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謙先生在(大陸地區)首期讀經宣導講師培訓會講話摘要
2013年4月18日下午(大陸地區)讀經教育第一期宣導講師培訓學員報到,晚上相見歡,在北京溫泉國際酒店四樓會議室。

相見歡致辭
主講人:王財貴老師
時間:2013/04/18
地點:北京溫泉國際酒店
我每到一個學堂都會問老師:你們在這個學堂裡面教學是越教越有問題,越教越煩亂呢?還是越教越感覺到心中愉快,然後越感覺到與兒童同在是一件幸福的事。如果是前者呢那一定是教錯了,如果是後者呢那一定是教對了。大部分的地方都跟我說:他們是屬於後者,越教越輕鬆愉快,感覺幸福,因為如果不是這樣,他也很快就會打烊了。那麼,我們當然希望大家的學堂都辦的很好。
這一次我們號稱第一屆的宣導講師的培訓,我在公開信裡面已經講的很清楚。那麼,其實這一次參加的人大部分都是長期以來自己教自己孩子,自己進一步或者開學堂,大部分是這樣,也有少部分呢是我們知道他有宣導的熱誠跟能力,剛剛有幾位的發言我們就可以感受出來。
不管是久習還是初學,這個《六祖壇經》六祖說,這個經典上說:“不重久習,不輕初學。”所以這一次如果來的有所謂的前輩、老將,也有的是新手,但是我看大家同樣的都有這顆心——就是希望把我們所知道的這種令人越教育越感到輕鬆愉快幸福的這種教育的觀念,用最好的方式,用最快速的方式傳播,這就是我們辦宣導講師的意義。
會有三天的時間,一開始我們的相見歡就真的表現了我們讀經的本色,就是歡心的鼓舞的愉快的,我非常高興。
我每次跟讀經的朋友在一起,我都非常高興,每一次看到孩子在讀經,我都會不禁流淚(先生哽咽落淚),這是人間之至美,不做是我們對不起自己!
所以我們在座各位是我推廣讀經二十年來,可以說是最親近的人了。那麼我們這是第一屆,確實是意義不一樣,當然以後我們還會繼續再辦下去,但是這是第一屆確實是一個典範,我們希望這一次大家都非常愉快,我們以下的時間有大部分的時間是留給各位作分享,這個分享除了像剛才這樣相見的自我介紹分享之外,最主要的是分享你在讀經教學的過程,在推廣當中所有的經驗、所有的甘苦,那麼或許你會有一些問題,那我們都很開放的,隨時任何人都可以跟他討論,互相地協助。
我們這一次辦培訓會的另外的一個重大的意思啊,希望大家在這裡是相見歡,大家要多交朋友。以前是朋友的,然後更加地進一步地深交;以前不是的,希望大家都是相見如故,這個會留下美好的回憶。
總之,我們都是一家人,謝謝各位!(眾鼓掌)

學員分享總評
主講人:王財貴老師
時間:2013/04/19
地點:北京溫泉國際酒店
今天很高興,這個從一開始講就講的很好,接著一路上都講的很好,這個沒有講不好的,凡是從誠意出發,而且是講讀經就沒有講不好的。(眾鼓掌)
所以我們說要做宣導人,其實這個如果真知讀經之理啊,他本來自己就一定會催促自己去讀經,而且他一定會催促自己對他的最親近的人。
如果有孩子就自己教自己孩子,如果他有親戚的孩子,他一定會教他親戚的孩子,所以他一定想要做一個教師,或者是在家庭中業餘的他就真的去教讀經班。那麼,在有機會的時候他會去開私塾做堂主,然後再有機會他一定會宣導讀經。
這個宣導是隨時都在宣導,只要你明白這個道理,你不宣導都不行,因為這跟你的生命是同一個品質,你的生命追求真理,這就是真理,所以你是自己覺得你有義務,你不容自已就去推動。
我們這個在座今天一二十朋友他們也都呈現這個意思,我相信明天我們還有這麼多的時間,明天繼續講的人也一定都會讓人感受到這種心情,我們非常高興,我今晚就說到這裡。(眾鼓掌)



與在謙北京論語讀書會同學座談摘要
主講人:王財貴老師
時間:2013/04/20
地點:北京溫泉國際酒店
我以前在大學上課的時候啊,我每一次都講真話,尤其到大一的學生上課,我都說,我最喜歡上你們大一的課程,因為你們最有希望,希望你們這次不要讓我失望。
確實所謂的新生啊,新生就是剛進來的學生叫新生,我們孩子剛剛出生也叫新生嘛,凡是新生都是代表希望。
