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全球牟宗三先生全集讀書會」之構想

「全球牟宗三先生全集讀書會」之構想(節選)


 王財貴(台中教育大學語教系副教授,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牟先生于生前常說:「我的學問將來必在大陸放光輝。」


 


      以我的瞭解,牟先生之文章,不論大論與短篇,讀之,能發天光,讀之,能啟智慧,讀之,能接五千年之歷史大流,讀之,能開四萬里之人間眼目,讀之,能令頑者廉懦者立也。豈只是在大陸放光輝,牟先生實百年來具時代性及國際性之哲學大家。其言論必與人類理性共存於天壤間,可比金剛能摧破一切邪闇,可比金剛堅強不壞永存天壤,將惠及全人類也。


 


      然孔子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如今,牟先生謝世已十年有餘,牟先生學問之所以能普世宏揚,除牟先生學問本身之深中人心之外,吾輩受業學生,實應負起傳播之責任。


 


      我認為傳播的方式,最初應如隨地撤種,以待將來遍地開花,而其中必有奇葩。也就是必先開啟風氣,方能廣泛培植人才,而後能論及精察論列開拓增華。故為今之計,以介紹推廣,讓較多人得聞牟先生之名,隨其機緣,多少接觸牟先生之文章,為首先之要務。


 


      我十餘年來,或在台中教育大學,或在臺北臺灣師大,對凡來聽我課的學生,不論低年級高年級,大學部研究生,都盡力鼓勵他們研讀牟宗三的書,尤其強調要看完全部的著作。也果真有幾個學生買了書,逐部讀過。這樣的學生,後來果真都讀到了博士。


 


      記得五六年前,我曾對安梧兄提過我想發起「全球牟先生全集讀書會」的構想。安梧兄以為牟先生書並不易讀,非有哲學素養者,恐不得其門而入,若無人指導,且或有誤深為淺之病。又,若欲發起讀書會,應含括唐先生、徐先生,並推及熊先生,且應上遡王船山,堂廡方能廣大,不宜單提牟先生也。此議遂擱置多年。


 


      近兩三年來,因為推廣讀經日益見效,臺灣讀經兒童估計有兩百萬,大陸則有三千萬之眾,若以一家一胎衡之,則只大陸,便有三千萬家庭因經典的教學,多少接觸了文化的精髓。本來,由於大陸思想禁錮的日益開放,民間興起了一種文化的渴求,此種文化向慕的現象,在讀經團體中更見成形。我以為當今之世,足以啟導文化的正知正見者,非牟先生莫屬。故我從牟先生「生命的學問」和「中國哲學的特質」起,接著「中國哲學十九講」、「心體與性體」,一部部向讀經界的老師和家長推介牟先生的著作。


 


     他們大體不是哲學出身,有些甚至只有中學學歷。但,我以為學問,若從做專家當教授的立場來看,都是複雜的,何況是皇皇大家如牟宗三者?但如果是哲學,如果是真正的哲學,且是對人生直接相關的哲學,則它原本是簡易的,所謂: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牟宗三之學,本來就是相關于人生的真哲學,故應是簡易的,至少是不難理解的,尤其其主旨,是如示諸掌的明白曉暢的。而學哲學之最可貴處,正好是在領略其主旨,而非搬弄繁複的名相考據。故牟先生書,或以為難理。實則,凡理性之書,通暢之文,皆不難。牟先生書,是理性所出,是通暢之文。是故,我以為任何一個識字的人,只要好好循序將牟先生書一字一句一頁一本讀下去,必將自有所得,大受其益。


 


       所以嘗試在「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上先做測試,發起「牟宗三先生全集讀書會」。其法甚為簡單,欲參加者,自行發帖,聲明自己要讀那部書,預計多少時日讀畢,每天或隔數天,上來自己登錄進度頁碼。若有疑難或心得可以登錄,互相看到到的人可以互相討論。我曾力勸大家,把牟先生的文章當經典來讀,亦即只管憑著信心讀去,不要畏難。如有人帶讀,固好;如無人解難,對於不曉處,暫且擱置,從可曉處逐漸開擴出去,每句每節每章每部,研讀再三,終必有長進之日,對於大部份的著作,都可無師自通。道理本是相通的,何況牟先生的思想是理性的開放的,從牟先生的書讀出心得了,必思上遡及於當代新儒家,乃至宋明,乃至先秦。亦必會外擴及于諸子佛學,乃至西方學問。此吾所確信者。


