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謙書院家長公約 2014-04-09 修訂
原文:程云楓老師講解開設學堂的心法
讀書志在聖賢,季謙先生曰:「教育乃開發人性之工程。」后謙書院念茲在茲,任重而道遠,所倚靠者,家長之支持也;所支持者,家長之信念也。《禮記》曰:「禮聞來學,未聞往教。」然當今之世,師道盡喪,功利者多,明理者少,故書院特效法廣州明德學堂,制定10條公約,以聚志同道合之家長,信守公約者,方可入門誠心學習。
認同理念
讀經教育理念紛紜,本書院以“老實大量讀經”為最簡易最有效之方法。然能臻於最佳效果,書院和家長需有共同之認識,若認為另有更高明者,請往別處去。
信任書院
教育乃良心工程,讀經教育乃千秋萬代之事業。后謙書院全體老師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力求盡心盡力,盡善盡美。然天地猶有所憾,書院豈無缺失?故需家長特別體諒支持。["信"為定本,"疑"乃亂源],老師家長不可不知也。
尊重老師
古語有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書院欲出德才兼備之學生,父母欲求孝親興家之子弟,當留心於此道。書院並非特別標榜師道尊嚴,實乃教化之所需,據經驗所得:大凡信任尊重老師之家長者,其孩子最易進步,反之亦最難。故古德云:“一分恭敬,則一分感應,一分實益”。
信心堅定
金剛經云:“信心清淨,則生實相”。西方亦有諺:“信心比黃金還貴”!讀經教育,尤其是大量讀經之成功與否,往往決定于信心之有無。書院老師如是,家長亦如是,有顧慮者,請勿嘗試。
長期就讀
東坡名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世間事業,貴在持之以恆,讀經教育尤其如此,書院和家長[用心需綿密,期待需寬鬆,切忌急功近利]。故書院規定:無一年以上之等待者,勿送孩子就讀。
真愛孩子
法無定法,一陰一陽之謂道。書院以讀經內化為教育目的,以讚歎鼓勵為主要手段,但不排除適當之懲誡。故此處最需家長支持,務必與書院一致,如此老師方能捏拿分寸,盡心負責。
配合書院
孤掌難鳴,一拍即合;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家長要善於配合書院,相互呼應。一般來說,老師經驗較為豐富,家長最好言聽計從 , 積極配合,如此孩子鮮有不進步者也。
深情不執
父子天性,母女連心,親子情深,理應體諒,然情執不可過重。據書院實踐證明:家長放心平和者,孩子易於適應書院生活,放不下者,孩子亦難進入狀態,故書院的自信樂觀和家長的理性欣慰乃孩子情緒安穩之島嶼。
依價付價
書院本著收費合情合理的原則,儘量完善書院的環境和安穩老師的身心,以保證教學品質。《增廣賢文》曰:惜錢休教子,護短莫投師。為公平起見,書院不作學費打折,實有困難者,可申請書院老師之職,以減經濟壓力。
適應生活
書院以讀經為主,體育為輔。伙食供應與衛生設施,以健康為主要考慮,力戒奢華,以當地中等之家為准。家長不能過分關注生活條件,蓋過分關注生活條件者,必不以讀書為重也。
附:程云楓老師講解學堂公約
第一、認同“老實大量”理念
一個書院採取什麼樣的一種理念,一定要讓家長知道,而且不要變來變去。我發現有不少書院,一下子要搞《弟子規》,過一段時間又加點其他東西進來;一會兒嘗試老實大量,又聽說老實大量不行,又換一個。理念不斷在變化。所以我們作為辦書院的堂主,你首先第一考慮到,你要走什麼理念?這是很重要的。哪怕你不一定要走老實大量讀經,一天三、四個小時也好,你都要有自己固定的一個理念。要先確定下來,不要變。我對我自己,明德堂從開辦開始,我就定位這個,哪怕當時一個孩子都沒有,一棟樓我就租下來,就定位在老實大量,到目前為止我都沒有變過,別人都說都是這一招,沒有換來換去的。但是這樣看似好像很容易,其實堅持起來很難,包括現在我們都說老實大量讀經,但未必真正是老實大量讀經。所以你一定要把理念確定下來。我自己的書院,我認為老實大量是最有效的,我們要有這樣堅定的信念。
這樣有效的讀經理念,你真的要和家長講得很透,就是要他一定要堅持這個理念,你要進來我的書院,你就要接受我的理念,但我的理念為什麼好,我會和他分析得比較透徹。為什麼這樣子讀經的方法是最好的,這方面的理論教授講得很多。那我們也可以配合自己的一些思考,讓家長心理明白,讓他能夠接受我就是要找這樣的書院的。先把這一點給確定下來,先在理念上有一個共同的認識。
第二、信任書院
在這個時代,我們談信任真的是不容易的。這時代本來人與人之間是很難有信任感的,非常難,我就發現是這樣,它是很不容易很不容易的事,除非大家都有一定的修養,一定的共識,你才會做到相互之間的誠意,相互之間的信任。如果沒有,我覺得在這個時代,你想找到一個信任的人,或者說一個信任的書院都不是很容易的。特別是現在的教育產業化,大多數人還是根據體制內的教育“錢,我交給你了,你給我提供什麼服務”來評判教育。他不是考慮到這是做人性的教育,是人心的教育。他就認為“我錢交給你了,你就是要客服”。我記得去年有一個家長過來,他孩子要送過來,就講“嗯,學費不貴,我們多出一點都沒問題,但是你能給我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我一聽,就決定我不收他這個孩子。因為什麼呢?他是一種買賣的心態。他走後我就和其他的家長說為什麼我不要收他這個孩子。其實這樣的家長他不明白,你為什麼要把自己孩子的慧命當作商品,做一種買賣呢?這個本來就是無價之寶。不要談這個,如果存了這樣的心,那大家之間是沒有信任感的。因為我付錢嘛,是客戶嘛,這之間是一種利益的計算,不是相互之間的信任。那一旦存了這樣的心,這個孩子基本上是很難教的。
