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5日 星期二

后謙書院十二年心得感想

把讀經教育聽明白,似乎很容易,但其實沒有那麼簡單;要老實又大量的實踐讀經教育似乎很難,但是,它也可以很快的上手!只要能夠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然後就可以篤行。 


時值后謙書院邁入第十二年之際,感謝 太平洋日報 記者 林富貴先生採訪報導。


接觸讀經教育之初 


1996年,王老師來到三重一處佛堂裡做讀經教育推廣的演講,那是我第一次和老師見面。那一場演講相信一定非常精采,但是當時聽完演講後的深刻記憶只有三句話~[孩子是很好教的]、[有教就有,沒有教就沒有]和[小朋友,跟我唸]。這三句話,讓我教了讀經十多年。 


本來,我在台北市孔廟護持著讀經教育的工作,並未正式教孩子讀經,後來在1997年,家母提議在家設一個社區讀經班,由我一手包辦了海報廣告設計,買教材,課程進度安排,招生等相關事宜,把印好二千張的傳單,挨家挨戶的投進信箱裡。到了真正上課那天,來了七個孩子,這七個孩子來自左鄰右舍,有來捧場的,有來臨託的,也有真正想要接受讀經教育薰陶的!剛開始,從七點半到九點的課程由我一個人教,後來也找來了二位志工老師幫忙,每位老師各自認領一堂課,很快的,[節廉讀經班]的運作已經上了軌道。記得我們第一次的小狀元會考是包遊覽車到彰化花壇去參加會考,第一次的經驗總是最令人難忘!這個社區讀經班現在還持續著,算一算今年是第十九年,這個班裡有二個學生從三歲開始參加,至今已升上國三,仍舊每週六晚上都來讀經,而且偶爾也會幫老師代課,是讀經班裡的小老師哦。 


2002年,結婚後的第二年,我和內人成立了一所安親班,2003年由於友人的建議,於該年12月再設置了全日制的幼兒讀經班,到了2009年,幼兒讀經班幾乎可以上軌道了,於是在3月份宣告結束安親班的教學。原因在於五年的讀經教育經驗和成果證明了:[只要讀經就能夠真正的把教育的基礎做好!]於是我和內人決定不再把時間浪費在小學的任何一本課本上。 


那時候,幼兒讀經班雖然已經上了軌道,但其實我們的經營是艱難的,當時的困擾是:我不知道如何向家長介紹[讀經教育]的原理?我只知道:[孩子很好教,我們教孩子什麼,孩子就會什麼;乃至於只要讀經一年,4歲的孩子就可以發展出自行閱讀的能力。]來參觀后謙書院的家長可以在學園裡看到孩子們的確如此,但如果家長有提出任何問題,我只能針對該問題回答,卻無法做一番整體的介紹,在當時,這是最大的困擾。 


2004年,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正式開通。在那之前,我們以華山書院的聯誼中心和王老師互動,這二個地方是我逐步認識讀經教育的平台,王老師在這二個平台,有問必答,事必躬親,回答內容巨細糜遺,但這樣片面片面蒐集起來的資訊,依然無法讓我具體的把讀經教育徹底的整理出一個系統。直到2010年,這真是我人生最大的一個轉捩點,王老師讓我參加了台灣[第一屆王財貴讀經教育宣導講師培訓],培訓中,王老師的[一場十六年來最重要的演講~讀經教育的基本原理]掀開了我和讀經教育之間的一層薄紗,我終於明白了[讀經教育的根據何在];[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何表達],[其成果的籠罩性有多大]。釐清了這些內容,之後和家長的每次互動,就好像吃了定心丸一樣,比較能夠一一的把讀經教育介紹給家長認識。這樣的成長過程,正如本文開頭所說:[把讀經教育聽明白,似乎很容易,但其實沒那麼簡單。]這是資質比較驽鈍的我,為理解讀經教育的過程做一個簡單的告白。 


兒女的讀經之路 


2001年,內人在懷孕期間,和我一起在讀經班裡教孩子讀經,所以我的兒子也是個讀經寶寶,只是當時未能夠積極的把握那黃金十個月,錯過非常棒的教育時機,每每想來真是懊悔萬分。好在第一位貴人王老師出現之後,又出現了第二位貴人,在我兒子將要滿三歲那一年建議我設立幼兒讀經班,兒子在三歲時開始正式的大量讀經,在這之前只有簡單的背誦幾首簡單的唐詩,論語和大學而已。孩子是很好教的,孩子的耳朵像錄音機,眼睛像照相機,嘴巴像覆讀機,只要給予反覆的練習,就能開啟一個孩子的[耳聰]和[目明],簡稱[聰明]。 


