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家長必看:幼兒學美術的好處

幼兒美術是3~7歲學齡前兒童所從事的造型藝術活動,反映幼兒對周圍現實生活的認識和體驗。幼兒美術不僅具有濃厚的趣味性還具有強烈的情感性,又直觀又形象,是最為幼兒喜愛和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主要分為繪畫、手工和欣賞三大類。孩子應該從小就多畫畫,多接觸美術,多畫畫色彩 一般孩子小的時候色彩感較好,長大了這種感覺就沒了,知道為什麽很多大師的美術作品反而畫得像塗鴉嗎? 就是因為他們保留了孩子的純真,所以現在一定要保留孩子對繪畫最原始的感覺。不過最主要還是看你孩子的興趣, 畫畫的門類有很多,你可以讓他多接觸一點,比如版畫、油畫, 不要以為這些東西只是大人畫的,小孩子畫也會有很特別的效果。當然,這都是基於你讓孩子學畫畫是讓他快樂。如果你是想要讓他以後考美術的,那就應該讓他去一些學校專業學習。我就是從5歲開始畫的,我覺得和其他小孩子一起學可以,在比較中取長補短,會更有進步。


  幼兒是美術教育的對象,是美術教育活動的主體,幼兒美術教育,在整個幼兒教育體系中,具有任何其他活動不能代替的意義。


一、美術教育能促進幼兒智力和能力的發展


1.有利於右腦的發育 。
  據研究表明:人腦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維,右半部處理總體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長和教師重視的文字、數字這些教育內容,則使幼兒左腦負擔過重,右腦鍛煉不足。這種現象有損於幼兒正常的和諧發展。美術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啟發和誘導幼兒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結構,主要通過想象和形象思維,有利於右腦的發育。

2.鍛煉協調性,提高創造性。
  美術教育還要求幼兒手腦並用,如手工制作,通過手的操作,鍛煉幼兒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協調配合,促進大腦的控制和調節能力,增強幼兒的動作靈活性和準確性,如剪貼“金魚”,幼兒經先把印有圓形、半圓形、三角形的彩紙,沿線剪下來,然後在紙上拼出金魚的不同姿態,最後粘上,還畫上嘴和眼睛。經常鍛煉,幼兒就會大膽構思,進一步開發智力,提高幼兒的創造性。

二、美術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
  幼兒美術教學的重點應是創造意識的啟迪,而不是技能的傳授。因此,通過繪畫、手工操作指導幼兒如何思考遠比知識技能的傳授重要。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學畫畫要比學說話快的多,在繪畫中表達的心態和對事物的感受,要比語言還要豐富。繪畫可以直接刺激幼兒的右腦。
  有文章說,瑞典的小學生三年級前幾乎沒有文化課,美國的小學生二年級也還是、大字不識一鬥,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拿來玩,拿來弄美術、音樂之類,文化課在整個小學階段無足輕重。可是他們科技文化並不落後,瑞典是全世界人均發明專利最多的國家,是全球最富裕的地區之一,美國也是公認的科技文化經濟強國。而我們,孩子還在娘胎就受到競爭壓力,整個青少年時期如臨大敵;我們家長那麽期待;我們老師那麽辛苦,我們孩子那麽努力,結果我們的文化遠落後於人。人家的教育顯然側重創造力的培養,而我們則側重了現成技術的培訓。其結果人家做設計師,我們做技術工人;人家做老板,我們做打工仔。說我們掄為歐洲的打工仔一點也不惟過。事實上,不客氣的說,我們許多人還掄為小偷,盜賊(盜版、剽竊、仿冒、假冒)。我們勞苦至此卻只能期望人家施舍殘羹剩飯。他們創造力如此強大與中小學階段的重視美育是分不開的。美國的中小學校是非常重視美育的,但是人家並不是要培養很多藝術家,而是要“借雞生蛋”,是要借美術教育之名,讓孩子更聰明,更健康,更有活力。也就是說小孩子學繪畫其意義應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繪畫技術本身。

1.美術教育是培養形象思維的有效手段。
  人的思維分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智力發展只有兩種思維均衡發展才是最好的。也就是說少兒學習必須促進智力平衡發展。但是如果孩子學到的是模仿老師傳授的繪畫技術,學到的是描摹對象的能力,這屬於邏輯思維的範疇。不給小孩子機會去自由想象,他的想象力就不會因為學美術而獲得提高,他的形象思維就不會因此獲得發展。因此如果少兒學習美術僅限於所謂的基本功,也就是規範技術的掌握,那麽他就會丟掉發展形象思維這個更寶貴的機會。這個機會每個人僅此一次,永不再來。