所以大家去考慮將來去辦學,如果家長對你的書院不信任,或者說他有很多想法,要麼你就不收他的孩子,要麼發現這個苗頭,你最好用盡各種善巧方便,勸他離開學堂,這是最好的做法,否則時間長了,會帶來很多麻煩給自己。因為他不信任,永遠用一種他自己的想法猜測書院,這個就比較危險。孩子在這個教育過程中,一定是不可能那麼順利的。
那我們哪一種家長好呢?他相信書院,他就知道做老師不容易,老師有時候偶爾犯點錯誤也沒關係,也不能要求老師太過完美。我把孩子交給你了,我就一定要聽你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嘛。這樣孩子也很穩定,因為孩子是很容易受家長的觀念的引導。我們看:為什麼古代很少存在家長不尊重老師、去投訴老師的事發生呢?基本上是沒有!古時候的人真的懂得尊師重道。這種尊師重道並不是說為了家長、為了老師、為了書院,它真的就是"雙方的誠意"的一種結合。這樣子確定下來,孩子就會受這種觀點的影響,很容易聽老師的話。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師永遠是高高在上的,老師的話都是很權威的,他就很容易受到老師的指引,進入一種很好的狀態。
一旦家長不信任的話,我會跟他講,我自己是有感受的,從孩子身上的反應,我會感受到家長的心態。我發現這段時間這個孩子怎麼這麼難教呢?我發現父母的觀念已經出現變化了,我就會找家長談話,果然大多數不出我所料。所以不要覺得這種東西好像與家長無關。這種感覺是非常直接的,而且非常明顯的,稍微用心一點,你就能夠感受出來。
當然我們要迴光返照到自己身上。我們作為辦學者,為什麼要講到一個誠意,如果我們自身沒有誠意,是不知道家長有誠意的。你只有自身有誠意,你才知道家長的誠意到哪裡,你才知道為什麼孩子好教。這個誠意會感通。所以你不用問別人,不一定去要求別人,我們首先要求自己。所以我和同行、和老師在談話,我就講,無論怎麼樣,學堂做得好不好,孩子教得好不好,所有的問題,都會歸到我們自身的。你不要怪家長,也不要怪老師,因為家長出問題,你沒有去解決嘛,那還不是怪你自己。或者說你的自身誠意也不夠,或者說你的管理不行,或者說你沒有去用心在這方面。那孩子一定會出現問題的,而且老師也一定會出現各種問題的,那還是你個人的問題呀。
那我們迴光返照自己,我的誠意足了,我又能把方法落實下來了,我可以用我的尺度,大概可以衡量出家長的誠意到哪裡。如果他誠意不夠,我就可以批評他。為什麼呢?我們是用心的,而且我知道孩子是好教的,都是家長的問題,那家長就要轉變,家長不能轉變,那就沒辦法,這個孩子我是教不了的,我不敢承擔這個後果。所以一般來講,基本上我的書院,我很少出現負面的東西,因為我解決問題比較及時。我發現苗頭不對,我就找家長,要麼他轉變觀念,要麼我就批評他,再不行我就說“沒辦法,你這個孩子一定會出現什麼什麼問題”。如果他不相信,過一段時間,果然不出我所料,孩子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所以說[信任]在這個時代是很難,但是即便難,尤其是教育,雙方要有足夠的信任。如果說你對一個書院沒有信任,我們家長有很多疑惑、懷疑在裡面,將來這種懷疑一定會引發出來,而且會製造很多亂象。這個是很重要的,因為這種信任感沒有,它一定會關注得很細微,心裡面還會從負方面去想學堂,存這樣的心會很麻煩。所以大家如果將來去辦學,你的心要敏感一點。真的要知道家長對你的學堂信任到什麼程度,或者他的想法怎麼樣,你一定要非常清晰。這樣你隨時可以調整,不要等到有問題出來你再去處理,那時候已經晚了。一個孩子的教育你耽誤不起的,你造成一個孩子的傷害,那還不是你的學堂的問題,你自身的問題。所以這東西是可以及早解決的。所以我們講這種信任一定要落實下來,從我們自身做起。
但是這種東西你要常常和家長講,你不能不講啊,你說為什麼要信任書院,並不是一定要你對學堂怎麼樣。因為你信任學堂,孩子才會心定,我們才好教。你不信任我們,我們有什麼辦法?我即使有再好的辦法,我都沒辦法。所以各位老師、各位將來的堂主回去辦學,我們還是要抓根本,不要過多在技巧、在方法、在技術的層面去用功,要多在[心法]上去著力——就是[教育的誠意]。我們真正在做這樣的事,只有這樣,你才有資格去批評家長,甚至要求家長,甚至你拒絕家長。如果我們這點不夠,總是在週邊技術層面著力,你疏忽了我們自己的誠意,疏忽了自己的責任,你外面做得再好,也還是本末倒置的,也還是很多問題會出來。所以要抓根本,不要抓枝葉,這個很重要。
所以我今天在這裡講,我更多是談心法的。為什麼技巧的東西大家不要太過去擔心?心法是關鍵,你有心法,有誠意所在,技巧的東西很容易生出來,而且很容易調整,不用去擔心。那些東西不是最重要的,“心”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教育,教育我們本來就是“心性”的教育,那心性的教育就是靠誠意來感通的,就是你學堂和家長來感通的,孩子在中間是很容易受我們左右的。所以,教授有一個比喻非常好,他說:「教育像倒水泥柱一樣,我們兩邊夾板夾得很緊,大家有足夠的誠意,足夠的信心,孩子像水泥柱一樣,倒下去就是直的。如果有一邊出了問題,這個水泥柱就不可能是直的」。所以這一點,我們要講,我們是辦學的人,我們是老師,我們先要從自身做起,先反省自己,我們是不是真正在做教育?是不是有足夠的誠意?是不是真正為別人的孩子著想?你覺得問心無愧了,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可以去批評家長,可以要求家長。而且你只要有這樣的誠意,大多數家長還是能感覺得到的,他一定能配合你。配合你就會有好的效果出來,你這口碑就形成了,你的生源就不用擔心了。不需要你去招生的。
