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一種有益終生的教育 - 2001於沙井

一種有益終生的教育 兒童中西文化經典導讀與啟蒙教育


2001/8/23 王財貴教授講于深圳沙井鎮報告會


作者:王財貴教授深圳沙井鎮報告會錄音整理材料




(不習慣長篇閱讀的朋友可捲到最下方觀看演講影片~~)


 


可敬的鎮長先生、各級領導、各位校長、老師:


大家下午好!沙井真是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這個名字名叫做沙井,這個井裡都是沙,沒什麼了不起。結果看來井裡不是沙,這個井裡面會出金子、出寶貝!從我們剛才鎮長講話的幽默,跟能夠從實地做起,這樣的領導風格,我就知道寶貝在哪裡,尤其是不只是今天才做,已經做了好久。所以,作為我這次暑假到大陸來巡迴演講,幾乎是最後一站了,我覺得是“好酒沉甕底”------最後的一站,居然是在這麼好的一個場合、場所,因為,有我們上上下下一起都來聽講;而且,今天中午跟鎮長和幾位領導談了以後,我覺得我的演講在這個鎮上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好的作用。那我相信今天的演講一定會講得很好,我會很盡力講。尤其剛才,還沒講小朋友就給我獻花,還沒有知道我講得好不好,就開始給我獻花,這簡直給我很大的壓力。還好,我這個題目已經講了很多次了,最少講了一千次了。但是,我不會放錄音帶, 一定是肺腑之言,誠懇的、苦口婆心的,會講得非常認真、投入。我也知道各位會聽得認真、投入。


在還沒講以前,我先要跟各位商量幾句話,就是今天所要講的題目:叫做兒童中西文化經典導讀,以及所謂的智慧的開發、啟蒙的教育。題目是這樣,如果深入一點看是屬於一種有關係到教育、有關係到兒童教育、有關係到所謂經典教育、語文教育。但是,不僅它是語文的,不僅它是兒童的,不僅是它是啟蒙的,乃至於更深入地,它是一種有關乎人性的、乃至於有關乎國家、民族前途的,甚至有關乎我們國家民族將來怎麼與世界相處,甚至怎麼領導世界,有關乎這麼深遠的問題。談到這麼大的問題,有時候難免會跟現實的狀況有所比較,意思就是有所批評。假如等一下,大家聽講的時候,聽到有關於對於現實的問題,有些不同的看法,或是各位都是教育的前輩,或是非常關心教育的家長、老師,那麼我也是學教育的,有關於提到教育的問題、人心的問題,如果你聽起來,有一點不一樣,那麼我要請各位做一些心態的調整,我們才不會有一些誤會,我才能夠放心的講話。所以,我今天我希望我能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能很坦誠的說話。但是,要坦誠的說話,就必須跟各位約法三章。為什麼呢?因為,面對三種人,有三種約定。如果大家不跟我做這個約定,我是不敢講實話的。第一個約定,是面對第一種人。假如聽到我講一些非常奇特的、跟平常不一樣的談話,你覺得真是精闢入理、一針見血,講中了我原來心中所要講的話,你就與我心有心有契契焉,於是非常地高興,你就鼓掌叫好,這是第一種人。第二種人,聽到一些很奇特的話,一般人不敢說的話,一般沒有聽過的話,那麼你心中有一些疙瘩、有些不習慣,那你就這樣想:“演講的人難免有些修辭技巧”,就是難免有些誇張,難免要點幽默,那麼你就把這當作幽默,不要跟我太過計較。因為心裡太過計較,你就聽不下去了,我們就浪費時間了。這是第二種人,你能夠原諒我。第三種人,聽到這些話覺得非常地刺耳、非常地不高興:“怎麼可以這樣說我們呢?”當你這樣想的時候,我希望你轉個念頭,我希望你這樣想:“反正那個人是從臺灣來的,他罵人是在罵臺灣,臺灣本來就該罵,罵得越慘越好。啊!沒有罵到我。沒關係!”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就破涕為笑了,那就轉憂為喜,那你也鼓掌叫好。只不過這三種人,其他沒有了。所以,今天的演講一定是打成一片,因為這三種人都能夠有所收穫,有所會心。這是我的約法三章。


約法過了以後,我就開始講了。第一句話就要講非常奇怪的話,就是教育是很簡單的事,培養人才是非常容易的事。假如現在有家長、老師為教育而擔心煩惱,甚至他已經做了幾年的教育,有些老師教書教一二十年了,他反省自己培養出了什麼人才,這些學生畢業後有沒有在感激老師,有沒有按照老師以前的教導,然後來做人、來處世。結果發現,並沒有,他是失望的,越來越感覺他工作是一種跟其他職業一樣,就是上班、下班,已經喪失了所謂教育的熱忱跟理想,本來那些熱忱跟理想,付諸東流,而且,越來越失望。一些家長一直看著他的孩子長大,希望他的孩子將來能成人、成才。不過,他的內心總難免有一些隱憂:“這個孩子將來長大會不會變壞?他的學習能不能順利?”如果家長、老師有這種擔憂,我就很不客氣的說:“你不懂教育。”一個不懂教育的人,才需要為教育擔憂;一個不懂教育的人,才教不出人才。因為,我們的孩子本來一生下來心地純潔,也可以說善良總比邪惡多。這種心靈純潔而善良的孩子,只要我們不污染他,他就能夠自然地成為一個品性端莊的一個人。所以,品德是不需要費心來教的,你只要不污染他就好。而且,一個孩子生下來,本來人類的心靈潛能無限,只要我們好好地引導他,他就有洋溢的才華,至少每個人都可以替自己負責任,負起他家庭的責任,乃至於貢獻社會,所謂“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你煩惱他沒有才華嗎?只要你不障礙他,他的才華是可以無限量發展的。所以,教不出品德端莊、才華洋溢的下一代,就是我們家長跟老師犯的教育上的錯誤。本來教育那麼簡單,一個孩子我們捧在手上,吹一口氣,他就飛起來,只要你不障礙他。


前兩年,我經過香港的時候,見到南懷瑾先生。在談話當中,他說了一句話,他說:“當今天下父母以及老師,都在千辛萬苦做一件事。”聽到這種話,我們耳朵要豎起來,眼睛要一亮:“到底這個國學大師,他發現了什麼原理,天下父母跟老師都統統在做一件事,而且很辛苦在做一件事,到底做什麼事?” 我就想聽下去,聽了一會兒,他說;“都在障礙我們的幼苗。”聽著難免令人喪氣呀!各位,你聽這句話也不高興,對不對?請你不要不高興,幽默一點,高興一點!那麼,千辛萬苦在做一件事,在障礙幼苗。你不相信嗎?讓我分析一下,我們怎麼障礙幼苗。我們只要剷除這種障礙,我們的下一代應該比我們這一代要好得多,因為我們是被障礙的一代。如果按照我們成長的歷程再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我們下一代不只不能比我們好,可能比我們還差,這叫一代不如一代。所以,你捫心自問,你成就了嗎?你滿意自己的人格?你滿意自己的學問?你滿意自己的理想?你滿意自己的品性?你滿意自己的教養了嗎?假如不滿意,你一輩子這麼聰明、這麼用功,你的孩子、你的學生並不一定比你更聰明,並不一定比你更用功,那你用同樣的方法來教我們下一代,我們下一代會成什麼樣子?可見,我們要好好地反省了。


首先第一點,我們怎麼障礙我們的孩子。我用一個比喻,用一個喻言,就是所謂的侏儒的喻言。什麼叫做侏儒?長不大的人。這個長不大的侏儒到底是怎麼來的?大部分都是患了一種病,叫做天生侏儒症,就是他天生下來就患了這種長不大的病。一般人呢?很容易長大的,只要營養稍微夠,總是能夠長大到相當的高度。所以,人生下來,就有非常正常的長大的潛能。不過,患了天生侏儒症的人,不管你生在皇宮貴族之家,你怎麼養他,他總是長不大。我們遇到這種侏儒,我們都覺得他很可憐,他的父母是值得同情的,因為不是不讓他長大,乃是想盡辦法他長不大。但是,我後來聽說有一種侏儒,不是天生侏儒,乃是人造侏儒。為什麼要人造侏儒呢?像有些人需要侏儒,像沿街賣藝的人,為了招攬群眾,本來牽個猴子表演猴戲。但是大家看膩了,不看了。他就想,我若牽一個侏儒,來表演一下,大家好奇好怪,管他侏儒哪裡來的,就來看侏儒羅!這樣,他需要侏儒。但是,沒有那麼多侏儒,因為老天生我們人大體上都是很正常的。沒有那麼多侏儒,可以想辦法製造侏儒。怎麼製造?去偷一個嬰兒或去買一個嬰兒,反正有窮苦人家,嬰兒生下來有要賣的,管他這個嬰兒命運怎樣,或者是自己的嬰兒,一定要嬰兒。然後,把他身體包起來,用罐子裝起來,只露出他的頭。你知道,一個孩子的頭長大的機率比較小,大部分是身體在長大。身體給包起來,喂他吃東西,他自然會長大,但是包起來,他就會很痛苦,痛苦就天天叫、哎哎哎叫!不理他,你不會理他,讓他叫十六年,才把罐子打開。這個人,就比天生侏儒還要矮,簡直不成人樣,這叫做人造的侏儒。你知道嗎?這種人造侏儒是那麼值得同情,而那些養他的人真是可惡!


但是,我們人是不是只有身體長大了,才叫做成人呢?比如說,什麼叫做大學?古人解釋“大學”這兩個字是:“大學者,大人之學也。”什麼叫“大人”呢?而來學這些大人的學問呢?必須要對所謂的大人的學問有所認識,我們才知道大學這種學校的本來的意義。大學是不是都是成年人、長大的人去讀書,讀的學校叫大學呢?恐怕不是這個意思。那是不是說這個學校很大,有好幾個科系,這樣叫做大學呢?恐怕也不是大學的本義,而是大人之學。那什麼叫做大人之學呢?在內,能夠正心誠意修身;在外,能夠齊家治國平天下。能夠有這樣的自我的文化的教養,生命的內涵的開拓,然後往外,他有為國為民這樣的心胸、這樣的才華。這種人格,我們才稱之為大人、一個成熟的人,要不然都是心靈不成熟。縱使你長高了,縱使你孔武有力,你的心靈不成熟,這種人不叫做大人,乃是叫做小人,不是嗎?所以身體長高了,你也可以是小人!那麼,如果一個教育家,不能夠培養我們的下一代將來成為一個大人,可見這個教育家沒有真正的教育理想。我們教育達不到這個理想,我們的國民就是所謂沒有高度的素質,教育是白白浪費了!那麼這種不成熟的心靈,我們也可以用侏儒來表示,叫做文化上的、心靈上的侏儒!即使他身體長大了。我們不只是看他外表,還要看他內心有沒有成長。假如沒有,他還是小人,這叫做文化的侏儒。


我也發現有兩種情況會造成文化的侏儒。第一種情況,也是天生的文化侏儒,因為老天爺生他下來,就生長在一個沒有文化環境的地方,叢林的地方,一些原始部落的地方。他生下來以後,他就只跟著父母學謀生的技能,他一生就是謀生,一天過一天,等到長大了,老死了,與草木同朽。他來這個世界上跟一個動物是差不多。是不是他願意如此呢?不是,是老天爺特別對他不理喻,把他生長在這種地方,他要想要成長也不得成長,沒有環境,沒有父母,沒有老師可以教他成長,這種人一輩子註定要成為文化的侏儒。不過還有第二種方式,可以造成文化侏儒,是人造的文化侏儒。什麼叫人造文化侏儒?就是本來他生長在一個可以成為大人,可以成為端正的人格、洋溢的才華的一個民族裡面,而居然以家長跟老師的力量壓制他,不讓他成長,讓他成為一個心靈不成熟的人,成為一個小人。這種本來可以有文化的高度,而居然不讓他成長,這樣子,就是所謂的人造文化侏儒。這種人造的文化侏儒在哪裡可以發現呢?各位,你我都是!乃至於現在的中國人,都成為人造的文化侏儒,至少臺灣,放眼望去,都是一批文化侏儒。什麼意思?最少,我們從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看,現在的中國人已經不能讀中國書了,縱使你受過十幾年的教育,你是高級知識份子,連自己祖先的書都不能讀了。堂堂一個中華民族後代子孫,而居然自己認為是:我們是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縱使你知道我們民族有文化,你卻自己一點瞭解都沒有。像這樣,你的心靈不得高度的成長,就變成文化侏儒!


我們為什麼說,現在的高級知識份子連中國書都不能讀呢?現在誰敢拍胸脯:“我可以讀中國書,因為我是中國人,我受過中國教育,我可以讀中國書。”?我們所說的讀中國書,不是你能讀報紙,讀小說,這不能算的。我是說能夠讀高度中國智慧傳統的書,所謂經、史、子、集。有人一聽到經、史、子、集,馬上心裡就反應了,“讀這些古老的書幹什麼?”這就是我要批判的物件。各位,現在你的心裡是想要發揚中國文化嗎?那你要讀讀幾本書,要不然,你所發揚的中國文化, 可能就是信口雌黃,不負責任。有人說,我們的文化需要批判,甚至需要轉化。你能批判嗎?你能轉化嗎?你不讀幾本這樣的書,你對中國文化是一知半解,你能夠批判和轉化嗎?所以現在不管你是要發揚,你是要批評,只要你是中國人,只要你是中國知識份子,你就逃不開你自己需要有一點內在的涵養。 如果你只是道聼塗説,聽人家說一說中國文化是什麼,你就枉為是一個高級知識份子。高級知識份子對自己祖先的東西一點基礎都沒有,你還算是一個中國人嗎?中國的讀書人嗎?所以,以後如果遇到有人批評中國文化,非常簡單。假如他在我面前批評中國文化,我就馬上問:“老兄,你讀過易經嗎?不讀易經,你怎麼批評中國的形而上學;老兄,你讀過禮記嗎?不讀禮記,你怎麼批評中國的倫理學;你讀過詩經,你讀過楚辭嗎?不讀詩經、楚辭,你怎麼批評中國的文學;你讀過春秋、左傳,你讀過史記、漢書嗎?不讀這些書,你怎麼來批評中國的歷史學。”所以,批評中國文化的人,馬上叫他閉嘴,完全是無的放矢。現在中國人就培養出這樣一批不負責任的知識份子!我們要捫心自問,要有良心。但是,中國的後代子孫,不能瞭解中國文化,甚至連中國書都不能讀,到底是誰的過錯的呢?難道是你的過錯嗎?我剛才講過,你從小也很聰明,而且也很認真,乃至於讀了十幾年書,古人讀十年書就可以考狀元,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讀十幾年書,已經是人生非常幸福的一件事。人生的書不要讀幾年,讀十年就已經夠了,非常夠了。而到現在,卻變成一個連自己的文化傳統都一知半解。誰造成的?甚至連打開經、史、子、集都變成了有字天書,看都看不懂,你自己自修也沒有能力。誰造成的?我們的家長跟老師造成的,而且不只是上一代的家長、老師造成的。我們這一代,作為小孩子的父母跟老師,你依然一直在製造下一批這種不成熟的中國人。


