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論 <尊德性與道問學>

論尊德性與道問學
2016-12-20 郭帥華 誠敬書院


  《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之語,乃儒家之要義。清儒龔自珍云:“孔門之道,尊德性、道問學二大端而已矣。二端之初,不相非而相用,祈同所歸;識其初,又總其歸,代不數人,或數代一人,其餘則視世運為法。”


  南宋淳熙二年,呂祖謙邀陸九淵至江右鉛山鵝湖寺以會朱子,調停理學、心學之歧,欲二者會而為一,世稱“鵝湖之辯”。象山主尊德性,發明本心,以求頓悟,然朱子以為“太簡”。紫陽主道問學,重講學讀書,博觀而約取,而陸氏以為“支離”。相爭不下,千年尤紛。


  竊謂道問學者,漢學所崇也。尊德性者,宋學所主也。然漢學未嚐不尊德性,而宋學未嚐不道門學,龔自珍所謂“宋人何嘗不談名物訓詁”即此意。此舉大者言。吾人為學,當道問學、尊德性並重,然修習之道,當由道問學而入,學之既久,入之彌深,則性德彰顯,則由尊德性而出,即夫子所謂“下學而上達”,終而二者互為表裡,相為其用,融二為一,乃合《中庸》之微旨,契儒門之至道。


  舍問學而高談德性,則空泛而無所歸,殆矣。棄德性而深研問學,則切實而闕精微,罔矣。是故尊德性、道問學,二者不可偏廢,更不可相非也。二者不能兼得,寧求道問學而莫執尊德性也,何者?道問學既久,未必無有尊德性之功。而執尊德性而舍問學之功,或致六经注我、删经改注之曲。如此,流弊甚深,即蕅益大師所謂“無實證者,尚通六趣。陷險阬者,必墮三塗。象山之流弊。亦較紫陽倍甚”也。


  鄭玄《中庸》注云:“德性,謂性至誠者;問學,學誠者也;道,猶由也。”據鄭意,“德性”即“至誠”之性。欲達性之至誠,須由(道)問學之功而致。”孔穎達《禮記正義》申其意曰:“君子尊德性者,謂君子賢人尊敬此聖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誠也;而道問學者,言賢人行道由於問學,謂勤學乃致至誠也。”是知“尊德性”為目的,“道問學”為途徑,是乃夫子“下學上達”之道也。


  今或有教童子者,動言“悟性”、“開悟”之語,而輕讀書治學之法,謂為“記問之學”、“後天之學”、“不足為重”云云,此非聖哲教人之正途也。蓋舍讀書治學而專究啟悟,少有不趨於空虛狂妄乃至於非聖非經之域矣。悟性非不重也,而不可輕、棄讀書治學,舍讀書而談悟性,而其所謂悟性,多非悟性也。因有此偏而草就此文,以求達乎中道也。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這樣做,每個孩子都能讀好經 / 方哲萱

這樣做,每個孩子都能讀好經 / 方哲萱


  見到的人事多了,我也漸漸總結出一套規律,家長的某些品質和行為,會使讀經這件事更順利地進行下去:


1. 心態樂觀、童心未泯


現代人比較浮躁世故,一件事總是千腸百轉、患得患失。但確實也有一些家長,心地非常單純,凡事願向好的方面想,比如學堂沒有及時發布近況,則會想,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說明一切皆穩定。這樣正面的思考,直接傳達給孩子正面的信息,他的孩子也會很安心很快樂。


2. 父母同心、共同呵護


家庭是孩子心靈最大的依靠,他的安全感除來自於父母分別的關愛,更來自於父母之間的恩愛和默契。有些家庭因為父母教育理念不同,為孩子讀經的事情發生爭吵,孩子自然難以進入讀書狀態。而凡是家長理念一致,在孩子教育問題上能夠互相配合的,孩子都很容易感到安全和滿足。


3. 尊師重道、信為定本


古人給孩子請老師,家長必帶着孩子給老師行大禮,孩子感受到來自於老師的威信,便會尊重老師,聽老師的話。今天教育產業化了,學校淪為商業機構,老師變成客服人員,只求生存,不再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那種鄭重與莊嚴,孩子當然很難管教。一些家長因看到當今體制教育的種種問題,把孩子送到讀經私塾,但心態依然未做調整,對老師的教學乃至於個人習慣多做干涉,老師亦難以放開手腳為孩子負責,孩子也容易出現種種問題。其實,凡讀經長久且成效顯著的孩子,家長無一不是充分信任學堂和老師的。家長放心,老師則輕鬆,孩子便無壓力,教學成長便進入良性循環。


