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養才立國之本,怎麽養才呢?養成一個能夠自我負責,有品德,有才華的人,這個叫做修身。一個人他有素養了,有高度的品質了,他面對家庭必定能夠爲家庭謀幸福,所以身修而後家齊。有了自利利人的這種情操,他到了社會上,必定能夠成爲一個敬業樂群的人。大家都敬業樂群,大家都有品德,有德就能夠治國,朝野一心。在上位者,愛國愛民;在下位者,他也愛民愛國,這樣就是國治。推廣到全世界,就是天下平。但是要讓一個人身修,讓一個家齊,讓一個國家能夠治理,讓全世界都能夠太平,他的根本就在于人才,人才的根本就在于教育。所以,荀子就說過:“教不可已矣,學不可已矣”,教育是不能停下來的,求學是不能停下來的。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人才培養出來了,天下太平。但是,怎麽培養人才呢?怎麽辦教育呢?所謂教育是國家的百年大計,百年之大計何其困難呢?我們在座各位,不要說整個國家的問題,整個國家人才怎麽培養,就是我們家裏的孩子怎麽培養,這也是家庭的煩惱的來源之一啊。
我們從最基礎的培養人才的地方教育說起。教育的本質在哪裏,有哪些根本問題要注意,我提出三點問題,大概大家也應該能夠同意。
第一件,我們做教育,應該注意教育的時機。什麽叫做教育的時機?就是首先問教育要從什麽時候開始。假如教育應該開始的而你卻不開始,你就拖著拖著,你就在浪費他受教育的時機,浪費他受教育的時間,浪費他的生命,等到不能教的時候才想起來,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教育的時機一定要把握。
其次是教育的內容。這大家都知道嘛,教育應該有內容嘛,應該教他什麽東西嘛,簡稱教材嘛。你應該教他什麽東西,我們就要考慮了。如果你教他的東西是對他有幫助的,讓他能夠長進的,那當然教育可能産生比較良好的效果,如果連所教的東西你都覺得沒有意義,你爲什麽還要教他呢?甚至有害,你爲什麽還要給他學呢?
第三點,教育的方法。教育當然有一些方法了,沒有方法你怎麽教得下去呢?但是教育的方法要注意哪些事項呢?第一點,教育的方法要面對教育的時機啊,不同的年齡可能要用不同的方法。還有教育的方法要面對教材的內容。不同的內容可能應該用不同的方法。如果你教小孩子跟教大人的教法一樣,那可能就不對了,可能就有問題了;如果你教每一門的科目,這些科目的性質不同,你卻用同一套的教法來教他,那一定有些科目成功,有些科目失敗,甚至是操作不好,全體失敗,所以教法應該把握。
詳全文:
http://bbs.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6&topic=76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