那麼,《易經》的複卦就是代表希望之卦。那麼,複卦就是初爻是陽爻,上面有五個陰爻,五個陰爻也可以說五個陰爻壓著它,但是也可以說它是漸次地一步一步地陽氣也會一直發展,然後把五個陰爻全部地變成陽爻,從複卦一直走到乾卦,這是一個理想的歷程。不過呢人很難依照理想一步一步地開拓,雖然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有這個期待。
那一個小孩子呢,他剛出生的孩子嬰兒,它當然不可能有這個期待。其實在他的內心裡面啊應該有這個期待的,但是作為一個初生的生命,他不可能自己瞭解他自己的期待,於是這個期待要父母來擔當。我們看到很多父母啊,幾乎所有的父母對一個初生兒都充滿著期待,所以這個時候自己不能期待,但是世間有人幫他期待。所以有人就說,這個上帝非常的慈悲,孩子要離開上帝的時候啊,上帝就跟他說,你別怕,你去吧,我已經在人間安排了我的助手來照顧你。所以這個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的上帝、第一任的老師。
不過這個父母對孩子的期待有沒有真的想辦法,讓孩子一步一步地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呢?我們可以從許許多多的人間各種例子看到並沒有,那麼其實違背了上帝的期待。
到了像大學生這個年紀呢,他已經十八歲了,在法律上算作成熟的人,那麼這個時候還需不需要父母、老師來幫你作期待呢?其實父母、老師都還願意幫你作期待,不過許多的年青人已經不屑于父母、老師給他的期待,或許父母、老師給他的期待不是真正的人生的期待。
但是一個大學生十八歲了能不能自己作期待,這是很可疑的,尤其是他從小沒有經過這樣的訓練,他一路發展起來並不是那麼樣順當,於是十八歲的年青人也是一片茫然。那麼父母親、師長的期待或許你不滿意,你不屑一顧,或許他們真的沒有客觀的真實的期待,他們不是真實的,他們的期待可能是庸俗的、虛幻的,於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自己負起責任。
那麼,要叫一個年青人剛剛是成熟的人,他怎麼自我期待呢?這也是人間很不負責任,很艱難的。我們的社會給予一個年青人這麼大的包袱、這麼大的一個責任,其實也不大應該,因為我們並沒有從小教他,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每一個人要自己反省自己。
孔子“十有五而志於學”,這個大學生都超過十五歲了,有沒有立志?你的立志是志於什麼?其實孔子所志於的學就是“志於道”,不是一般的學,因為孔子說“志於道,據於德,依于仁,游於藝。”所以“志於道”就是所謂的志於學,因為“志於學”所學的是道,於是他才能夠“三十而立”,立於什麼?立於道中。
“四十而不惑”,就是不惑於道,與道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知此道從天而來,此道是人生的本然,而且又知道此道在人間並不一定非常順利地能夠完成,這就是“五十而知天命”的兩個意思:一個是知天之所命,一個是知要實踐是要跟命運奮鬥的。
“六十而耳順”這個就是通達一切。
“七十從心所欲”就是絕對的自在。為什麼“從心所欲”?為什麼到最後會“從心所欲”?這是從十五歲就規定了,從孔子十五歲的時候就確立了這個“從心所欲”的目的,所以孔子為什麼可以作為我們的模範?因為他從人生一開始有自覺,從青春期開始,所謂青春是一個生命的一種昂揚的時代,要在這個地方有憤悱,才能夠接受聖賢、接受經典的啟發。
那麼已經十八歲了,甚至已經大二、大三了,這個人是要有你自己來決定,因此我們有這個大學生的《論語》的讀書會,這是給大家一個很好的機會。
……總之,在這個地方是愉快的、是充實的、是飽滿的,而且是自由的、自在的。……很多人都這樣講,說看看我就好,不知道我有什麼好看的。(眾笑,眾鼓掌)