大家知道,這是我非常牢固的觀念,我覺得,“求學求學”是要別人來求的,我之所以不搞網站,我也不公開招生,讓別人找上門來。找上門來有什麼好處呢?我可以要求他,你這樣子找上我。我就是這樣的規矩,你必須要聽我的,而且我們的公約是這樣的,做得到你就進來,做不到你就不要進來,你謹慎考慮。這樣就好哇。而且我以前是不需要簽字,現在我也不大相信別人了,我要求他簽字了,每個家長進來,要先簽“認同此公約”我才比較安心,那到時候要和我吵架,我說你是簽了字的,我就這樣子去要求他(笑)。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大家用一種誠意來做教育,因為人與人之間還是容易感通的,他也知道你是用心的。孩子有變化、有進步,他也會越來越安心的,那你就會形成一個良性迴圈。所以,一切從自身做起,不要怪家長,也不要怪老師,也不要怪外面的。我們作為辦學者,一切迴光返照到自己身上。所以我們講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很重要。
第三、尊重老師
尊重老師真的不容易。去年我們有個家長過來,我就跟他講尊重老師,他馬上站起來“程老師,我現在給你鞠躬”(笑),我說:“你不用給我鞠躬。你給我鞠躬,心裡面罵我,有什麼用呢?”我不在乎你的形式。形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認為尊重老師是天經地義的。你把最寶貴的孩子的慧命交給一個人,你對他沒有尊重之心,或者說你沒有信任之心,他怎麼會把你的孩子教好?或者說講一句不好聽的話,老師不需要你的尊重。我們不需要這些東西,我們辦教育的,大家要平實下來,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但是為什麼需要大家尊重老師?他尊重老師,我們講尊師重道,就是尊重孩子的慧命。真正得到好處的是自己的孩子,並不是老師需要這些東西。別人說明德堂是少有的不修邊幅的學堂。我們真的是不修邊幅,我們的老師都不太像老師的,別人說一看就沒有什麼講究的。幹活嘛,講究那麼多外在的東西幹嘛?不需要!所以講要尊重老師,你就是對他信任,相信他,能真正把孩子交給他,你安心一點,這就是對老師最大的尊重。你不尊重老師,不相信書院,這個孩子永遠是在那裡動盪不定,進不了狀態,到頭來還說這個老師不行。今天又關心這裡關心那裡,老師都會煩。那你關心太多,老師就不敢動,他覺得這樣做也不對那樣做也不對,他就不敢作為啊。其實最好的做法是孩子交給老師,那老師就是負責任,你賦給老師最高的尊重,老師就會有最大的責任感,這樣老師才敢承擔。而且他覺得不認真去做,就會辜負家長、辜負孩子。所以剛才講我們對所有的孩子都是平等的,無論哪個孩子都一樣。別人對我們很信任了,我們基本上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沒有任何的差別。那你不敢,有很多想法,這個老師這樣會不會傷害孩子啊,或者說會不會對孩子有打罵啊,老師心裡會很慌的,你就把他這個心給亂了。
所以這個道理要反反複複的跟家長講,讓他明白,我們尊重老師,信任學堂並不是說好像我們一定要高高在上,好像不許你懷疑,不是那樣。就是想讓你心定下來,能夠把孩子交付出來,我們也敢於承擔,敢負這樣的責任。所以真的是這樣子的。
講個真實的例子:上兩個月,有個孩子,在我那裡大概讀了兩年了,這個孩子讀得很不錯,但他媽媽有些觀念轉變了,要把這個孩子轉到另一個學堂,我也沒關係。但他要轉的那一個星期,這個孩子就不在狀態。我們體會很深刻的,因為他對這個書院不再有信任,在老師的面前不再有尊重,這種東西就會馬上反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就會哭鬧,以前從來不哭鬧的。後來她走的時候,說她很感謝學堂,當時我不在,我太太馬老師對她講:“去哪裡都沒關係,一定要心安。”就送了這句話給他。你不心安,最好的學堂都沒辦法的,何況不一定有更好的學堂。
所以,這種尊重老師、信任學堂,不是從學堂的立場來看問題,我們還是從教化、從教育的立場。這些道理我們真的需要常常和老師和家長去講,讓他明白這些道理。他聽得多了他會覺得也是這樣。的確有一些家長,沒辦法明白。沒辦法就算了。所以有些道理不是講得通的,我就試過。有的家長我是非常失望的,為什麼我有時說教育是無效的?因為和他們講得最多(笑),我認為他們對我們的理念是比較清晰的,但是在某種因素或條件下很容易起變化,一旦起變化,負方面的東西馬上會出來。所以說不要指望家長都明白,但他們能遵守規矩就不錯了。如果一旦他不太遵守,我勸各位老師、各位堂主及早解決問題,不要放的時間太長。放的時間太長,問題積累得越來越多,將來學堂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
第四、信心堅定
信心這個詞很重要,尤其大量讀經。大量讀經的心法,我覺得關鍵還是在“信心”。這種信心如果沒有建立起來,你想大量讀經能有很好的效果,我看非常非常難。我在廣州有一些其它學堂的堂主老師過來交流,他們也說:“王教授這個大量讀經我已經試過了,真的是不行”,我一聽他那句話,就會告訴他:“你一定是沒有信心,你都是試試的心態,而且你對這個理又不透!”他也承認。所以這個信心,大家不要小看,這種信心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這種信心你要去契入,我覺得有幾種途徑:第一,你把理念讀的很透了,為什麼要老實大量讀經?為什麼這種方法會比較好?將這個理念把它理解透了;第二,你自己讀經,在座各位老師都是大量讀經,你只有自己經過大量讀經,你覺得這種事情是比較愉快的,而且是提升最快的,那你從這個方面去也好,反正你總之是要有信心。那這種信心到了哪一種程度呢,往往就決定你的效果在哪裡了。不單單中文,我再講英文也是這樣。英文也是需要很大的信心的。你這個班,中文也好,英文也好,如果你信心不足,那個結果就會大打折扣,這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我們講這種心法的東西,真的是不能複製得過來的,那是你自身要具備的。所以我們作為堂主的,最重要要具備的,是堂主有沒有這種信心。
