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

讀經法則--順應自然為美

讀經在家自學,已有七八年的歷史了,台灣與大陸加起來,少說也有數千家庭正在實踐,已經歸結出多種進行方式,各種方式,皆已累積相當成熟的規模,並不限於「父母自己帶」也。

以學習心理學而論,家長自己帶,並非是最好的方式,家長和「教師」的條件不一樣的,除非這個家長很特別,很有能力,否則,家長自己帶往往是不得已的。

目前公認最簡便,成效最好的,還是「團體共學」,亦即「私塾」的方式。本網已經有不少「讀經學園」(私塾)的教學記錄,可供參考。

又云:「要引導孩子體會經典神韻,孩子才會開竅」,恐不太合乎兒童心理與人類有史以來的實踐經驗。天地之規律就是不要孩子太早開竅,讓他優遊的時間來預備一生的智慧底蘊,一個人在十三歲以後才漸漸有面對世界的需要,剛好一個人在十三歲以後才漸漸有體味「經典神韻」的能力,這是老天巧妙的安排。凡違反這種規律者,都是「自作孽,不可活」,都是「不知常,妄作,凶!」。

西方的兒童心理學,大體只注意到兒童的「理解能力」的分析,西方的教育亦多以「懂得」「實用」為目標,這是一種不完整的心理學,不完全的教育,致令人生不能有全人格的發展。老實的,呆呆的讀經,正是為的防止此種偏失。

對讀經的孩子要求「理解」,要求「體會」,要求「實踐」,都是「揠苗助長」,如此者,非徒無益,恐且害之。

退一步說,孩子在經典的浸潤中,自有其相當的「理解」與「體會」,或者其「體會」更加深刻,只是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可以期待,可以為了偶爾的發現而驚喜,但不可特意去「開竅」,更不可以之為主要教育考量。

目前有些團體,由於「慈悲心」太重,要求三五歲七八歲孩子對經典的體會與實踐太多,我認為這樣對待人性,是一種「急切」,一種「干擾」,是一種「不自然」。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順應自然為美。

本文轉載自讀經論壇:

http://www.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8&topic=122&show=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