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媽媽最煩惱~孩子不讀經(請看完本文章~)

網友WJYMM在讀經教育壇問: 


我是個笨媽媽,沒翻到我要的答案,今天有三問:


1."老實讀經"四字.老實,就是只管呆呆的讀,有讀就好,讀愈多愈好.這個多指的是次數並兼指多種類經典嗎?


2.自己讀中文,小孩拿著英文經典翻說:老外書裡說的是什麼?這時繼續讀自己的,還是轉而陪她讀英文(同理中文經典)?同理又拿著一本書東指西指的要讀包括要我讀,是要迎合她東讀一句西讀一句以免不打斷她的讀書興致還是只管自己讀?又,讀英文的時候要問你中文意思,是解釋還是不解釋?(似乎是不要解釋才符合讀經的本義).


3.最頭大的是不喜歡跟讀了怎麼辦?最近聽不得跟讀的聲音了.鮮來一句.好像不高興讀.該怎麼引導?


  


網友 哲萱 回答: 


1."老實讀經"四字.老實,就是只管呆呆的讀,有讀就好,讀愈多愈好.這個多指的是次數並兼指多種類經典嗎?

============


“老實讀經”的意思是,第一,讀真的經典,不要讀假的經典,真的經典就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易經、詩經。假的經典指三百千千;第二,只管讀,不要花樣,不要遊戲,不要講解。


“大量讀經”的意思是,讀越多越好,一是讀的遍數越多越好,最好熟讀成誦,終生不忘,要達到這個效果至少300遍,最好1000遍;二是讀的字數越多越好,一般的孩子,一年五到八萬較正常。


2.自己讀中文,小孩拿著英文經典翻說:老外書裡說的是什麼?這時繼續讀自己的,還是轉而陪她讀英文(同理中文經典)?同理又拿著一本書東指西指的要讀包括要我讀,是要迎合她東讀一句西讀一句以免不打斷她的讀書興致還是只管自己讀?又,讀英文的時候要問你中文意思,是解釋還是不解釋?(似乎是不要解釋才符合讀經的本義).

================


最好設置一個正式讀經的時間,在正式讀經的這段時間裡,要按照你的要求讀,其他時間可以稍微迎合他的興趣,讓他知道學習時間和非學習時間的區別。


不過你的孩子好像才兩歲多,不是很有所謂了,重要的是有背景的聲音。


3.最頭大的是不喜歡跟讀了怎麼辦?最近聽不得跟讀的聲音了.鮮來一句.好像不高興讀.該怎麼引導?

=========================


跟讀的聲音指什麼?英文嗎?


這麼小的孩子,不想跟就不要強迫了,只要背景還有聲音,他有興趣就讀讀,沒興趣就玩吧。也不要強迫他老老實實坐那裡聽,因為他是360度開放隨時隨地糊裡糊塗吸收的,幼兒是不需要注意的。


到3歲以後,送去給老師教吧


 


網友WJYMM在讀經教育壇再問:


22個月了.因為沒多做功課,走了彎路,錯過了很多,所以又著急起來來 了.





英文從來就沒中文放多.目前就只會背26個字母,W最好玩,大不溜~


"一般的孩子,一年五到八萬較正常。"那這樣一年反復讀一本也是行的了.也是符合多讀的意義了?還是說這個字數是對於不同經典而言的呢?兩者皆可看自己喜歡了是嗎?


不喜歡跟讀的是中文.論語第一張有幾段她自己會背的.可是現在不高興背了不知道為甚麼.今天我讀第二章,很難得聽到兩句是跟我幾乎同步讀的.可是很快又沒聲音了.好像有點不喜歡讀書了.有時還會叫我不要讀,寧願睡覺去.(讀書時間一般都在睡覺前)  ~~~~~~~~~ 我剛剛想起來,我很擔心是不是她很抗議我收掉了她的玩具所作的反應....昨天看著她的玩具聽著說要收起來了她都有點想哭的樣子...今天帶她去親子樂園,拉都拉不回來.....