你對這個讀經教育原理,你是不是真的從內心認同它,而且你是不是通過實踐,去證實這種方法是最好的。如果你能確定下來,我保證你這個學堂就像一個道場一樣,生氣勃勃,自然會感覺出來的。因為老師是受你影響的,不要指望老師要具備什麼經驗,老師主要是受堂主影響。他不受你影響,他在你學堂也呆不住。所以堂主才是最重要。老師他進來,什麼東西你都是要安排他,他做得不對的地方你要矯正他,他真的不用心你可以把他辭退。所以老師不是最重要的,還是我們主事人——堂主——是最重要的。這種信心就會決定了你這個學堂發展的方向,甚至是你的效果,甚至你的方方面面的成果,都是從信心這方面去展現的。家長也是這樣子啊。大家要知道,不單是學堂和堂主,你要考慮,如果家長對大量讀經沒有信心,他也會障礙孩子的。因為他心不安,他總覺得這樣讀下去會不會傷身體呀,或者說會不會受不了哇,會不會頭腦比較多問題啊。他一旦有這樣顧慮出來,你要及早發覺,把它解決掉。找他談話,要把這個理講給他聽,如果他覺得,你這個道理(是對的),能夠轉變過來,能夠定下來就好。一旦還是經常處在不安和懷疑這樣的狀態,你一定要警告,而且一定告訴他這樣下去孩子一定是進步不大的,而且又會有很多問題的。他不聽就勸他換學堂,不要待在那裡。待在那裡教不好,孩子問題還是你的。所以我們講,學堂沒有問題,有問題就是堂主的問題。所以將來各位朋友、同行出去辦學堂,如果你的學堂辦不好,你不要怪任何人,一定要怪自己,你也不要怪王教授。教授的理念是沒問題的(笑),是我們自身的問題。大家反求諸己,這個非常重要。因為你沒有及時去解決問題嘛,你把問題積累得太久,你管理跟不上嘛,你和家長的溝通不足嘛,那還不是你的問題!再說老師你沒有監督他,隨意讓他發揮,或者過分打罵孩子,等等,各方面你都沒有盡到你的責任,還不是你的問題!所以所有學堂的問題,一定是堂主自身的問題,不要怪家長,也不要怪老師,更不能怪王教授的理念。
第五、長期就讀
我現在學堂有個規矩,以前我是最少要讀半年的。為什麼要讀半年呢?我跟家長講,你要是連一年的耐心都沒有,你就不要進明德堂。半年你就可以看得到成果,如果孩子真的沒有效果再走。如果你說要試讀一兩個月,你就不要來。為什麼呢?試讀他首先是理念不清晰的,決心不大的,這種心態已經大打折扣了,並不是我一定要讓你讀半年,不是那樣子的。因為你太急功近利了,太急於求成了,你本來這個心態就不好,那你就會影響到孩子,影響到學堂。所以要確定最少讀半年。那現在我們要求最少一年,升級啦(笑),我說學堂升級了,如果不讀一年我們也不收。因為我好規劃。因為有些人的確是長期讀的,長期讀有長期的規劃,讀一年有一年的規劃,讀兩年有兩年的規劃,我一般要瞭解情況。所以為什麼剛才我講大家不要過多在技巧上著力,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他讀的時間也不一樣,家長的觀念也不一樣,還是從心法方面多著力,然後你就能明白為什麼這樣來做規定。
上個月我們有個孩子,他爸爸說我就是讀一年的,我就會安排這一年用什麼方法,讓他在一年裡有最大限度的成長,反正他要回學校的。那些長期讀的,我又不一樣了,長期讀我就有另外的方法來安排的。每一個孩子情況不一樣,我們確定的方法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如果他短期去讀,剛開始辦學,大家沒有生源是可以的(笑),一個月、兩個月也可以接受,因為你現在沒有兵嘛,你必須要有個部隊,也可以的。但慢慢上正軌之後,我建議最少要讀半年。如果半年的耐心都沒有,真的不要收算了,你也懶得和他去規劃那麼多,而且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一定會影響孩子的。所以我經常就講:“要送來我這,學費是不退的!”我一定會跟他講這一點(笑),就是要讓他慎重。並不是說我恨不得你這個錢交來,孩子進到我學堂來,你要慎重的,你不能輕易來試一下,一兩個月不可以,就算了。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對學堂、對孩子沒有好處的。
所以以後大家如果遇到這樣的家長,你要跟他講明白這個道理,為什麼要長期讀。教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呀,特別是讀經典,你沒有兩三年以上,真的是在這個時代,只能說[有讀比沒有讀好,讀一點比不讀好],只能是這樣子。所以盡可能勸家長長期來讀。
第六、真愛小孩
那我也特別強調,學堂和家長的心,用心真的是要綿密一些,要細,而且要寬。不能說很粗躁、很放縱。我們講期待,特別是對教育效果的期待越寬鬆越好。上個星期我兒子就告訴我,我兒子8歲,他告訴我他認識很多字,也比較喜歡讀書。我聽了心裡也很高興。我告訴各位朋友,我從來沒有檢查過我孩子的讀書情況,並不是說我不負責任。因為首先我是交給了老師,老師自然會做;第二因為我不急於讓他一定怎麼表現,怎麼出效果,我的心放得很寬。我們這種心態其實越寬,對這個孩子越有好處,他沒有什麼壓力;另方面我們對孩子也是這樣,他這個階段固本培元,就等於釀酒一樣,釀的時間越長,酒就越香,你不要說釀個一年半載,老是打開聞一聞,經常感覺到這個味道怎麼樣,那這個酒一定是不香的。所以曾國藩有一句話說“但問耕耘,莫問收穫”。我們作為教育也是這樣。為什麼盡可能不要在功利上吸引家長?為什麼我們讀書要志在聖賢?方向是這樣走,但是我們要把功利的思想盡可能的排斥出去。越是排斥得越乾淨,你的效果反而越好。如果你很急,我的孩子一定要半年、或者幾個月得到什麼成果,越是這種焦慮的心態,效果就越是差。所以心態很重要,作為堂主也是這樣。我們以一種喜悅的心態,給孩子最大的一個吸收,讓他在經典裡面去沉澱。但是我們又放得很寬,無所求的心態。家長有句話說:“我們是以無所求的心態去看待孩子”。越是這樣放下來,越通,效果越是明顯。不要在功利上,在表現上,特別是學《弟子規》的,要馬上見效,給別人鞠個躬就很有效了,這樣子專門在外在去過多的著力。當然我並不是排斥這個東西。孩子該怎麼表現,他一定會有好的表現,如果我們給他足夠的吸收,足夠的成長。我們的心態要很寬鬆,無所求,越是這個樣子,孩子成長的越良性。