我們家長跟老師何苦不讓我們的孩子長大呢?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有關於文化的心量,你心胸的含量,你能不能容納真正的文化,你有沒有文化理想的問題。這個問題關係到整個國家、民族的前途。我們的文化心量,為什麼會萎縮了呢?首先,我們來分析這個問題。本來所謂的文化傳統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全世界能夠有高度的文化傳統的民族,並沒有幾個,民族有許多,成千上萬。但是,幾萬年下來有的民族創造了高度的文明而對人類有貢獻,這個民族就不枉為生在天地之間。但是,每個民族有不同的開發,因為人類的心靈有許多的面向。而一個民族,可能不能全部開發,像傳到現在,整個世界能夠成系統的文化傳統,大概就有所謂的中國的文化傳統,印度的文化傳統,跟籠統說的西方的文化傳統,當然包括他們的希臘、羅馬、希伯來,乃至於伊斯蘭教也可以歸在一起。開出近代的民主科學,這一大套成為西方文化傳統,每一個文化傳統都有不同面向的開展。但是,他們同樣都是人類高度的智慧的創造,而都同一個心靈開發現出來。所以,照道理來說,每一種文化都是人類的寶藏,而且都同時可以由一個心靈開發出來。所以,依照理想來講,一個民族應該具備有各方面的文化的內涵,都具備有各方面文化的眼光,這樣才是完整人格的成長。現在,我們來說中國這個文化傳統,原來是以儒道兩家為主,諸子百家為輔,所流傳下來的以經、史、子、集為代表的一個所謂的博大精深的傳統,儒、道兩家作主。到了漢朝,有印度的佛學傳到中國來。印度的佛學,也是人類高度智慧之一。那些遠來的和尚,果然會念經,但是他們的皮膚跟我們不一樣,語言跟我們不一樣,他們的思想人生觀都是跟我們不一樣。雖然不一樣,但他卻有學問、有修行、有品德、有智慧。遇到這種不同的文化,而他們也表現出高度智慧。假如你是生長在漢朝時期的高級知識份子,請問你應當如何面對這個問題。假如現在我講這個問題,說我們自己有文化傳統,別人有文化傳統,跟我們又不一樣,但是他們是有價值的,你知道了,假如遇到這種情況,遇到這個問題而心中沒有起一番漣漪、激蕩的人,代表他沒有學術的良心,他已經心死掉了。


所以,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雖然有些人不去想這個問題,認為這個問題,哎呀!那個問題那麼大,你談他幹什麼?人生沒有大的問題,他自己連自己的生命都荒蕪了,他的生命的意義將減低他的價值。所以,我提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很遠的問題,乃是每一個知識份子應該有的問題。現在,你如何面對?我們當然不是漢朝人。所以,我們就看古人如何面對中國的讀書人,中國人老早就接受孔子的教導,孔子的教導,他的弟子記載下來,第一句話代表非常重要的孔子的精神,就是:“學而時習之”。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並沒有說,只有學孔子才是學而時習之,孔子的學是無限量的。所以,君子是自強不息的,這是儒家的真精神,所以儒家的心態是開放的,儒家的志向是前進的。所以,孔子說見賢就要思齊,見不賢就要內自省。孔子又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可見,孔子並沒有說,只有我一個孔子才是你們的老師,任何地方你都可以是學習的物件,何況這樣高度的智慧。因此,中國人就開始學習印度來的文化,我們的學習是很認真的。怎麼學習?第一點,我們翻譯他們的經典,大部分的和尚沒有帶書來,因為當時印度也沒有書,他們把經典放在頭腦裡面,他們用印度話講出來,我們中國人跟他合作,然後翻譯成我們的漢文。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如果發展到成熟的時候,照道理他都可以翻譯任何一個高度的文化,我們中國人就有這樣信心,我們的漢文就可以翻譯外來智慧。所以,我們看一本書就翻譯一本書,乃至於到後來印度人把自己的經典都遺失了,丟掉了,還要從我們的漢文倒翻回去。我們是翻一本書,讀一本書,所以印度所有的宗派我們中國都有,乃至於我們讀書讀到沒有書可以讀,用功問人問到沒有人可以問。我們是審問、慎思、明辨,這樣子的學者他沒有辦法一再前進了。然後,想出一個絕妙的辦法------西天取經。當時的交通費盡千辛萬苦,九死一生,兩百多個人,來往於中國跟印度,只有二十幾個人能夠活著回來,這就叫做九死一生。最有成就的當然是玄藏。玄藏出國十七年,在印度成為最有學問的一個人。他還沒有出國的時候,已經把儒、釋、道三家的經典都研究透了,到印度更加學習,在印度成為最有學問的一個人。本來印度國王要留他下來,讓他享受一輩子榮華富貴,但是,玄藏並沒有忘記他出國的本意,所以,他一定要把他所搜集到的資料帶回中國來,帶到中國來。唐太宗親自下令,讓他守住一個學術單位,集合全國的有名的、有學問的和尚,幫他做翻譯。這個翻譯是非常認真的,翻譯是很辛苦的工作,乃至於玄藏到了老的時候,他上書給皇帝說:“我現在已經老了,精力不夠了,沒辦法了,身體越來越衰弱,我需要休息幾年。”這個皇帝回答:“如果你現在不做,誰還能做呢?所以,請你勉強一下吧!”結果玄藏就不能辭職,繼續做下去,做到死為止。但是,他已經成為全世界翻譯最多的一個人,到現在沒有人能跟他比。我們是這樣誠懇地吸收外來文化,所以佛教到唐朝時候吸收成功。


有人問,中國文化主流在哪裡?每個人都會說,儒、釋、道三家。你本來只有儒、道兩家,為什麼多了一個佛家呢?而且說這是我們的文化主流,你中國人是大言不慚呀!別人的為什麼說是我們的?這叫做學術上的、文化上的廣闊的心胸,這叫做包容的雅量。因為,我們認為,凡是人類所開發出來的智慧,不管他是哪個民族,總是人類共同的智慧。所以,沒有所謂中國,沒有所謂印度,只要你是智慧,只要你對人類有貢獻,我們都說:“這是我們的。”乃至於有別人學我們的儒、道兩家,我們也希望變成他們的。所以,儒、釋、道三家的傳統,使中國的文化含量更大,他的深度更深,傳給我們後代子孫。所以,古人並沒有對不起我們。雖然,佛教傳進來,印度人漸漸忘了他的佛教,是我們中國人替他傳下來,傳了二千多年,乃至於傳給東南亞,傳給日本,現在由日本傳到全世界,我們保留了印度文化是有貢獻的。但是,中國並沒有變成佛教的國家。每一個讀書人是儒、釋、道三家兼通,不兼通這三家就不可以算作一個完整的讀書人。所以,中國讀書人是有志氣的。很可惜的是,到了近代,我們又遇到世界上第三支偉大的文化,所謂西方文化。我們就是現代人。現在,我們整個國家、民族就面對這樣一個大問題。請問,中國如何面對西方文化?這個問題有些人是不問的,就跟剛才一樣。如果這個問題不常常在你的心裡出現,你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知識份子,不足以成為知識份子,你就浪生浪死,你沒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這種擔當。所以,一個知識份子,一個有良心的人,應該時常問問這個問題:“現在整個中國要往哪裡去?我們如何面對這種偉大的西方文化?”


那麼如何面對呢?其實非常簡單,依照歷史的典範,儒、道兩家變成儒、釋、道三家,現在,我們為什麼不能變成儒、釋、道、西四家?因為,西方文化也是從人性開發出來的。西方人可以有民主、科學,我們中國照常可以有民主、科學。那麼民主、科學站在儒、釋、道三家立場,照常可以開發出來,可以學習進來,可以融會貫通。我稱這樣的心態叫做全盤化西。化是消化的意思,一口吞進西江水,自己的胃口很好,身體健壯,就可以把別人的營養吸收進來變成自己的營養,文化是可以相通的,是可以融合的。我們若把儒、釋、道變成儒、釋、道、西四家,我們全盤化西,就可以讓人類所有的文化,都在我們中國,我們可以傳給後代子孫,可以貢獻給全人類。很不幸的是,近一百年來的中國,並不想走這種路,近一百年來的中國,因為國事的衰落,造成心靈的萎縮。他們認為不同的文化一定是衝突的,而外來文化又是這樣強大,我們應該學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既然與中國文化衝突,我們只好放棄中國文化,這叫做全盤西化論。我剛才說,本來人的心靈如果能夠振奮起來是可以全盤化西。但是,使一個人的心靈萎縮之後,你只能全盤西化。全盤西化的結果,就使中國人變成“香蕉”的存在。什麼叫香蕉?外表是黃的,剝開來一看裡面都是白的,這叫做香蕉。我們哪裡可以看到香蕉呢?每個人摸摸良心,你可能就是香蕉,如果不相信,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代替你相信,因為你可能沒有經驗,但是別人有經驗。一個只活在自己國內的人,一個不把眼光張開的人,他們以為:“我這樣就夠了。”但是,當你真的張開眼睛,當你真的投入在世界中,你就感受得到了。


三年前,我在美國演講,講完了以後有一個臺灣的留學生,他就來跟我做一個見證。他說:“你講得對,一個沒有自我文化的民族,是不能夠對世界有什麼貢獻的,而且,在世界上不會被尊重的。”他說,他最初到美國的時候(你要知道這些留學生都是佼佼者,社會的精英),不可一世,意氣風發。到了美國,美國的同學也非常的好學,看到中國人就很高興,他說:“噢!你從中國來,我從小就聽說中國有一本書,叫做《易經》,那是如雷貫耳,《易經》講些什麼?你是中國人,你告訴我,好不好?”我們這個留學生,滿臉通紅:“I’m sorry!我沒有讀過《易經》。”各位,你如果是留學生,你讀過《易經》嗎?“那麼,你們中國有一本書,叫做《老子》,全世界被翻譯成最多語言的書,叫做聖經。第二本書就是《老子》,這個老子這麼有名,你是中國人,請問《老子》講些什麼?”“I’m sorry!我也沒有讀過。”“那麼有一本《莊子》。”“有《莊子》嗎?我好像沒有聽過!”“那麼你們是禮儀之邦啊!禮儀之邦靠哪些觀念來教導呢?讀過《禮記》沒有?”“沒有讀過!”他也知道有叫關公的,很喜歡看《春秋》,正氣凜然,“《春秋》為什麼令人正氣凜然?”“我沒有讀過,我不知道。”“你們的孔子說詩三百,你必知‘思無邪’。什麼叫思而無邪,什麼叫詩三百,《詩經》講些什麼?”“沒有讀過。”“那麼有一個人非常愛國,他作了一本書以後,去跳河,請問他為什麼去跳河?”“不知道。”“魏晉名士風流。”“不知道。”“宋明理學家為什麼要辯論?”“不知道。”唐詩三百首,一提到唐詩三百首,他高興了,因為他讀過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就讀過這兩句。從此以後,沒有人看得起這個中國留學生。因為,他告訴別人,我肚子空空,我兩手空空!我來這裡留學是跟你伸手要東西。你知道兩手空空跟人家伸手要東西的人,是什麼人,你知道嗎?乞丐!所以,我稱一個沒有自己文化傳統的中國學者到外國,他就變成國際的文化乞丐。


假如你是一個天生的文化侏儒,那沒有話說。但是 ,本來你不必這樣子的潦倒,而誰讓你潦倒了,使你變成人造的文化乞丐呢?現在作為老師、家長的,你想不想這個問題呢?有的人是不想這個問題的,大部分人是不想這個問題的。你假如不想這個問題,你的孩子怎麼能夠教出一個人才呢?什麼叫做人才呢?他的眼光,他的心胸,都那麼狹隘,他只知道將來就是唯利是圖。各位,現在我們的社會:向錢看,見利而忘義。假如,你對現在的社會,你感覺寒心,你感覺喪膽,你感覺不滿意,你為什麼要讓你的下一代也過這樣的生活。大陸我不知道,但是臺灣,所謂的社會亂象叢生,人心渙散,而且犯罪率日漸高漲,犯罪年齡越來越低。現在,連小學生都開始在勒索。這種可怕的社會!放暑假了,不是學生高興的日子,乃是員警、公安最忙碌的時候,這些青少年,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做出讓你想不到的殘忍的行為。有一種犯罪的行為叫做“飆車”,騎著摩托車的幾十個人,故意把摩托車後面的消煙器撥掉,然後像戰車一樣“哐----”一直走一直跑,任何人不可以擋路,而且都在半夜,人家在睡覺,他就哐----一直走,你不可以開窗罵他一句,誰擋路,誰倒楣,誰敢講他們一句話,誰倒楣,他們開三刀,五四刀就拿出來,逢人就砍,砍斷手,砍斷腿,甚至把頭砍斷。然後被抓到了,問他說:“你為什麼這樣做呢?他跟你有仇嗎?”“沒有。”“你認識他嗎?”“不認識。”“那為什麼這樣做呢?”“我爽快!”有很多婦女,她們總是背一個小背包,近來就流行一種搶婦女背包的一種風氣。這個青少年騎著摩托車,看到婦女走在路上,或者他騎著腳踏車,甚至他騎摩托車,摩托車比較快,然後跟你擦身而過的時候就把包搶走,這叫做斷手搶劫,這樣的事層出不窮。我要出門的前一個禮拜,聽到某一個社會局,有一個專門管兒童的說,你們現在在報紙上看到家庭很多悲劇,兒子殺父母,這還不是悲劇,父母虐待兒童,甚至把他活活打死。真沒有人性!各位,現在,聽說有許多大陸的家庭夫妻不和,下班回家大眼瞪小眼,有事沒事就吵架,然後離婚,造成許多的單親家庭,造成社會的負擔。有些人,下班後沒事幹,專門看電視,看電視還好,但又賭博。


各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我們希望大陸在經濟起飛的同時,文化也能夠跟著起飛。深圳這個地方,經濟已經有了相當程度了,但是,我們文化能不能跟得上?還是分兩個階段來做,先發展經濟,後發展文化?恐怕經濟發展起後,文化已經無能為力。所以我希望這次在深圳的演講,能夠對我們以後文化的發展有所幫助。我們不要做一個眼光短淺的教育工作者,眼光放遠。我們只要給他有相當的文化涵養,他將來就不會小器,將來就能自己管理自己,甚至能夠己予人而利人,己予人而達人。我們現在不要心胸狹窄,要有雅量,要有氣魄,有品德。怎麼給他?我們不要障礙他的成長,我們要讓他兼顧釋、道兩家人類高度的文化。但是,我們怎麼把這個文化交給他呢?最重要的是我們首先要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深度,我們才能夠去接受西方高度的文化,要不然吸收西方文化也是皮毛。所以,把自己的文化傳承下來是當今教育之急。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教呢?這裡也要檢討到教育的問題,我們的教育觀念是造成我們不教的一個最重大的理由。因為現在全盤西化的理論已經過時了,沒有人再說了。但是,我們已經全盤西化,而且我們對教育的這一套就是要讓我們下一代更加西化的一套,所以假如我們不對教育的觀念做反省,我們可能不談全盤西化,你也不能反投過來。


那我們教育觀念是什麼呢?其實近七、八十年的中國教育,臺灣是學美國、大陸大概是學蘇聯。學人家並沒有壞處,但是我們有沒有學得好、學得完整,甚至學人家好的一面,我們自己保留自己好的一面,有沒做到這一點,還是糊裡糊塗呢?一個作為老師、家長的人有沒有反省到教育的問題呢?假如沒有,可能你所給予的教育,本來就弄錯了方向。你沒有教育的智慧,只是教育的奴隸,這種奴隸可能減低他的效果,或者產生反效果。比如,你要去北京,但是你往南邊走,你用散步的方式還可以,沒有關係,要轉頭過來還比較方便;你如果用跑步,那就糟糕了;如果坐汽車,那離得更遠。不是嗎?所以,我講出教育的第二句很奇怪的話,就是教育不是叫我們努力去工作,首先第一步必須要瞭解教育的本質,必須把握教育的方向,假如這個方向錯誤,那你的努力白費,甚至製造了反效果,所以教育智慧比教育工作還更重要。