我的兒子是七月生日,原本我打算在兒子升小學前無條件去申請緩入學一年,原因就在於差一年入學,應該會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去思考學校所教的內容。後來我才知道申請緩入學的條件也是很高的,想到這件事就感覺很無奈,我竟然沒有辦法幫助孩子輕鬆的開啟他的學習之路。所幸,兒子在大量讀經三年之後,能力是超越了小學生至少二年級的程度,於是我放心的讓兒子上了小學一年級。當時為什麼沒有選擇在家自學呢?只因為那個時候我對在家自學的認知不足,和大部分的家長所擔心的問題是差不多的,其內容在此不再多述,讀者若已經接觸讀經教育有一段時間了,而您的孩子卻還沒有在家自學,您的想法應該就是我當時的想法! 


對於兒子去上小學這件事原本是充滿期待的,但後來卻慢慢感覺到讓兒子去上學實在是浪費時間!學校教的內容孩子覺得太簡單了,所以不專心上課卻在畫畫;孩子功課沒交(是因為忘了帶)被老師罰不準下課,他也可以無所謂的在座位上畫畫。每天放學回家就高興的跟爸爸分享他畫了哪些東西,老師教的東西幾乎完全不提,學校出的功課和媽媽給的考卷也很少有不會寫的。此刻我才相信了王老師的話是對的~[讓孩子上小學,是在浪費時間]。從此,我對於讀經教育有了一句篤定的口號:[讀經教育是實踐過的明白,而不是盲目的跟從。]這也是我在本文一開頭所說:[要老實又大量的實踐讀經教育似乎很難,但是,它也可以很快的上手!]應該可以把它稍做修改成:[如果你曾經對教育失望,那麼要老實又大量的實踐讀經教育就可以很快的上手!]因此後來,兒子在二年級時開始在家自學,女兒則連一年級也沒去讀過。在這裡順便一提:如果家裡有個哥哥或姐姐在讀經,那麼將來弟弟或妹妹都會讀得比哥哥或姐姐更好,而且是好的讓人驚訝! 


我是一個讀經家長,也是讀經私塾的老師 


兒子今年已經是國二了,讀經的動機有了更多的波動!女兒才上小學五年級,還在天真的學習階段。為了向在家自學的前輩取得更多自學的經驗,我安排了一些自稱為[讀經知性之旅]的行程。我們去拜訪了讀經界的許多好朋友,做了許多經驗的訪問和意見的交流。一方面希望能獲取到可貴的自學經驗,一方面就是避免落入了自學最可怕的情況~閉門造車。因為我不只是一位讀經家長,我也一位讀經私塾的老師。 


讀經教育在這個時代的處境就像是在滾滾黃河裡逆流而上的一葉扁舟,我們既然走在讀經自學這條路上,彼此就需要更多的資訊交流和更多友誼的來往。我希望讀經團體的老師和家長們要有提升自己成為教育專家的野心,除了陪孩子老實,大量讀經之外,多見多聞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工作。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經教育的理念是很高明的,但讀經教育的實踐卻是因人而異的,當少數人必需帶領一個群體的時候,如何能夠為這些人設想得[面面俱到]這是一個責任,但並不是我們要為家長和孩子的教育負責任,而是引導家長如何扛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所以我希望讀經的老師們,家長們一定要[博學],這個[博學]不是要各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是要先把讀經教育的原理弄清楚。王老師說:[把道理弄明白了,實踐才能夠更徹底。]既然為孩子選擇了高明的教育,就要有這樣的決心,才能得到高明的收獲! 


用道德教育孩子,先用道德教育家長 


王老師說過一句話:[對真理對人性有信心,是謂(有道);能夠體道行道,是謂(有德)。]大家一定不會否認:[家長對教育的認知和態度直接影響了孩子學習的成敗。]所以,我們對家長做教育,是和對孩子做教育同樣積極的!只是,孩子是很好教的,對家長就需要更多一點的提醒了,因為王老師說過:[真理不重覆,錯誤必定重複]! 