那這種東西你要和家長講。家長有時候是很功利的,他說:“孩子好像這兩個月表現差了一點了,好像沒有以前那麼有禮貌了”,他就會焦慮,就會很糾結,就會擔心很多問題。這樣專門在枝葉上著力,他會忽略根本。那我們恰恰現在這種教育就是固本培元的教育,你不一定看到他的枝葉的現在,但我們的根紮得越深、越厚實,那將來的枝葉可能就是越好。當我們這個[根本]沒有抓好,專門在枝葉去關注他,這樣你一定會很焦慮,經常處於一個很不安的心態,而且你對[根本]就忽略了,這個是非常可惜的。所以這個理念,我們辦學者一定要很清晰,一定要告訴家長。不要過多在這種枝葉上去著力,要寬鬆一點,越寬鬆越好。我自己的孩子的體會就是這樣,我自己的孩子我是比較樂觀的。真的是這樣,他現在8歲,有時候會抱抱他、親親他,他也會和我很親。我總是用一種很喜悅的心態體貼他,知道他不斷在成長,我也沒有對他說“唉呀,你這方面做得不夠,那方面做得不夠”,我不會很著急這些方面。當然有些過分的東西,那我也會修理一下他的,但一般比較少。所以,我們作為老師也好,父母也好,和家長,都要具備這樣的心態,但問耕耘,莫問收穫。不要有太多的功利的心態。
第七、配合學堂
另一方面很重要,方法的問題。我自己的學堂是有體罰的。在廣州大家都知道,明德堂是比較嚴格的,那些老師看起來是比較凶的。雖然堂主是笑眯眯的(笑),但那些老師是很凶的。上個月有個堂主說:“你們有個學生過來我們那裡”,我說“很好啊,去你們那”,他說“他們說明德堂很嚴格的”,但他後來又說了一句話“就是要嚴格一些”(笑)。就是辦學堂的人都會這樣認為。當然我們並不是說提倡體罰,我也不主張亂懲罰孩子,但是我們也不能像有些人說的那樣“絕對不能體罰”“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一定要鼓勵,和孩子講道理”……總是偏在一邊。其實這個方法是沒有固定的。你真的把這個孩子當成你自己的孩子,有時候你打他、罵他、甚至用各種的方法,你都是合情合理的。因為這個度你一定會把握。
但是這種理念你一定要告訴家長,要讓家長賦予你這樣的權力。如果他老是提心吊膽,孩子在那裡會不會受傷害,會不會體罰過重啊等等,經常這樣子擔心,老師和學堂就不敢作為,擔心犯錯誤,擔心被家長責備,他也有壓力。所以我們也體會到,凡是家長很寬心的,孩子交給你,該打就打,該罵就罵,沒關係的,這個孩子就越不需要體罰,越不需要去打罵。因為他很安心嘛。所以不要固定一個方法,一定要老師一直這樣子,不能那樣子。到底是你做老師?還是我做老師?你放心交給老師嘛,老師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我該怎麼樣就怎麼樣,我都是為了孩子,我不會過分的,我一來不會把他往死裡打,也不會虐待他,這點分寸要有。但是你越局限老師,老師越不敢作為。
所以教育一定是這樣,當然要肯定人的光明面,從這個角度來說讓孩子有最大限度的進步,那你說一點打罵都不能,否則孩子就傷害心靈,這樣觀念的家長,我勸各位不要收,收了就會很麻煩。我自己就吃過苦頭的。有一個家長很了不起啦,送了好多個孩子到我那裡去,但他有個觀念,他對心理學、對與孩子的溝通很著力。送過來他就跟我講:“我從來沒有打過他。”當時我就聽不出這個弦外之音,我沒有想那麼遠。他送給我一些心理學的書看,我也沒看。後來我發現他還是出在這個問題上,有個老師不慎過重了一點,他就不能釋懷,大家都沒辦法,一下子帶走了七、八個孩子。所以這就是理念的問題,特別是各位如果將來辦學的話,你如果遇到對心理學、對與孩子溝通術比較重視的家長,你要小心,往往這個孩子是最難教的,也是最麻煩的。因為他總是在枝葉上去著力,沒有見到根本。而且往往重視心理學方面,都是從負方面去想問題的。那就比較麻煩。所以這些東西都是很精細的。那你知道家長有這樣的一種觀念,你一定要隨時提醒他,要矯正他,要真的是不能提醒矯正的話,那大家好來好去。不要勉強下去。我們吸收就是志同道合的,認同“以老師學堂為大”的。老師怎麼講,你最好去聽話就可以了。我們要你怎麼做,你最好就按照這樣去做就可以了,那效果也很明顯。
我自己有個很大的體會,我剛開始也是比較狂妄的,以前我就講“13歲以下的孩子我是不看孩子的,我就看父母”,但現在我不敢講這句話,我現在說“10歲以下”(笑),要提前一點。孩子比較難教了,10歲以下我是真的不看孩子,就看父母。10歲以上,兩方面都要看。因為孩子比較大了,現在孩子又成熟比較早。所以家長這種理念,這種思維,如果你不明白,你不知道,“就是讀經就好了”,哪有那麼容易?!他的心都不安,有很多自己的教育觀念,又和學堂不能一致,那孩子不出問題才怪。所以教育絕對不是單方面的,它一定要配合得比較好。所以我也是經常講,第一流的家長理念非常通透的,又非常信任配合學堂的。這個當然是第一流的,當然這種家長是很少的。沒有的話,有一種家長也很好,他雖然理念不是很通透,他這個人很可愛:“把孩子交給你就交給你了,你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他就把你當作親人一樣。也就等於自己的孩子交給我們,我們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太過問,這樣也很容易(教)。