我們有沒有思考教育的智慧問題、教育的方向問題?現在,我來反省一下。我們的教育大體是依照美國二十世紀初年,也可以說西方二十世紀初年,最流行的一種兒童中心本位的認知心理學為背景,然後做一種邊談教學法,這樣一種教育。如果我們對這個術語一時不能瞭解,那我就用簡單的白話說,現在,我們的教育觀點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認為要教一個孩子、兒童、青少年的時候,要考慮到他能不能夠吸收,能不能夠瞭解,就是懂了才教的教育。教了以後呢?老師要講解得非常清楚,讓他聽得很懂,甚至還要考試,問他懂不懂,還要看他能不能在日常生活做出來,這叫行為科學主義。你觀察他的行為,假如他懂得了,他又實踐出來了,我們才知道,教育達到成果了,我們才教,教懂了才有用。各位,你是不是這樣教您的孩子、學生的?我再講一遍,我們認為要教一個孩子、一個單人、一門功課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孩子能不能夠懂 ,他以前有些什麼舊經驗呢?我們順著舊經驗再更上一層,然後我們要講得很清楚,讓他的知識更高一層,讓他的思考更高一層,結果他能夠真懂了,我們才覺得有效,這叫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用的教育。其實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效,有沒有錯呢?並沒有錯。但是,是不是全對呢?問題就在這個地方。其實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效的教育只是在知識記憶能的範圍有效,我們一般說科技教育有效,但是科技教育、科學技能知識的教育、思考的教育都應該是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效,這種教育可以開發人的思考的能力,可以增進人的知識的廣博,這種教育應該是懂了才教,因為你不懂就教,他聽不懂,聽不懂就沒有效。但是,人類懂的能力是有相當的一個發展程式的,我們要叫他懂,叫他能夠思考,就必須依照人類理解的能力的發展,來教他思考的訓練。而人類思考能力的發展,依照我們養孩子的經驗,依照心理學家他們研究的成果,大家都知道,越小的孩子,他懂得的東西越少,他的思考問題越簡單,但是,每長大一歲,他的思考能力就升進一點。按照心理學家講法,像皮亞傑、布魯諾,他們把人類出生以後思考能力的發展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做“感覺動作期”,每個老師都應知道,就是一個嬰兒只能感覺動作;第二個階段呢?就要預備思考了,叫做“運思準備期”。所以這個時候他思考有些時候不很準確,昨天、今天有些時候用得不恰當。像這種孩子,我們不會覺得這個孩子是笨,我們知道,他還沒有能夠思考,叫做‘運思準備期’;三歲到十一、二歲,六歲到十一、二歲就是所謂的“具體運思期”,就是他開始要思考,但是他要用他的日常生活經驗來幫助他思考,用具體的世界的事物來幫助他思考。這個抽象的世界,比如說三加五等於多少,如果這個孩子你教不會, 很簡單,你應該用三個蘋果跟五個蘋果讓他數一數,12345678,他就瞭解三加五等於八的意義。那麼第二步再提升一層,三個手指頭跟五個手指頭,這跟日常生活就稍微差遠一點,手指頭是代表東西,拿著他數一數,三加五等於八,又升進一層。再來呢,用畫三個圈圈跟五個圈圈,數一數幾個圈圈,這也是三加五等於八。到最後,他就能用符號三加五等於八,而且完全瞭解三加五等於八的意義,這樣叫做‘具體運思期’;到了十二三歲之後,叫做“抽象運思期”,就是只要用符號、用概念的推演,他就能夠推出結論。像這樣子的能力,必須在十二三歲以後,才正式開始發展,所以人類越小的時候,他對於思考,他是越簡單的。那我們要訓練人類思考能力,應該按照他思考能力的發展,我們只是啟發他。這樣子,他就真的能夠把他的思考能力開發出來,成為一個會思考的國民,這叫做“思考的素質”。


現在,我們中國學到西方的教育,尤其是學西方的科學,我們認為我們要迎頭趕上,我們認為我們自己學得非常認真,但是對於科學的教育,對於思考的訓練,一個國民怎麼成為會思考的國民,這種訓練,我們國家一直很著急。請問,我們訓練成功了嗎?我們眼看著國民,常常是不會思考,甚至是不敢思考,害怕思考,為什麼呢?從教育上就有了障礙。我舉例說:如果你家裡的孩子,你的學生,小學一、二、三年級,他的數學、自然科還學得不錯,每次考試九十幾、一百,我都請老師、家長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四、五、六年級他就不一定考九十幾、一百。有大部分的孩子都感受到這個數學科學是很難的,他就開始漸漸地考低分、不及格。我們家長自以為很聰明,我們家長就想辦法。想什麼辦法呢?讓他去補習。要知道,數學是不可以補習的,思考教育是不能補習的。思考教育是要在很自然、愉快的情況下,他願意主動的去想問題,他面對問題來解決問題。思考的教育拿去補習,只是訓練他解題的技巧。如果只是解題的技巧,他就漸漸地不能夠思考。但是,我們整個國家的教育,造成家長跟老師不得不只訓練他的技術。結果,讓他漸漸不會思考,害怕思考,那麼到了小學的數學學不好,到了初中更麻煩。在臺灣,初中有二分之一的人,數學、物理、化學考不及格,到了高中有三分之二的人考不及格。像這樣的學生,他感受到數學、科學的學習壓力,從小學開始到高中總共十年,讓他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這樣子,他的思考能力有沒有培養起來呢?我們看現在的國民就知道。他能不能面對人生?他能不能實事求是?他能不能有一個問題來了,他說“你等一下,我想一想”,還是說“我們看別人怎麼做嘛”?他不敢負責!“我們看看電視怎麼演,報紙怎麼寫,我們就怎麼做,總是沒錯”,他不能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多人都感歎,現在連大學生都喪失了思考的能力。為什麼他們會喪失呢?難道中國人就註定不會思考嗎?不是!乃是家長跟老師造成他不敢思考。


那我們現在先不說所謂的“思考的素質”,我們光就功課來講,這個大家比較容易把握,比如說數學能力、科學能力。假如數學、科學學不好,這個孩子就有了學科上的壓力,家長又天天擔憂。現在,如果你的學生、你的孩子數學學不好,我有辦法讓你的孩子一夜之間讓他數學考九十幾、一百,而且他很喜歡數學,你願不願聽我的建議?我有三個辦法,不只是一個辦法,所以面對一個問題,我可以有兩三種解決的辦法,這也是我的思考能力,因為我以前沒有受到數學的壓力。好了,我們的孩子數學不好是大家存在的一個恐慌。現在我建議,第一個辦法,一夜之間解決這個問題,就是──移民。移民,知道不知道?移民就是把你的孩子送到外國去,但是你千萬要記住,要送到科學先進國家去。那你說:“我的孩子科學都學不好,還送到科學先進的國家,那不是更完了嗎?”各位,我講一個故事,在我家裡的故事。我家孩子在初二的時候,初中二年級,有一天他回來跟我講他們班上的事情,他說他們班上今天接到一封信,從美國寄回來的,這個人是他們班的同學,原來上了初中以後,他的數學、物理、化學上初中就都考不及格了,到了初二都考二三十分,因為這個他天天感覺很慚愧,家長非常的操心,他自己也漸漸厭惡上學,因為只要數學、物理、化學這三科都不及格,這個人就自己覺得沒有前途,所以他就準備蹺課,甚至有自殺傾向,這下問題嚴重了。他的父母也感覺到這個孩子將來考不上高中了,沒有前途,所以就想出一個辦法:把他移民,因為他家有錢。移民之後,他各科接受測驗。他的英語很差,所以就跟小學生一起上英語課,但是他的數學考起來不錯,他被分到高二一起上課。第一次考試,考卷發下來,他十分鐘就交卷。全班的美國同學都心裡暗自竊笑:“這個小不點敢跟我們一起上數學!啍,你知道嗎?數學不是那麼簡單的。你一定交了白卷!”因為美國同學是非常大方的,考卷一發下來,不會做就交白卷。他不知道我們臺灣去的孩子,縱使你不會做,也要在這裡一個小時才敢交卷,所以美國學生很天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結果考卷改回來了,他居然考一百分,全班最高,老師讚賞這個孩子。你要知道,這個孩子從小學四年級數學沒有考過一百,所以現在終於吐了一口惡氣,他高興得很,馬上寫一封捷報。全班同學看到這個同學數學居然考了一百,而且和高二的一起考,大家都很羡慕。古代有一句話‘舉一懷而為止’,現在是‘止一懷而為舉’,一個數學能力不好的孩子,轉到美國數學能力馬上就變好,美國的風水真的是好啊!大家都羡慕:“假如我的數學也考一百那該多好呢?我的爸爸說過數學考八十分,就要買一部腳踏車給我,假如考一百,那我不是被捧上天了嗎?”啊,非常羡慕!不過什麼原因,大家不知道,最後這個寫信的人露出馬腳,他說:“你們知不知道?我這次考的數學題目,我國小五年級就做過了。”那我也會考一百!


各位,這難道是獨一的、單獨的一個故事嗎?不是,乃是普遍的現象。我這裡有一份正式的資料,就是這裡是美國初中一、二年級的數學教材內容。他們的數學教材,初中一二年級要學哪些數學?這裡有三四十條,我念幾條給大家聽做代表:第一條,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四捨五入的技巧;第二條,學會約分,二十分之十約成二分之一;第三條,代分數與假分數的相通,二又三分之一是等於三分之七,再來分數加減乘除,小數加減乘除,再來長方形跟三角形的面積演算法。這就是初中一二年級的數學。一個科學先進國家初中一、二年級學這種數學。你們的孩子是幾年級學的呢?小學三年級、四年級,對不對?各位,為什麼科學先進國家要到十二歲、十三歲才學這些數學呢?因為他們有心理學家做研究,他們的教育學家依照心理學家的研究,而後來編排課程。心理學家認為一個孩子要到十二、三歲的時候,才懂得約分、通分的這樣子的真正的學問,他才能夠思考得很清楚,這是人類的通性。中國人縱使比其它民族更聰明,我不相信,他能夠聰明三年到五年以上,我不相信。所以你要小心,你的孩子所學的數學是囫圇吞棗,你孩子所學的數學,不是真正思考出來的,不是真正瞭解出來的,是人家告訴他的,是代公式代出來的,假如都是人家告訴你的,你就吸收了、接受了,然後代公式,然後你會算出來,算得很準確,告訴你,你將來還是不會思考,因為思考要打破沙鍋問到底,思考一個問題要想三天,我想出三個辦法來解決,而且自己想出來的。你縱使解決的不對,但你能夠去想,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一件事。這是科學的精神,在於思考,而不是提供解答。


現在,我們只管解答,而不管思考。甚至,我們的題目之深,讓我們四年級以上的孩子就承擔不起,這樣子來障礙我們的孩子,這樣來摧殘我們的下一代,讓他生活在恐懼之中。現在哀鴻遍野,你沒有聽到嗎?


各位,你不要太緊張,假如你不能移民,現在我有第二個辦法,不要移民,也可解決。第二個辦法是什麼呢?只要家長負一點責任就好了。家長負什麼責任呢?家長要有同情心、要有良心,我們這個孩子剛到這個世界來,只不過八、九年,他對世界還是很陌生的,他年紀還這麼小,他有些問題想不到,我們應該保護他、同情他,不要讓他心生恐懼。那你怎麼保護他呢?很簡單,這個孩子五年級了,數學考不及格,他非常的懊悔,非常地慚愧,回來了。你問他:“孩子啊,你為什麼這麼沮喪?”他說:“我今天數學考不及格。”那你家長就問他說:“你考不及格老師有沒有說什麼話?”他說:“老師罵我。”“那老師罵什麼呢?”這小孩子說:“老師罵我笨。”你就跟孩子說:“孩子啊,這個老師不好。老師罵的不是你,老師罵的是我,因為你是我遺傳的這麼笨。”從此以後,老師不可以罵人家笨,除非你明明知道這個孩子喜歡笨。從來沒有一個學生喜歡自己笨,他是不得已啊!他心裡一直想著聰明,一直想著聰明,這樣子心裡想要聰明的孩子,你卻在罵他笨,你不是在摧殘人性嗎?各位老師,你要有良心,不是他喜歡笨,他不是天才就是了。依照臺灣的統計,現在從小學四、五年級一直到初中、高中,能夠真正應付現在數學功課的,只有百分之五,一百個人裡面有九十五個人都要被老師罵為笨,這合理嗎?這是人的世界嗎?我就是要為這個大聲疾呼,因為我們痛心,我們可憐我們的孩子。那你家長怎麼辦呢?我剛才說了,不是說老師不好就好了,現在你要有積極的做法。你跟孩子說:“孩子啊,我問你,老師在上數學課你有沒有注意聽?”“有。”“那你有沒有做作業?”“有。”你說:“孩子沒關係,你已經盡到責任了。一個人不管他做人還是求學,這樣盡了自己的本份,就是好人,你是一個好學生。你現在數學考不及格沒關係,我告訴你,這些題目你放著不要做,等到初中做你就會了。”這個孩子到了初中,果然看到這些題目他反而罵自己笨:“我怎麼以前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目我還不會做!”,所以現在不教就會。


所以我講出教育上第三句令你奇怪的話:數學、科學是不需要教的,誰教數學,誰教科學,誰笨,而且把孩子教笨。天下間,這麼聰明的中國孩子,這麼用功的中國孩子,人類的心靈當中,本來就有思考的能力,只要你好好引導他,讓他玩數學,讓他玩科學,好玩的,很有趣的,“你想一想,想得出來,很好,想不出來沒關係。”各位,所有科學先進國家的老師跟家長都是這個心態,你想得出來很好,你想不出,老師是安慰你的,不是責備你的。為什麼?因為你明年就想出來了,明年想不出來,兩年之後就想出來了。各位,玩數學玩科學,才能夠培養一個國民的思考的素質。現在,讓你不敢玩,讓你覺得數學是那麼困難,思考是頭痛的事情,結果讓你養成不敢思考、不會面對問題的這樣子的萎縮的心態,你躲起來不敢面對問題。有多少的家庭,丈夫遇到問題推給妻子,妻子遇到問題推給丈夫;有多少我們的單位,上級不會解決推給下級,下級不會解決推給上級,大家互相不敢負責。這樣子的社會是不會進步的,也代表沒有科學的頭腦。科學教育是要啟發我們的思考能力為主,而去算題目是附帶的。那麼你說問題就來了:“我初中教他做小學的題目,那初中的數學怎麼辦?”很簡單,咱們高中再做,不就會了嗎?“那你高中怎麼辦?”高中只有算到初中的程度。“我上大學怎麼辦?”現在,就要分級了,分層次。,像我這樣子是普通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所謂(對科學來講)普通人,就是我們學到能夠面對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我們學到這三個面向就好了,那我們的科學、數學的能力怎麼面對世界、面對現代化呢?很簡單,我們只要學到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就行了,我們就可以面對世界、面對未來,因為,我們去市場買菜,沒有用sincos買菜的。我們一般人是透過科學的學習來養成我們面對人生的能力。你想一想,你以前所學的那些代數、幾何、微積分,你現在又在哪裡?你學到的那些真的比別人聰明嗎?你所學到的那個物理,那個自由落體,你不會要天天煩惱,有一個自由落體落到我頭上,它到底有多少重力,你總是不會這麼煩惱吧! 但是如果從小就喜歡思考的人,他到了長大之後,他或許會去把科學的新知拿來看一看,他會對科學有一種興趣。這種國民,才叫做有科學的頭腦。現在,我們養成的國民呢?是畢業之後,科學、數學跟我無關,而且,長大了、結婚了、有孩子了,晚上作惡夢還會夢到考的數學,嚇得一身冷汗。這樣的國民,怎麼有科學的能力呢?這是第一種人,百分之八十;剩下百分之十九,或是百分之十九點九是屬於科學工作者,他要做科學的事,有人要做工程師,有人要做會計師,有人要做藝師,有人要做化學師,這種科學工作者。怎麼培養呢?他到了高中只有初中數學能力,怎麼培養呢?我現在講個例子,你就知道怎麼培養。臺灣有個教授叫史英,姓歷史的史,英國的英,他的朋友都叫他“史老鷹”。這個史英老師不得了,他在美國大學教數學,後來,他從美國回國了,成為臺灣的教育家,他跟我們說他在美國教書的經驗。他在美國教數學,教大學一、二年級數學系,他認為這些美國學生笨死了,我們初中生已經算過的題目,他們居然還不會算,所以他們美國青年有什麼前途呢?但是,你要知道,一個十八歲的孩子考上大學,剛才,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思考力到十三歲正式開始突飛猛進,到十八歲成熟,以後如果再讀書再思考問題,一個人的思考力還會越加提升、越加提升,所以到七、八十歲還可以掌管國家大事,日理萬機,就是一個人的思考力可以一直往上升到了十八歲正式成熟,而且他以前從小學四年級因為沒有數學的壓力,沒有去補習,所以身體長得特別的壯,身體又壯,思考力又成熟,而且他在考數學系,教授就可以給他功課。這門功課,你受得了就爬上去,受不了你就退學,他是可以承擔壓力的,所以一個人要到十八歲才可以承擔人間的壓力。而他們從小學開始就認為數學是很簡單的,他是有興趣的,他自己要來學的。因此,經過一年到二年的數學訓練,就可以把我們以前贏他八年的數學一下子贏回來。你初中、高中數學對一個大學生來講不是很簡單嗎?所以一下就學會了。我們白白浪費了辛苦了八年,把我們的頭腦都僵化了,人家是活潑的頭腦,一下就贏回來。到了大三、大四,我們的學生就不比他強,到了研究所就輸掉了,乃至於輸了一輩子,因為他們是自己願意思考的,我們是被迫思考的,所以他們保持心靈的創造力,我們都是為了計算,我們計算得非常準確,所以人家思考出來的問題,交給中國人計算,我們算得非常詳細,我們做了人家的科學奴才,我們專門培養世界的科學奴才,我們的國家變成仿冒的國家,人家創造出來的我趕快追上去,我們沒有自己的思考的興趣。各位,聰明的中國孩子,為什麼變得教出愚昧的青少年,就是因為家長、老師障礙了他思考力的發展,憑什麼障礙他,憑你的努力、憑你的費盡心機。所以,剛才說的話沒有錯。你不知道把握科學教育的要領,不知道把握科學教育的時機,你的工夫就白費了,而且害了我們的孩子。第二個辦法,你不敢做,因為你說孩子咱們到初中再做,你敢講這句話嗎?那你社會壓力太大了,你不敢做,所以這個辦法也是白講,只講給勇敢的人聽,勇敢的人太少了。你如果要培養你的孩子成為真正的大人才,你就這麼勇敢!為什麼?我跟我的孩子說:“孩子,學校的功課不管你好不好,我不會責備你,但是你有空的時候儘量用越多的空閒(學校功課隨便做),儘量用越多的空閒來讀我給你的書。你的初中考高中如果考不好,隨便;高中考大學又考不好,隨便。但是到了大學畢業,你要上哪家研究所,我就讓你上哪家研究所,因為你有學問,你有功夫,你有能力,學校的功課是假的,不要做假的學問。”你敢說嗎?你不敢說,你的孩子活該!好了,我們也不好意思責備家長了,這個責任太重大。


