只有當下是否天天長進,不要考慮將來的前途。我相信如果你現在天天長進了,將來自然有美好的前途等著你,但是也不是為了將來有美好的前途,現在才天天長進。
各位家長,如果你正為孩子的前途煩惱,你煩惱什麼呢?只不過是怕他餓死嘛!現在我至少可以向你保證,你的孩子將來不會餓死。一個有品德有才華的人,如果不餓死,他就有前途!你一定要相信,他一年沒有前途,兩年沒有前途,他五年十年總會有前途,五年十年沒有前途,他二十年三十年總會有前途,他現在十七八歲,畢業的時候,二十七八,經過三十年,他只不過是五六十歲,他那時候才成功,都算成功!(鼓掌)
你不要太小氣,不要短視近利, 不要障礙你孩子的前途,你不要為他前途擔憂,何況他的前途是光明在望,你可知道,將來我們的國家需要多少這種有品德有才華的、能夠為中華民族奮鬥的所謂的國學老師,甚至是讀經老師嗎?這樣的人才,再過三年五年、再過十年八年,是很搶手的啊!不僅是中國,全世界都需要!所以我鼓勵我們這些年輕人,你如果有興趣,如果夠聰明,有能力,你也要學好外文,將來全世界需要你們,你們的前途無限光明!(鼓掌)
另外,或許有些家長煩惱你的孩子在這裡讀書,沒資質學歷。當然,現在我們不敢保證有資質學歷,但國家的政策在變,辦學資質日漸開放,而且全世界都在開放,說不定三五年之後,就可以有了。假如最後也沒有呢?也沒有關係,要學歷也很簡單。在臺灣,有空中大學,在大陸有自考制度,即使沒有任何學歷,都可以先專科自考,然後大學自考。你到了三年級之後,你如有意願自考,我們會請人來輔導你。如果你已經高中畢業,可能兩年之內可以完成大學自考,如果你連高中學歷都沒有,要從專科考到大學,或許要三年。大學自考通過,他就可以去考公務員,或去考研究生。你在這四五年之內如果真的聽話、用功,你考上了研究生,我跟你保證,你會是個佼佼者。所以各位同學,如果你想拿博士,我跟你保證,你將來是一個有真學問的博士!(鼓掌)
所以,各位家長,你的孩子前途無量,千萬不要擔憂,你走對了路了。你們是先行者,走在時代的前面。但是先行者,必須披荊斬棘,是很辛苦的。聽說張校長這兩天會辦一個活動,要家長幫忙拔草整理校園,真是披荊斬棘啊!各位,天下有這種學校嗎,還沒準備好就開學了,房子是前天才完工的,一切簡陋,餐廳也沒有建好,大家像難民一樣逃來逃去(眾笑)。就是難民,沒錯!烏合之眾,但是眾志成城!(鼓掌)
只要你有志向,你的志向跟我們一樣,你在這裡是安穩的。縱使顛沛流離也是安穩的;你在這裡是幸福的,縱使這麼樣的因陋就簡,還是感覺很豐盛。最主要的是你的內心有沒有向學,有沒有志道,所以我們的校訓叫“志道樂學”。志於道,樂於學。假如你真的想用這樣的態度來做人,你今天就開始走向做人的成功之路了,你就開始安你的身,立你的命。你會心安理得,每天都很幸福愉快。
不叛逆,樂受教
總之,各位同學,你們這麼年輕,大人認為這正是人生叛逆的第一期,我一眼望去,果然都是叛逆的樣子,這我老早知道了,張校長也老早知道了。但什麼叫“叛逆”呢?為什麼會叛逆呢?假如我們瞭解了,我們就不怕。所以,各位同學,你如果有叛逆的心,你也不要責備你自己,並不是你的錯。你是可以立刻不叛逆的,但我不是直接不允許你叛逆,因為你叛逆有你的道理,把叛逆的原因解出來,想清楚了,你就不叛逆了。我的教育理想是,全國百姓,各個家庭,不再有叛逆的孩子!(鼓掌)整個社會不再有叛逆或者不再有犯罪的人!(鼓掌)這是可以做到的。