2.繪畫是培養好奇心的有效途徑。
  喜歡繪畫的人普遍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他們喜歡關註常人不屑於關註的事物,而且常常涉獵面很廣,旅遊、探險、考古、攝影、民俗、各門類藝術等等,從工作到生活各個方面。這些連帶的豐富的興趣愛好不但可以極大的豐富一個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同時也拓展了一個人的發展空間,增強人的社會競爭力。因此,美術可以作為一個突破口,一個切入點,以點帶面,培養一個人廣泛的興趣。好奇心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動力,一個人好奇心沒有了,他的心就老了,他就不可能再有什麽長進,他的言談舉止將俗不可奈。繪畫無疑是培養兒童好奇心的有效途徑,也是保持人的童心和青春活力的有效途徑。

3.繪畫對少兒具有娛樂功能。
  娛樂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他的權利。沒有足夠的娛樂,小孩身心不可能健康發展。繪畫是他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之一,同時也是最安全、最經濟、最高尚、對身心健康最有利的娛樂。

4.繪畫可以增進人的記憶力發展。
  通過繪畫活動,人的大腦浮現一個個形象,一個個場景,一個個細節,這無疑有助於人的記憶力健康發展。


5.繪畫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發散思維。
  培養學生,一個問題想出多個解決方法,而且是具有獨創價值的方法,這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教育的目的。而美術能最簡單有效的完成這個使命,一張紙、一支筆而已。


6.學習繪畫可以強化孩子的記憶力
  觀察的目的是為了積累,人類的智慧正是不斷積累知識的結果。積累知識又離不開記憶。繪畫的語言是形象,形象的積累也靠記憶。許多作家、畫家、演員往往具有很強的視覺記憶能力,能對瞬息呈現的人物景象在寫作、繪畫和表演中準確地再現出來,這是他們在長期的觀察中練出了驚人的形象記憶力。如畫家的舞蹈速寫,舞蹈演員的動作是那樣迅速,不斷地變換,畫家的速寫技巧即使再熟練也趕不上,只依靠眼睛看是無從下筆的,必須在熟悉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靠腦子記憶畫出來。


  中國繪畫傳統很強調畫家的“默畫”能力,一個畫家只憑一眼便可以在事後默畫所看到的場景,顯示了畫家精深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兒童的記憶主要是無意識的,他們的大部分知識來源於無意識的記憶。他不是有目的地去記一樣東西,而是自然而然記住了。對孩子來說,記憶的效果好壞,一受外界事物特點的影響,直觀的、形象的、鮮明的事物就容易記住;二受孩子興趣的支配,有濃厚興趣的事物容易記住。

  訓練孩子的形象記憶力,“默畫”是一個好辦法。讓他觀察後默畫他感興趣的東西,或看圖畫書講故事後默畫下來,久而久之養成習慣,他腦子裏會貯存豐富的形象,要畫什麽就會感到非常自由。而畫臨摹畫養成習慣的孩子,只能照畫本畫,離開畫本就畫不出來,缺乏的正是這種形象記憶能力。


畫畫是愉悅的學習:


畫畫是培養人格,開發腦力的好方法,畫畫可以解放心理,培養信心,獨立自主使能產生自信和豐富的創造力,這些都是學習畫畫完成好畫的必備條件,培養這種性格與能力才是真正的美術教育且快樂的美術學習環境,能造就出許多快樂的孩子,當孩子拿著畫筆塗鴉,其實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心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聰明的爹地與媽咪,何不藉著這美麗的藝術語言和孩子們快樂的對話。


【美育】建立正確的美育觀 :
舊式美育與新美育的差別,畫畫課表現的繪畫技巧與能力開發,單純化畫畫的畫法,畫畫培養觀察力,記憶力與表現力..都是美術教育的重點,學習畫畫並由兒童製作的美術繪畫日記。
兒童為何要學美術(學美術的好處)?
國民教育裡的兒童美術並非培育孩子成為日後的畫家,而是以畫畫來培育孩子們健全的人格,並開發其腦力與創造力為目的。獨立自主,自信和豐富的創造力,是畫好一張畫必備的條件,培養孩子這種性格與能力才是真正的美術教育。兒童在畫畫時可培養的性格有自主,自立,自強,自信,耐心,毅力,責任感,規劃能力,注意力集中,克服困難的意志力等。 

畫畫對兒童來說,畫畫的技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能不能表現自己才重要。家長通常會犯的錯誤,是幫忙孩子畫圖或強迫孩子如何畫。後遺症的產生會讓孩子喪失信心,變成依賴和失去責任感,造成日後非媽媽幫忙不可的個性。另外正處於兒童時期的孩子,媽媽畫給孩子看或臨摹也會有後遺症,易讓孩子產生惰性,以後沒有樣本就不敢畫,同時也無法培養創造力而喪失信心與興趣。

黏土捏塑課程:
讓孩子親身體驗黏(粘)土從曬乾變硬到爛泥巴的各種性質及親身體驗製作作品的喜悅並養成收工後整理環境的好習慣。


 


《捏塑課》讓孩子從黏土的玩捏中,從指堅的觸感上,可激發腦部的潛能,運用捏、搓、揉的手部動作讓手眼發展更能協調。讓孩子大玩調土之色彩遊戲,同時了解黏土的使用方式與工具的配合,捏出可愛之造型。


資料來源:FB 網友吳蕙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