……尤其是我們夏令營希望有志者,你如果還沒有參加過“論語一百”可以參加,如果參加過了有志者可以協助我們來做輔導員,或做志願者,來做一個服務,這樣子我們才盡了自己的責任,因為我們從讀經受益,我們希望把讀經推廣出去,有機會我們要服務。謝謝各位!(眾鼓掌)


學員分享總評
主講人:王財貴老師
時間:2013/04/21
地點:北京溫泉國際酒店
昨天晚上要結束的時候要我說兩句話,因為昨天晚上已經晚了,那其實要說的今天也是一樣。聽了大家的發言,確實首先是我曾經說過,要宣導第一要有學問,第二要有經驗,第三要有真誠。但是沒有學問的人,他可以有經驗,沒有經驗的人可以有真誠,雖然沒有學問的經驗也不可靠,但是呢沒有學問跟經驗的真誠永遠是可靠的,所以真誠永遠是可靠的,至少大家都是真誠的,而且有的人講的確實是以真誠來動人啦,大家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都講的非常好。
我們這個培訓啊號稱是培訓,其實最主要的是讓大家互相地聯誼,這已經達到培訓的目的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這樣的教育是很難像一般的教育集團,他們設計的一種教育的模型,甚至細節都設計好了,教案都設計好了,每個人照這樣做,如果這樣就不是經典了,要不然為什麼古來的經典一部經講不完,講二千多年,那麼多人講,因為它是活潑的。但是這個活潑如珠走盤,不能超出盤之外,那麼我們大家大概都已經默默中自覺的不自覺的有這個共識,所以我們一講起來,每個人都心有戚戚焉。
確實尤其是今天早上趙伯毅啊孟丹梅啊跟謝委員啊都有一些比較進一步的反省,除了自己的經驗之外他還反省,對整體性的反省,這個都非常好,尤其是謝委員說的,說我們要有一份謙卑,這當然謙卑也包涵在誠意之內,所以誠意的發揚有兩類:一種是直道而行,這個叫“先天而天弗違”啦;一類呢誠意一發他必須要照顧人情,因為要開外王事業,要有菩薩精神嘛,菩薩就慈悲,這一種就叫“後天而奉天時”,你在這個時代中,在整個事件中你要順應它,叫隨順,一般說隨順眾生,有的人也弄錯了。以為隨順就是我比較偉大,我現在隨順你,如果這樣想還是高傲的,所以要貼近要踏實,那麼自己也融入在這個情境當中,當然這是有修養。
但是我相信一個有誠意的人,他走著走著首先他如果太高傲,像孟丹梅說她以前太高了,久而久之,大家也會發現她不是自大是急切,雖然這個急切啊會害事、誤事。不過呢一個人不能那樣完美,所以我就勸剛剛接觸讀經的人,確實每個人都有這個時段,或許延長比較久,或許比較短就超過了,就或許是比較外向一點、比較內向一點,內向一點表現的就比較少,但心裡面是比較急的,這是第一步叫作截斷眾流,然後以後呢蓋天蓋地,最後要隨波逐流。所以一向我都不勉強的,我也都默默地等待,所以趙伯毅說我都是太過“鄉願”,其實也是誤會了我!(先生哈哈笑,眾笑)所以說我什麼都說都好都好,明明發現缺點也不講,這難道是缺點嗎?
一個人急切剛聽到這個道理的時候,他想要說天下最偉大的道理就在這裡了,他急切,那這就是缺點嗎?難道要用最後的隨波逐流來跟他講你不可以截斷中流嗎?你沒有截斷中流你怎麼可以蓋天蓋地?你沒有“興於詩”怎麼可以“立於禮”,然後再“成于樂”?所以這話叫我怎麼講呢?所以我都叫大家看書,學問深時是意氣平啊,或許教法有各種。
其實我自己也不敢說我在教人、我可以指導人,我一向都沒有這個想法,我就是在學校裡面教書,確實是以前是學生來了是跟我修學分嘛,其實我對學生都還算很客氣的,雖然有時候會罵學生,但是這個罵不是我高傲地然後說你是我的學生我要罵你,我是站在真理、站在一個道理這個地方,你為什麼不來接受,你為什麼不憤悱,站在這個地方罵學生。那麼當然啦,或許有些人也希望我對各位也這樣,但是我都把各位當朋友,我連我教的大學生都把他當作類似是朋友,何況對各位呢?!各位年紀也都比較大了,有的也都有很多經驗了,大家都在這種洪流滾滾的時代裡面都有一份的覺醒,我都覺得很難得,甚至我有時候很敬佩各位啊,真的很敬佩各位,是一種出自我真心的尊敬,我是尊敬你,並不是你是跟著我走。