我們前兩個月,有個孩子12歲送過來的,他這個父親很了不起。因為他退學來讀的,他就和這個孩子講:“你在學校裡可以不聽老師的,沒問題,但你在明德堂一定要聽老師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老師不單是你的老師,他們還是你的爸爸媽媽。”這個孩子很定,很聽話。這樣的家長很了不起,很有智慧。所以他也沒有打過電話來,問什麼問題“我孩子在學堂表現怎麼樣啊?吃得飽不飽啊?”從來不問。我們還有一個孩子是17歲來讀的,不容易,用他父親的話講“我從來沒有,做夢也沒有想到我這個孩子還可以這樣子變化,還可以讀這樣的書!”那我們知道是什麼原因,這個孩子17歲對他爸爸還是非常敬畏的。他爸爸說什麼他還是非常聽的。有時候我要脅他,我說:“如果你這方面做的不好,再不改的話,我就讓你爸爸過來把你帶回去,你不要再進明德堂。”他就很害怕,他就老老實實聽話。所以家長的觀念太重要了。這種理念,這種方法,一旦和學堂配合得比較好,孩子基本上沒有教不好的。當然更重要我們還是讀經,那我們所有的手段,各方面等,還是以讀經為最終的歸宿。這個經典讀進去,讓它將來不斷內化,這才是他最終的方向。其他的都是一種手段、一個配合。所以,我們講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前兩天我去了臺灣,參加教授女兒的訂婚禮,杜忠誥老師就寫了這幾個字“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這句話我非常喜歡的,我經常把這句話送給家長。那我們很用心,家長也很用心,大家又非常信任,那孩子真的是很好教的。加上我們有無上的法寶——讀經,他怎麼會教不好,應該說教育是非常輕鬆容易簡單的事,但又是太難的,人難就難在這份誠意,不太容易付得出去。你說對一個學堂的信任,對一個老師的信任,在這個時代,真的是很難。
但即便難,我們講還是要迴光返照到自己,不要管家長,我們要管自己。我們有誠意,敢承擔,敢負責任,我們做到自己本份,那我們自然而然,一定會有相通的家長來呼應。即便呼應的程度有高有低,但大體一定是越來越好的。我自己現在有個體會,對明德堂來說,我就感覺到越來越良性,就是我們的家長越來越成熟。所以在我們的群裡面,我們很少有我在給家長過多宣導,這個家長的問題,那個家長就幫他解決掉了。所以他們之間,很容易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風氣,因為你所有的問題,他們都走過了。所以不需要那樣,大家不用去擔心。我們只問我們自身,不要問家長怎麼樣。你做好了,家長會受我們帶動的,要帶動了慢慢就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所以我的學堂一直是不公開招生,我也不主動,就是守株待兔。我就一直是這句話,別人找上門來了,我就要求他,他聽我們的話就好。當然我們自己要有信心,對教育、對讀經教育、對學堂的一切我們自己要有很大的信心,那你才有把握。否則你自己信心都不足,不知道這個辦法行不行,或者說很多懷疑,或者“再說吧”,或者自己的心不在這裡,那你沒有辦法的,一定會大打折扣。你不可能做到一個比較好的程度,你也不可能做得比較順利,一定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來。問題多了就比較麻煩。所以大家真的是用心。我今天反復跟大家強調“心法”的問題,我不希望在技巧性上和大家過多探討,這個怎麼讀書方法,那些怎麼怎麼,其實這些還是次要的。有信心、有誠意,就一定會有方法。包括家長也是這樣。所以說我們講釋迦牟尼佛也好,孔子也好,都是大教育家,為什麼說?因為他們都是過來人嘛,這段心路他走過來嘛,所以他一定懂得怎麼去教化別人的。他不會去要求別人的,他一定是從自己身上去找問題的。自己成功了,那你明白了,再教化大家,大家都有誠意。你真正誠心去辦學,大多數家長還是知道的。我們“白飯事件”出來,我們基本上沒有孩子因為“白飯事件”離開書院,基本上都很穩定。有些家長根本不相信這回事,也沒有人懷疑伙食的問題。因為很簡單嘛,他會思考,他也會觀察你是不是真的有誠意嘛。人與人之間的誠意是可以互動的。你真有這樣的心態去面對,有誠意的家長他一定會感應到。如果你沒有誠意就沒得講,另當別論。 所以我們講家長要配合學堂,這個真的是蠻重要的。最好的家長是,學堂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這個是很重要的。
我自己談一下心得,我們有一個家長,這個孩子比較難進入狀態,讀經也比較難。後來我就知道一個問題,這孩子太喜歡閱讀,他的爸爸媽媽就喜歡讓他閱讀一些淺度的東西,認為這些東西越多越好,其實不是的,他過早閱讀,他的興趣點就會過多在那裡發揮,對讀經是個障礙。這樣的問題,你要和家長去講,家長覺得有道理,好!把這個書不要讓他看,電腦電視也不要看,孩子就很容易調整過來。但如果你不明白的話,不這樣子去要求他,家長他也不懂。你再很努力,很賣力地去做,他回到家裡,用另一些觀念去指導這個孩子,他也不容易進入狀態,他的效果也出不來。為什麼今天我講最好家長你聽我的就可以了。但這句話,也是不容易講出來的,這個要有足夠的信心,和承擔,和責任,你才敢講出這樣的話。所以我這裡用詞我說一般的情況下,我不能說絕對。因為我不敢絕對,說我一定100%成功,但是大體上還是不錯的,就是不能說有100%的信心,我起碼有90%以上的信心,我覺得就可以了。那也是這樣子,孩子出現的問題,只有找到這個原因,讓家長稍微配合一下,他就轉過來了。所以,家長去配合學堂,非常非常重要。當然往往有些家長他也不一定聽你的啦。不聽你的,你就警告,你就跟他講。問題出來了,你就跟他講道理,講道理還不聽就警告,不行的話最後的後果會怎麼樣。慢慢他也不會怪你的。他知道果然是這樣子,不出你所料。
