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是多元教育的基礎!在語文教育尚未成熟之前,就要領著孩子邁向多元教育,對孩子來說實在是一件苦差事。於是為了減少孩子的痛苦,我們並未把心力用在[如何建構兒童的語文教育]上,反而採用了[寓教於樂]的輔助教學方法,期望藉此引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和動機。而這樣的輔助教學,卻漸漸取代了必需要[認真學習]的地位。又由於大部的家長們過度相信[寓教於樂]這樣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們的孩子現在的學習可以說是[淺學習]的教育,到了大學還不能寫出一篇像樣的自傳出來。最後的結果是~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只學到了識得常用的2500個字的基本能力。雖然具備了閱讀能力,卻沒有開發出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和興趣。以下簡短的截取一段王財貴教授的談話,供大家思考[如何提昇語文能力]這個問題~
=========================================
那麼要讓我們的孩子,語文層度高,怎麼辦?
只要在語文程度培養的時期,用高度的語文教他,他將來就有高度的能力。
那些是高度的語文?經典就是最高度的語文,但經典中還有經典,我把中國的經典分成四個層次。
從最高度講起:
第一個層次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中國人不管是幾歲,要讀書,就從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讀起,沒有例外。我常去學校推廣,有些校長非常感動,過了幾個月我去看,校長說:我們全校已經開始讀經了。我問:你們讀什麼?校長說:一二年級讀三字經,三四年級讀弟子規,五六年讀唐詩,問他為什麼這樣安排?他說:「因為教育必須循序漸進。」(笑,眾笑)我的循序漸進不一樣,我的循序漸進就是:第一部,胎兒、嬰兒、幼兒,乃至於八十歲的老人,中國人開始讀書,第一本書叫做論語。(鼓掌)一步到位,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讀熟了,中國五千年再沒有你不能讀的書,這是最有智慧的讀書法。讀低度的書,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假如還有時間,想要再讀,可以讀第二層次的書:易經,詩經,老子,莊子。
假如還有精力,再讀第三部:古文,唐詩,宋詞,元曲。假如你還有精力,隨便要讀的,就是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這些所謂童蒙書,這些童蒙書讀讀也可以,不讀也罷。因為那些書營養太少,不要當真,因為它裏面沒有「真」。不過它總是比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的營養還多一點。(鼓掌)
所以,還是老話一句:該麼做就怎麼做,高走的我們高看,低走的我們低看。這樣你就安排出你教材的順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