現在,我們講第三種辦法,就不會讓你有那麼多的壓力。現在我們的功課似乎超出兒童的負擔能力,我們要減負減負,一直減不下來,現在我告訴你第三種辦法,一下子就減負,而且,不是叫他變成比別人功課差的減負。這種辦法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要從別的地方來想這個問題,不要想我怎麼讓他的功課進步,我要用多少努力去讓他的功課進步,不是的。而是我們怎麼樣讓他學習的能力增強,讓他超出一般學習能力的五年到十年之上,而他就對現在功課看起來還是非常容易的,這叫做“潛能的開發”。潛能一開發出來,家長跟老師就不用擔心了。如何潛能開發?今天就講這個問題。你必須把這個演講聽完,才能夠完全知道,這就是我賣關子,叫你不要隨便離開。那麼,我今天不是講科學教育,我是用科學教育來比照我們其它的教育。什麼意思?我們既然學西方的科學,我們就要老老實實學西方,知道到人家怎麼教的,我們照人家的教法就對了。現在,我們學人家的科學,而居然不按照別人的辦法,人家這麼教,我們卻拼命的不按照這樣的辦法,人家是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用,我們卻不懂我也要教,教不懂也要硬教、死教,所以三年級聽不懂,四年級的新課程又來了,四年級聽不懂,五年級又更上來,弄得我們的孩子每天恐懼,你的科學是學不起來的。所以,教育應該回歸本質,正常教育就非常簡單。所以,科學的辦法按照科學辦法教,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用。但是,人生是不是只有學科學呢?我們國家的教育的目標,不是只有科學,而是德、智、體、群、美、勞六種方向或七種方向。科學教育只是智育教育一部分,是六分之一裡的其中一部分,所以按照我們國家的看法,整個科學教育只不過人生一小部分,占十分之一,現在我們真的是如此看待科學嗎?不是,我們從上到下,我們都科學掛帥,而且,所有家長跟老師都認為科學是最重要的,明明國家規定,國家告訴你科學不是最重要的,明明科學先進國家告訴你,科學不是最重要的,所以人家的父母跟老師對於孩子科學學不好,沒關係,因為人生科學學不好,不代表他的失敗。只有我們這個民族認為科學學不好,你就沒有前途。於是,你想要把科學學好,反而把他學壞了,所以,我們心思要平正、平穩。我們如果有一種七上八下的心理,我們如果有一種看人家好就眼紅、激烈,都是在障礙我們的民族。一個知識份子,你可以愛國,但是不可以激烈;你可以知道重點,但是不可以偏頗。科學應該按照科學的辦法教,就是慢慢教,教懂了固然好,教不懂明年再說,能夠有這種心量的家長跟老師叫做教育家,要不然叫教育匠,不是教育家。現在我們不是講科學,我們講科學以外的教育,比科學更重要的教育。什麼叫科學以外?凡是不屬於科學都是科學之外,非科學的,非科學不是反科學,現在很多人頭腦不清楚,我們說非科學不是科學,他說:“噢,你在反科學!”非科學不是反科學,非科學是科學之外又不是科學的,反科學是“我不要科學”,這叫反科學。所以我們既要科學又要文化,我們既要讓一個孩子有精確的思考能力,又要讓他有高深的文化涵養,兩種學問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格。那麼,凡是科學之外的都不屬於科學,比如說精神的昇華,比如說美感的陶冶、氣質的變化、品德的提升、理想的建立、道德、勇氣之堅持、為國為民心量之開朗,乃至於你面對世界的眼光跟志氣,統統不屬於科學,乃是屬於人品、人格、教養,這種教養不屬於科學。


我現在講出教育上第四句奇怪的話,凡是不屬於科學的科目,都不一定要按照科學的辦法教,就是不一定要懂了才教,而是不懂就可以教,乃至於不懂也有用,甚至是不懂的時候一定要趕快教,等到懂就來不及了。這是我今天演講的核心。人類的心靈是非常開闊的、廣大的,人類的心靈一定要完整地培育。能夠認識教育有這兩個方向,你才可以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要不然你就在害人,你就在讓他變成一個文化的侏儒。剛才文化的侏儒是只知道西方,不知道東方, 你連西方也都學不到好處。現在的文化侏儒就只知道思考跟知識,你不知道有人品跟教養,你不知道有智慧,這樣也是文化的侏儒、教育的侏儒。現在,我們過分注重科學,叫做科學掛帥的結果,科學的應該按照科學辦法教,他卻教的太多,不是科學辦法;不是科學的,他也要按照科學辦法教,他說你如果不是按照科學辦法教,你就是不科學,凡是不科學的教育,統統是錯誤的教育。各位,不是科學的科目為什麼還要按照科學的辦法?所以,從今以後,你一定要心中有一種主張,你要抵擋這種謬論、這種錯誤的理論,認為說你這一科為什麼不按照科學辦法教。如果有人責備你,你就告訴他,這一科不是科學,所以我不必按照科學辦法,你敢這樣做嗎?假如你不敢,你就在障礙你的孩子了。所以,一個老師、一個家長要負起責任、要有良心,你也要有智慧,要不然你無形之中,你只是道聼塗説,你只是等陰奉詞,人家怎麼做我就怎麼做,你就在害你孩子,因為你沒有勇氣。為什麼沒有勇氣?因為你沒有智慧。所以智、仁、勇,有智慧,你的仁德才是真正的仁德;有智慧而有仁愛之心,你才有勇氣。沒有智慧的人,沒有見識的人,你要愛人也愛錯了,你不能夠有智慧,你不能愛人,你也沒有擔當的勇氣,所以,我們先要把這兩件事分開,用不同的方式。


我們舉個例子,什麼叫做不是科學的教育,而我們用科學辦法來教而把它教錯了、教壞了。我舉一個最尖銳的例子,就是美學教育,美感的培育。美感是人類非常重要的一種教育。一個人心中有美,性情優雅,他的生活就自然非常的滋潤,他自然有趣味。一個人要有趣味,一個人不要乾燥,不要荒涼;一個人要滋潤,像春天來的時候,萬物都能夠在你的心中滋長、能夠發生;要有美的感受,要能夠把美放出去。心靈優雅的人,他的環境就會比較的乾淨,所謂心中不髒亂,環境就不髒亂。我們現在如果遇到社會上有很多人隨地吐痰、隨地丟垃圾、隨地丟煙蒂、講話粗俗、沒有耐性、急躁、小器,都是因為胸中缺少優雅的教育。所以,美感教育很重要,以德治國,首先要讓一個人優美起來。那麼你怎麼教導這個優雅的情操呢?我們用美感教育。美感教育的科目在哪裡呢?最主要有兩科:音樂跟美術,我們用這兩科作代表。音樂跟美術離科學最遠,本來不必按照科學辦法教,但是請各老師你去看看我們的音樂課本,完全是科學辦法編出來的,就是越小的時候,學越簡單的音樂。各位,這樣教,我們就沒有音樂的教育成果了。所以,我們如果遇到一個大學生,我們可以問他:“請問你懂得音樂嗎?”大部份大學生說“我不懂”。“那麼請問你學過音樂嗎?”他說“我沒有學過。”這不是很奇怪的現象嗎?從小學到高中,他已經學了十年的音樂課,他居然說我沒有學過音樂。就好像我的學生,我教他書法寫毛筆字,我說“各位同學(大學生)你們會寫書法嗎?”“不會”。“你們有學過書法嗎?”“沒有”。他已經在學校學了十年書法,他居然說我沒有學過書法,可見我們的美學教育的成效是等於零。一個有受過美學教育的人跟放牛的孩子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完全一樣,你教育在做什麼?


各位,你如果是音樂老師,你到底教給我們孩子什麼了?但是,有些大學生他說“我學過音樂,我懂音樂。”你問他“你在哪裡學的?”,一定不是在學校學的。那你怎麼學的?一定跟學校是相反的,他才教了音樂,可見我們的音樂教育是音樂教育的相反。我們專門在障礙我們孩子!音樂的素養,音樂難道那麼難教嗎?那麼音樂怎麼教?讓我們的國民有音樂教養,不要像現在,你若到臺灣去,你注意一下,你走過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在聽流行歌,都在看那些搞笑的節目。你就知道,這個社會沒有教養,連這種粗俗鄙陋的節目他們都看得很高興。因為他沒有那種眼光,他沒有那種心靈,所以他就只好看這種節目、聽這種歌曲。現在,我不是音樂家,你也不是音樂家,但是我們可以教出有音樂教養的下一代。西方有一句諺語說:“維也納的孩子沒有不懂音樂的。”為什麼沒有不懂音樂的,他們都懂音樂?因為他們生下來就在音樂的環境中,有些時候並不需要真正的教他,要教是教他技巧,教他彈鋼琴、拉小提琴。現在我們不講這一套,我們講最少一個人接受音樂教育之後,能夠鑒賞高度的音樂,有高度的鑒賞力,這是培養美感最重要的一環,而不是你會玩樂器,玩樂器是另外一種技術。我們只要能夠鑒賞,就能夠培養優美的心靈了。那我們怎麼培養他音樂的情操呢?我們要知道音樂是從耳朵學到的,耳朵是有關於聽覺的。現在,什麼時候有聽覺,什麼時候能夠接受心靈的陶冶?依照醫學家研究,一個胎兒三個月~五個月就有聽覺,這個時候他的聽覺神經已經在成長,我們應該用最豐富的聲音來使他的神經成長得更好,帶動一切神經的成長,還有他的心靈最純潔,所以這個時候已經可以開始做音樂教育。


用什麼音樂來做教材呢?用人間最豐富的聲音、最優美和諧的旋律。最豐富的聲音、最優美和諧的旋律合起來,我們可以說:“在哪裡?”“在古典音樂上”,因為我們不懂音樂,我們只好用音樂家已經篩選過的、留下來的、最好的音樂來當作我們的教材。這些所謂的古典音樂,都是天才的作品,而且都是演奏家的演奏,這在古代只有皇宮貴族才聽得到這種音樂。現在我們的社會這麼發達,我們家裡只要有一部答錄機,都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接受貴族式的教育,接受這種優雅的紳士的教育。所以,懷孕的母親,我拜託你,你一定要替你的嬰兒聽古典音樂,雖然你已經聽不懂,你沒救了,你的胎兒還有救。你的胎兒如果來不及聽,出生以後還有機會,而且機會更好。0~3歲人類的聽覺神經發展60%80%,也就是說世界上有任何一個聲音讓他偶爾聽到了,他的神經就長出突出,就長出等於是路線來應付這個聲音,也來吸收這個聲音。因此,如果有十種樂器一起演奏,他的頭腦神經就長出應付十種樂器的神經,於是他的神經日加緊密。這個神經一長,不是只有聽覺,乃是帶動其他神經的成長。成長60%80%,人類一生所要用的頭腦,大概在0歲~3歲就已經幾乎定型了。這個時候你不能夠用什麼其它教育,其它教育很麻煩。但是,人類的耳朵非常靈敏,二十四小時開放,最好是用音樂教育。音樂能夠直接深入到他的心靈當中,而且開發他的頭腦神經,所以中國古人非常注重音樂教育。兩千多年前的《禮記》,他就有一句話說:“音樂感人最深。”音樂感動人,直接深入到他的心靈深處。還有《孝經》又說:“移風易俗莫良樂。”你要改變風俗,就是要讓人心變得優雅,用音樂去教育最好。那用什麼音樂呢?當然用優美的音樂,才能夠移風易俗,因為所有的聲音,都能夠影響一個孩子的心性的發展,成為他心性的背景。所以,假如你用優美的音樂,耳濡目染的結果,他的心情就優雅;假如你用不良的音樂,它也會影響他的心性。你不要說這個孩子現在雖然沒有好的音樂教育,他還是那麼可愛、那麼乖巧啊!你要知道,他現在接受靡靡之音、暴戾之氣以後就變成他生命的背景,現在沒有發作,到十八歲他就發作給你看。所以到十八歲,非理性控制不了自己,那一種暴躁的年輕人,都是他的父母親0歲~3歲沒有給他優雅的教育。


