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有一篇討論[論語之正音與句讀]之文章。其中有一段文章頗值得深思,茲因有助於吾人端正為學之態度,特轉載節錄於下供大家參考~(林楊)
=====================================
網友 艮山 發言:
轉 正蒙版 前言:
程朱理學之禍害無窮,倘非蕅益、印光兩位大師,慧眼洞見而一語道破,吾輩凡夫殊難覺察其弊;假使現在繼續讓小孩子由讀《四書集注》之版本入門,將來勢必會有更多人涉入理學家的思想領域;末法眾生障深慧淺,必有不少人受其影響,而成為邪知邪見之徒。願諸同倫,善體祖師大德苦心示現的深意,莫致貽禍後世,成為儒佛之罪人。 基於此項因素,正蒙教育中心特依「古本原文」,整編了一套四書、老莊、了凡四訓等大字注音讀經教材,提供海內外兒童學習之用,希望對於蒙童的教化,能有些許助益。
-=-=-=- 以下內容由 艮山 在 2011年08月13日 10:56am 時新增 -=-=-=-
現代漢語三大害:一是普通話(北京話);二是白話文;三是簡體字。有此三者,漢語焉得不死?
王財貴教授指導:
自古論學,時見異同,不有異同,學無所論,其所異同,均出於主觀之意見。故程朱理學是否禍害無窮,蕅益、印光是否一語道破,乃是學術問題,甚至只是信仰問題。所謂學術問題,是秉學術之真誠,互相客觀地討論之,所謂信仰問題,是各尊其所信而互指斥之。一般人,所謂芸芸眾生,在此所謂五濁惡世,真誠客觀者少,以信互斥者多。莊子甚惡之,著齊物論以明此理,謂: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只以中國而論,歷來激烈之論題多矣(牟先生歸為十大辯論),皆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之類,故宋明儒闢佛老,而今大德排宋明,未足為怪也。然牟先生認為所有大議論皆可啟發吾人之思考,增廣吾人之見識,,善用之,皆有益於吾人,不可輕廢也。吾人可以欣賞,可以研究,然識淺者不可以盲信以起哄也。
當代新儒家,不闢佛老,曰:明佛老。甚至不反基督,曰:辨耶教。乃至對古今中外諸大小學問,但哲學地辨明其理,使各歸其位,各得其所,然後自我亦有自己之抉擇,於己則安,於人亦容,此乃不愧於天地大中至正之心也,此乃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應走之唯一道路也。
至於說:"假使現在繼續讓小孩子由讀《四書集注》之版本入門",則顧慮太甚矣。因為小孩子只是讀經,讀經只是讀其音,而不讀集注內容也。若取四書集注之音,亦因朱子好學用功,其集注中,兼注音讀,甚為明白可靠,依而取之,尚不關乎義理也。
若自義理言,讀經兒童長大後,以當今資訊圖書之發達,亦難禁止其讀四書集注也。故吾以為當今之計,宜開張青年之心懷,增長成人之識見,令人人心態平和,眼目中正,在博極群說中,自有抉擇,而非設禁也。
下面引用由艮山在 2011/08/13 10:28am 發表的內容:
現代漢語三大害:一是普通話;二是白話文;三是簡體字。有此三者,漢語焉得不死? ...
此說是也。若知此,則不可執今音切古音也,也不可執今音切今音。
今之漢語,已一塌糊塗矣。尤其是大陸官方所出的字典,為求一律,更大力簡省之,幾乎一字一音,而古人發明的"因音辨義"的破音字功能於焉見廢矣。
詳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