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掌舵者
台中福智學苑主任 李衍忠先生
講於九十年八月中山女中-生命教育研習會
編輯室整理
我們處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裡,面臨價值觀混洧、衝突的時代,很多人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抉擇,內心都很徬徨,人生到底何去何從?
在過去,人之所以為人,是有共同生活的倫常、規範、準則,有基本人生的方向。就連古往今來先賢們的論著,東西方的佛教、基督教的基礎點:要愛人、做善行,心存仁……也是非常一致的。但是這些人類的價值觀,眼看著慢慢的消失,人心沈淪的警訊處處可見……。
談到教育,其實真正完整的教育應包括外在客觀知識的傳授以及內在生命的成長兩方面,可惜目前社會偏重外在客觀知識的傳授,卻忽略內在生命的成長。
老師在推動德育或生命教育課程時,不要冀望會有一百個人或一萬個人因此而改變,我們只要能影響其中一個將來可能會誤入歧途的孩子,因你的教育而悔悟,其實這就已經成功了!只要能影響其中一個,因你的教育而立志向學,長大後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回饋更多給我們這個社會,這也就成功了!不要冀望會有成片成林、耀眼的成績或作用。
在推動德育或生命教育課程時,如果不想挫敗,一定要從「心」做起,我們自己先要不被打倒,要有不挫敗的心態,才能站得住腳。要怎樣才能不被挫敗呢?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自己要跟著成長,只要我們的生命不斷跟著成長之後,我們就不會挫敗了。如果我們有更多內在生命的經驗,能提起更大的心力,影響的層面就更大了。
今天我們教育孩子,不是老師告訴孩子一些什麼,而是老師要跟著孩子一起成長,要以這種心態來看待我們推動的生命教育課程。老師的客觀知識凌駕在孩子之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種生命成長課題,一定是師生雙方共同切磋,才能一起成長。
老師不要以權威的方式教人、訓人:「我是教的,你是學的,你們應該……」這種師生關係是對立的。提倡生命教育,師生應該站在同一邊,共同學習、一起成長。怎麼學習呢?把所有勸孩子生命成長的語言,全部用到我們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只勸孩子而已,這樣我們的生命便會有很大的成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真是任重道遠!唯有讓自己的生命更成長、更豐碩,回過頭來我們才有能力幫助更多人、利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把經驗傳遞給孩子的時候,生命教育的課程,就全都包含在裡面了。
在推動德育或生命教育課程時,如果不想挫敗,一定要從「心」做起,我們自己先要不被打倒,要有不挫敗的心態,才能站得住腳。要怎樣才能不被挫敗呢?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自己要跟著成長,只要我們的生命不斷跟著成長之後,我們就不會挫敗了。如果我們有更多內在生命的經驗,能提起更大的心力,影響的層面就更大了。
今天我們教育孩子,不是老師告訴孩子一些什麼,而是老師要跟著孩子一起成長,要以這種心態來看待我們推動的生命教育課程。老師的客觀知識凌駕在孩子之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種生命成長課題,一定是師生雙方共同切磋,才能一起成長。
老師不要以權威的方式教人、訓人:「我是教的,你是學的,你們應該……」這種師生關係是對立的。提倡生命教育,師生應該站在同一邊,共同學習、一起成長。怎麼學習呢?把所有勸孩子生命成長的語言,全部用到我們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只勸孩子而已,這樣我們的生命便會有很大的成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真是任重道遠!唯有讓自己的生命更成長、更豐碩,回過頭來我們才有能力幫助更多人、利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把經驗傳遞給孩子的時候,生命教育的課程,就全都包含在裡面了。
以上為節選文章
在左老師的讀經日誌裡看到這一段話,和大家分享~
[讀經班的成功與否?絕非操縱於主任園長老師,而是家長觀念的認定和行動的堅持,但須親師兩者間密切的互動才能讓讀教育無比的穩定和成長。]
[讀經班的成功與否?絕非操縱於主任園長老師,而是家長觀念的認
后謙讀經班全體老師和您 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