如何讓青少年不叛逆,第一點,這個父母生下這個孩子,甚至還沒生孩子之前,就要知道,他要生個孩子,他不可以對不起孩子。而也要知道,孩子在十三歲之前,自己是不能瞭解自己的,自己是沒有思想的,是不能自我決定的。不是他不聰明,而是由於他年紀還小,即使再聰明,一個人很難在十三歲之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知道人生的意義在哪裡,他很少能夠走自己的路。這個時候,西方人說,一個孩子,上帝照管不到,他就派孩子的父母來幫忙他照管。所以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是孩子的上帝,你要引領你的孩子,引領到他自己能夠思考自己,能夠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他自己能走自己路的時候,你才放手。在他還不能自己思考自己,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在哪裡,不能自己走自己路的時候,你千萬要擔待著。那麼如果一個家長從一開始懷這個孩子,這個孩子一生下來就知道這個孩子應該走什麼路,知道怎麼讓這個孩子將來長大之後,回想起他的成長歷程,會感恩父母,因為父母已經為他建立好了、打定了他將來往自己的路上走的基礎。他的人生就順當了,他越長大,越感激父母,時時感激,感激一輩子!(鼓掌)
他什麼時候會叛逆呢?不是在你的教育有問題的時候,而是在你的教育問題終於暴發的時候。你老早把他教壞了,或者說,你把他教得不會思考,他所追求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他看了電視,就學到對父母大呼小叫,他結交了一些玩電動的朋友,就整天到晚也想要玩電動,你把孩子培養成這樣,然後你的孩子對你叛逆,你還說這個孩子真糟糕,這麼叛逆。你知道他現在的叛逆是誰處心積慮了十幾年而養成的嗎?不是他自己養成的,是你父母養成的。所以社會如果有人犯罪,是社會的罪過,不是那一個犯罪人的罪過,因為他是從小被教育成的,十幾年的教育就教他這樣,所以他就這樣。所以各位家長,你的孩子現在已經長到這麼大了,希望你如果再生一個的時候,要好好考慮一下從小要怎麼教他。不過很恭喜你,你的孩子並沒有違背你太多,至少你把他帶到這裡來,而他半推半就之中也終於來了。
各位同學,你要感激你的父母,把你帶到這裡來,(鼓掌)這也是他教育的環節之一。當然我剛才說了,你如果不適應這個學校的教育,你可以叛逆。不過,我想過了,我這樣做是對你有最大的好處。真的是想讓你的生命長進,真的是愛護你。如果你還叛逆,那我會再想一次,是我錯了還是你錯了?如果我是對的,你居然叛逆,你是自討苦吃。你放棄了你自己應當有的志氣,你要走人生錯誤的路,我們就請你離開,因為你可能會妨礙別的同學。學校不是不要你,而是你放棄你自己。所以,假如我錯了,假如我們學校錯了——我們學校為了培養一個所謂的教育家,為了培養一個合乎人性的人——假如我們這樣想是錯的,你可以叛逆,沒有問題。所以,你對,你就叛逆吧!你就離開吧!但如果不是學校的不對,而是你自己不願意成長,你維護你的習氣,請問,你叛逆什麼?你喪失了生命最好的長進機會,你不是拿磚頭砸自己腳跟嗎?不過,情況是多樣的,或許,你的叛逆不是不想長進,而只是不適應我們學校的方式,你認為有你更適應的方式,也請你及早離開這裡,到那裡去,或許它和你的氣息相配,你的成長會比較順利,我會祝福你。
我們辦學校,雖然學校初起是這麼風雨飄搖,但是我們是有信心的,有這個信心,將來你們可以見證我們的學校,不僅是學生越來越好,而且我們的建設也會越來越好。我希望同學們、家長們,跟學校一起攜手共進,我們培養出好的老師,將來教出一代代的好國民,貢獻給社會,貢獻給國家民族,貢獻給全世界,謝謝各位!
(長久熱烈地鼓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