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讀經學園的教法

本文轉貼於華山書院聯誼中心--王教授之回文


讀經學園最好只分兩班,或只有兩種分班法:一是不識字班,一是識字班。


不識字班的教學以齊讀為主,而其進度以共同一致為方便。但其進度宜以前面的二分之一兒童為標準,即,有二分之一的兒童會背的速度為速度。不必等全部的人都完成,因為以前面的為主,後面的人雖沒背熟,也在進步,而且有最大的進步。但如以後面的進度為進度,則前面的就被耽誤了。


識字班,則應注意簡單自然合乎人性原則,最自然最合乎人性的方法是「因材施教」。即每個孩子視其能力,每個人有自己的進度。同一班十幾個二十幾個人,每人唸他自己的進度,有人每天一百字,有人兩三百字,或五六百字,也有一天一千或兩千字的,標準的遍數是一百遍,有的多些,有的少些,目的是毫不費力地背起來。 這樣的上課氣氛,外人粗聽起來是吵雜的,但愈聽愈覺安靜。


兒童則是無所謂的,每人好像只聽到自己的聲音,其實是已經兼著聽到別人的聲音了,但他不覺得分心,只唸自己的內容,效果和自己單獨在安靜的環境唸書並沒有兩樣。而他人的內容在無心之中,也受了薰習,將來讀到時,老早熟了一半了。


 中文外文都一樣,中文是自己唸,剛學會識字的孩子,也可以放CD。外文則每個人有一架機器,自己放CD,跟CD唸。 無論學生或老師,在此讀經聲中,會感到愈吵雜愈安靜。


王安石詩云:「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不妨把此起彼落的讀經聲當作夏日在森林裏聽蟬吧! 從文章的行文筆調看來,您是一個相當聰明的人,猜想您的孩子應也是比較聰明的,若老師如此安排進度,且每個家長都能安然於孩子的能力,不攀援比較,不揠苖助長,則每個孩子都得其所應得者,您就不會您的學費被浪費的感覺了。


 以我的觀察,現在台灣的讀經學園的老師,普遍的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而且全班同一進度,等來等去,大家都變笨了。中等的孩子,一天平均可以有三百個字的新進度,有三千個字以上的複習量。而且應以真正的經典為起步的教材,當然以論語等四書為要。蒙書,是不必教的。除非他已經把重要經典都背完了,沒事情做了,才做些消遣。


譬如,三字經是不必教的,如要教,一兩星期就應背完,如果用三五個月教三字經,等於把孩子當半個白癡了。又,弟子規,也是兩三個星期就可教完,以後就常常複習,隨機引用即可,不必花太多精力於此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