所以昨天謝委員她跟我開玩笑說,大家的報告我看起來好像把我當“教主”,我說你不要隨便亂講,我不可以當教主,因為儒家的學問裡面沒有教主,每個人自己自主,所以這個事情怎麼處理可能個性吧,因為我的個性就比較屬於不喜歡為人師,所以“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句話對我來講我也是深深反省,而且我自己反省,哎,我好像比較少這種缺點,反正有人責備我你為什麼不當我的老師?(先生呵呵笑,眾笑)我就有一點為難,這是我的個性,所以其實在座當中(就是今天我們的在座裡面)我是最內向的啦!(眾笑,眾鼓掌)最想隱居的是我!(眾笑)
你看我雖然沒有寫一些詩,但是我會作對,我有文學氣質啦你要知道,我會寫書法,我喜歡讀書,我會喜歡去散步,聽到蟲鳴鳥叫我就滿心地喜悅,我看到湖光山色就像柳宗元說的與天地彌合,我真有這種感受,從年輕時候開始,因為我是鄉下人,所以我是最適合隱居的,我天天就是想要去隱居,其實你要知道告訴你一個秘密:我開書院就是為了我自己要去隱居!(先生哈哈笑,眾笑,眾鼓掌)所以我天天找一個所謂山清水秀、世外桃源,當然也是,所以我天天在夢想夢想。
但是我什麼時候能夠去隱居呢?我是不是真的會去隱居起來呢?這個孔子說:“我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所以在這個時刻我還是會主動出去走一走,當時這跟我們的宣導講師培訓啊好像有一點衝突,你看我們辦完宣導講師培訓,再過一個禮拜我就要去全國巡迴,趙伯毅才會說我像是有毛病一樣。你看我辦完宣導講師不是讓大家去宣導嗎?那我又要自己出去,是,我也覺得自己有一點矛盾啊,所以我出去巡迴的機會可能會越來越少了,因為大家,確實我都很鼓舞大家。但是有些時候是不得已,因為人間有些時候不講道理的,他們說:“我們辦了一個大型演講,我們一定要請到王某人來。”我說:“我可以給你介紹別人去,他講的比我好。”他們都認為我在謙虛,其實不是,因為什麼呢?因為大家講的比我好。為什麼?因為理論是那麼簡單,而且我只有講理論,而理論那麼簡單,你當然能講理論。而這個在實務上在你的一種激情上,而且在地方性上,你都是很切合的,比我切合,所以一般人的這種觀念啊確實是不對的,但是很難打破,所以有些時候我要出去一下。
但是我就想我這一次的巡迴的意義就不大一樣,以前我是走過去一陣風過去了,至於撒下的種子什麼時候發芽,我是不管的,管不著的,這也是我內向的性格之一啊(眾笑),我一直往前走,所以我很喜歡泰戈爾的那一句詩,我一看就相應,說只管往前走吧,不要采拾路畔的花朵來保持,一路上花兒自會繼續地開放。(眾鼓掌)
你走著走著撒了許多的種,有的已經發芽,他們或許需要你照顧,但是我不是不照顧,因為路途還很遙遠,我不能夠天下人都照顧,我都損他,你如果要長,你就好好自己長,這是要交給他自己或是他的家人或是交給他的地方,意思是我們辦這個宣導講師培訓是——我去撒種子,你來照顧,一方面。一方面請你在你的當地那裡撒種子,那麼有這麼多人去撒種子,一定是比我撒的多,而成功的機會也比我多。
所以有的甚至我們的宣導員前幾天還跟我說,就是他參加了我們這個宣導員培訓,他當時宣導員他還不上道,為什麼?他跟我說:“請問老師有空到我們那裡宣導。”我說:“你不是宣導講師了嗎?你就去宣導啊。”說:“我們的功力不夠啊。”我說:“請問你的功力是我的幾層?”他說我的功力可能是老師的三層。那三層好啦,我們這裡六十個,六十個乘以零點三多少?十八倍。所以大家合起來是我的十八倍,請問你要等我去,還是大家合起來。而且你在當地我十年才去一次,你一年就可以講十次,你是一百倍,你怎麼不這樣子看呢?所以像這樣子來計算你就知道了,因此我們各位宣導員的責任是很重大的,因為我們這一塊土地太廣大了,不是一個人照顧來的。
我們這種培訓是很奇特的,沒有什麼明明白白的檔、步驟給你,為什麼?一方面是因為我是很內向,我是很怠惰的,但是呢是很尊重大家,是看得起大家,你們一定有自己的辦法。
