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孩子,我要放手了



孩子,我要放手了


「爸,我不想讀書了,我想要跟同學一樣出去工作賺錢!」
宜欣在晚餐時間,對著坐在餐桌對面的爸爸苦求著!



此話一出,媽媽立即緊張了起來,雖然沒有破口大罵,但也是急忙的說:「妳現在還只是一個高中生,能夠賺多少錢?等妳大學畢業後,再去賺也可以,而且家裡又不缺錢,妳就好好讀書就好了」





聽到這番話,原本個性固執的宜欣忍不住的抱怨了起來,「讀書!我就對讀書沒興趣啊,妳能夠保證我學歷讀高,未來就有工作嗎?現在大學生滿街跑,都找不到工作,你們能夠保證我一定有工作嗎?」




父母親畢竟是過來人,也能夠瞭解到了高中的學生,總是想要開始在經濟上獨立,可是媽媽不解的是,明明又不缺錢,也都有固定給宜欣零用錢,為什麼她還要出去外面工作?其實,宜欣這個倔強的孩子,雖然聰明卻對事情也相當執著,總覺得讀書無法讓她賺錢享受生活,所以一直對讀書都沒有很大的興趣,想當然爾,在校的成績也並非很好。於是,媽媽就接著反問




「那妳認為妳現在能做什麼?讀書是一個可以讓妳好好學習專業知識的地方,難道妳就不能夠好好的讀書嗎?」




「我就是不知道讀書是要用來幹嘛的,所以才想要趕快出去工作學技能啊!你們既然無法保證我未來一定有好工作,為什麼現在卻要阻止我出社會學習經驗?」




面對宜欣這樣的反駁,媽媽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樣解釋讀書的重要性,也知道,這時候如果硬是強迫宜欣讀書,一定會造成反效果而母女倆就這樣沈默了~




「好啊!妳就休學去工作吧!」爸爸說話了




「老公!你怎麼可以」媽媽聽到爸爸竟然答應女兒的要求,相當的驚訝!爸爸拍著媽媽的肩膀,暗喻直接將這件事情交付給他!




此時,宜欣聽到後高興不已,連忙的跟爸爸說「謝謝」,但爸爸又接著說:「但是我無法確定妳是否真心想要工作,所以




「是是是,我是真心想要工作,相信我吧!」宜欣馬上搶著說。




「妳先聽我說,我是有條件的。明天我就先陪妳過去學校,跟老師請假兩個月,如果妳能夠在兩個星期內找到工作,而且月薪至少要兩萬二以上,然後做滿兩個月,那我就答應讓妳休學去工作!」信心滿滿又興奮不已的宜欣連忙的答應爸爸的所有要求




兩個星期過去了,一個高二的學生在這個不景氣的時代,根本找不到月薪兩萬二的工作,不是被嫌年紀太小,就是學歷不夠、資歷太淺宜欣看著兩個星期就這樣過去了,心裡卻相當的不服氣,覺得爸爸給她的時間太短了,於是就跟爸爸說:「爸,兩個星期很難找,可以將找工作的時間拉長嗎?」




此時,爸爸拿了一張紙條遞給宜欣「我知道很難找到,爸爸很支持妳的決定,所以我已經幫妳找好了,妳明天到這間公司報到,先從小妹開始做起,月薪兩萬五!賺到的錢,都是妳的。」




聽到兩萬五千元的薪資,宜欣心裡十分的雀躍「兩萬五,哇!好棒喔~謝謝爸。」




然而,宜欣就在進入公司的第三個禮拜,就在上班時間打手機給爸爸,在電話的一端聽到爸爸的聲音:「怎麼啦?妳不是在上班嗎?」




宜欣哭了,就公司的廁所裡,小聲啜泣:「我要回去讀書,我不想做了!」




「為什麼?妳不是做的好好的嗎?這麼輕易就放棄囉!」




「工作好辛苦,每天要幫忙掃地、印文件、倒垃圾,做不好還會被老闆或前輩罵,爸,我不想做了」說到這裡,宜欣滿腹的委屈就這樣爆發了,大哭了起來。




「好,那妳必須主動跟老闆講,妳想辭職的想法,要為自己的工作負責」宜欣就這樣,步履蹣跚的走到老闆面前,跟老闆提出想要辭職的意願,老闆沒有生氣,卻也是苦勸著說:「賺錢沒有妳想像這麼輕鬆,好好讀書吧!」




