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

讀書會週年-心得感言

DEAR ALL,

 

讀書會一年了,謝謝大家分享這段期間來的收獲,

已整理收錄於附件中,

想麻煩劉老師將其置於后謙的落格中,

滿足一下我個人小小的虛榮心,

希望執行長不反對,

謹以此文表達內心的感恩,

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感恩所有的人、事、地、物。

 

碧雲


================================

**以下是論語讀書會心得感想本文**

=====================================================


謝謝劉子雈老師提供場地、機會,讓我們參與~


更感恩蘇唯園老師,犧牲自己參與的機會,幫我們帶這群蘿蔔頭


 


一年了,沒想到一個不收場地費,不收講師費,不是宗教課程,無關商業活動,起初以為乾到爆的論語家長讀書會,竟然滿一年了!


 


星期三成為我最期待的日子,不論公事、私事,我儘最大可能,就是要趕來上這堂課,這是一個完全沒有壓力的學習,沒有功課,不需基礎,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不在乎學員人數多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在這小小的班級裡更能有所體悟,只要來到課堂就會自然放鬆、沈澱、下課時就有充盈滿心的能量,論語竟是這樣有趣,這樣貼近生活,與原本腦袋裡的教條、圭臬,有著十萬八千里的差距。


 


猶記得,課程中談到「慎終追遠」這四個字,這種清明節的專用詞彙,很難有什麼想法或感動,但在論語課堂中讀到時,竟讓我淚流滿面,我想到父母分別憶起逝去母親時,那令人動容的神情,原來文化就在這樣的流動中傳承了下來。


 


以前和先生吵架時,我意識到,我對先生有著過多的期待,當期待落空時,沒有足夠的智慧,以致於口角不斷,還波及無辜的孩子,現在相同的情況,有了不同的體悟,無關乎有沒有足夠的修養來處理失落的感受,而在為何產生這麼多的期待,為何要求他人來配合自己的習慣,自己的情緒起伏,原來我是個連自己都管不住的人!時時回到初始心,時時保有滿心的愛,在能力所及處,對自己和他人好一點,是執行長的再三告戒,在許多時候真的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論語是整個課程進行的主軸,偶爾加點時事、電影、詩/等,節錄幾句課程中學員覺得印象特別深刻的句子及感受:


 


涵蓁:


永遠忘不了的人和事,才是你的真生命。(每個人都記得這句話)


--要讓對方有被愛到的感覺。


△30年前看山是山三十年後看山還是山。


己立、己達、自信、自肯。


 


碧雲:


期待伴侶是個白馬王子,就要先把自己變成白雪公主。


--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在真情流露之間,做出來。


資源有限,心量無限,想讓自己停留在哪個層次上?


只要點燃孩子愛的火苗,所有教養的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沒有什麼比輸給自己的孩子更有幸福感。


 


采婕:


△儒家--最現實的主義者。(實用、生活、平凡)


△吃得粗糙,活得精緻。


△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在這一刻當下,真誠心意表現。


△一個多月來的感受(新學期新成員)


對週遭觀察的細膩度,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環境的氛圍,對事物的關注,乃至於延伸發展如何過「人」的生活、對待生命的態度。學習中~


 


燕菁:


在那遙遠的地方,所有的一切歸於潛沉一致。


(唐君毅先生原文:在那遙遠的地方,一切虔誠,終必相遇。是指各教的真理,在最精微的核心,都是一樣的。)


凡事隨手收拾乾淨,抱括情緒。


認命就是好命,隨緣就是好緣。


(王邦雄教授的名言,出於"命與緣"一書)


△在生活上的助益


原與先生的關係趨於制式化,如例行工作般,缺乏言語的溝通與情感的交流,聽課後,開始注重夫妻倫的關係,重回最初的原點,現在十分滿意與先生,小孩間的相處生活。


 


玉萍:


法律是最起碼的道德


人情之間只爭一線(60分線)


愛的總需求遠大於愛的總供給


這一年的體悟


現代人汲汲營營地想賺錢,把金錢看得比生命重要,為了事業工作,忽略了家庭親情,同時也疏忽了健康,讀書會的目的在創造一個不生病的人生。看過坊間一些勸人為善的書籍,往往在看作者領悟的道理,透過文字的描述,深深觸動內心,在心中蕩漾,但真觸動時間都並不長,因俗事總是戰勝了所謂人生真理,把它給埋藏在深層,並隨著時間遺忘。


為什麼這些文字帶來的感動時刻,總是那麼短,無法進入內心?因為那不是真生命,在別人文字敘述下是他的領悟,那不是我的東西,並沒有真正進入我的生命,而我並未去內化其中道理,沒有人生活情境背景一樣,所以感受不同,對生活體悟不同,自然每個人感觸不同,誠如鄭老師所說:「讀書會是不給答案的。」--讓每個人心中種子發芽、成長,直至茁壯。


 


子雈的心得:


良好的教育,建立在幸福和諧的家庭。


只好惡,便進是非;只是非,便是萬事是非。


  (「良知只是個是非之心,是非只是個好惡;只好惡就盡了是非,只是非就盡了萬事萬變。」王陽明《傳習錄下》)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要遠離是非,就是不要去評論人和事。


免於造口過,惹事端。從此--多聽少說。


 


佳珊:


  凡事玩真的。


  不要爭對錯。


  不為也,非不能也!


  孩子的舉動是大人的鏡子。


  時刻提醒自己


  把孩子教成 à 溫、良、恭、儉、讓。


  不將怒氣發洩在孩子身上。


  不當黃臉婆。


 


鐵達尼之傑克的深情:


△ If you jump. Ijump. (海水很冰冷刺骨,如果妳跳,我仍會跳下--救妳)


沒有人可以幫助妳,唯有自己。(自我覺醒)


永不放棄


 


談論過的主題很多,主要是面對生命的態度,做人是永遠學不完的,境界可以無限提升,我仍在加油中,雖然回家衣服還是亂丟,依然沒有泡茶給先生喝,但我就是知道心已經和以往不同了,那是緩慢的漸進,逐步跨越60分線往上爬,在日常的生活上亦有所進步,對先生的遷怒少了,對孩子的耐性多了,對生活的抱怨少了,對生命的體悟多了,先生已經較少看見我罵街使潑的德性,小鬼吵鬧發倔亦可蹲低平視,不會立時使出降魔十八掌,偶發的失控難免,就個人的心性修養而言,這一年的潛移默化進步不少。


 


感謝老天給我們這樣厚澤的福緣,可以讓屬於不同世界,不同文化層次的平行線得以交會,使每週的論語課成為我們真生命的一部份。鄭竹林執行長,謝謝您!


 


想補貼劉老師場地費,他不收,對執行長談錢又顯得銅臭沒敬意,他給的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想來想去,只有把他給我們的,寫成一篇文章,放在網路上讓一些熱愛讀經的家長知道,我們這一群受到了幸運之神的眷顧,哈!哈!這樣又好像有點太招搖,誰讓我們有這樣的好福氣呢!<---除此,仍舊覺得需要有點實質上的表示。


 


另,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很想加入我們,請與劉老師連絡,很期待能與你分享這份飽含感動的幸福,若苦於時間無法配合,我發現一個網頁--相遇--與來上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站長理書老師教我們觀照自己內心的需求,除了看見自己,同時放進別人,真得很棒,連結如下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shu/,誠心推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