現在我們家長認為:“孩子懂什麼,他怎麼能夠懂那些音樂?我自己都不懂。”,所以根本沒有音樂教育。你沒有音樂教育就沒有受到影響了嗎?不然,因為父母天天在家裡聽香港四大天王,他就聽香港四大天王,只要聽三年,這一輩子就完了。那音樂教育要不要非常複雜呢?不需要,你不要花錢,因為,古典音樂最便宜,古典音樂的CD最便宜,沒有人要。第二點你不要花時間,你不必要把他找來,給我乖乖坐著,給我聽音樂,不需要。只要你的生活環境中有音樂,小小聲,兒童全部聽進去,在醒著、哭著、睡著、鬧著、跑著、跳著,全部受到影響,這就是兒童吸收能力。兒童的耳朵像答錄機一樣,一下子就錄進去了,而且錄到生命的深處,你不需要管他是不是在注意。兒童的學習有一個特色:他在恍恍惚惚的時候,都已經注意了。我們大人也有一個特色:我們明明在注意卻都恍惚掉了。你不要用你的觀點來看兒童,你不要小看孩子。任何一個風吹草動,都在影響我們孩子的一生。所以,各位,現在你家裡還有三歲的孩子,我恭喜你,你的孩子有福氣了,他是遇到貴人了,因為我名字叫王財貴。不費吹灰之力,將來這個孩子性情優雅,其它的就好教了。只要他心情平和優雅,你的孩子就好教,教什麼成什麼。他的心情如果惡劣、暴躁,你就不能教了。三歲,你的孩子如果超過了三歲了呢?現在開始有煩惱了;“我的孩子已經四歲了。”不要緊,四歲~六歲還有20%的機會。所以,幼稚園的老師跟園長一定要小心,天天想盡辦法放優美的音樂,下課時候放、吃點心的時候放,甚至在上課的時候可以用優雅的音樂做背景。假如學校不放,你家裡要放,他回家就放優美的音樂做背景,一早上起來就讓他聽優美的音樂,穿衣服、穿鞋子、吃飯,這樣就夠了,他已經全部聽進去了。所以三年之內聽盡世界名曲,三年之內沒有辦法,六年之內聽盡世界名曲,古今中外,這一輩子,優雅的性情,不教就會,不教就好。所以,教育是非常簡單的事,只要你懂,不費吹灰之力。現在,我們幼稚園的老師又來了:“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所以就天天讓他聽什麼歌曲呢?兒歌。“哥哥爸爸真偉大,……”,聽了三年就完了,又完了。你煩惱他聽不懂嗎?是你聽不懂,還是他聽不懂啊!而且音樂是懂得的東西嗎?音樂不是懂得的教育,音樂是一種陶冶,音樂是一種潛移默化,你不要問他懂不懂,他只要不把耳朵塞起來,你已經就在教育他了。如果你的孩子超過六歲,六歲到十三歲,還有10%的機會。不過,你不要擔憂,一個人的頭腦開發5%就接近天才,所以還有10%的機會,你趕快把握。所以,我常建議小學的校長最少要每天在放學的時候放五分鐘的古典音樂,送我們的孩子出校門。只要每天聽五分鐘,六年之內他必定氣質變化,而且他永遠記得我們的校長對我們一輩子有重大的意義,因為他讓我聽了六年的五分鐘的古典音樂,就這麼簡單。同樣是五分鐘,你讓他聽優美的音樂,他的頭腦成長,他的心靈淨化;你讓他聽那些暴躁的音樂,他就開始心思渙散,而且他的暴力傾向增強。


那你的孩子如果超過十三歲了呢?我看就算了,因為人類的聽覺神經到十三歲就停止發展,一輩子只能保持這樣的聽力,永遠不能增加。不過你不要太傷心,我們中國古人非常懂得教育,他們流傳一句千古名言,就是“死馬可以當活馬醫”,所以你讓他多聽一點,還是有用的。只不過,他要不要聽呢?他從小時候就聽他的“崩恰恰崩恰恰……”,現在十三歲了還聽你那個古典音樂嗎?所以,不是你教的沒有效果,乃是他拒絕接受,這才是最嚴重的教育問題。十三歲以後他就自以為了不起了,他不聽你的話了。他的頭腦神經既然已經成長、成熟,不是說不能聽,只是不能增進腦神經的聰明,他還是能聽,但是,他的心靈已經從開朗變成關閉,關閉成一條縫,他已經不再接受你的影響了,這樣的年輕人,就容易有所謂的判逆期,他就判逆給你看。但是有人判逆期會過去,他浪子回頭金不換;有些人判逆呢,他就發脾氣,這種人,你千萬不要跟他做朋友,如果你還沒有結婚,不要跟這種人結婚,很危險的你知道嗎?所以,少女或是青年人,你在交男女朋友的時候,你千萬要注意他到底在聽什麼音樂,你不要把你一輩子葬送掉了。


日本,有一個小提琴教育家叫做鈴木正一,他發明鈴木小提琴教學法,有人都聽過,學音樂的人都知道。鈴木小提琴教學法很特別,這個教育家特別去注意人類聽力的問題,音樂的素養問題。他發現日本有很多成年人很喜歡唱卡拉OK,但是聽起來我們覺得很難過,因為五音不全,唱得聲音不標準,這個音樂家知道不可以責備這些人,因為他們不是故意唱得不標準,乃是他聽進來就不標準,所以,他聽的聲音不標準,他自以為唱得很標準,因為他唱的跟他聽的一樣。這種人叫做音癡、音盲,對聲音是盲目的。這種人很可憐,因為他再也不能接受人間優美的聲音,所有的古典樂章他聽起來都是走了樣子,因為他的耳朵神經沒有培養起來。這種人有多麼不幸,你知道嗎?所以你的音感還蠻正確的,很恭喜你,但是,每個人都認為他的音感很正確,因為那些音癡、音盲,因為他聽進聲音他以為是正確,所以他就唱出那種他以為是正確的聲音,可憐的人!去考察的結果,為什麼這些人會音癡、音盲呢?原來,這些人在小時候0~3歲都是聽老祖母唱不標準的兒歌長大的,他一輩子的耳朵就壞掉了,但是,是不是沒有辦法呢?也有辦法,所以鈴木發明一種辦法來糾正,就是每一個聲音用標準的樂器演奏出來,讓這個人每一個聲音聽一千遍就糾正過來了。各位,你為什麼在3歲之內自然情況之下,不讓他聽這些大師級的演奏?同樣五分鐘,你為什麼要讓他聽那些下三爛的歌曲,然後再來用一千遍來糾正,你有一千遍的生命嗎?沒有了,這一輩子就完了,從來沒有人去找鈴木正一去糾正的,你去找他糾正一千遍嗎?你已經沒有那個生命跟時間了。各位,教育是很簡單的,但是老天爺只給你一次機會,錯過時機永不再來。這就是教育的秘密,所以不是埋頭苦幹就好啊!你在幹什麼事,你什麼時候幹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我們耳朵的訓練很重要,我們眼睛的訓練更重要。眼睛怎麼訓練呢?很簡單,一出生下來我們見到光,我們的視覺神經開始快速成長,0~3歲應該讓他看盡世界名畫,那種色彩最豐富、線條變化最多,那種天才的作品,三歲之內一定可以把世界名畫全部看完幾十遍。只要看一眼0.1秒鐘,就有深刻的印象,這是兒童的天性,而且他看到這種畫,他的頭腦神經會跟著成長。超過三歲,三歲到六歲;再來就是十三歲;超過十三歲,我們視覺神完全發展成熟,以後再訓練,就沒有什麼用。所以0~3歲,真的!有這種美學訓練的人,有藝術訓練的人,將來他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跟我們不一樣的,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平板的世界,他看的世界是五光十色的世界,你從來不能瞭解人家的眼光看其它世界,你就喪失了一生的幸福,深度的幸福。各位,要讓他看盡世界名畫,多麼簡單,只要畫冊,世界名畫、世界有名的風景照片、世界有名的建築、世界有名的雕塑、世界有名的舞蹈,就是最優美的顏色,最優美的姿式,最優美的線條,讓他只要看過一眼,終生不忘。現在,我們家長說,這麼小懂什麼?所以,家家戶戶用他的教育,用什麼教育呢?他就去畫個卡通,掛個卡通畫。那個卡通是最簡單的線條,最單調、平板的色彩,最無聊的結構,結果我們讓小孩子天天看、天天看,於是他的頭腦就長得庸俗、簡陋、無聊,將來不只沒有美術的鑒賞力跟創造力,他連對人生的問題都沒有辦法想到深刻的一步,而且他的靈感被障礙掉了,因為,只有天才式的作品、大師的著作、大師的畫、作的音樂,他才有保留靈感的空間。因為這些人從小就是天才,接近天地宇宙的生命,他把天地宇宙的色彩跟聲音表達出來,使你的孩子一直保存有悲天憫人這種情懷,你不讓他看,你就障礙他一輩子。那有人說:“我讓他看、我講給他聽,他也聽不懂。”音樂、美術要講解嗎?這是誰的作品,這個作品是哪個世紀的,他的創作方法是什麼?那麼他有多少影響?你何必講這些東西給他聽呢?你要知道這些知識,等到十八歲,兩禮拜之內全部把音樂、美術、歷史資料全部讀完,而且非常有興趣,因為這些畫他都看過了。所以知識是非常容易的,教養是很難的,但是教養又是很容易的,因為你只要把握時機;知識是很困難的,你現在不能教他,所以看你怎麼想。一個有智慧的人,既知道知識是重要的,又知道知識是簡單的;既知道教養是麻煩的,又知道教養是容易的。假如不能夠這樣思考,你的教育就有問題,你就是一個片面的、偏見的人,你就不能夠當教育家,你教不出良好的下一代,你的努力是白費的。


今天,我們要講的也不是音樂跟美術,這只是講一個小小的例子,我們要講更重大的教育問題,是有關係到人類智慧文化的傳承,人品、道德的培養,以及我們語文的高度閱讀跟表達能力的問題。我們首先從最簡單的說起,從後來的語文能力。語文的能力是人類基本能力之一,剛才說音樂、美術有致於我們耳朵聰眼睛明,叫聰明。其實語言的教育比音樂、美術更為重要,因為,語文的學習是比音樂、美術更加的複雜。你看我們要張開眼睛看到一幅畫很簡單,我們用耳朵聽到音樂很簡單,但是,你要學到聽懂人的語言是很難的,聽懂人的語言以後,你要能夠跟他回答,而且要用正確的發音跟他回答,這簡直是不可思議。所以,科學家要教電腦會聽話、會講話,那是費盡千辛萬苦,但是,也教到很粗淺的地步,不過,人類一出生到這個世界,只要0歲~3歲,他就學會了人間語言,他不僅聽得懂,他還可以講出來,跟你回答,這在電腦世界是不可思議的,太偉大了。但是,這種偉大的能力哪裡來呢?我們怎麼培養呢?我告訴你,你幾乎不必培養,老天爺自然給他這種偉大能力,只要你不障礙他,哪一個家長會障礙他呢?幾乎沒有,除非你故意的。就是這個孩子如果生長在這個家庭,這個家庭的父母親會講話,而且他家裡有電視,有兄弟姐妹、鄰居、有朋友,這個孩子長大到三歲,他自然會講你講的話。生長在美國,三歲就會講英語;生長在德國,三歲就會說德文;生長在中國,三歲會講中國話。假如生長在北京,三歲就講一口京片子;假如他生在廣東,他三歲會講標準的廣東北京話。這個標準的廣東北京話是非常難學的,一個北京人學不到,不是嗎?這麼難學的標準廣東北京話,這個這樣複雜的怪胎,三歲居然都會,而且一輩子忘不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還是無改,雖然鬢毛催,你看這麼偉大、這麼厲害。你曾經想過這個問題嗎?你如果想過這個問題,你會非常敬重我們的嬰兒。其實,何止是一口標準的廣東北京話?我常常勸一些家長,為了讓你的孩子聰明兩倍,你要讓他有兩種發音。所以夫妻兩個要商量好,一個講北京話,一個就講我們廣東話,甚至北京話不要教,因為大家都在講,因此,家裡只講廣東話就好了。他將來有兩種發音,兩種發音,頭腦聰明兩倍。你如果要這個孩子將來走向國際有良好的語言工具,你要讓他學多種語言,那非常簡單,不過你要在恰當時機(0歲到3歲之內),你就要教了。怎麼教?幾乎不用教,就是家裡講兩種語言,然後,請他的爺爺來講日語,請他的阿姨來講英語,然後請一個德國司機,一個西班牙女傭,三歲之內他就能講五種語言,他的頭髮不會白,眉頭不會皺,完全輕鬆自然就學會了,而且學到一種反射反應的地步,那種流利的程度。還有他不會混亂,他不會跟媽媽英語,因為他知道媽媽不懂英語,他對德國司機一定講德語,這樣聰明的孩子你居然不教他。


錯過三歲,三歲到六歲我們人類的這種天賦、稟賦剩下二分之一,所以,幼稚園學還可以,但是比嬰兒差了。錯過六歲,六到十三歲剩下四分之一,超過十三歲人類幾乎不能學新語言,要用你的舊語言來作對照,等於是邏輯數學的學法了,這種學語言是最笨的方法,而且永遠學不好,因為你的耳朵本來就壞掉了,所以發音永遠是(楊性邦?)。還有你的語法一定要翻譯,在頭腦裡面翻譯,翻譯,這樣翻譯語聽起來就結結巴巴,你一輩子再也學不好外語了。所以,以前,我在臺灣,我們的政府是初中才開始教英語,我現在回想起來,我就覺得這個政府犯了重大的錯誤。因為,他就告訴我們國民,我讓你學英語,我就不要你學好,果然我們學不好,因為十三歲,怎麼學好呢!明明全世界的語言學家都告訴我們,十三歲以後,不能再學語言,學得非常痛苦,我們的政府卻故意安排在十三歲才叫你學英語,這種政府能信任嗎?各位,你是老師、家長,你要自求多福了。現在,還好,我們的英語的學習年齡降低了,很好,不過你真的把握到語言的教學要領了嗎?你的孩子學起英語,雖然在小時候學,難道他學得很順利嗎?很愉快嗎?他學到初中、高中的時候,到了大學,他難道真的有高度的外文能力嗎?假如還是沒有,你把握了一點點的要領,你沒有把握全部的要領,你的教學還是有限的效果。怎麼達到我們外語學習最好的效果呢?讓我們的孩子將來有高度的外文能力呢?甚至比外國人還要高一層呢?讓我們中國人將來能夠對外國人講學,讓外國人服氣呢?各位,等一下,我有時間,我會講這個問題,讓我們的英語教育變成非常輕鬆自在,像吃豆腐水果這樣愉快。


好了,我們先不講外語問題,現在我們來講更重要的,就是你把自己的祖先的語文學好了沒有?不要那麼妄想了,現在大家都崇洋媚外,提到英語當然精神就來了,提到我們中文?“算了吧!”你千萬不要這樣想,將來是中國的世紀喲,現在外國都已興起所謂中國熱。將來是外國人來中國留學,你自己中文都比外國人差,你還算一個教育家嗎?所以,各位,我們自己的東西你有義務要把它學好,你現在已經學不來了,我們的下一代要好好的培養。我們怎麼培養他,怎麼培養讓我們有高度的語文能力?現在,我把語文教育分成兩個層次,一個是語,一個是文。


什麼叫語?講話。什麼叫文?閱讀跟寫文章。他的基礎是認字,會認字開始閱讀,有學問就能寫文章,這叫語文。那麼語怎麼教?剛才講過,語是不必教的,他三個月就學完了,所以,我們語文教育當中,是語文為主,我們語文課有四大目標,叫做聽、說、讀、寫。聽跟說幾乎不用教的,我們現在如果在學校裡面,還要教聽跟說,那麼教師在害人,因為他三個月就學完了。所以,我們只教讀、寫,語是不要教的。那麼文這方面,我們要分兩個層次,讀跟寫分兩個層次,怎麼分兩個層次呢?分低度的文和高度的文。什麼叫文?就是語文是延伸語言的功能,語言是傳達我們的思想、情感的工具。但是,語言有限制,時空的限制,所以,如果口耳相傳,往往都中途斷滅,聰明的人類發明文字來延續語言的功能,使他可大可久,所以,凡是有文化傳統的民族,必定首先是從早就有高度的文字成就,像中華民族,好了,有文字記載語言。那麼我們去讀書呢,最重要是透過文字,不是透過語言,因為人類一切智慧的結晶,幾乎都用文字表現。所以如果不能夠讀書,你就喪失了你的吸收高度智慧的權力,因此,我們在學校,最重要的是文的教育。那麼文有兩種,一種接近語言,就是用文字記載語言,直接記載,這叫做什麼文呢?叫做白話文。白話文我稱為低度的語文。什麼叫低度?因為他接近白話。只要一個人認得字,就會讀白話,只要一個人會寫字,就會寫白話。當然你說:“那白話如果有寫得好的人呢?”那已經不是白話了,那是新的文言,不過古人沒有那麼刁鑽。現在新的白話文 ,那些有高度的我們稱作高度創造的白話文,像高行健的白話文,那叫刁鑽的白話文。古人不這樣刁鑽,古人表達思想,不需要用那些奇奇怪怪的語句。古人非常的老實,非常的樸素,但是古人有智慧,古人有非常豐富的學問,他怎樣表達呢?他要表達他學問的時候,第一個,他必須把他的思想經過整理,不要像我,想到哪裡講到哪裡,這不行,要整理,精確;第二點,他表達不要這麼囉嗦,他很簡明;第三點,他在記錄的時候,一定要非常優雅,讓別人讀得很愉快。所以,我們的日常語言表達思想感情,不要直接的表達,而經過精確化、簡明化、優美化,一個字一個字記載出來,就是變成文章的語言。把日常語言變成文章語言,是日常語言的昇華、凝聚、結晶,一個字一個字記載,就不是日常語言,而是文章語言。用文章語言寫文章,叫做文言文。所以什麼叫文言文?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昇華。


