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 讀經教育 " 要如何解決數學的教育問題

本文轉載於 全球讀經教育論壇 王財貴教授PO文


有關數學教育問題,困擾中國一百年了,多少家長椎心泣血,多少老師鞠躬盡瘁,多少專家學者,謀臣猛將,心機用盡,都沒有解決,依然是擺著爛,學子們哀鴻遍野,求告無門,苦捱到高中畢業,或生或死,大部份的人才得解脫--那些學科學的,還要繼續奮鬥哩。


要解決數學的教育問題,簡單嗎?何以單責求讀經教育?


但,以我看,要澈底解決數學教育問題,還是只有讀經教育一途。


不是讀經教育如何直接解決了數學教育問題,因為只有數學教育能直接解決數學教育問題,而是因為所謂教育,本是開發人性的工程,教育的工作和目的,就是要指向人性的開發,而且唯有此一目的,唯有此一做法。


讀經教育,如果是最好的開發人性的教育,那麼,讀經教育就解決了一切的教育問題,當然包括解決了數學教育問題。


不過,一般人如果在他自己的孩子身上著眼,是趕得上,趕不上,那不是解決問題的道理,則是永遠不能解決問題的。




所以,如果給兒童讀經了,又給他最合人性的數學教育了(有跟進法和擱置法兩種),他的數學程度到那裡就到那裡,那已經是最佳狀況了。人生不能重來做比較,誰知道你如沒讓他讀經,就會更好呢?誰知道如果他留在學校接受體制數學教育,或去補習,他就更好呢?怎能因為孩子讀經後數學不如原來的預期,就怪讀經教育?而幾億人的數學不好,不怪學校呢?


何況我遇到有許多家長的預期是會水漲船高的,也就是說,原來在學校數學平平,或不佳,讀經之後,雖然有了一些進步,但他的進步是永不能滿足家長的要求的,因為必需要他名列前矛方休。


所以讀經能不能解決數學教育問題,在這種患得患失間,是很難得出結論的。


小範圍地看,每個家長只能是:儘量了解教育原理,儘量依照教育的原理實施教學。


也就是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好好耕耘,便是收穫的最大保證。


若是大範圍地看,一個國家,也只能是儘量了解教育的原理,儘量依照教育的原理實施教學。這是對百姓負責的最好態度。--西方科學先進國家就比較了解數學科學的教育,所以他們的老師和家長不汲汲於看成績,而是大方地陪伴孩子。他們的政府也不宣導數學科學外文是最重要的科目。數學好不好,在他們看來,是很無所謂的,他們無形中保護了孩子思考的勇氣和興趣。而中國的政府和百姓,奉數學為元帥,中國瘋狂數理九十年,折損多少有用的精神氣力。國民的思考力依然比不上在數理科上悠哉遊哉的西方人,國家也沒有變成科學國家。


奉勸當今天下,不論家長或政府,都要回歸到理性上來,要知道教育的本性,


數學教育有其本性,數學要好,不是努力就可以的。


所以,只要盡其性,就不必問其他。


於是天下父母心情不為數學分數而起伏,好也好,不好也好,大家安心了,數學教育就成功了。


不然,你又要怎樣?你怎樣了,孩子的數學就好了嗎?


樓上齊謙學堂和哲萱所說都非常間明,平正而切中,可以解紛。


十幾年下來,我有關這方面的討論,也已不少,或者可以請有疑問的家長自己去找網路問答集來看。


不過其中有不少長文章,聽說現在在網路上溜躂的人,不喜歡看長文章,


其實,要把一個道理講清楚有很多話要說,是需要費勁的,寫長文章往往是不得已的。而且如果真是講道理的文章,是需要讀者靜下心來看,而且要用自己的頭腦消化的。


如果連看長文都不願意,我懷疑他對自己孩子的愛心有多少。那種人喊著他的孩子數學不好怎麼辦,其實只是想要得到一丸仙丹,好讓自己輕鬆一點。那是一種自私,他所愛的不是孩子,是自己。




wjymm:


看到教授的留言心惊肉跳,哈哈.教授所言非常中肯.一路看到最后"如果連看長文都不願意,我懷疑他對自己孩子的愛心有多少。"这个说的极是."那種人喊著他的孩子數學不好怎麼辦,其實只是想要得到一丸仙丹,好讓自己輕鬆一點。那是一種自私,他所愛的不是孩子,是自己""这个也不是全部的,教授大概写着写着是有点气愤了.我想那些个家长,不管是出于压力而喊或者是因为比较愚笨暂时没有看到找到他所要的答案而喊.如果不是因为爱孩子寻求答案寻找信心又何必而发呢?嘻嘻




季謙:


wjymm 極有感應力!


是的,我是寫著寫著有點氣憤了,


但不是氣 wjymm,


因為 wjymm 貼文,是替人提問的,而且也想要為刁難的人解疑而來,wjymm


善心人也!


不過,我確實看過,在別的網上,有人貼了某些教育的疑惑求教,有讀經朋友針對其問題,轉貼了我的文章上去,卻被責備了。理由是:每個人要說自己的話,不要老只會轉貼王某人的文章。不要一個問題提出來,就長篇大論回答。等等。


又有人統計在網路上,讓人想讀的文章,不可超過一百四十個字,(我寫到這裡,不算標點,已經一百六十個字了,超標準了!)我因此想著:現代這個時代是怎樣的時代?現在的中國人是怎樣的心態?這種民族將來還行嗎?


中國人普遍至少接受過十幾年的教育,又已有了孩子,理當成熟一些了。況且說他愛孩子,又說想找尋辦法把孩子教好。但又這樣不負責任,我恐怕縱使把數學教育的問題都說清楚了,真正可以解決他的問題,他也不願聽,不願看,不願思考,不願實踐。問有何用?答有何用?所以--恕我有氣了。


我的理想是:不論平常閱讀,還是網上瀏覽,選文的標準應該是:好不好,有沒有意義,而不是誰寫的,更不是長或短。如果一個人喪失了意義的判斷,又遇到事物畏難而退,非人生之福也。當然如果整個民族整個人類風氣如此,那就更可憂了。


吾人講讀經教育,選讀的教材標準,是問:經典不經典。而不是長不長。


寄望讀經的孩子!


 


本文轉載於 全球讀經教育論壇 :


http://bbs.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6&topic=2516&start=0&show=0



第11屆全國經典總會考-超人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