宜欣在得到老闆的「請辭許可」後,緩慢的走出辦公室,開始收拾屬於自己的東西,此時,老闆的手機響起了「小陳,我女兒的事情謝謝你啦!改天我請你好好喝一杯!」




宜欣回到學校後,更珍惜讀書的時光,開始瞭解「自己為什麼要讀書」。雖然課業荒廢了一個多月,卻比起以前更認真的聽課與學習,回到家也相當努力的複習落後的進度,很快的就這樣追上了班上的程度。兩年後的大學考試,也猶如黑馬一般,衝出了好成績,考上了台大國企系。




作父母親的,經常要面對小朋友的一些「無理的要求」或「不好的習慣」。




前幾天,我姐問我該如何教我姪子和姪女,她該打、該罵都做了,可是就是不見小朋友改善,她說:「妳姪子都很不喜歡吃飯,每次吃飯都好像要他的命一樣,都要我用罵的才吃。」




「妳姪女每次寫字都一定要趴著寫,跟她講近視要戴眼鏡,她也毫不在意。」



………



聽她說了一堆我姪子和姪女的壞習慣後,我也接著說出了自己的作法




「如果智陽(姪子)不喜歡吃飯,我就會跟他講不吃就沒東西吃,如果他仍然堅持不吃,那我就會把飯倒掉,晚上喊肚子餓,我一定不會理他!至於宇婷(姪女),我會去眼鏡行買一副沒有度數的眼鏡,然後要她每天戴著,不能脫下來!」




其實,當我說出這樣的話時,我大概也可以猜想出我姐的立即反應,「小孩子不吃怎麼行!他們正在發育耶!!!宇婷又沒有近視,戴什麼眼鏡,這樣難道不會傷眼睛嗎?」




我嘆了口氣:「就是因為還在發育,所以要培養他們正常吃飯的習慣,一餐不吃不會死,但是卻可以讓他們以後知道『現在不吃,就沒東西吃了』,這是一種『三餐要正常吃的態度培養』。同理,讓宇婷戴著眼鏡,她才能夠真正瞭解到戴眼鏡的不方便,妳就是怕他們跌倒,所以一直保護的好好的,如果真的為他們好,就看著他們去撞牆吧!妳只要負責敷藥,然後在敷藥時,順便跟他們說一些道理。」




臺灣許多父母親,經常心疼孩子吃苦,於是細心刻護。有時候看著孩子態度不對,不是默默接受,覺得「孩子還小,算了!」就是利用父母的淫威來教育小孩。於是,造就了一堆溫室的花朵,常常認為「孩子長大後、出社會後就會懂了」,卻殊不知,當一個人經過社會洗禮後,所學到的經驗背後,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在文中的爸爸,跟朋友套好,讓女兒在朋友的公司裡工作。如此一來,朋友會代為照顧,再者,朋友也跟爸爸故意套好,讓宜欣體驗工作職場上的辛苦,於是,老闆與前輩們,即使心疼這麼小的孩子被苛求,卻也是大家串通好忍痛刁難。而「努力讀書」以及「讀書的目的」,也讓宜欣在高中的時候就比同學更早體悟到。




小孩的教育,就是父母親必須創造一個自己可以掌握的空間,然後放手看著他們去失敗、去跌倒,在經過失敗與挫折後的他們,才能夠一輩子真正瞭解父母口中的道理!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后謙讀經班100年3月生活照片

今天天氣好,帶著孩子們到公園去跑步,順便帶著照相機去拍照。隨著春天的到來,公園裡百花盛開!



今年的天氣特別寒冷,一下冷一下子熱的氣候也令人難以適應。每天遠從淡水來上課的孩子想必也是加倍辛苦。


趁此機會,介紹幾位特別令人感動的家長~:毅,頡的爸爸每天從淡水騎機車接送孩子來上學,二年來日復一日;小Q媽媽將近一年來,也是每天從淡水騎機車接送孩子來上學,從泰山來的欽和新莊來的穎,三年多以來亦未曾間斷;板橋的瑜,還有榆的媽打算從萬華搬來三重,為了讓孩子落實及早讀經,大量讀經和老實讀經,這幾位家長不辭路途的遙遠,不論是10度以下的低溫,還是37度的大太陽,不論刮風下雨,就是為了要讓孩子接受聖人的薰陶,經典的教育。他們的堅持,令人感動~


