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品格教育故事

本文轉載於讀經論壇-小牧童提供


故事一

孵不出綠豆芽的男子

之前在一本雜誌上看到幾句話:"沒人,無法做事;沒有人才,無法做大事;而沒有人品,做什麼都是錯事。"

品格,確實是很重要的做人處世的根本。最近,教育部也再次提倡品格教育。

不過,在上位者都不知道什麼叫做品格與操守的情況下,再多的口號也不過是作秀罷了。

現今台灣的教育,有幾人真正強調品格的教化,升學才是各個學校的首要之務吧!想想,真是悲哀呀!

「孵不出綠豆芽的男子」一個美好的故事,與工作道德操守有關,也曾深深感動我。

那是義大利一個電信公司招考部時所發生的一段小插曲。

據說,招考部的筆試結束後,這家公司發給所有甄選通過的人一袋綠豆種子,並且要求他們在指定時間,帶著發芽的綠豆回來,誰的綠豆種得最好,誰就能獲得那份競爭激烈、待遇優渥的工作。

果然,當指定時間來臨,每個人都帶著一大盆生意盎然、欣欣向榮的綠豆芽回來,只有一個人缺席。

總經理親自打電話問這人為何不現身?這人以混合著抱歉、懊惱與不解的語氣說他感到抱歉:因為他的種子還沒發芽,雖然在過去那段時間,他已費盡心血全力照顧,可種子依然全無動靜!

「我想,我大概失去這個工作機會了。」據說,這是那唯一的缺席者,在準備放下電話前所說的一句話。

但經理卻告訴這孵不出綠豆芽的男子說:「你,才是唯一被我們錄用的新人!」

原來,那些種子都是被處理過的,不可能發芽。

種不出綠豆芽,正證明了男子是一個不做假的人,公司高層認為,這樣的人必也是一個有道德操守的人。

「而這」,總經理說:「就是我們用人的唯一準則!」……

有一句西方諺語說:「如果表現卓越是魚的話,那麼操守就是保鮮劑!」

這話的意思是,工作追求卓越固然重要,但不講道德操守,一切都可能落空。

就像一條魚,再怎麼美味,沒有保鮮劑,最後還是會腐爛。

同樣,那些志在必得的應徵者,所捧出的綠豆芽雖無比美麗茂盛,但不曾以誠實做為人格的保鮮劑,最後,他們終還是失去了那努力爭取、夢寐以求的工作。





故事二
一頭死驢  

一個城裡男孩Kenny移居到了鄉下,從一個農民那裡花100美元買了一頭驢,這個農民同意第二天把驢帶來給他。

第二天農民來找Kenny:「對不起!小伙子,我有一個壞消息要告訴你:那頭驢死了。」

Kenny回答:「好吧,你把錢還給我就行了!」

農民說:「不行,我不能把錢還給你,因為我已經把錢給花掉了。」

Kenny說:「Ok,那麼就把那頭死驢給我吧!」

農民很納悶:「你要那頭死驢幹嘛?」

Kenny說:「我可以用那頭死驢作為幸運抽獎的獎品。」

農民叫了起來:「你不可能把一頭死驢作為抽獎獎品,沒有人會要它的!」

Kenny回答:「別擔心,看我的!我不告訴任何人這頭驢是死的就行了。」

幾個月以後,農民遇到了Kenny。

農民問他:「那頭死驢後來怎麼樣了?」

kenny說:「我舉辦了一次幸運抽獎,並把那頭驢作為獎品,我賣出了500張票,

每張2塊錢,就這樣,我得了998塊錢,扣除了向你買驢子的100塊錢,我還賺898塊錢!」

農民好奇地問:「難道沒有人對此表示不滿?」

Kenny回答:「只有那個中獎的人表示不滿,所以我把他買票的錢還給了他!」

許多年後,長大了的Kenny成為了安隆(Enron)公司的總裁。

ps安隆案(2001年)
這是場「企業史上規模最龐大的破產個案」,遺留下2萬4千名手足無措的員工(退休金付之一炬,資深員工損失逾20億美元),以及廣大的受害股東(股票從炙手可熱,淪為壁紙,市值損失600 億美元)。《紐約時報》指出,安隆案,將註定成為1990年代後期,瘋狂金融操作時代的終極反省。當時,公司內控瓦解,管理惡化,讓居心不良的企業高階主管,有了有趁之機。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后謙讀經班97年11月生活剪影

影片如有停頓現象,請先按下暫停,待緩衝下載完成時即順暢觀賞。



經過了四個月的讀經教學,這群小班的新生蘿蔔頭終於可以像樣的背出流利的經典,很感恩小陳老師用心的把這群小寶貝們細心呵護的導入讀經的正軌,也謝謝大陳老師用心的跟家長交流讀經的方法和教育的觀念,讓家長們得以無比的信心,堅持在這一條與眾不同的幼教之路上!


小班的超人欽這次可神氣了,得到了大陳老師恩寵,特別來到大班的教室當小老師,用那口愛的"臭奶呆"的聲音來帶領大班的"前輩"們讀經,只見咱們小阿欽帶得認真,而大班的哥哥姐姐也"無怨無悔"跟著唸。劉老師想:這群大蘿蔔頭們大概也巴望著那天小陳老師恩寵一下我們,讓我們也去小班教室裡威風一下吧.....


大班讀經好像也不怎麼稀奇了?不是的,對我們的家長也許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對於這陣子前來參觀教室並且報名的家長來說,總是很神奇的。翻開教材,是一本密密麻麻找不到任何圖案的經典課本;信手拈來一本大人的書藉,任一位大班的同學及部分中班的學生竟也可以順暢的誦讀出裡面文字,他們不了解意思嗎?錯了,他們是知道的,如果不是什麼特別的專有名詞的話,生活的白話文他們是完全能夠理解的。


套一段近期讀經通訊的文章,盼能喚醒教育業的良心,為造就真正大棟樑而及早更改教育方針吧:


一個國家富裕,不一定可敬,但沒有文化,則可恥。教育,你沒有教會我們的國民基本的價值觀;教育,你成了虛耗學生老師和家長生命的標誌;教育,你塑造了多少沒有精神沒有靈魂的工具;教育,你是何等的媚俗;教育,不傳道,不育人,不關心實踐能力,不關人們的精神死活,不負責人格的塑造,不注重人文關懷的精神;教育,難道就是產業化的量產機器;教育,我要怎麼樣消費你,給你多少錢能培養一個聖賢;教育,你是如何的鏟平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民族自信,你是如何的異化我們的民族啊!教育,已經不是教育本身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呼喚教育的靈魂,是要為教育立心,必須建立中國人自己的東方教育體系!讀經,是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