所以文言文與白話文不應該對立,就好像,傳統跟現代不應該對立一樣。傳統跟現代是聯續的,就好像東方跟西方不應該對立一樣,東方跟西方是可以匯通的。我們的文言文跟白話,根本就是一體之兩面,不要為了白話而打倒文言,當然我們也不必為了文言而來放棄白話。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一個國民具有廣闊的心胸,有高度的才華,所以,我們今天要解除文言文的誤解。文言文不是洪水猛獸,文言文乃是一個高度的知識份子最精心的傑作而寫出來的文章。兩千多年來,所有的中國讀書人,都寫文言文,他對自己的家裡寫信的時候,寫白話文,所以白話文是本來就會的,不必學的,白話文是三歲就會講白話。只要你會寫字,就會寫白話文,只要你會認字,就會讀白話文。


因此,我講出今天要講的第五句聳人聽聞的話,白話文是不需要教的,誰教白話文誰笨,而且把孩子教笨。這句話你可能聽來非常的不高興,但是我要解釋,有了高度的音樂鑒賞能力,對於流行歌他自然聽得懂,而且能分辯流行歌的好壞,但是只會聽流行歌的人,就不一定能聽古典樂。現在,有了文言文修養的人,他自然能夠讀白話文,自然能寫白話文,但是唯讀白話文,只會寫白話文的人,他可能不能讀文言文,不能寫文言文。不能讀文言文的人,三千年的智慧就給關在門外,這個人白白喪失了他成為中國高級知識份子的權力,他是自討苦吃,拿磚頭砸自己的腳跟。現在,我們的教師跟家長專門教導我們的孩子,一輩子不會讀文言文,一輩子對中國祖先的文章一概不能讀,而自以為了不起,這就是家長跟教師一直在殘害我們的下一代。告訴各位,我們就是這樣被教長大的,我們已經被犧牲了。你現在覺得你一無語文能力,請你自我反省,而且你要可憐下一代,我們不要再犧牲下一代了,你一定要在教育上徹底地反省並改變。要不然,我們七八十年來,每一個高級知識份子都在上面大聲疾呼:“我們的國民語文程度日漸低落,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我告訴你,已經喊了八十年,你還在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你面對這種日漸頹廢的語言教育,語言教育一頹廢,我們就對自己祖先的智慧,就漸漸淡忘,乃至於斷層。你一無辦法,你一直高喊“我們的語文能力低落”,你並不提出辦法,你是空口說白話。你自己對於你的語文能力不好,你自己非常的懊惱,但是你還是用這種辦法教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將來照常跟你一樣懊惱過一輩子,你於心何忍!但是,你沒有辦法,因為你沒有智慧。


所以現在,我就要提出真正可行之道,讓我們的下一代不要這樣感歎了。這個真正可行之道是不是要增加老師的麻煩呢?不需要,老師更輕鬆。是不是要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呢?不需要,學生更愉快。是不是要增加家長的負擔呢?不需要,家長可以高枕無憂。有這樣方便簡單的教育,而能夠有這樣好的成果嗎?當然有,因為人類本來就應該這樣長大,是被你障礙完了,你不要障礙就好。那我們怎麼做?首先,我們還沒有說做以前,我們說你為什麼不這樣做。就是你誤會語文教育跟科學教育是一樣的,你誤會語文教育必須懂了才教,其實語文教育是在薰陶中成長的,不是分析講解而學會的,我們看嬰兒就知道。嬰兒怎麼學講話。我們長大以後就怎麼學文章,因為文章跟語言是一體的,而人類學講話是在十三歲以前,人類學文章照常在十三歲之前,所以十三歲之前要培養出一輩子高度的語文能力,要不然這一輩子就完了,你就不能閱讀高度的著作,不能閱讀高度的著作,你就不知道人類的高度智慧,你就不知天高地厚,你就自以為是,活在一個非常庸俗卑陋的世界,你只有在這裡能夠高人一等,有什麼用呢?小聰明沒有大智慧。你根本沒有望見聖賢的境界,你還在做夢當中。所以,各位,要教出一個有理想抱負的人,必先讓他能夠閱讀人類高度的著作,這是首要的條件。


現在我們講,你為什麼不能教呢?知道為什麼不能教,你就可以教。為什麼不能教?因為我們認為兒童懂什麼,而且兒童要懂了才教,所以,你想兒童懂什麼語文呢?好,兒童懂得他生活的周遭,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兒童懂小花、小貓、小草、小狗,所以你就教我們兒童專門教“小貓叫小狗跳,貓跳狗叫好熱鬧”,你就教這些東西,因為這他們才聽得懂嘛。教到四、五、六年級,最多教到小華小明的故事。小華小明的故事學完了,上了初中做什麼呢?上了初中叫做一無所有。我們上了初中以後把小學的語文課本完全忘光,沒有意義,它對我們一輩子沒有作用。為什麼沒有作用?因為太粗俗淺陋。一個人長大以後,不會用小華、小明的故事來當作他為人處事的標準。我們就是這樣教我們的下一代,用粗俗的語文。粗俗的語文沒有深度的內涵,沒有深度的內涵,他就白費他十三年的時間,一方面語文學不起來,一方面品德涵養造就不起來。現在,我還記得我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本,因為,那時候我很聰明,我也很用功,老師教什麼,我就學什麼。但是,老師教我學什麼呢?我背一課給大家聽:“呯呯呯,請開門,你是誰?李小梅,你家姐姐回來了。怎麼回來的?坐船回來的。坐的是什麼船?坐的是汽船。為什麼不坐帆船?帆船慢,汽船快。”各位,我們現在還是用這種方式教我們的孩子。剛才我把這篇課文背出來以後,大家哈哈大笑,認為是笑話,我就要告訴你一件嚴肅的事情:我們現在的語文教育就是一場大笑話。從來沒有一個成熟以後的人面對人生問題而想到他的小華、小明、小英的。我們老師白白浪費了人才。


現在我們要知道,語文教育跟科學教育不一樣,語文教育就按照人類的天性,越早學越好,而且學了高度語文就有高度能力。因此,杜甫、李白、韓愈、柳宗元,他從小讀書的時候,所讀的書每一句話都是金津美玉,他讀一句話就可以用一輩子,因為人會長大,人所讀下來的東西,以後可以慢慢發揮。中國古人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沒有讓小孩子讀那些無聊的白話文,因為白話文不必學,只要學會文言文,白話文自己就會。所以,杜甫、李白沒有讀白話文,他們讀的都是經典之作,所以十三歲之前滿腹經綸,而且全部背誦熟悉,放在肚子裡面。到了十三歲以後,我們的理解力增強,日漸地就自我瞭解、融會貫通。他遇到人生感慨的時候,一下子就把他內在的涵養發為文章,文思泉湧,酒一斗詩百篇。現在我們也都讀了十三年書,等到長大以後,我們肚子裡面所讀的書,一片的稻草跟垃圾,不是滿腹經綸,你等到有感慨的時候,你想要表達,你就發現搜索枯腸,表達不出一句什麼優美的話,因為狗嘴裡長不出象牙,所以你酒兩斗,想要看看會不會做詩,詩也沒有一篇,因為你的肚子裡邊的學問是假的學問。杜甫、李白從小讀的書是真的學問,真的學問一到長大就有真的作用。你是讀假的學問,你將來長大以後,那些學問完全用不出來,你是白白浪費了。


所以各位,我們應該怎麼教呢?現在,我們應該按照正常的語文學習辦法來教語文,我舉現在人的例子比較方便,因為你比較會想,杜甫、李白那麼早的人,那當然要用這種古老的教學法,所以我舉現代的例子。這個人叫做胡適之,因為,我可以找很多資料,我沒有帶很多資料來,所以用胡適之做例子,不管你對胡適之這個人是敬佩,還是反對,但是他總之是一個相當有成就的人。胡適之他的自傳說:“我四歲時就讀古詩,五六歲上私塾,還是讀古文。”這個讀的意思就是背的意思,古人讀跟看是分開的,讀就是一遍一遍的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樣的讀叫讀。什麼叫看呢?就是流覽、閱讀叫看,所以五六歲上私塾還是背古文。到了九歲,六七八九學了三年,到四年他就自己能夠看古典小說,而且偷看,因為他的老師跟父母親都不讓他看,他自己偷看,把三四十本古典小說兩年之內都看完了,已經奠定他一生作文的基礎,九歲。“到了十一歲,老師就教我看《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司馬光的作品,當然是文言文,現在北京的中華書局印出來,一共有一萬零二十五頁,這麼大部頭的書,一個十一歲的孩子就讀了,而且,胡適之說:“讀《資治通鑒》就是我研究中國歷史的第一步。”一個中國讀書人,不管你學工程,學科學,你總是要瞭解一點中國歷史吧!但是,古人知道瞭解中國歷史的第一本書叫做《資治通鑒》,要不然,你叫做不瞭解中國歷史。現在,我們在學校裡面讀了小學、初中、高中,請問你瞭解中國歷史嗎?你瞭解中國歷史的心靈嗎?那一種“辨人物之忠奸,知天下之興衰”,你有這種能力嗎?你有這種關懷嗎?你對於我們國家的前途,你真的憂心嗎?假如沒有,你學什麼歷史?《資治通鑒》專門教你這種歷史的哲學,所以胡適之十一歲讀完了。十一歲沒有讀過《資治通鑒》,你這輩子是完了,你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三流以上的人才,你都是四流以下。胡適之十三歲就讀《左傳》。十三歲,現在我們倒過來三十一,右傳還沒有讀,你這輩子是沒希望了。這種人讀了那麼多古書,他會不會變成呆子?沒有。他會不會不能寫白話文呢?白話文寫得更好。所以,我要告訴你一件真理,胡適之從小沒有學過白話文,他是白話文宣導者。徐志摩、朱自清都是讀古書長大的;魯迅、老舍讀經長大的,沒有學過白話文;錢鍾書、沈從文更沒有讀過什麼白話文;梁實秋、林語堂都是讀古書長大的······各位,你如果現在感覺到做白話文做得不好,沒有什麼內涵,沒有什麼修辭技巧,我告訴你,你已經完了,因為你被你的父母跟老師害慘了,你這輩子再也沒有辦法,因為你沒有讀過幾本古書,你做什麼白話文啊。所以白話文是不要教的,要做好白話文,要能夠有高度的白話文閱讀能力,你一定要教他古書,只教古書,白話文就會了。


我們被胡適之騙了八十年,所以,我們的青少年語文能力日漸低落,我們的政府毫無辦法,因為還在迷信“懂了才教”。人家胡適之為什麼不懂就教?告訴你,教久了就懂,而且現在教了以後,將來還有七十年、八十年去懂。他若現在十歲,他活到八十歲,有七十年時間慢慢懂,越懂越多,越懂越多,這叫做經典的魅力。你學白話文,是學過了以後,就只當成垃圾扔掉。你學文言文、學經典,每學一句話就是一輩子。各位,同樣是教書,同樣五分鐘,同樣一年,你教他小貓、小狗,將來一無所有;你教他《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易經》,一輩子用不完。所以各位,你要好好思考一下,什麼叫懂了才教。語文是不懂就可以教,而教久了就懂,教多了就懂,語文是要死背的,死背多了就能活用,凡是沒有死背過經典之作的人,這一輩子你的語文上不去,所以死背,為什麼你要責備呢?死背數學公式是不對的,現在數學老師專門教我們孩子死背數學公式、化學公式、物理公式。科學是不能死背的,我們就死背,大家不會責備數學老師、物理老師。現在語文應該死背,哪一個語文老師敢叫我們死背,而且背那些古老的書?你一定要責備他,引起國民群起而攻之。我告訴你,你是顛倒了,這個世界是顛倒了。顛倒的世界我們把它糾正過來,世界就沒事,我們的教育就成功。


好,我們不要再講理論了,現在我們講實際,我們怎麼做。講那麼多到底怎麼做呢?現在我把實際的做法作詳細的介紹,雖然詳細,時間不多,我很快,因為這個很簡單,所以只要介紹一下就懂了,理論懂了,實際就懂了。聰明的人只要聽理論他就馬上會做,第二種人,一般人一定要講理論。在座諸位,我不敢奢望你是聰明人,所以我一定要講實際做法,就是聰明也聽一聽。我們教育只不過兩種、兩方面:一方面是教材,一方面是教法。


什麼叫教材?教材有一個原則,凡是語文教材,都是選擇最精、最深、最有原則性、最有創作性、最有生命性,也就是說永垂不朽、經典之作。如果不是這種書,你就不必教,因為那都是粗俗鄙陋之書,那些書自己讀就會了,甚至不讀也可以。但是精要之作不能不讀,而且越早讀越容易,這是很不一樣的看法。那麼什麼叫精要之書?我可以提供一個選擇的標準。與其讀我們的語文課本,不如讀《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詩》,因為只要《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詩》你統統背完了,語文課本不教就會,所以教語文課文是無聊的,誰教語文課本誰笨,把孩子教笨。你可以節省時間,提升他的語文能力,教一種得到兩種。但是教《三字經》、《千字文》是不是就可以了呢?各位,你不要認為我在這裡講大話,教《三字經》比教語文課本還要強過幾百倍。這一句話不是我講的,這一句話是國學大師章太炎在1928年講的。好,那麼你是不是教他《三字經》就完了?不是。與其教《三字經》不如教他唐詩,“熟讀唐詩三百遍,不會做詩也會吟”,所以把唐詩背完的人,三字經自己就會,所以誰教《三字經》誰笨,把孩子教笨,所以教一種得到三種。但是不是教唐詩最好的呢?不然,教古文比較重要。古文讀會了,讀了五十篇一百篇就背會五十篇到一百篇古文,杜甫、李白的詩不教就會,自己讀就會,所以不要教唐詩,教唐詩就笨,所以教一種得到四種。那是不是讀古文就好呢?不是。所有古文作家都是學諸子百家的,所以取法無上,因此,你讀諸子百家就好,不要再讀古文了,讀完諸子百家,古文就自己會了。所以誰教古文誰笨,所以教一種得到五種。是不是諸子百家就好呢?不是。你要教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會了,諸子百家沒有不會的,所以教一種得到六種,人生只要教一種。但是四書五經那麼多,我們怎麼讀呢?全部讀完嗎?不能,我們選擇精要,以四書為主,四書又以論語為開頭,所以中國人要讀的第一本書叫做《論語》。讀完《論語》,中國經史子集,千千萬萬的書,沒有不能讀的,所以這叫做教育的經濟理論,我們用最經濟的方法,讓他學到人間最高的智慧以及培養最高度的語文技術。還有,這些經典之作都是聖賢之教,用它來陶冶你的性情,品德教育是不能夠用言語說的,但是,我們可以透過這樣聖賢之教的薰陶而使他具備有高度的智慧和道德的勇氣。所以,教育是非常簡單的。因此,我們現在在推廣讀經,從臺灣到海外的華僑到大陸,我們總是建議第一本書讀《論語》,第二本書讀《老子》,第三本書讀《唐詩》,唐詩是好玩,有人不教唐詩直接教詩經,也是可以的,甚至有些人知道易經非常難讀,所以第一本書就教易經,也是可以的。只要是經典之作,一輩子用不完的書,你就可以當作經典來教,這是教材。