后謙書院至少每二個月會辦一次讀經教育說明會或研討會(王老師則建議我要每個月開一次說明會),我們藉著這樣的會議和家長交流讀經教育的心得和資訊,也藉著這樣的會議提昇家長對教育的認知。家長是否出席並不一定代表家長關心教育的熱忱,而是在交流後的實踐是否能夠更積極。如果學校辦學的理念是正確,而且又能夠營造出良好的讀書氣氛,那麼孩子在學校學習是值得放心的,因為實在沒有什麼原因可以障碍孩子的學習,如果有,便是家長的態度。例如:我們一直很注重要讓孩子準時上課,但是遲到這件事卻是天天發生,不管遲到的原因為何,它總是造成孩子學習不良的一個最大的壞習慣!或許讀者無法想像孩子上學遲到對自己,對同學,對老師,對學校的影響有多大,今日則借本文一角之地試著討論一下。


1。遲到造成早餐和午餐之間的時間縮短,午餐量減少;


2。晚起床造成遲到,到校後午休時間睡不著,影響同學休息;


3。遲到進教室造成教學中斷;


4。遲到所錯過的課程學習成效差,影響孩子學習的信心和興趣,最後變成討厭上學。


遲到這件事對許多人來講也許是件小事,但對我們來講卻是件超級大事。中庸有云:[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 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其中[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這句話,就像[知微之著]一樣,表示[看到一件事情的開端,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如何。]所以,上課不遲到的規定是[道],能準時上課便是[德],守時就是守信,人無信則不實!如果能夠這樣踏出好的第一步,便可以進入培育道德之門。所以,我們給孩子選擇最好的教育,千萬也要給自己具備一個最好的態度。  


孩子真的是很好教 


目前,后謙書院在學齡前的課程安排是:


子思班:新生入學於本班學習大學,中庸,老子以及聽讀英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及常語舉要。有自讀能力之後進入顏淵班。


顏淵班:本班學習論語、莊子及易經,聽讀英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及常語舉要。


自學班:依能力給予中英文經典不同的新課程進度,分段誦讀,並以大量滾讀方式複習舊課程,以達成包本背誦的目標。 


以上三班之教育課程以語文教育為主,體能訓練為輔,有美術班藉以觀察孩子感統的發展,有珠算班以奠定孩子的數理基礎能力。學齡前的孩子到了入小學的時候,可以熟背大學,中庸,老子,論語,莊子等基本科目,至少有小學三年級以上的閱讀能力,孝弟三千朱和其他宗教的經典可以自行完成背誦。這樣的孩子進入了小學,一般般的老師將會視其為頭痛人物,如果遇到了高明的老師,將是孩子和家長的下一位貴人...... 


自學班在小學階段皆以中英文之背誦為操作方法。中文讀經以王老師出版之教材為主;英文讀經以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為主,輔以常語舉要為生活英語之訓練,進而以名著選為奠定英文基礎之延伸,行有餘力者再加以其他英文課程之教學。 


我們並不承諾我們將教會孩子哪些東西,我們只教給孩子一個[自學能力],這個自學能力乃是[以道德為本體,以語文為運用。]、[以一元帶動多元的學習能力]一切多元化的學習基礎在於語文教育。語文能力好,各科目的學習自然輕鬆愉悅;語文能力不好,各科的學習就相對顯得困難。所以我們用高明的語文來帶動多元的學習,讓一個有德的孩子將來能夠自在地去追求他所必需要有的知識。牟宗三先生說:[道德宇宙必包含知識宇宙。]用王老師的說法就是:[有道德的人必定會去追求它所要有的知識;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會反省到他要有道德。]所以,我們認為在讓一個孩子成才之前,要先給他成德之教,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要能夠[知所先後],才能[則近道矣]!這樣的教育才有一個理想,才有一個目標,才有一個順序,才有一個依據。按照人性的發展來教育孩子,孩子真的很好教。 


真正的教育,是要讓一個人品學兼優,終生才德兼備 


王財貴教授說:【要把教育做好,是很簡單的;要培養一個人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又說:【身為父母,身為老師,你要懂得孩子是怎麼長大的,你要知道孩子有什麼特質,只要充分利用這種特質來對孩子做教育,你就是一位教育專家!】這個特質,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敍述就是:[孩子在十三歲之前記憶力特別好,而其所記憶的東西將影響形成潛意識他一輩子。]把這樣的特質,建構出兒童讀經的方法,最簡而言之則是:[在最恰當的時機,用最恰當的方法,教最恰當的內容。]而最恰的時機就是【兒童】,最恰當的方法是【讀】,最恰當的內容是【經】,這正是[兒童讀經]最核心的作法與概念。