 


       在讀經網上,有許多包括大陸和美國乃至歐洲的廖鐘慶先生,都上來參與牟先生著作網路版的打入和搜集,或整部,或零篇,如今已結集了將近牟先生全部著作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內容,並日漸擴增中。這些熱衷朋友,見到牟先生文章,不僅立即收存編輯,還向各方轉貼出去,在網路中,牟先生之名日益流布,牟先生之學日益讓人接納。將來讀牟先生書的人日益多了,可以在各地方成立真正的讀書會,定期見面論學。孟子有雲:「所過者化,所存者神」,料想「有井水處有人傳牟先生」之日不遠了。


 


 (此文刊於《鵝湖月刊》2007年4月牟先生紀念專號)


 


 


牟學入門三書介辭 王財貴/


http://blog.xuite.net/arvin66/icsc/209899699


 


牟 宗 三 先 生 全 集 作 品 总 览 


http://blog.xuite.net/arvin66/icsc/62286223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楚国八百年 纪录片顶级首播(1080P超清版) 共八集

1.三千六百多年前,楚人在商朝军队的驱逐下,被迫离开中原,向南迁徙。几百年间,楚人在­黑暗中苦苦等待着重回中原怀抱的机会。推翻了商王朝后,他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国家。然­而,周昭王率军南下攻楚国。楚人回归中原的满腔热情,被周王朝的傲慢和冷漠浇灭。楚国­国君熊渠以封子为王的惊人之举,发出一个石破天惊的信号:楚国要使天下刮目相看了。



2.公元前8世纪,周王室日渐衰微,天下动荡不安。混乱的局势让楚武王熊通看到了楚国崛起­的希望。控制拥有丰富铜矿资源的铜绿山,成为楚国的首要目标。两次伐随,都以楚军失败­告终。年迈的楚武王率领大军踏上第三次伐随的征途。战胜随国,铜绿山纳入了楚国的势力­范围。青铜的力量,最终推动楚国成长为一个席卷江汉的强国。



3.公元前8世纪,南夷与北狄南北夹击,轮番入侵,中原国家危机四伏。齐桓公高扬&quo­t;尊王攘夷"的大旗,成为天下霸主。楚国国力上扬,楚成王雄心勃勃渴望争­夺霸权。然而这个已经崛起的国家,只收获了中原诸国的恐惧。楚成王最终死在儿子商臣的­剑下,楚国称霸中原的梦想又将由谁来实现?



4.少年楚庄王在险恶环境中成长,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化解国家危机。­志得意满的楚庄王欲代周而取天下,问鼎中原。在德不在鼎,王孙满充满智慧的回答征服楚­庄王。明君贤臣,风云际遇,造就楚庄王的雄图霸业,然而当一代雄主逝去,他所创造的盛­世也很快光芒散去。



5.弭兵之盟,带来久违的和平。从晋楚争霸脱身而出,楚国国力迅速增强。弑君篡位的楚灵王­,以修建天下最为豪华的宫殿来彰显楚国盛世荣耀。盛世崩塌,只在一瞬。皇族叛乱,楚灵­王最终自缢身亡。章华台开启了动乱的潘多拉之盒。至此,楚国的霸业渐行渐远,名存实亡­。



6.三万吴军精锐奇袭楚国,势如破竹攻入郢都。楚国全民皆兵,竭力死战。吴国一举灭楚的计­划, 在楚人反抗的呐喊中,灰飞烟灭。楚国在惊涛骇浪中逃过了灭顶之灾,而只知进,不知退的­吴国由骤兴到灭亡,如同昙花一现。楚威王的成功让楚国登上了盛世顶峰,然而产生畸变的­政治制度如同狂风,能瞬间吹落所有的繁华。



7.国君当街遇刺,骇人听闻。手握利剑,吴起大刀阔斧挑战贵族权威。疾风暴雨般的改革,效­果显现。然而,楚悼王病逝,贵族射杀吴起,变法戛然而止。秦国崛起,虎狼时代到来,内­忧外患中,屈原开始他的改革事业。历史将会如何决择,楚国最后这一次机会,楚人又会如­何把握?