第八、情深而不執
我們講情感這件事很重要,現在很多學堂都是這樣,特別現在象我們都是全托式的,兩個星期才回家兩天。而且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和家裡人難免所有的情感都在孩子身上。但這也是比較麻煩的事。情感深很多東西他就會放不下,就會每天打電話問一下。有一個家長有時候我看到他發資訊給我,我是不回的,他天天問什麼“寶寶在那裡學習情況怎麼樣啊?吃飯怎麼樣啊?”就問一些雞毛蒜皮的事,你一聽就會很煩,我就告訴他“你看《家長公約》”,我就這樣告訴他。但他很能改。所以你說教育容不容易?真的是不容易的。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大家都難做到。所以在這個時代,我們做教育,真的不是說你有智慧,或者說大家有心,就一定能辦得好。大體的環境現在這麼惡劣,都是獨生子女比較多,難免所有的情感都在孩子身上。越執著就越捨不得放開,越放不開,這個孩子就越難以適應,回到家裡肯定會哭哭啼啼的,因為在家裡好吃好住,到學堂裡還要受管制,還要讀書,他有時候不太情願。那你能不能放得開?這些道理你要常常和家長講,你不能不講,你不跟他講他又抓得很緊,到時候又出了問題,孩子不理想,他又怪罪學堂,這樣還不是我們自己的事。所以一切的問題,一定要在還沒有發生前,要把因素給掃掉。你的學堂才會比較順利,才會比較良性運作。不要那麼粗心。所以為什麼我自己辦學堂這幾年來,白髮多了很多,也是這樣的,真的是不容易了。
第九、依價付價
另外收費的問題,其實也可以和大家講一下的,因為這東西比較實際。在我學堂裡面一般來講我是不太打折的。那我也不去化緣。為什麼我不去化緣呢?我也不向家長借錢。為什麼呢?這東西一旦發生之後就很麻煩,有些關係就起了微妙的變化。既然我做教育,你就聽我的。你不聽我的,我可以讓他孩子走。但你借了人家的錢就不一樣了,這個吃人的嘴短,求人者畏於人,你一定有所顧忌的,你不能放開。但是我和他沒有這方面的往來,你孩子交給我,我一視同仁。我該怎麼教就怎麼教。你不聽我話,哪怕你有一個億的資產我都可以不收你這個孩子。沒關係的,我不欠你的嘛。我為了教育,我又不是為你的錢。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很自豪,我剛好回應了孟老師那句話,她說:“程云楓啊,你以後準備去化緣吧”,我現在可以自豪的告訴她“我從來沒有化過緣,也沒有向誰借過錢”。這是我比較自豪的。我都是一步一步這樣子滾過來的。那我不排斥別人(化緣),因為每個人的做法不一樣,這個只是我個人的思考,適合我個人的個性,因為有些學堂,有些老師,他發心很大,他也有一些方法,我不能說人家的不對。但對我個人來講,我認為這樣子比較良性,因為我承受不了那種壓力。我只能是這樣一步步小打小鬧。所以一般我不太打折。那如果需要打折怎麼辦呢?有些家長很有認識,很有決心,那就來做老師。所以,這個師資問題,我聽說基本上所有學堂都很煩惱,都缺老師。這點我也是可以自大和別人講,我的學堂不缺老師,我現在老師有30位,而且絕大多數都是自己找上門來的。我也不可能去招老師,因為我知道招老師也比較麻煩。你招老師的話,我覺得也不太容易要求他。但他找上我這裡就好啊,我說:“你過來我這裡,好啊,但是我有這樣的條件,前3個月你只能拿800塊錢,從後勤做起,搞衛生,然後讀書!”先從這方面。所以我剛才在車上和吳老師講話,我還談到我們一個老師,這個老師原先她兩個孩子在其他學堂學《弟子規》的,後來學不下去了就轉到我們那裡去了,因為家庭有些特殊情況,比較艱難。堂主送她過來,把她的情況告訴了我,我說“沒關係,你到我這裡做一個老師吧,從後勤做起。倆孩子的學費,我就免了,你也不要拿工資了。”我就這樣跟她說。這兩個孩子進步很大,上次我們帶她去看學校,在車上她和我太太講:“馬老師啊,我實在和你講,這句話我一直都不敢講,我剛到明德堂的時候,你都不知道,我每天晚上都在哭。”她說為什麼?太苦了!她怎麼命這麼苦!這工作怎麼這麼辛苦!不容易的。但她後來說辛苦了三、四個月之後,她就摸出頭緒了。她就知道怎麼樣去做工作了。那現在我們就培養她做一個很好的老師,她也很勝任。所以老師到我們這裡必須從低的做起,從低工資拿起,從最辛苦的事拿起。他到我這裡,我就可以要求他。他不對的地方,我就可以批評,可以調整他。他再不聽,我可以不要這個老師。我就是這樣子的,所以我不主動招老師。我也不開師資研習會。平時我們兩個星期開會的時候,遇到問題我就討論。談理念,平時就在工作中,跟別人去學,我們隨時調整。對老師平時相對來講我們比較嚴格的,先嚴後寬。而且各位將來去辦學堂,我也勸你,除非這個老師很了不起,而且你也信任他,你可以放心交給他。但我勸你不要這樣子。因為老師在他的位置他不可能代替堂主,他往往也會犯這樣那樣的一些錯誤。那對孩子教育的時機我們是不能耽誤的,我們沒有必要的彎路我們也不能走,所以我們要盡心盡力。我自己的學堂,我不一定每天到學堂,但我太太一定每天都要到學堂,每個孩子的情況她都很清楚。家長你隨時打電話,她都知道哪個孩子情況怎麼樣。我就可以做到這樣子。那這樣子我們可以和老師配合很好。而且老師我們是不准他和家長聯繫的,絕對不能收紅包,是個鐵定的規矩。別人送紅包,我說送水果來大家分掉,其他東西不要送過來。就是這樣,老師就是專心教學,不能用電腦。所以別的地方,老師還能一天上一個小時網,我們那裡不可以,放假我就不管。平時教學中要全身心投入學堂之中。這樣子我們就比較安心。我們就知道這個老師做得怎麼樣,他用不用心。只要用心,效果就很好。所以王教授講的,阿貓阿狗可以做老師,這句話是沒有錯的。現在我是不太敢招一些體制內的老師,因為他有很多觀念,你是很難改變他,他不一定聽你的話。但這個老師只要肯聽我們的話,我們就可以培養他做一個很好的老師。