現在我們怎麼教給他呢?教法,假如我們不能教,空講理論有什麼用呢?所以,在座的各位,我們都希望你成為一位讀經的老師。你是老師,很好訓練,兩分鐘就讓你會教讀經,不要科班出身,不要你是專家;你不是老師,兩分鐘可以教到你成為老師,不要科班出身,不要專家;在座有些小朋友,兩分鐘也可以讓他成為老師。所以,我們今天開保證班,今天來這裡聽講兩個小時,最重要是回去會教,假如聽完了以後,只知道重要而你不會教,白費了。為了開保證班,我們跟主辦單位講過了,等一下演講完的時候,我們四面八方的門都要關著,然後要經過測驗,凡是測驗不及格的人都不准回家,要留下來補習,補到你會為止。就是我們考試題目只有一題:請問你會教讀經了嗎?你說會就走,你說不會就留下來,但是你不要煩惱你會被留下來。千千萬萬的人經過聽講之後,沒有人被留下來,因為名師出高徒,我兩分鐘就讓你會教讀經,而且教一輩子,教出千千萬萬的學生,因為我們的教學法非常簡單。為什麼簡單呢?是不是因陋就簡的呢?沒辦法只好簡單啦?不是,乃是凡是合乎人性的東西都非常簡單,非常有效。我們人類常常把簡單的事故意弄巧成拙,而且沒有效果。所以我們教讀經,其實只有一句話,這句話只有六個字,會講這六個字就會當老師,你用這六個字教學就成功,不用這六個字教學就失敗,要不然我們等著瞧。我們已經有太多經驗了,在臺灣已經有一百多萬個學生、小孩子接受讀經教育;在華僑廣大的世界,不管是美洲、東南亞、歐洲,各個地方,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人在教讀經,都用同一個辦法,不是我很厲害,不是的,乃是人類共同的天性。好,請記住這六個字,你就可以當老師,將來等一下就可以出去。這六個字就是“小朋友跟我念”,記住了。


有人聽到了以後哈哈大笑,這個笑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會心的微笑,果然如此,我如夢初醒,真好;另外一種呢,是在譏笑、冷笑、嘲笑,說這句話還要你講嗎?各位,現在我解釋一下,這一句話不好瞭解。有的人固然是用這句話在教學,而且他常常用這句話教學,但是,他不一定瞭解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所以,他的教學效果就不一定好,現在我把這句話的意義稍微解釋一下,讓我們的效果就可以良好。首先我解釋“小朋友”,什麼叫做小朋友?“小朋友”就是提醒他注意,叫做耳提面命。一個小孩子,越小的時候他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所以幼稚園只有五分鐘到十分鐘;小學呢?是二、三十分鐘,到了中學是四五十分鐘,象我們大人就可以集中精神兩個小時,所以我在這裡演講兩個小時。但是有的大人集中他的注意力不能維持兩個小時,那種人就是沒有長大的小人。所以,我們為了提醒他注意,時常要耳提面命,“小朋友”、“小朋友”,他要注意,注意就能學習,所以一個新老師到一個新的班級不認識我們的小朋友,但是他要選一個班長,他怎麼辦呢?這個老師就走上講臺,喊一聲“小朋友”,凡是抬頭最快、眼睛睜得最亮的那一個可以當班長。如果你喊一聲“小朋友”,還在那裡東摸西摸,而且還在那裡流口水,不要給他當班長,這叫孺子不可教也。所以你要培養你的孩子成為聰明的孩子,他在嬰兒時期,常常呼喚他小朋友,這邊打個手勢,那邊打個手勢,讓他轉過來轉過去,讓他能夠集中注意力,如果你的孩子雖然還沒有講話,他的注意力渙散,他的注意力不集中,他的眼神是渙散的,這種孩子要小心,要特別訓練,趕快讓他集中注意力,要不然,這個孩子將來會變成呆笨的白癡。所以能夠集中注意力,注意力集中比較長久的人,就代表他是一個能夠學習的人。像我在這裡演講,我講二個小時三個小時,我注意力都很集中,要不然,我不能夠講那麼長久的時間。好了,注意力集中就能夠學習。你說“小朋友”,他一定注意,注意什麼呢?一定注意“到底老師要我做什麼?我的爸爸媽媽要我做什麼?我一定做。”因為兒童就是模仿的年齡。那麼他想要跟你模仿了,你就說一句“跟我念”,正中下懷,他正想跟你念。你如果說“小朋友,跟我做數學。”他就說:“老師,不要做好不好?”他心裡恐懼,因為他不大會。你說:“小朋友,跟我跳。”你若跳得簡單他就學,你若跳得複雜,他就不學了。但是,剛才說過,語言學習是人類的天性,所以你說:“小朋友,跟我念”,只要他有耳朵,他就一定跟你念,只要他有眼睛,他一定看著書跟你念,不管認識不認識這個字,他反正就是跟你念,因為,跟著念是最簡單的事,你念中文他就跟你念中文;你念英文,他照常跟你念英文。我們的電視並沒有說“小朋友,跟我念”,但是小朋友已經都跟著念了。你看,電視的廣告,小朋友不是背得很熟嗎?所以你與其讓他背電視廣告,不如讓他背書。背什麼書呢?我們現在老師以為小朋友懂什麼?所以,“小朋友,跟我念”,你老師就念了:“小老鼠,上燈檯,偷油吃,下不來!”小朋友就跟你念小老鼠,你知道嗎?念了六年,一無所有。你說“小朋友,跟我念”,你勇敢,因為你知道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定很勇敢,所以,你就勇敢地念:“子曰:學而時習之。”你今天回去試驗。你家裡有小孩子,你跟他說“小朋友跟我念,‘子曰:學而時習之’”,他如果念成“少小離家老大回”,這個人,你要小心,他不是人,他妖怪,他一定跟你念“子曰:學而時習之”。


但是如果一個十三歲以上的孩子呢,好像我們各位大人呢?你說:“各位女士、先生跟我念。”你心裡面就想了:“你是什麼東西,我為什麼跟你念?”因為,你已經完了。所以不跟你念的,他就沒有學習長進的空間,跟你念不一樣的,他不是人,所以只要是人,只要是孩子,他就跟你念,所以只要跟你念,你就成功了,而且,念一遍不夠,要念好幾遍。兒童記憶力正好,而且記憶力可以提升。十三歲之前,是記憶力訓練的年齡,超過十三歲,我們記憶力發展完成,就不再發展,所以你要讓一個孩子記憶超強,你一定要十三歲之前訓練。而記憶力的訓練,要用最精妙的語言,讓他留下一生的背景跟基礎,所以這就是教育的秘密。語言的教育使他的頭腦複雜化,將來就聰明。高度的語文的教育,使他具備有高度的語文能力,而且從高度的語文當中學到為人處世、修身養性之道,所以一種教育得到多種效果。


現在,為了增強你的印象起見,我們來實習,因為當老師要實習。我當老師,大家當小朋友,不要跟我作對,因為,我知道你沒救了,但是,我們的孩子有救,你就要當孩子,這樣。各位當小朋友,一起來,現在聽老師說“小朋友跟我念,‘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你看,還是小孩子念得比較大聲,所以我說大人沒希望了。為什麼呢?因為所有的大人一聽到這個聲音就想:“什麼叫子曰?什麼叫巧言令色?是哪幾個字啊?怎麼解釋?”你就完了。這叫做學數學,這不是學語文。你要學到高度的語文,請你不要想“這是什麼意思?”。當你沒有想是什麼意思的時候,你的右腦是在活動,當你想是什麼意思的時候,你的左腦在活動。左腦是使人提早衰老的腦,右腦是使你永遠年青的腦,右腦是一種想像、創造的腦,右腦使你心情平和而且讓你頭腦得到休息,而且分泌出一些非常良好的分泌,可以治療你身體的疾病。所以,凡是一個不管懂不懂,我就念這些優雅的文章的人,他一定更加的年青、漂亮。所以一個人要永保青春,請你就這樣呆呆地念,你不要自以為聰明。所以,再來一遍,小朋友跟我念:“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有進步了,再來一遍,“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好,現在我不念大家一起念“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念兩遍“子曰……”。好,男生念一遍,女生念一遍。女生念得比較好,男生念得比較差,女生示範一遍給他們聽,“子曰……”,大家一起念,“子曰:……”好,第一排念“子曰:……”,中間這排念“子曰:……”,那一排念“子曰:……”,大家一起念“子曰:……”,眼睛閉起來念“子曰:……”,打開書本來念,合起書本來念“子曰:……”,站起來念坐下來念,好,自己念一遍。好,會背這句話的舉手。你們那麼笨啊,還不會背呀?噢,會了會了,放下。所以,小朋友是最可愛的,他不管什麼意思,他就跟著念,這句話只要念三分鐘,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背。背這句話就不得了,他現在不懂,以後就懂,甚至他現在就懂,三年級以上都懂,只要他看字,將來他就不會交壞朋友,將來他就不會做壞人,而且,這句孔子的教導,春秋時代山東人的教導,到現在任何國度都有用,美國人也不可以巧言令色,我們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也不可以巧言令色。所以,一句話可以治國平天下。


一天可以背多少字呢?我現在提倡一天背一百個字。要多久呢?讓他念一百遍,五十分鐘。五十分鐘怎麼來呢?三分鐘、五分鐘,五分鐘、三分鐘,十分鐘、五分鐘,你把他零碎時間加起來,念一百遍,他就會背。一天背一百個字,一年就會背三萬個字,所以,你的孩子讓我教,教一年他就一生有中文系的語文程度,而且將來日漸發展,他就能夠修正他的心性、改變他的氣質。,一年就好,何況兩三年的教育呢?


接下去,我再簡短地講幾個例子,因為有些人聽了理論,只聽理論就懂,有些人呢,要講實際的做法他才懂,有些人非得講一些例子給他聽。他說:“你給我舉例,你給我統計數字,我才要做。”這種人是第三種人,不過很多人都屬於第三種,所以我還是要講講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我家裡孩子的例子,很親切。我有四個孩子,這在大陸要犯法。以前沒有人推廣讀經,我自己雖然老早就知道,一個人要提早教育,但是畢竟沒有人做。我雖然想要對社會推廣,但是我想教育的實驗非常危險,做好了有益處,做不好會害人,所以我遲遲不敢做,雖然理論已經完成,我還不敢做。後來,我有孩子以後,我就想在孩子身上實驗,縱使失敗,害自己的孩子比較沒有罪,所以我就在孩子身上做實驗。那時我的孩子已經太大了,小學五年級。第一個孩子是女兒,這個女孩子成熟比較快,比較聰明,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她有自己的意見了。她說:“別人都不讀,我為什麼要讀?”可見孩子都是互相模仿的,那時候真的沒有人在讀。於是我將來推廣的時候就立下心願,我要讓所有天下的孩子都來讀,讓你家的孩子說:“媽媽,別人都在讀經,我為什麼不讀?”,那時候就叫做風氣推廣開了。現在,漸漸已經有這種態勢,現在大陸幾乎已經有三百萬孩子接受讀經教育,所以我們深圳這個地區,尤其是我們沙井這個地區,如果不趕快教讀經,你的孩子不管你的經濟多麼好,不管你的孩子多麼聰明,你一定輸給別人,而且輸在起跑點上,輸得遠遠的。所以,現在這個風氣漸漸推廣你要知道,你要得風氣之先。那我的孩子沒有這個風氣,她只好埋怨,說別人不讀我要讀,第二點來說,老師又不考試,讀這個幹什麼?你不能夠跟她解釋很多,她聽不懂。所以這個孩子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逼得緊一點她讀一讀,我不逼她她就不讀。結果二年之內,她只把《論語》讀到四分之一,《論語》一萬五千個字,她大概讀四千多個字,就是背起來。雖然只背這些,但是對她初中、高中以後有莫大的幫助,她的記憶力比別人好,讀書比別人快,然後,她作文下筆千言,她引以為驕傲。但是,到了她二十幾歲的時候,現在二十幾歲,她就天天後悔了,因為,她知道她讀得太少了、太可惜了,所以常常就埋怨,跟我抱怨:“爸爸,你現在都在教人家讀經,以前為什麼不教我讀經?”,我說“我有教你,你忘記了嗎?”“你為什麼不認真教?”我說:“我一認真你就哭哭啼啼的。”“我哭的時候你為什麼不打我?”她現在知道後悔了,但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那我第二個孩子,是個男孩,家裡唯一的男孩,這個男孩那時候還是三年級,這個男孩其實是比較笨的,而且很笨,笨到什麼程度呢?他到六歲還不大會講話,很內向,畏畏縮縮的,老師說他可能有一點自閉症。他真的在功課上表現很差,小學一二年級他們班上四十個孩子,他都考三十幾名。那我就只有這一個男孩,全家的希望都在他身上,居然給我考得這麼差,那我怎麼辦?不過,我是學教育的,我知道,一個孩子在十三歲之前都還可以重新地改造他的命運。所以,在他姐姐五年級讀經的時候,我也讓我這個孩子讀經。那你知道,笨孩子也有一個好處,你叫他做什麼事他敢怒不敢言,於是他就成功了。我是怎麼教的呢?你也可以馬上學習,太厲害了,了不得,了不起。有一天,我就跟他說:“孩子,這本書你讀給我聽。”他翻開第一頁就讀:“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五十幾個字,通通讀對。再翻開第二章,又是五十幾個字,大概一百個字通通讀對。你知道這本書是什麼?《老子》。一個小子居然讀老子,而且這麼笨的孩子居然讀《老子》都會讀對,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有拼音符號,所以能夠讀對了。這不是很簡單嗎?然後,我就教育了,我說:“孩子呀,你去旁邊讀,多讀幾遍你應該會背,你會背就來找我。各位,我是學教育的,我對別人的孩子我都知道愛心、耐心、恒心,我對自己家裡的孩子,沒有三心兩意,反正就是這樣子,無所謂的隨便教,所以教育只要隨便教就可好了,你知道嗎?好了,他就去讀了,讀了一個多小時,很笨。現在讀經的天下孩子,像這兩章,有的人讀十分鐘就會背了,有的人讀五分鐘就會背了,有的人讀兩分鐘就會背了,有的人讀三遍就會背了,這是人類的天性。但是,我這個孩子讀一個多小時才會背,來找我還是背不熟,結結巴巴,我說:“不行,要把它背熟。”三年級的孩子下午沒有課,一個多小時只要不看電視一定有,所以,我不管他什麼時候背,管他呢,晚上來背給我聽,所以,他晚上就來背,就很流利了。於是我跟他說了一句影響他一輩子的話。我們江澤民同志有“七一”重要講話,我對這個孩子也有重要講話。這個重要講話是驚天動地喔,為什麼呢?改變這個孩子一生命運。我跟他講的這句話你也可以學,一定也有同樣的作用。這句話只有九個字,我跟他說:“從今以後每天背兩章。”每個晚上我跟他考兩章才去睡覺。


你知道《老子》只不過八十一章,四十天把《老子》背完,人生有多少四十天通通過去了,“事如春夢了無痕”,你摸摸良心,你摸摸你的心:“我到底有些什麼四十天讓我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影響我一生,而且有重大的影響?”恐怕你想不出什麼事情來,你這輩子白費了。我們的孩子都是白費了,因為他所讀的東西將來長大以後,留不下一點印象,但是四十天就留下《老子》,背完一部《老子》是何等人生大事,你知道嗎?這部《老子》影響他一輩子有多大,你知道嗎?叫做不可思議,四十天喔,不費吹灰之力,我沒有教,只跟他講兩句話就成功了。但是,背完了是不是就好了呢?不是,我知道人會遺忘。遺忘也不是沒有效了,還是有好處的,但是,最好背得滾瓜爛熟,一下子將來就可以拿出來用,所以,還是背一下比較好,因此就複習,遺忘的處理方式就是複習。所以,第一次複習,一天複習十章,大概四五百個字,連起來背,以前會背,現在連起背就更簡單,所以八天複習一次,四十八天。第二次再複習,二十章連起來背,二十章總共一千二百個字。一個小小腦袋如果能夠讓他背一千二百個字的經典之作,像長江、大河這樣流出來,他進去又流出來,進去又流出來,就在清洗他的頭腦,這叫做脫胎換骨。所以你的孩子如果能背一千二百字,這一輩子聰明就開出來了,他的頭腦就開出一個學習的廣大空間,將來學東西就更容易,而且他的角度非常廣大,這就是教育的秘密。一千二百個字背完,四天就複習完老子。所以,五十二天。第三次複習更不得了,一天背四十章,二千五百個字,二天複習完,五十四天。最後一天,第五十五天,從第一章背到八十一章,要背一個小時,把《老子》背完。從那天開始,《老子》跟他一輩子,永遠不會忘記。產生多大的影響,你猜都猜不到。背完《老子》,我就非常後悔,因為第一本書不是《老子》,我馬上知道要背《論語》,所以就讓他背《論語》,一天背兩章,他說太方便了,已經有背《老子》的經驗,現在背《論語》太方便了。《論語》共四百九十八章,號稱五百章,要二百五十天背完,到最後不是他懶惰,是我懶惰,我連考都懶得考,只考到一半,我就不考了,不考他就樂得不背,所以他《論語》只背了半本,後來永遠下半本背不起來,錯過時機永不再得。


