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免除學堂與家長之矛盾
大家都學君子之道,大家都有誠意,大家都為孩子好,何以還有爭端?
我以為天下之理甚簡,而事綦繁。縱理上一致,事上未必全同。故學堂與家長之矛盾,總不是好事,但總難免,唯求愈少愈小愈好。此則需在理事兩方共謀之。
我建議免除矛盾之方為:
在理上:
一,學堂宜有明確之基本理念及通常之教學方法並管理規則,在家長初次來訪之時,即自首自尾明告之(亦可形諸文字)。合則來,不合則去。
二,若已有長年經驗之學堂,宜將開辦以來,成功與失敗之例,及其原因,明告家長,令家長心理有所準備。(若新開者,可取他人之經驗為之。)
在事上:
一,學堂學習生活,以讀經為主,體育為輔,閱讀為外,才藝為末,功課為下。前二者為必要,餘者,並不必要,或有或無,或早或晚,各學堂自定主張,其有無及安排比率,宜令家長認知甚詳。
二,伙食供應與衛生設施(此是學堂與家長矛盾之大宗),以健康為主要考慮。力戒奢華,但亦不宜太寒酸,大體以當地中等之家為準。家長初來時,宜讓家長知曉實際狀況。
三,管教以不體罰為上,然亦有不得已者,進學前,需將體罰範圍明告家長與學生。最好由學堂中特定之人(如堂主,或由堂主指定者)行之,以防過則。每行體罰後,必明告家長。
四,學生有生理或心理的長期或偶發疾病,家長與學堂要兩相通告,共同處理,不宜隱瞞。在理上,因為學堂開設之先,必已有明白而確定之方向,所以有關教學理論及實務大體是以學堂為主,不可隨便道聽而轉變(當然,隨時亦可增進而更趨完善)。
在事上,於最初宜取得家長同意後,只要大體不差(說大體不差,意即看其大略,不可以某日某時特殊事件為例),應無爭端可言。
天下父母,總是最關愛他的孩子的人,至於無微不至,隨時擔心,情所不免。何況在此時代下,選擇私塾,要面對整個社會體制以及孩子前途的壓力,實甚可敬可佩,亦甚可哀可憫,吾人實不敢對家長的心態有任何的責求。但依照普遍人情以及歷年推廣實踐之經驗,凡家長對學堂安心者,學堂老師都比較容易教,小孩也都進步比較快,學得愈來愈好。凡不安心者,縱遠隔千里之外,家長之不安之意念,亦很強烈地拖累他自己的小孩,甚至影響其它同儕的學習。所以,學堂磁場的穩定,是家長老師以及孩子最大的幸福所在。
總之,心態誠誠懇懇,解說明明白白,處理清清爽爽。學堂與家長之往來,在正常情況下,應是可喜可悅的。
本文轉載於 全球讀經教育論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