我自己的二個孩子現階段讀經已經超過十年,曾經和另一位同學把四書一字不漏的包本通背下來,讀經的孩子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記憶特別好,而且能夠過目不忘。有一次我列印了二張大陸地圖,一張是印有省名,一張是印有省的簡稱,我把這二張圖給了當時就讀六年級的兒子,要他有空時把它背下來,一週後驗收。沒想到,傍晚五點半才出功課,兒子竟然在晚上七點多就來找我驗收了,驗收成果是對答如流。例如:【我問沿海的省份由上到下的名稱和簡稱有哪些?】等等,結果令我相當意外。


讀經的孩子也是相當體貼的,儘管來到了國中叛逆期,也總是不太讓父母操心。我兒子曾為了學才藝而荒廢讀經的功課,為此我毅然的停止了孩子所有才藝課程三個月。當時親子關係幾乎降到冰點。後來,孩子因為抄經的功課而抄到【孝經】這一部經典,才抄到第三天,孩子和我的互動竟然有了改變,親子關係立即升溫,這讓我對【聖言量】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聖人的教化真是【潤物細無聲】。我深深的相信~真正的教育,是要讓一個人品學兼優,終生才德兼備。觀察孩子在讀經教育過程中的成長,這樣的教育,是很令人放心且值得期待的。 


感謝的人無數,而且將來還會更多 


跟著恩師王財貴教授推廣讀經教育以來,我自己對於這樣的一個教育理論是深信不已,一路走來,有許多事情都在王老師的教育理論中先說後應。例如:老師早在[一場演講,百年震撼]裡說了:「不要太早啟發孩子的聰明。」意思也就是說不需要太早讓孩子看些百科全書之類的兒童讀物。但沒有經驗的我們,以為孩子既然已經開啟了閱讀能力,讓他多看點課外讀物,不正好增廣孩子的見聞和知識嗎?僅管,孩子因為閱讀課外讀物的確增加了點見識,但卻給不久的將來埋下了無法專心讀經的潛在危機。這一點,我們已經深深感到奧悔與苦惱。幸好孩子讀的經夠多,自己在學習的教材選擇上有了些想法和方向,這一點稍稍的彌補了我這無知家長的遺憾。希望讀者能將此點引以為戒。


教育,可以說是一門心法。你認為孩子行,孩子絕對行。你如果以為孩子不行,他一定軟弱給你看。所以,如何替孩子的教育舖設有一條康莊大道,身為家長必需要有不同於一般的見識和深遠的期待


感謝王老師為教育點亮一盞明燈,老師的辛苦我們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前年四月,我去北京住在王老師家,看見王老師辛苦的背後,也是用中藥在做支撐,這一幕讓我久久不能釋懷。走在讀經的路上的確非常辛苦,但再苦也苦不過王老師一個人要面對全世界讀經教育的承擔,看見老師勇往直前的身影,就是我們給自己加油打氣的榜樣。王老師曾對我鼓勵說:[人生遇到困難是必然不是偶然,既然知道前方有困難就要去面對它,克服它,而且平常就要有隨時面對困難,迎接困難的準備,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你要有[本],你有[本]你就有智慧來面對這一切!]我想,我已經找到了[本],我將繼續的將它擴充,使它更充實的展現出飽滿和光輝! 


感謝家母提議在家開設社區讀經班;感謝一些也在推動兒童讀經的單位,有勇氣敢讓我去做演講;感謝四方各界讀經伙伴的支持和支援,讀經界到處充滿著溫馨,不論在台灣還是大陸,不管彼此認不認識,大家總是願意互相支援。幾年前,一套王老師演講的DVD從深圳的吳亞波老師的手上出發,不知道經過多少人的手,竟然來到台灣的我的手上。曾經為了要蒐集王老師最新演講的資料,冒昩的在網路尋求支援,結果海南省海口市的田桂良老師寄來了一支USB隨身碟。曾經,在FB上想尋找制作漢服專家協助設計漢服,結果由一位不曾相識的朋友從台南寄來了一件試作完成的漢服,還有人幫我畫了后謙書院的標誌......。有很多故事,有很多感動,有很多感恩,有很多努力,有很多成就,有很多喜悅,這些都還要繼續著...... 


后謙書院 劉子萑(林楊) 2015-5-15  1030


                   后謙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arvin66/icsc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CSC88


                   關鍵字搜尋:后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