不過,最後我還要講一點,就跟謝委員的觀點有一點點不大一樣,但是不衝突的。就是請各位在做宣導的時候,不要忘記了王財貴讀經教育理論,第一點讀經教育理論是客觀的,它是屬於教育理論。再來呢王財貴提出來,而且大家都知道王財貴這個人也作了很客觀的思考,儘量客觀的思考,已經達到一個相當程度的客觀,所以並不是你一定要遵照王財貴的,而是你自己要心中很明白,你超過王財貴才可以不講王財貴。(眾鼓掌)所以我們要這樣看,就是主觀性而帶有客觀性,主客是合一,這是人生的理論最理想狀況,也是為人處世最理想狀況,我們所做的就是可以補……所謂“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像這種理想人格我們或許做不到,但是我們心嚮往之,我們儘量,所以大家去宣導不是你不可以說你自己的感受、經驗,而在理論的原則上假如你沒有經過非常清楚地思考,你不要隨便變動,等到有一天你能夠作清楚地思考了,或許你變動了,而且天下風從,天下都來遵從你的這個變動,這是對的。
但是,剛才所講的我們要謙虛,要跟其他的類似的走在同一條線上的各種文化團體各種教育的觀念,所以謝委員特別提出來我們要與人和善,要廣結善緣,然後要傾聽別人,謙卑,海納百川,在海納百川的同時不忘記自己的本色,在不忘記自己本色的同時海納百川,這需要智慧的,所以到最後凸顯出讀經的還是我們這班人,但是呢儘量不要跟講其它的教育的相衝突。
所以有一次在網路上有人提“國學教育”這個詞語,然後我突然有一種感觸,所以我就寫了一篇回帖,就說讀經與國學的不同,就是讀經教育與國學教育的異同啦,寫完了以後我遲疑了很久,我就不敢發,過了兩三天想要發,發出去了馬上把它刪除,這個不發,但是呢在這幾秒鐘之內啊就被程雲楓把它截圖截下來了,就是他看到了,他覺得這個挺好,講的很清楚,原來國學教育與讀經教育確實有一點不同,但是怎麼不同沒有人講的清楚,我講的很清楚,所以就把它截下來。
經過了一年之後,有人雜誌向程雲楓要稿子,程雲楓居然把這一篇寄給他們,結果已經排版了要印了,程雲楓才說你的那篇我去給你弄出來了,那我就罵他一頓,所以我也有這種考量。我的意思就是說請各位,一方面也要常常給我建議啊,一方面啊對我有一點信心,我是常常想要通盤考量的人,但是有些時候考量不到,所以請以後也要提醒我。
我們大家互相地一定要很珍惜這個中華文化復興的契機,而這個契機呢如果我們自己認為我們是走在最前端、最經典的方向,但是千萬不要忘記人情世故,千萬不要忘記,所以昨天才講理有六理,最後一理這個情理、事理,這就是這次我們培訓所要強調的一點,雖然我們沒有特別地說,但是希望大家體貼,而且我知道大家一定會體貼,尤其是你經過一些波折、風浪,你如果誠心還在,你一定會回頭過來體貼,沒有經過波折或許是一往無前,那一種的真理在握,這個也是很可喜的啊,但是不要咬牙切齒,不要咬牙切齒。
你如果光明在握也要像昨天這個塗楊一樣又講又笑,人家喜歡她,她也高興的很,她遇到很多挫折她也高興的很,然後整天就是笑嘻嘻的,她的命運就順了。(眾鼓掌)所以我們要知道孟子的話是很真實的,所謂“睟然見於面,盎于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你的整個氣色會變化的,甚至你的整個身體就是從側面從背面來看就是這一點好像有一點不一樣,這叫“睟然見於面,盎於背”,不是只有臉上看得出你的氣質啊,連從背上都會看到,你的一舉一動四肢,不是你故意的,你故意的就造作,而是你的誠意,你的一種對於人世間的體悟,兩方面。
所以我補充早上聽到幾個我們讀經老將,還有謝委員的話,我心有戚戚,所以要多講幾句濃縮回來,就是理論、實務、誠意,這個誠意呢再強調一下,就是人情世故的照顧,好像這樣子我們就比較圓滿,但是我還是沒有講細節。我相信各位,因為方向即在,立於不敗,最怕的是沒有方向,所以是這個方向不對,是努力白費,最起碼是這樣子。現在我們是方向即在,立於不敗,所以或多或少或者有一些挫折,那或者很順利,都是對的,都是好的,所以我相信我們讀經的前途一定是遠大的,尤其是最近國家政治的氛圍越來越清明,這是中華民族之福。(眾鼓掌)