我暈乎暈乎的.感覺還是很亂,這小傢伙弄得我不知所措了.3歲後送給老師,那算了吧,等我理清思路了就好了.要是她更喜歡群體生活而且有合適的讀經班那可以考慮.問題是上海現在沒像樣的讀經班...孟母堂太遠了又是寄宿的又是現在不知道哪裡去了,過幾年再看了...


 


我總感覺也要顧及小孩的感受的.她不願聽我讀,寧願自己去翻去讀,是不是她更有興趣她所感興趣的呢


 


網友 哲萱 再答:


"一般的孩子,一年五到八萬較正常。"==========這是指已經識字的孩子,你的孩子還很小,不必著急,只要多聽就好。可以每部經典放一個禮拜,或更長時間。讓他熟悉熟悉熟悉。


四書=5.5萬字左右


不過一個3-6歲的孩子,初接觸讀經,一年能把學庸論語背下來也了不起了。


 


 網友WJYMM在讀經教育壇說:


大概是這樣的吧.


我很著急,最近不肯讀書了.我怕她會不喜歡讀經了.昨天夜裡夢話還在說:我不要讀書!


 


 祥祥媽參與回答


版媽你好

   
   我家祥也約兩歲快七個月,他是從一歲半開始讀與聽經典的.

   
   在家時就客廳放中文讀經,書房放英文讀經,睡覺的地方放古典音樂,晚上約快八點到九點多就是我與他讀經的時候,有時候他就會乖乖地跟我一起唸,有時候就不願意自己玩教具我還是持續唸,雖然他手上在玩其實耳朵是有在聽媽媽念的經典,約兩歲六個月的時候,我試著用牽著他的小手指讀,他竟也願意但時間不長,約有論語一篇裡的五個小段,他就會走開,但我也會持續把經典唸完,後面他不指讀我也不勉強.現在他會慢慢地指讀的篇幅增加中.

   
   今年一月就把週一到週五的白天去全日讀經的幼兒園接受經典的薰陶,週六的早上我又帶他去讀經班約莫一小時30分鐘,其實我覺得祥從一歲半開始聽經典(從大學與論語開始),當初是不會自己唸的,但持續聽下去,竟也在約快兩歲的時候,突然他開竅,背了一段多的大學,論語約讀五小段.這時我才知道半年來我都一直放一直唸,原來他都有聽進去阿.

   
   祥接觸快一年的的經典.對他最大的幫助就是說話清楚度變好了以及說話的詞彙也變多了,也喜歡讀與聽經典(因為我都在快樂當中進行這件事情),若祥今天不愉快跟我說我們只讀一點點我也就不勉強他,進而對人也很有禮貌,好處說不盡.

   
   最後就是全家快樂讀經(連爸爸都被我影響囉),持續讀經,推廣讀經.

不知以上所說有沒有幫助到你.


 


 王教授回答:


祥祥媽或許是對人性(包括兒童心理--真正的兒童心理,不是西方的兒童心理學所研究出來的兒童心理)有天生的智慧,或許是把吾人我推廣的讀經理論吃透了,因此所做完全正確,於是就有如所預測的效果。


許多人,只是

粗淺聽了一下讀經觀念,見了風就是雨,想當然爾,依自己原有習性,就開始實施。


或者對人性沒信心,不敢教太多,號稱愛孩子,不給孩子壓力,不知浪費了孩子而自以為是。


 


或者太過死板,要尚在活潑階段的孩子正襟危坐,要不用注意力也可以學習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號稱德行教育不知障礙了孩子的靈性而自以為是。


 


或者太過急切,不問孩子的原始能力,剛一開始就要求讀得太多,又好攀比或常常露出期望北大清華哈佛麻省的神色,以為恨鐵就能成鋼,不知壓力太重將適得其反。


以上各種現象,是人之常情所挾帶,家長老師有這些心態原也都出自好意,實在不必苛責。但

如能平其心易其氣,從人性出發,依教育的本質而行,以平淡之心做篤實之教,雙向調節,無過無不及,老子云:高者抑之之,下者舉之,天之道,美哉乎其言也!


吾人十餘年來盡心盡力,反反覆覆所說者就是為這些事,希望有心者察之


 


詳文:http://bbs.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6&topic=2440&start=0&show=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