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讀經是百年大計,不應只是攀在教育邊緣的"活動"而已

1.站在一個人全幅成長的觀點來看,"現代的人"是需要有國際觀的,所謂國際觀,也就是能夠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及傳統,並吸收融化在個人知識裡,將來能夠靈活的運用在工作上.


2.在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及傳統之前,如果不能夠先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及傳統,那麼這個人,其基本的文化領域是"沒有根"的!!

3.文化教育的內容,大家會考慮:是否急著在幼童時期要給他?答案也許是:不急!!但是"不急"並不是"不需要",而是正好能夠在這段可以"慢慢來"的時間,給孩子培養文化教育的基礎.

4.經典教育正是培養孩子在能夠接觸到國際觀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文化的一種教育,這個教育是深度的文化教育,而這個教育又剛好是一種高度的人格教育.(目前的教育,是沒有這種目標的.)

5.能夠懂得文言文,就能夠與中華二千五百年的文化對話.要能夠懂文言文,從兒童時期開始培養是最容易得到效果的方法.

6.五四運動(胡適推動白話文運動)之後,從此,老師不會教文言文,孩子不讀文言文.將近百年之後的現在,沒有人看得懂文言文.結果,人們再也沒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胸襟與眼光!!

7.可以為將來培養國際觀,又可以讓孩子了解中華二千五百年的文化,同時也能夠接受聖賢語言的薰陶,高度的涵養人格,這麼簡單卻又高級的教育有什麼理由好不接受的呢!?

8.所以讀經教育不是一天只讀十分鐘就該滿足的教育,讀經教育不是只要讀讀弟子規,三字經,唐詩就好的教育,讀經教育不應該只是立足在教育的邊緣,讀經教育應該成為教育的核心,而且更應該存在於我們的社會及我們的生活.

9.21世紀是華人的世紀,21世紀也將是一個絕對要求"才德兼具"的大人才的世紀,21世紀是一個需要秩序的世紀,所以,21世紀需要"有德"的人才來建立新秩序.如果一個人有才無德,那麼他在21世紀裡將會只是一個庸才.


2010年1月10日 林楊 筆記的整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