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教學之「境界」只有兩個層次:
一,熟其辭,二,透其義
熟辭者,讀誦至於熟背是也。透義者,訓詁之理解之領會之悟入之實踐之是也。
所以如果真想讀經,其中沒有年齡差別,只有層次問題。故不論三五歲,三五十歲,或八九十歲人想要讀經了,若未有三五萬字熟諗於胸中,還是須從讀誦開始。
若以為到了初中高中以上,是已經到了理解年齡,宜兼著講授經義,則是不明語文教育原理之論,必敗之路也。(當然,亦有些成果,然其效應實在太少,簡直浪費時間,且決無大成。八十餘年來全民族之「實驗」,不是已經大大地證明失敗了麼?)
所以,如果貴校真有意要改善語文與文化之教育,則請從讀經開始,要讀經,則請從「老實讀經」開始。老實讀經者,一,選論語為第一本教材,大學中庸孟子次之。二,只多讀多背即是莫出花樣,莫急著講解也。
如貴校學生普遍都已熟誦經典十萬字以上,則可「開講」,這是與小學可以不同的地方。如沒有此背誦底子,則應從頭開始,以補一生之不足。經兩三年之誦讀,有了三五萬字功底之後,要不要講解,都餘事,不必計較了。語文教育以背誦為本,講解為末,背多了背久了,自能理解,不勞老師費心。而語文能力提升了,自能提升所有科目的學習能力與興趣,即使初中課程,對有讀書能力有讀書興緻的學生來說,亦甚簡單也。此種效應,凡真明理者,必能知而信之,凡真實踐者必能見而證之,凡未經思考,未曾實踐者,即以一己之執著或時代之通病而致疑,皆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迷而好自誤者也。
所以我沒有「初中讀經教學實驗計劃」,也不需有。如要說初中與小學有何不同,則答:初中學生的功課已繁,學科壓力已重,如想在「體制內」推廣讀經,其讀經時間已少。已經不能如小學生每節打上課鈴後,讀二十分鐘三十分鐘,則讀個五分鐘十分鐘便了。
當然,以上是就「體制內」一般的情況而言,如果有校長或老師信心堅定,勇氣足夠的話,則亦可以如同小學一樣,用「一半的時間」都讀經,用其他一半的時間做功課。
而最好的辦法是:干脆不上學了,在家自學,參加私塾,全天讀經一兩年再說。
以上諸種選項,端看各人見識,各有其取擇,此乃有關各人之福份,吾無定性之說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