但是,他這一本半就已經了不起了,因為,總共有一萬多個字了,就漸漸聰明起來,老師都看得見,老師感到很奇怪。他四年級、五年級名列前茅,六年級第一名畢業。然後到了初中都是第一名,老師到了初二的時候跟他說:“你自己初三就讀得懂了,你不要來上學了。”所以,初二叫他自己在家裡讀書。他初二讀完就去考高中,考上高中永遠是高中全校第一名,高二就可以考大學,但是,我們政府不讓他考大學,硬要他讀高三,讀完以後他考大學。到了大學永遠是第一名,年年拿獎學金,到了大學三年級的時候,他就去考研究所。臺灣有兩個很有名的研究所,一個是政治大學,考了榜首第一名;一個是臺灣大學,他又考了榜首第一名,現在在讀碩士班。有很多人問他說:“你怎麼這麼會讀書?”有人以為他是神童。見鬼!他怎麼是神童?!他是最笨的孩子,怎麼是神童?就是教育使他成為神童。那麼有人就請教他:“你怎麼讀書的?我也來學。”他就很老實的告訴人家:“我也不是很用功,別人比我更用功,我也不是更聰明,但是我的爸爸小學三年級教我一部《老子》,四年級教我半部《論語》。”聽到這樣說的人都捶胸頓足,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所以相命的人跟他相命,說這個孩子將來的成就起過他父親十倍以上。我承認,因為我小時候沒有人教我一部《老子》、半部《論語》,而這個小孩子居然讀了這麼多。這個小孩子是不是最好的呢?不是。現在我在世界上推廣讀經,能夠讀三五本經典的人,背完三五本經典的人已經成千上萬。所以告訴各位,中國將來要復興的,因為人才就有了,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不讀經永遠不可能成為人才。


我再講第二個例子,不是我家的,因為只講我家的不足以信服於人。有一個學牙醫的,學牙醫的都是學西方文化的,大家都知道。他聽完我的演講之後,在八年前聽我演講,他得風氣之先,所以,有很多人能夠很早就聽到我的演講,有很多人不能。我到很多地方演講,講完以後,很多人都罵我,罵我什麼呢?“你為什麼到現在才來,我已經都來不及了,我的孩子都長大了。”我也沒辦法,但是他八年前就聽到。他聽到以後,就自己覺得“我也要讀”。一個大人怎麼讀呢?很簡單,你把自己的年齡降低成為小孩子,就是你不要管懂不懂,從第一個字開始讀,不要看注解,呆呆的讀,老老實實的讀,把《論語》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兩個小時就讀完,一天讀半個小時,四天讀完。如果我來讀,四十分鐘可以讀完一部《論語》,所以要讀論語太簡單了。讀《易經》呢?二個半小時讀完。讀《老子》呢,三十分鐘讀完。所以隨便你選一本,但是千萬不要看注解。不過,你不是讀一遍,你立志讀它一百遍。讀了一百遍你的中文程度大概就有大學中文系的程度了,你從裡面得到的人生智慧,那是冷暖自知,所以,請你也要這樣做。那一個人聽完我演講,他真的自己這樣讀。後來,他結婚了,叫他的愛人也來聽我演講,兩個人就決定一起讀《論語》,所以每天早上起來,讀半小時《論語》,你一句,我一句,夫妻兩個增進感情。所以我奉勸各位,你的家裡夫妻感情已經開始感情破裂了,瀕臨離婚的邊緣了,請你今天回去以後,夫妻兩個開始讀《論語》,可以挽救你的婚姻,增進家庭的祥和。後來他的愛人懷孕了,這個胎兒聽了十個月的《論語》,出生以後,相貌不凡,而且很好養,不哭不鬧,不是笨得不哭不鬧,而是聰明得不必哭不必鬧,所以他們沒有感覺到養孩子有多困難,養孩子簡直太簡單了,而且非常可愛,非常聰明伶俐。夫妻兩個照常讀《論語》,不管這個嬰兒是醒著是睡著,他們照常讀《論語》,一天唯讀半小時,這個孩子到了周歲的時候,他會講話就已經會背《論語》了。會背《論語》以後,他已經周歲了,會坐著啦 ,就拿書給他看,我們那個教本字這麼大,不會影響他的眼睛,所以他也在讀,也在聽父母親背,然後他也看書,很快就能夠認字,到了兩歲的時候,他就會認兩千到三個千個中國字,幾乎把字都認完了。


只要會背書就會認字,所以認字是不需要教的,誰教認字誰笨,我們老師不需要教字。幼稚園就應該把中國字認完,你如果不這樣做,你的孩子將來就趕不上別人了。只要會背書,就一定會認字,你不要像現在我們的語文課本,老師教認字的方法是很笨的。老師怎麼教認字?老師依照科學家的研究,一年級只能認二百個字,所以一年級課本只有這二百個字,教師教得很認真,甚至禁止小孩子去看課外書,所以,我們的小孩子就等於戴著眼罩,只能看這二百個字,井底之蛙!然後把這二百個字學完了之後,還是這二百個字,人家一年就能認二千個字,你為什麼讓我們的孩子只認二百個字?認字不需要認得非常清楚,昨天認得,今天忘記,沒有關係,這是人類的天性。讀久了,有學問了,他就認得很清楚。認字不必寫字,等到七、八歲、十幾歲再寫字都來得及,所以你的孩子,寫字寫錯了,少一劃,多一點,你不要太著急,只要他有學問,他就不會寫錯字。所以,誰教錯字,誰倒楣,誰笨,誰改錯字,誰笨,錯字是不需要改的,有學問就不會寫錯字,有學問的人寫錯字人家以為是對的。所以最重要的是,給他有學問,不是讓他每個字都寫對,有學問的人,自然都寫對。


會認字以後,就可以讀書。所讀的書,就是所謂的白話文,白話文怎麼讓他讀呢?白話文是不要教的,只要拿書給他看,他就喜歡看書,小孩子是喜歡看書的,所以閱讀是不需要教的,我們只要知道兒童心理,我們就能夠使他看書。現在臺灣教育部長鄭治朗先生他一直煩惱我們的國民不看書,因為我們的國民沒有看書的習慣,回家以後只是知道看電視、打電動玩具,不喜歡看書,這個國民就不會有長進。為了讓國民有閱讀的習慣,必須在兒童時期養成。其實,兒童很喜歡看書,都是被老師、家長教得讓他不喜歡看書,所以請各位注意,你的孩子如果不喜歡讀書,一定是你教壞了。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怎麼讓我們的孩子很喜歡讀書,乃至於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我先不說,我們怎麼讓小孩子喜歡讀書,因為這不必講。為什麼不必講?因為小孩子本來就喜歡讀書,只是被老師跟家長障礙了,所以,我只介紹你如何障礙小孩子,讓他不喜歡讀書,你不這樣做,小孩子就喜歡讀書。我們怎麼讓小孩子不讀書呢?你如果這樣做,你的小孩子以後就不讀書了,我示範給你看。你說:“小朋友,這本書拿去讀,讀完了,明天寫心得報告。”,他就不讀書了。你會覺得奇怪:“我們讓他讀書,當然我要讓他寫心得報告,問他懂不懂啊!他讀都讀不懂,有用嗎?”各位,兒童是吸收的年齡,他不是發表的年齡,兒童是累積的年齡,他不是組織的年齡,所以兒童只是只管吸收,他就象海綿一樣,有什麼吸收什麼,全部吸收進來,至於懂不懂,不是他的事。他對於自己懂,很高興,對於自已不懂,他也很高興,對於自己懂不懂他自己都不曉得,我們大人不要那麼緊張,提醒他你一定要懂,這是違反了他的天性。那麼一個孩子,假如讀書他不懂,有什麼用呢?我們現在說,他讀一本不懂,但是他很有興趣,他不知道自己不懂,他再讀兩本,不懂,讀四本,不懂,讀一百本,不懂,我請問你讀一千本還不懂嗎?所以各位老師、家長,你一定要有心胸、雅量,你先讓我們的兒童讀一千本書再說。你再問他懂不懂,他就懂了,而且懂得比你多。


懂了以後,不僅閱讀能力增強,懂得越多,他就會作文。凡是有學問的人,自己就會作文,作文是不能教的,作文是不需要教的,有學問就會作文,所以,誰教作文誰笨,誰改作文誰笨,把孩子都教笨。哪一個作家是老師教作文教出來的呢?沒有,所有作家都是自己飽讀群書,不需要你教作文。誰教作文就把千篇一律的八古教給他了,所以,教作文教得越認認真的老師,他的孩子就越笨。作文是一種心靈的無限的開啟,無限的自我的想像,所以作文沒有一不定的方法,作文是不可以教的。現在我們老師教作文教得非常痛苦,你活該!我叫你不要教,你不就輕鬆了嗎?


我有一個比喻、一種理論,叫做養蠶理論,來說明我們的閱讀跟作文教學。蠶寶寶,你知道,養蠶寶寶的人都很聰明,他知道蠶寶寶的特色,所以養蠶寶寶的時候只給他吃桑葉,蠶寶寶自然會長大,長大到它成熟,它就會吐絲。現在我們教師養蠶寶寶,不是這樣養的。我們老師告訴蠶寶寶:“我今天給你吃一口桑葉,你明天就要吐一口絲給我看。”這種蠶寶寶,就要養死掉了。所以養蠶的人只給他吃桑葉,我們只管照顧孩子有沒有讀書,我們只拿書給他讀,不要管他有沒有懂得,不要管他會不會發表,到了時間他就發表給你看。所以在小學作文拿第一名的人,將來不一定會作文。有學問的人,將來會作文,而且作出來的文章有份量,所以給他學問才是重要的,作文不是重要的。現在讀經的孩子平均一年可以讀五百本書,讀多的人一年可以讀一千本書,如果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他可以讀六千本書,天下的書,不夠他讀。我們剛才說的這個小孩子,他從兩歲開始就讀書,就閱讀了。首先,讀的是幼稚園的書,到了四歲的時候,就開始讀小學的書,到了五歲的時候就開始讀中學的書,到了五歲半,他就開始讀大學生讀的書,所以五歲半的時候,他幾乎已經看了幾千本書了,他開始讀翻譯的西洋名著,西洋名著小說,他五歲半就讀了。 這個翻譯小說太小字,他的父親怕傷他眼睛,不讓他讀,所以,他就偷偷讀,看到、聽到父親來就把書藏起來,他的父親看他沒有在讀書就高興。他說:“爸爸,我沒有讀書,我在這裡玩。”他的父親很高興:“好,你趕快玩,不要讀書。”像這樣讀書的孩子,家長就高枕無憂,不是嗎?


我們一定要培養這樣的孩子,而不是老師天天講解給他聽。讓他自己讀書。所以現在快要開學了,請老師跟家長注意,你的孩子,有沒有正常的學習,如果開學那一天老師發下一本新的語文課本,這個孩子在當天之內就看完三遍,而且會跟父母講故事,你第二天就要發一本新的國語課本,因為那一本語文課本已經讀會了,就要丟掉。你千萬不要告訴他:“孩子,這本書我們要教一個學期。”你不是在害人嗎?所以我奉勸天下的父母,你的孩子如果一天之內能夠把他的課本讀完的人,你不可以讓他上學,你讓他上學,就是讓老師在摧殘他。現在天下已經有很多人不上學了,自己回來教,教讀經,給他是高度的智慧,然後教他自己看書,給他廣博的知識,他的知識量很快超過老師,我們老師不可以再自以為是了,不要再講解課文了,那麼簡單的課文你講不出什麼好的內容,你乃是要鼓勵他多讀書。但是如果我們沙井地區能夠由於我們領導的支援,我們每個學校、老師跟校長共同來教他們讀經,我們孩子就不需要拿回來自己教。老師在學校裡面,每天打上課鈴讓他念三分鐘到五分鐘,他一天可以背五十個字;讓他念五分鐘到十分鐘經,一天就可以背一百個字;讓他念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他一天就可以背二百個字。但是,你其他的功課會不會因此壓縮呢?不會,因為讀經以後的孩子,剛才說,潛能開發,所以讀經以後的孩子,他的聰明高出一般孩子五年到十年。讀經以後,語文進步了,社會科進步了,自然科也會進步,因為他讀書的能力很強,到最後,因為他注意力集中,思考力發達,所以數學能力也好。所以數學不好怎麼辦,你不要補數學,請你讓他讀經,他數學就進步了。而且讀經的人去學音樂、美術比較有創意;讀經的孩子,去學游泳比較不會沉下去,因為他的運動神經也跟著發達。


人的心靈是同一個心靈,只要你好好地從他正在發展的地方給他發展,他就是順水推舟,水漲船高,就居高臨下,所以,請各位不要煩惱“因為讀經,所以他的功課不好”。現在大家都害怕應試教學:“我們如果讀經,考試怎麼應付?”我就是要告訴各位,讀經的孩子最會考試,因為他的功課太簡單了,乃至於不用教他就會,所以老師更輕鬆,而且他的氣質變化了,我們的班級就好管理。所以要教出一個聰明的孩子,能夠考試的孩子以及將來品德好的孩子,請你教他讀經,一次完成。


最後英文也要這樣讀,不要再教他英語了,不要再教他兒童英文了,直接讓他讀最重要的英語句型,直接讓他讀最重要的英文著作,我們現在臺灣有些孩子幼稚園已經在背沙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幼稚園怎麼背沙士比亞,而且用英文背呢?很簡單。我們的英文教學法只有六個字,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教好你的孩子英文,而且是最正確的發音。就是你,千萬不要講一句英文給他聽到,他的發音就正確了,你如果一直教他,他的發音就不正確。縱使是英文系畢業的學生,你不要相信他,因為他的英文還是不標準。所以,我們家長自己教,一個不懂英語的老師教得最好,因為他懂得人性,我們英文教學法只有六個字,這六個字就是“小朋友,跟他念,跟答錄機念。只要他聽十遍,就會很熟,這樣,就會跟著念;叫他聽二十遍、三十遍,到五十遍,就會背;到一百遍,就滾瓜爛熟。我們讓他聽二百遍到三百遍,一天背兩句,一年就背六百、七百句,兩三年就背兩三千句,這輩子英文就奠定了基礎了。凡是會背五十篇到一百篇英文經典之作,他一輩子遇弱則弱,遇強則強,我們英文就不大需要教了。所以,聰明的人,趕快從小孩子開始,每天讓他聽兩句英文,背得滾瓜爛熟,一個禮拜背十五句。現在已經實驗成功,請你不要懷疑,趕快做,為了你的孩子,為了你的學生,為了我們國家民族,早一天做,早一天有效用,慢一天,損失一天的機會,起過十三歲就很困難了。


今天我的演講就到這裡,假如講得不清楚,請你看書。謝謝各位!


 


OO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視頻: 王財貴教育講座(上)



視頻: 王財貴教育講座(中)


 


視頻: 王財貴教育講座(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