我們面對著整個時代的問題,而且面對著同行,也可以說同行者的一些疑慮,那一定要很清楚,你不一定要放棄,因為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有本有末,你如果抓住了本,你在你的方向、目的比較理性正確的,那麼你就不要恐懼,但也不要急,不要氣急敗壞,但是你在海納百川的同時,你千萬要維持自己本身的清淨,不要因為納了百川,你自己也污濁了,像這些話反反復複永遠在講,以後我們互相砥礪。
我最近兩天我都離開會場,不在會場這裡休息,都聽到大家互相邀請,今天去那裡,又是喝茶,又是聊天,有人喝咖啡,甚至有人喝酒,就是促膝常談,我看有的人兩天下來眼圈都黑了一圈了,我就很高興,雖然我在提倡要早睡早起,因為我自己改過了嘛,我以前啊三十幾年幾乎是四十年沒有十二點前睡覺的,這是不對的。那雖然我提倡早睡早起,但是呢我們這幾天這麼好朋友相見了,放個假沒關係!(先生笑,眾笑)大家因為難得嘛,我希望這種友情啊要維持,私下裡也常常聯繫,你就是成立幾個小圈圈我也都支持,因為人間友情啊是一種很美的事情,你知道嗎?而且這個互相地都有共同的理想,大家互相勉勵,這樣子才走的更加地不孤單,雖然孤單也要走下去,但是不孤單豈不是更加潤澤嗎?


結業講話
主講人:王財貴老師
時間:2013/04/21
地點:北京溫泉國際酒店
我還是依照這個程式我來作個總結,第一點很感謝各位。第二點剛才何海輪他說我們這個聚會它只是一個開始,那麼其實我們也把它設置成一個結業而不是畢業,某一個階段的結業,接下去呢一定有一些推動的設計。但是這是是由中心辦的,中心當然是我辦的。但是中心可能不是把各位當作是一個下屬單位,所以不是下命令,我們在互相聯絡當中或是在QQ群裡聯絡會給各位建議一些工作。
那麼希望假如這個工作你認為是恰當的,你能力所及範圍之內就照這樣做,還會包括怎樣學習,需要做哪些的配合。假如能夠知道希望都儘量地做,這不是一個上下屬的命令的關係,中心我成立的時候也是這樣想的,假如中心將來有能力一概是以服務為它的核心工作,大家也都漸漸地會感受到。
但是有問題的時候你也是應該提,但是如果這個問題很有刺激性,希望呢在私下提,並不是我們怕刺激,而是這也是一種君子之道,所謂的“事親有隱而無犯”,“事君有犯而無隱”,“事師無犯無隱”。
你侍奉親人“有隱而無犯”,什麼事情都隱瞞著,你不可以冒犯的,所謂事後急諫嘛。
事君呢是客觀的事,國家的事,你是吃俸祿的,所以“有犯而無隱”,你就犯言直諫,寧可死於匕下,但是你不可隱瞞。
但是呢事師,我現在不敢當大家的老師,中心也不是大家的老師,但是確實有一種文化傳承的關係,所謂“傳,不習乎?”那就“無犯無隱”,也不要冒犯,也不要隱瞞,不隱瞞也不冒犯,所以事師是最困難的,所以我們是希望以這種心情大家來做,那我們就成為一個很和諧的團體,而且一直保持著光明跟清淨。
高穎老師(又名德音)她做的《國樂啟蒙》,有的人知道,有的人還不知道,這一套確實是好東西。就是中國國樂經過她特別挑選,而且不是她,是她拜訪了所有中國音樂學院的國樂老師,就是中樂的老師,她是個年輕人啊二十幾歲啊去跟這個中樂老師說她想做這個啊,這些教授有的都已經五六十、七八十了,痛哭流涕啊,現在哪有年輕人再管這個事啊,我們在音樂學院裡面是沒有地位的,所以她感受很深,她一輩子就一定要做這個事。由國樂而涉及到國學,當然讀經也在她的推廣範圍之內。現在我準備已經決定請徐執行長(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徐濠庭)把這一套引進臺灣,雖然臺灣也可以自己做,但是因為高穎已經做了,而且她是這麼努力,所以臺灣就不再做,用她的。我們各位在你的學堂裡面家長也可以買這一套國樂,這個真的是做的相當好,真的是用心了,尤其是不止是音樂好,她這一顆心值得我們引為永遠的朋友,高穎以後或許有機會請她來跟大家見面。
我祝福大家旅途愉快!
(記錄: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