節錄一段王教授演講--語文教育新典範的建立


"讀經教育"在還沒有進入體制教育之前,可以說是民間的教育改革!我們從教材、教法的改革開始。 除了教材、教法之外,還有一個,剛才說教育的三個基本要領中更重要的一條是,我們要注重——教育時機的把握。語文教育必須在十三歲之內完成。 因為十三歲之內,我們人類有語文的天份,這是老天給我們這種語文學習的大能力。 超過十三歲,就進入人生的「成熟期」,那時,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識開始發動了,那時候,你不能夠再學語文了,那是要用語文來面對人生的時候了。 那時候再學語文,就費力多收功少了。 在十三歲之前,是費力少,收功多。 而且十三歲之前要分好幾個階段,我認為,越早期,語文教育的功效越大。 所以我們要把握教育的時機。 在語文教育的黃金時期,用最恰當的方法,教他最高度意義的教材,讓他終生受用,成為最優質的人才。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苗栗縣錦水國小一百年度全縣讀經教育師資培訓研習實施計畫

 


這是個了不起的計劃,將來一定會有其他縣市一個一個繼續的跟進!


苗栗縣錦水國小一百年度全縣讀經教育師資培訓研習實施計畫


一、依據:


(一)教育部89.9.30台(89)國字第89122368號函辦理


(二)教育部92.1.15公佈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辦理


(三)苗栗縣政府教育處一百年度施政計畫


二、目的:


(一)增進老師讀經教學專業素養,開發兒童多元潛能。


(二)傳承優質中華文化,培育深度涵養的新世代。


(三)培訓帶領兒童讀經的師資,投入文化教育工作。


(四)提昇苗栗縣整體文化水平,挖掘國家未來棟樑人才。


(五)促進苗栗縣學校讀經教學創新與開創優質校園氛圍。


 () 鼓勵親子讀經,帶動學習型社區及學習型家庭風氣。


三、指導單位:苗栗縣政府


四、主辦單位:錦水國小


五、協辦單位: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造橋鄉教育會、錦水國小家長會


六、研習時間:民國10051926日(星期四)0830~1700


七、研習地點:苗栗縣教師研習中心(南區:苗栗市福星國小、北區:頭份鎮興華中學)


八、研習對象:全縣國中小學現職教師合計約120名,分南區與北區兩場次辦理。


九、研習內容:如課程表。(附件一)


十、研習時數:全程參加研習之教師給予七小時之研習時數。


十一、經費來源:苗栗縣政府全額補助。


十二、預期效益:

  
(一)增進老師讀經教學專業素養,開發兒童多元潛能。


   (二)有效培訓兒童讀經教育推廣師資,投入文化教育工作。


十三、本次承辦之工作人員,於活動辦理完畢後,依苗栗縣中小學教職員敘獎規定,給予


      適當獎勵。


十四、未竟事宜之處,得視情況隨時修正之。


十五、本計畫經校長核准後,呈縣府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附註:參加研習教師,學校請給予以公(差)假,並自備餐具與水杯。


 


附件一
































































錦水國小一百年度全縣讀經教育師資培訓研習課程表


實施日期:北區5月19日
星期四、南區5月26日
星期四



時     間



主                題



講  師 / 負 責 人



08:30 ~08:50



相見歡:報到、領取資料


觀賞王財貴教授演講DVD



錦水國小工作團隊


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08:50 ~09:00



教育處長官致詞



劉碧雲校長



09:00 ~ 10:30



讀經之意義與兒童讀經之基本理念



蔡淑貴執行長



10:30 ~ 10:40



茶敘時間



 錦水國小工作團隊



10:40 ~ 12:10



如何開班、班級經營、示範教學



蔡淑貴執行長


內聘助教



12:10 ~ 13:30



午餐:便當/影片觀賞/午休



錦水國小工作團隊



13:30 ~ 15:00



英文讀經教學


暨社區、成人讀經帶領實務



蔡淑貴執行長


內聘助教



15:00 ~ 15:10



茶敘時間



錦水國小工作團隊



15:10 ~ 16:30



讀經面面觀── Q & A



蔡淑貴執行長



16:30 ~17:00



綜合座談、結業式(頒發證書、合影)



劉碧雲校長、全球讀經基金會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百年佛學講座系列 - 杜忠誥老師的《心經》導讀

十方禪林  百年佛學講座系列


 


杜忠誥老師的《心經》導讀


時間:2011年5月14日(週六)至5月15日(週日)