4. 親子共讀、書香傳家


以上幾點心態,如欲長期保持,要靠一股“源泉混混”的力量,便是做“讀書”的工夫。家長見不到孩子,與其胡思亂想地擔心,不如坐下來也讀一讀經典。古人詩雲: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說明一個道理:心間有共同美好的寄託,則身雖隔千里,心近如咫尺。孩子和家長共同從經典中汲取智慧,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則除了血脈的相連,更多一重道義的相守,這份相守將更加長久。


  現代社會流傳一個名詞叫做“正能量”,是西方逐漸興起的“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一種心態。他們認為,世界上有一種定律叫“吸引力定律”,你向宇宙要什麽,宇宙就給你什麽,所以有一種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能量,這個能量會促進你達到心中所想。這段話如果用經典里的話翻譯一遍,就是“我欲仁,斯仁至矣”。願天下的讀經家長不斷修煉自己,增加“正能量”,為讀經的孩子保駕護航,保住他們讀經的福氣!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第八屆宣導講師培訓,即日起開始受理報名

 



暨 第一屆~第七屆講師進階培訓 課程簡章


第七屆宣導講師_第一梯次_課程表
第七屆宣導講師_第二梯次_課程表
第七屆宣導講師_第三梯次_課程表

一、宗旨:

 

      德國哲學家雅思爾貝斯認為,西元前800至西元前200年之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在軸心時代裏,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他們原創性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尤其指出的是:「每當人類社會面臨危機或新的飛躍的時候,我們總是要回過頭去,看看軸心時代的先哲們是怎麼說的。」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當世界發生了無數次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後,為什麼經典還可以永垂不朽?因為無論世事如何詭譎,人間如何顛沛,人性始終如一。經典是符合人性的書籍,故能適用於任何時代、任何地點、任何人群。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實,何必等到一百遍?在平常的讀誦過程中,總會偶爾有一兩句在不經意中跳出來,大放光明,照亮顏色,撼動心弦……

 

      王財貴教授自1994年起自台灣推廣兒童讀經,即以一人之力遍灑文化種子,二十年來足跡遍布全世界。然而,文化的根苗、人才的培育不是一蹴可幾、一人可致的,「國士胸羅廿四史,村童背誦十三經」的理想世界,亟需更多熱心的朋友來提攜、來護持。台灣,時代之驕子,未來的希望。每一位讀經宣導講師,都應該肩負起對這個時代應有的擔當,擁有獨立思考的膽識,發揮他的創造力,不懼怕,不徬徨,堅實地走出每一步。願我們用人性開導人性,用光明啟發光明,讓每一個人,都能在心靈的激盪中體悟成長的喜悅,以及生命的光輝明朗。經典是滋養德性與才情的源頭活水,文化教養乃人生必須塗抹的底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從這裏開始,犀利的思維、詩意的靈感、原創性的發明,亦從這裏開始。「周雖舊邦,其命惟新」,讓我們懷揣一份古聖先賢立心立命的責任與情操,和天地精神相往來,與古今聖賢通氣息,協宇宙規律同節奏,願時代社會更安和!    

 

二、對象暨人數:(需要宣導講師兩人以上的推薦)

 

      宣導講師工作任重道遠,故本培訓計畫採取邀請制。第一屆至第七屆宣導講師推薦之體制內校長、主任及認同讀經教育且有實際教學或推廣經驗之老師、家長,且已經參加過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華山書院)讀經教育師資研習會,領有結業證書之讀經學園或社區讀經班教師為主要邀請對象。另邀請第一屆至第七屆宣導講師約二十名參與進階課程並擔任隊輔,合計約一百五十名。

 

三、課程特色:〈課程另行公布〉

 

      在此次培訓活動裡,我們敦請王財貴教授親自指導,展開六天(分三次舉辦)的密集講授與座談,間雜以小組研討、文章導讀、經驗交流、試講、參訪等活動,學員可充分發表及提問,並同步進行分區讀書會,研讀儒、釋、道經典義理與讀經教育相關文獻。另有實習及參訪制度,凡實習結束後通過考核者,授予讀經教育宣導講師證書。

 

四、日期:

 

◎集中培訓:分三次,每次兩天(周六~周日);106年1月21~22日,106年2月4~5日,106年4月22~23日。

◎分區讀書會:於課程結束前由各區隊輔協調成員召開二次,活動照片傳送至本會備查。

 

五、報到時間:上課日上午8點30分

 

六、地點: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民生路140號)求真樓1樓大廳。(位於五權路及民權路口之12層高大樓)

 

七、執行說明:

 

主辦單位: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語文教育學系(讀經教育研究中心)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臺北市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協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漢學教育協會
                  社團法人臺灣讀經教育學會
                  財團法人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鵝湖月刊社

 

指導師長:

 

王財貴(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退休教授)

楊裕貿(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教系主任)

杜忠誥(名書法家,國立師範大學退休教授)

王邦雄(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哲研所教授兼所長、鵝湖月刊社社長)

