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本背誦 信心滿滿 文/劉玉潔
自從我正式帶大班這一個多月來,幾乎每節自讀課(早晚各兩個小時),到我這裡背書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從上課一直到下課。我常常為他們讚歎,我們明德堂大班的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大段大段一字不漏的清楚背誦某本經典,甚至包本,區別僅僅在於用時長短而已。在孩子們日復一日如此精彩的表現中,我對包本背誦更是信心滿滿。
對於包本背誦,教授是這麼說的:“包本,談何容易,沒有三折肱九折股的打過來,是打不過那十八銅人陣的,所以對於包本的孩子,我是給予無盡地贊賞。我認為一個人如果曾經把一部經典包本背過一次--只要一次!那部經典就算與他結下不解之緣了。雖然還會忘,但包本過來的,他忘的機率會比較少,縱使忘了某些原文,也可八九不離十地用類似的文句意表出來,所以背書,是一種基本工夫,雖然背過又忘了,但內功已在。”大概兩年多前,我在誦讀論語三百遍的過程中,無意間完成了學庸論語的包本背誦。之後誦讀其他經典的時候都是唯讀某本,幾乎不做複習。但是我發現即使我一兩個月不讀論語,跟著小朋友讀的時還是能夠背誦;後來又延長到一年半載不讀論語,跟著小朋友讀的時候確實有遺忘,但是很多句子還是很熟悉,並且誦讀十遍二十幾遍後又可背誦。而分段背誦過的孟子,基本上背過沒多久就忘掉了,再讀的時候只是熟悉一點,要想達到背誦的程度還是要花相當於第一次背誦差不多的力氣。我自己既已有這樣的切身經歷,又得到教授的印證,所以我是非常支持包本背誦的。“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我認為每個孩子都要包本背誦,哪怕只是一本,也好過分段背過幾本。而且我認為一個孩子只要包本背誦過一本,假以時日,他每本都能包本背誦。最重要的是,我竊以為,每個孩子都具備包本背誦的能力。
每個孩子包本背誦的時機卻各不相同。大體上,六歲以下的孩子,可以只是讀,不做背誦要求。他只是一遍一遍的讀,不經意間即可大段大段背誦,某些不能背誦的細節處,到一定年齡,稍做自讀的訓練便可包本背誦。我認為一個孩子,他既已熟讀了幾百遍四書五經,又到了可自讀的年齡(八歲左右),就可以嘗試讓他包本背誦。我們五經班升大班的幾個孩子已經證明了,他們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包本背誦,有兩個小朋友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已經完成了《學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選》的背誦。他們在五經班對五本經典的反復誦讀為他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所謂“砍柴不誤工”,到一定程度,他們就具備了“在短時間內五本經典一次性包本背誦通過”的能力。但對於尚未升入大班的五經班的孩子,我覺得他們隨便背背即可,不必強求包本。因為他們通過一遍一遍完全不用理解力的熟讀可以背誦到大部分篇幅,但那些不能背誦的細節處卻是需要他們運用一點點理解力或者記憶的技巧才能背誦的。而他們年齡尚小,不擅長刻意背誦,勢必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某一本經典的包本背誦,這對他們不用注意力即可學習的黃金吸收年齡,不也是一種浪費嗎?