地點:台北市信義路2段271號10樓 


上課目標


《心經》講的是人人本具的一顆「心」,其中字字句句都蘊含著宇宙人生的真理。故研讀《心經》,其實就是在學習認識自我,分別清楚真心與妄心,增長般若正智,不致被種種假象所迷惑。倘能深入探究,必能離苦得樂,轉禍為福,究竟解脫而自在喜悅過一生。


方式:(1)一句一句導讀,隨時可以發問    (2)打坐體驗印證心經所述之意函


教材:《心經》


費用:酌收場地費,隨喜贊助,請洽基金會服務人員,提供午餐。


時間:每天上課時程安排如下:


09:00~10:20
第一節    10:20~10:40
休 息   10:40~12:00
第二節


12:00~14:00午餐及休息   14:00~15:20 第三節   15:20~15:40 休 息  15:40~17:00 第四節       17:00~  賦   歸


招生人數:上限60人。【請事先報名,額滿為止】 


十方禪林  學佛分享系列講座


 


杜忠誥先生的<走一條臨老不歎的人生路>


時間:2011年5月28日(週六)下午14:00~16:00


                地點:台北市信義路2段271號11樓             


 分享摘要


人生短暫,世路艱難,我們如何能在專業知識技能的訓練之外,兼顧內在心靈生命的安頓,這是每個人無法不面對的一大生命課題。關於身心性命的安頓,有兩個法則不能不明白:一個是必然(因果)法則,一個是變動(因緣)法則,這兩個法則,是人間一切正智的基礎,人唯有及早對此有深刻理解,才有可能不卑不亢,擺平自己,歡喜安樂度一生。 


杜老師學養豐富,5月28日-【走一條臨老不歎的人生路】,是難得的人生經驗分享,竭誠歡迎大家告訴大家。本場演講免費聽講。


另一場5月14~15日-【心經--導讀】,更是特別,是週六、週日兩整日的課程,因為杜老師已將心經活用於日常生活中,所以【心經】透過他的真修實證來逐句解讀,對聽課的人而言,勝讀十年書!不管是男女老幼,都能找到一把用心經的智慧來過現實生活的鑰匙!


這二整天的特殊課程十方禪林有酌收場地費贊助2000元,請學員報名前能先了解。 又,報名的洽詢請電:02-23923100 , 傳真:02-2322-5300


 


講師介紹


-杜忠誥老師-


●日本筑波大學藝術學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當代知名書法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暨美術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財團法人臺北市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董事


●財團法人十方禪林文教基金會董事


●作品曾個展於國家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日本東京銀座鳩居堂畫廊等處


●著作有《書道技法一二三》、《說文篆文訛形釋例》、《池邊影事》、《線條在說話》等


●三十餘年的禪修經驗  


 


主辦 :財團法人十方禪林文教基金會      協辦 :社團法人中華十方準提學會


洽詢:02-23923100 轉 賴月英小姐


========================================================================


100年5月1日 第205期 師資研習在華山書院舉辦


[讀經教育]旨在是建構孩子的學習基礎。任何學習皆要透過[語]和[文]的溝通,才能達到教學的傳達吸收,因此,[兒童讀經教育]不是才藝,而是一種具有籠罩性的教育,掌握了孩子的語文學習,等於掌握了孩子的一切教育.....


讀經教育理論是每一位讀經家長與老師不能不知道的教育理論。在講求多元教育的時代,如何讓孩子的教育回歸單純卻又能提高學習效果;是否真能藉由讀經教育讓孩子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讀經教育如何開啟孩子學習的智慧寶庫......。我們誠心的邀請您參加這場師資研習會。相信參加研習會之後,一定能讓您對孩子未來的教育更具有方向和規劃。這是一場值得一聽再聽的研習會,不管您以前是否曾經參與過,請您務必撥冗出席。


1.時間:100年5月1日(週日)上午9:00 ~下午4:30 


2.地點:華山講堂、聯絡電話:2949-6834


3.參加對象:家長、教師、社會人士或大專院校學生均可


4.名額:80 人 (請勿攜帶小孩)


5.由於名額有限,報名前請務必來電確認名額。


6.講師:南華大學中文系-高瑋謙教授指導。


7.全程參與,頒發結業證書。


8.本活動報名費300元整,歡迎參加。


9.報名後,請至郵局劃撥並傳真收據,收據上註明報名人姓名和電話,傳真後才算完成報名手續哦。


以上 后謙讀經班 敬上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法制新局與挑戰 作者:黃崇銘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法制新局與挑戰