曾昭旭(華梵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林安梧(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董事)

彭雅玲(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教系教授,南投縣教育處處長)

周碧香(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教系教授)

施枝芳(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教系教授)

高瑋謙(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教系教授,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董事)

梁烱輝(社團法人臺灣漢學教育協會祕書長,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博士)

張麗華(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董事,文禮書院師範學院校長)

劉子萑(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宣導講師北區區長后謙書院創辦人

陳建利(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宣導講師中區副區長)

宋育錚(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宣導講師南區副區長)

 

工作人員:

 

王   銘(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執行長)

宇   嫣(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組長)

徐愛玲(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專員)

 

八、課程內容與授課方式:

 

      課程內容以王財貴教授講述讀經教育理論為主,輔以讀經教學實務、讀經推廣現況及展望、經籍大義、文化潮流、生命哲學、教育哲學、體制教學理論、演講技巧及電腦應用、試講、問題與解答等。授課方式以王教授講學、研讀資料、分享交流、讀經推廣演說試講為主,輔以經典誦讀、詩歌吟唱、基本武術、團體活動及讀書會、巡迴參訪(時間另訂,經費由個人自行負擔)。

 


九、報名方式及費用:


 


報名截止日期:106年1月9日(一)


欲參加者,請詳實填寫「第八屆讀經教育宣導講師培訓報名表」E-MAIL或傳真至本會。
為積極推廣讀經教育,本次課程六天。請參閱以下為報名費用說明。


● 第八屆新生:教材費及餐費新臺幣3,000元,交通、停車、住宿等費用請自行安排。


● 第一屆至第七屆宣導講師-複訓:新臺幣350元/天(未含教材);交通、停車、住宿等費用請自行安排。


● 第四屆至第七屆學員-補課:新臺幣500元/天(未含教材);交通、停車、住宿等費用請自行安排。


繳費方式:


1) 郵局劃撥:戶名:財團法人臺北市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帳號:1997-4757;
2) ATM轉帳:戶名:財團法人臺北市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帳號:華南銀行 (代號008) 164-100-121-88-6。


完成劃撥或轉帳者,請於收據上註明姓名及聯絡電話,傳真或Email至本會核對;


洽詢專線:02-29455232 / 02-29449589;
傳真電話:02-29449589;
Email: qqdujin@gmail.com。



 

十、修業暨授證:

 

1、全程參與通過試講合格者,由基金會發給「讀經教育宣導講師」結業證書;
缺課者得以下屆補課(依缺課天數計算)。

2、宣講六場次以上者,請將演講場次時間、地點、人數及照片等檔案Email至本會,經審核通過後,由王財貴教授正式授證成為「讀經教育宣導講師」。

3、宣講場次及人數認定標準:(需符合其中1項)

1) 6場次,其中2場次聽講人數,各逾20人以上。

2) 6場次以上,聽講總人數累計逾100人以上。

 

十一、讀經宣導講師之責任與義務:

1、主動舉辦讀經教育宣導活動。

2、接受基金會請託或社會各界邀請,前往宣導。

3、宣導方式有:演講、座談、教學示範等。

4、由邀請單位供給演講費或車馬費。如邀請單位無經費預算,則請免費義務宣導。

 


附註:


1) 報名參加學員,若為教職人員,請詳實填寫服務學校及職稱。
2) 複訓及補課學員請於備註填寫此次參加複訓/補課的梯次。
3) 若需要代訂住宿,請於報名時註明,因名額有限將依預約先後順序安排房間。
    住宿費用約為$1000 /每人(建議二-四位學員合住),費用依實際入住房型定價並於報到當日收取。

4) 為尊重授課講師及維護上課品質,本次課程請勿攜帶小孩一起參與。


 



相關檔案下載: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解除一生教育的煩惱 / 王財貴 教授 (汕頭)

在現今社會中,常聽及有關復興中華文化之說,眾說云云,卻是西一片花招,東一片花招,實在讓人無法完整的、根本的瞭解本族文化,那就更甭說有任何觸動了。於是國民對本國語文能力的不足,青年人普遍不能讀本族的古典文字(文言文),即是代表這個民族文化的衰象,文化的嚴重斷層。這樣的一個民族,有何能力吸融他人文人化,又有何機會走上世界文化融合再造,甚是擔憂! 


由於陪著「兒童讀經」,進而自己也研讀了幾本中國古典經文原著,才了解中華文化精萃是如此美,智慧之高深,我雖只觸及皮毛,體悟甚少,但卻已讓我深覺開卷有益,進而有了安身立命之道。這是我一生求學期間沒有學到的東西,是我的遺憾,我已錯過,不想禍延下一代,這也是為何我有如此堅定的心要給小孩有別於「現代教育」理念之依據,現在,就借以下影片,期望觀眾的您,能和我一樣:[解除你一生教育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