8秦相张仪以六百里土地的承诺,骗取楚怀王与齐国断交。楚怀王勃然大怒,草率出兵。丹阳­之战,楚师大败。大兵压境,楚怀王亲自赴秦议和,却遭囚禁。三年后,楚怀王在咸阳郁郁­而终。绝望中,屈原跳进了汨罗江。承载了八百年历史的楚国,在战火中沉埋于地下。古老­的楚文化,又将如何延续自己的生命?



讀經教育宣言

讀經教育宣言

不言而喻,教育是開發人性的工程人性之義深廣,就教育而論,則在於關照人性內涵的全幅性與其發展的全程性針對此內涵與發展之特色,教育之施行,厥有三大原則:所謂教育的時機要把握教育的內容要把握,與夫教育的方法要把握總此三原則,吾人可將教育定義為:【在恰當的時機,用恰當的方法,教恰當的內容,以成就優質人才的工程。】

讀經教育,即是從人性出發,依照人性的兩特質與教育的三原則而開出的教育模式。從古以來,不論東西方,或自覺或不自覺,讀經一直是基礎教育的主軸。近一百年來,由於實用主義科學一層論的影響,由西方,而東方,而中國,漸漸遺忘了這種合情合理的教育。二十年前,吾人警覺當前時代多弊人才寥落,實由於教育之偏離了人性,乃自覺地重新倡導讀經教育,建構其理論,開展其實務。在教育的時機上,則以兒童為主,下至胎兒嬰兒,上至青年老年,皆有所宜;在教育的內容上,則經史子集儒釋道西之典籍,兼備而取;在教育的方法上,則以反覆諷誦儲存蘊釀為先,以解讀講論融會力行為後;在教學實務上,則有家庭、社區、學校、私塾等場所,或業餘或全日,或少量或大量等形式。經過二十年的實踐,已然證其簡單易行,成效深遠,是提升全民文化教養、培育中西會通之大才的良方。

這雖然是一個不鼓勵人讀經的時代,但教育自有其本色,應植根於古今一貫之人性,在世事變遷中篤定堅持,并以此反省時代改善時代。如果讀經教育是合乎人性的,是合乎教育原則的,則它便是普遍的,而且是永恒的,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應深入了解,應努力實踐的。

謹借此推廣讀經已滿二十年,第四屆讀經教育國際論壇在台中教育大學舉辦之機,願與學者專家四方賢達共同呼籲:凡是關懷人性,關懷文化,關懷教育的朝野朋友,或自己讀經,或帶動家庭讀經,或帶動社會國家讀經;不只在民間,也希望歸回於體制;不只在國內,也希望推廣到全球。

讀經,是所有教育之基礎,不與任何教育相衝突,而可以助益於其他教育;讀經,不只對當前世界的教育可以補偏救弊,亦將是人類永永要念茲在茲的教育模式。

天道恆常,人性不遷。讀經教育既合乎人性,必將為所有中國人所接受,必將為全世界全人類所接受。殷憂啟聖,人文化成,讓中國走向智慧的中國,讓世界成為智慧的世界。

      孔曆二五六五年(西元二零一四年)五月十七日 王財貴 撰文

共同發起人:
王財貴(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退休副教授)
楊思偉(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校長,教授)
蔡仁厚(東海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
魏炎順(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
郭齊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北師大珠海分校法政學院教授)
潘朝陽(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教授)
張崑將(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系主任,教授)
楊裕貿(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系主任,副教授)

聯署人:(略)

按:此宣言發表于2014年5月17日在台中教育大學舉辦的第四屆讀經教育國際論壇。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中華文化入門必修課:人是教得好的

在這個時尚的現代化社會,我們普遍對中華文化失去了信心,
不管什麼對象,都是外國的比較好,這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
中華民族,幾乎快淪落成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
【中華文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和認知幾乎是"零"。
當下,是該覺醒的時候了!
所謂的【道喪學絕】,所謂的【禮崩樂壞】,
並不是【道,學,禮,樂】的敗壞,而是【人心】的敗壞。
道喪則邦家亂;
學絕則性昏塞;
禮崩則無序;
樂壞則失和。
值此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之際,天下溺援之唯道。
在此推薦一門【中華文化入門必修課:人是教得好的】
期能多少喚回一點【坐道問學】之情懷,挽救社會之頹風。
~后謙林楊~


 


【聖賢教育全球同學網】


中華文化入門必修課:人是教得好的


 


人是教得好的 (1)



 


人是教得好的 (2)



 


 


人是教得好的 (3)



 


人是教得好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