2011-3-03 23:01 作者:黃崇銘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作為法律用詞,首見於1999年修正公布之國民教育法第4條第4項,按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6條之規定,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係指「學校教育之外,以實驗課程為主要目的、不在固定校區或以其他方式所實施之教育」。此一名詞乍聽之下宛如「科學怪人工廠」,但總是以較為籠統、中性的名稱,並取其實驗之精神,儘量地涵括所有體制外學校、理念學校、自主學習等教育型態在內,並使其受到法令之保障。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森林小學之後,業已於我國發展了一段時間,有論者進一步區分為:醞釀期、試辦期、法制期與推廣期等4個階段。


 


修正條文 落實多元教育


2010年初修正公布國民教育法第4條,要求教育部會商直轄市、縣(市)政府,就非學校實驗教育之內容、期程、範圍、申請條件與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訂定準則。這樣的修法係肇因於舊法時期,授權各地方政府自行訂定實施辦法之結果,不但法令規範多有差異,如:申請程序、審議委員會之組成、學習評量方法等,在學生遷徙不同居住地時,更可能發生銜接與適用不同地方自治法規的困難。於新法中,透過準則之制定,希冀能齊一若干重要事項規範,並改正部分地方主管機關不甚正確的觀念與心態。


在後期中等教育階段,目前則尚未有法令依據,可供依循。然而,筆者認為應參酌目前國民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經驗,在法令衝擊影響最低的原則下,試圖擴充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法制之規模,讓目前已在國民教育階段進行實驗教育之學童,或在後中階段才要開始實驗教育之學生,能夠順利進行相關教學活動。再者,更為重要的是,讓這些實驗教育學生得以順利地無縫接軌高等教育。


去年,教育部業已進行「國民教育階段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準則」與「實驗高級中學申請設立辦法」制定、修正之研擬工作,儘管社會意見分歧,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決策高層態度又些許保守,但結合前揭雙法,全面性地整備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法制(見:表一)以展開台灣教育新局,在2011年裡應是指日可待。


雖然,「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對多數社會大眾或許仍有些陌生,然則,實驗教育之發展正係肇因於「保障學生受教育權與學習權」而來,特別是,在對年紀越幼小的兒童來說,更應該透過多元教育制度以滿足兒童之個別需求,而非強迫兒童僵硬地符合單一教育制度之要求,其中之關鍵正係「人民教育自由之保障與實現」。


申言之,升學主義及考試引導教學之現象,經歷1990年代教育改革運動後,在今日體制內學校教育中仍舊揮之不去,但透過諸多有志之士依法令普遍興學,不論係學習援引外國教育哲學、理念,抑或探索我國多元文化與傳統精神,皆能在法制空間中自由競逐與爭豔,此時此刻,因材施教、教育民主與教育人權才能掙脫當前教育禁錮,真正獲得實現。




學生受壓迫 成改變契機


由於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在台灣尚屬待發展之教育法制概念,推動過程中遭遇挑戰不斷,諸如:對個人實驗教育(在家自學)申請之審查、訪評委員不黯有關教育思潮與理念,提出之建議固然出自好意卻形同刁難;因相關成績核予或轉換辦法、程序尚未成熟,以致誤解自學生要拿多高分就有多高分,搶佔班級、學校排名,而自學生亦有因學校老師不解自學成績施打方法,而在學校成績系統中核予零分之情形;再者,因法制缺失,導致實驗教育學生於升學時,常被學校老師或體制內學生家長視為不當競爭,實驗教育學生亦因未有平常成績,而喪失推甄、申請等參與多元入學管道之機會等。這些現象卻也同時導致有關法令制定之急迫需求與立法阻礙。 


惟筆者以為危機正是轉機,自去年教育部開始研修之「國民教育階段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準則」與「實驗高級中學申請設立辦法」,即須正視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在我國教育環境中所遭遇之困境,設「法」讓家長、學生在面臨各種挑戰時都能迎刃而解。再者,「法制俱備」下所欠之「東風」,即是社會大眾之理解與包容,政大馮朝霖教授嘗言:「從一個社會對於『另類』的喜惡態度,就可以判斷這個社會的民主與文明程度。」台灣作為新興民主國家,民主觀早已進入人民的各種生活領域,「教育」自不在此外。筆者深信,我國若能繼續依循憲法民主法治原則推動教育工作,除「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能夠蓬勃發展外,各種實驗教育與教育實驗法制亦能逐一完備,此時教育發展之成果亦將能反饋民主法治之深化與成長,促使台灣教育持續向上提升。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學會前會長、台灣青年智庫法政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