為什麼呢?因為他聽我們的,他執行嘛,有些東西我們可以教他。他只要用心就可以把握。沒有那麼艱難。加上他又是讀書讀過來的,他會有一些體悟嘛。所以培養老師和(招)老師都是很容易的事,我也不明白好像大家老師總是不夠,特別是你們又搞一個師資培訓班。當然我不是反對,這樣也是很好,當然在座各位基本你們畢業了,到我的學堂,也不一定合格。我講老實話(笑)。當然你們也是進步最快。所以這個不容易,因為這些東西,講的這種指導,一定要使堂主維持的。只要堂主去引導,我的老師我也不派去外面去學習。別人說要送到我那裡去學習,我就告訴他,你堂主來學習吧,老師就不要送過來了(笑),因為老師聽你的。因為我的老師出去的話,你不一定能用得了。因為不相應。這些都是我一家的心得體會,我一再強調,我的東西不見得是大家可以複製,大家可以聽聽,覺得有參考意見去試驗下就可以,不能像萬金油一樣,絕對有效,你的方法最好,我不能說,我只能說比較適應我自己,我招老師也是這樣。所以這個老師我不用擔心的,源源不斷。有時候我都煩了。有些不斷在申請,我說我這裡比較多,下次再說。這樣子。所以我覺得比較容易,而且有些家長如果真的經濟困難,這個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他可以做老師,這個也是對學生的一種照顧。因為有些家庭的確是有困難的,那我們本著教育的情懷,還是要照顧。當然還是看家長了,他純粹是為了照顧孩子來學堂做老師,一般我是不收的。因為我知道他的動機會比較麻煩,如果他真的是經濟問題,而且真的有心做這樣的事,那就過來,先折磨他幾個月再說(笑)。所以這個是講到收費。而且說到這一點,為什麼不要打折?我也是有一套的。因為打折這個東西很麻煩,我看到很多學堂做一種公益的推廣,我看到很少有成功的。最後往往是不了了之。為什麼呢?因為打折也好、像這種不收費、或者說收費很低,首先你會吸引哪些家長呢?大多數都是比較愛占便宜的家長,反正不收費,我送來試試嘛,他也無所謂,不是很關注。所以古人講:惜錢你不要教孩子了,因為你把錢看得比孩子的慧命還重要,你這種心態就不對。所以郭沫若的母親就是這個樣子,她對這句話很認同,就見一種決心,把孩子的教育看得最重。當然我們不會利用這個把學費抬得特別高,也不是那樣子。就是說會讓他真正去重視孩子的教育,而且明白老師也有正常的生活,老師的身心不安穩,後顧之憂沒有解決,他怎麼可以教育你的孩子呢?而且一個學堂沒有良性的經濟迴圈,經常這樣那樣的問題,一個堂主老是為錢煩來煩去,可能他的心思也不一定在學堂上。我就不做這樣的事。我覺得學堂如果沒有錢,那我是不幹的。所以我為了辦書院我就準備了充足的錢,我居然把我廣州的房子給賣掉了,所以我不需要去化緣。明德堂現在還是比較良性的,我們也會有合理的經濟收入,我也比較滿意。雖然我們不能說教育追求什麼暴利,那我覺得正常的收入是應該的。內心安穩嘛。為什麼我們做老師的一定要寒寒酸酸的呢?不一定的。體面一點有什麼不好呢?尊師重道也希望老師稍微過得好一點。老想著老師就是要吃苦的,就是要付出的,這個家長的心態是有問題的。一邊喊著沒錢,一邊拿著好手機出國的,這也是說不過去的,所以他是不合格的家長。那我們做學堂,我們只要盡心盡力,合理的收入,這個是非常好的狀態,讓學堂有良性的經濟迴圈以生存下去。所以我對老師是這樣,剛才講苛求,慢慢的待遇會越來越好,越來越高。一定會這樣子。所以,儘量不要打折,不要做公益性的。當然除非有個大財團給你一筆錢,沒關係。我剛才講了這個方法不是一定,我只能說適合我自己。
第十、適應生活
現在講生活上的,這個很重要。有些家長特別注重生活的細節,飲食啊、條件啊怎麼樣。往往過分關注這方面的,大家不要收。因為將來一定會有很多問題的。我試過像有些家長。剛過來時說“磕磕碰碰沒有問題的,學堂如果沒有錢我都支持一下”,慢慢的就不一定是這個樣子了。所以要看家長他看中的是什麼東西。當然我們不是說在這方面就忽略。我們盡可能也比較完善。但是要把握一個度。不能太過分在這方面著力,著力就會很多煩惱出來,家長也會要求越來越多,慢慢就會給家長轉了。
所以這十條我覺得是比較有普遍性的,一般如果家長出了什麼問題,我都告訴他,你去看看《家長公約》,看哪一條你觸犯了,你就明白了。那麼蠻有效的,能轉過來就好。不能轉過來,你就警告他,不是學堂的問題。但如果你沒有警告他,不和他講這個道理,還是你的問題。所以,我再重複一點,學堂所有的問題,你的教學問題、品質問題,等等方面,都是我們自身的問題。你不要怪家長。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只有這樣子,我想辦學堂,應該會比較順利的。雖然我不太鼓勵別人去辦學堂,但有意去辦學的人,我心裡還是會很感動。因為我自己也曾經是這樣子走過來。真的是為了教育,為了自己孩子的教育,為了學堂的孩子。我們兩個星期開會,每次開會要結束的時候,我都強調一個:“這個孩子即便今天在明德堂只有一天的時間,我們都要盡心盡力,都要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來教。不管家長怎麼看我們,怎麼對我們,都沒關係。”我建議,你要選好學堂,一定要聽堂主的,不要太多的意見,否則他會亂了。如果你覺得不合適你的理念你就轉。就像我一定要求老師要服從。當然有些東西我們替可以商量,我不是那麼武斷,理解也聽,不理解也要聽,我不是那樣。我一定會把這個道理和他講清楚。但是他一定不要有自己的一套。那這樣就會比較麻煩。
相關文章:
上學請勿遲到:http://blog.xuite.net/arvin66/icsc/54856325
只有一流的父母,沒有一流的私塾 :http://blog.xuite.net/arvin66/icsc/16447224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