怎樣才能達到包本背誦呢?我認為除了老實大量別無他法。一個聰明的孩子,他是比較容易實現分段背誦的。但是如果要想達到包本背誦,即便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也要累計讀或者背到一定遍數,才能完成包本背誦。我看我們大班的孩子,要論聰明,其實相差無幾,決定他們背書進度的主要還是他們讀書用心的程度和用功的程度。那些背書快的孩子,都是一遍一遍讀,一遍一遍背,老老實實,且有信心。反之那些背書慢的孩子,大體都愛弄些記憶的花樣,不相信也不願意一遍一遍讀下去。只要相信老實大量讀自能達成包本背誦,並且老老實實去實行,至於背誦的方法是很靈活的,可分小段再大段再幾篇再包本,亦可直接幾篇幾篇再包本,也可每次新背的加上已背的直到包本……
在孩子包本背誦的過程中,老師的輔助非常重要。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強大的信心,我常常每次花三兩分鐘給孩子們灌輸一些讀經理論或者分享一些優秀的讀經案例,並且留心觀察孩子們的表現,只要一個孩子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進步的跡象,我就會不遺餘力地對他當眾大加讚揚。對孩子的嚴格主要是在讀書和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上。其次由於大部分的孩子是“不夠自覺管理自己”和“不能很好規劃讀書進度”的,需要老師根據每個孩子情況的不同,説明他們規劃好讀書的進度——這個進度往往不用心根本完不成,但只要用心就能達成——並且監督和考核他們讀書的情況,考核不合格的會有適當處罰。基於對每個孩子都能包本背誦這種信心,我主張對於孩子的考核要儘量嚴格,即是要求他們背誦的時候要一字不錯、不能提醒且流利。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對老師的標準是無所謂的,老師要求稍微寬鬆點時,他們偷偷懶;老師要求嚴格時,他們加加油,也是以達到老師的要求為准。孩子對老師的要求是完全服從的,並且是盡力達到老師要求的。所以他們真的是越背越完美。孩子們的這種對老師的信任和服從常常讓我“戰戰兢兢”,唯恐辜負了他們。當然他們要想達到這種標準,一般都需要多次的背誦才能完成。這需要老師有極大的耐心,除去平時背誦,僅是最後通本大致都需要三五次。我和黃老師都是給孩子多次背誦的機會,每一次背誦都説明他標記出他每一個出錯的地方,孩子再針對這些錯處重點攻克,然後複背。但同個孩子背誦同樣的內容時間間隔上又有要求,不能太短,因為短時間內他不可能達到相當的遍數,不會有很大的提高,又不能太長,太長的話他容易失去衝勁和信心。要確保孩子們背誦時一字不錯,就要求老師必須每個字都聽得清楚。但每個孩子背誦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速度超快、因為不熟含糊、口音問題等,這些情況會造成老師有些地方聽不清楚。老師要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提出改進意見,直到聽得清楚為止。對於那些真的背的很熟的孩子我們不會強制要求他們放慢速度的。為了更能幫到這些孩子,我和黃老師也是抓緊一切時間讀書,因為我們對經典越熟,越不會因為我們自身的能力問題而聽不清楚孩子們。我覺得老師和孩子是互相適應的,不能單方面只要求孩子怎樣,老師自身也要不斷提高。這樣通過老師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每個孩子都是可以達到包本背誦的要求的。
一般來說,在我和黃老師這裡通過包本背誦的孩子,我們會選擇一個時間給他錄影。錄影,更多的是一個記錄,也是一個見證,證明他曾經包本背誦過某本經典。但在錄影的時候,孩子們可能因為緊張,也可能因為長時間只有他一個人在背誦他聽著自己的聲音忽然不知道自己背到何處,也可能因為臨時發揮障礙等等,他的表現會略有遜色。這種時候,我們也不是一定要苛求完美的,有些孩子會安排重錄,有些孩子會直接通過。也會有孩子自己事後對自己的錄影不滿意要求重錄的。教授對於錄影通過的標準是:“每部經典之錄像,固然以完全順暢為最標準。但如中間停頓,每次停頓不得超過十秒,超過十秒,可提示一句。只要每部經典之提示,不超過十次,即算通過。當然,如果因為其中有三五次的提示,考生自己不滿意,認為其能力可以更順暢,可以再加強猛攻,隔幾天再錄,以自己最滿意的一次為準。”我們孩子錄影的時候幾乎是沒有提醒的,遇到他不清楚的地方,他們自己會自動往前重複一點再次背誦即可順利背下去(為什麼他們一定要往前重複才行呢?我想大概是因為他們是通過一遍一遍反復誦讀而不是用理解力包本的)。我們還有安排複習,每天兩節課(三小時)領讀齊讀課,五本經典反復誦讀。我們認為孩子誦讀經典不是為了背誦也不是為了錄影,這些只是説明他們的形式,最主要還是希望孩子們能通過反復誦讀把這些經典真正讀到他們的生命裡。所以我們明德堂堅持複習,錄影通過的一樣要複習,每三天就可以把五本書讀一遍。也正是因為一直在複習,所以即使錄影稍有瑕疵也沒關係的,因為對他們來說,重新包本大概需要一兩周的時間就夠了。
最後老生常談的是,我發現,那些父母對讀經篤定的孩子,那些服從父母也會服從老師的孩子,他們的進步常常令我驚訝。孩子們的潛能超乎想像,“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家長們,孩子在學堂的時候,就放心的交給我們吧。
大班的孩子們真的是個個都很棒,我覺得我占到了天下最大的便宜,我真是有福氣才能讓這麼多又聰明又用功又聽話的孩子天天讀書給我聽。感恩大班的每一個孩子。感恩每一個孩子的父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