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古今讀書方法

在一切講求快速的年代,現在的人似乎用盡了一切方法,在生活中尋求盡可能的捷徑!然而經典教育儘管成為培養孩子教育穩固的基石,但無可避免的大家仍希望在這樣的學習裡找到"可以更快"的方法。今天劉老師就公佈這個絕竅給大家,希望大家在這些方法之中,能夠心無旁騖,日復一日的貫徹執行,並在其中找到讀書的樂趣,獲得實質的成果。


 


古今讀書方法


一、     專心讀書

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將書冊整齊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熟讀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宋  朱熹  朱子童蒙須知)


二、     讀書方法


凡讀書:整容,定心,看字,斷句,慢讀;務要字字分曉。毋得目視他處,手弄他物。仍須細記遍數,如遍數以足,而未成誦,必欲成誦;遍數未足,雖已成誦,必滿遍數;猶必逐日帶溫,逐旬逐月通理,以求永久不忘。


(明  屠羲時  童子禮)


註:讀書不在多,能一精熟功夫,積久自然有得。今子弟多勉強記誦,為師者又假此為功,以取悅父兄;遂不計生熟,慢令加讀,旋即遺忘,所宜戒也。


三、     熟讀之法


凡背讀熟書,逐字逐句,要讀之緩而又緩,思而又思,使理與心浹。朱子所謂精思、所謂虛心涵泳;孔子所謂溫故知新,以異於記問之學者,在乎此也。


(程畏齋讀書分年日程)


四、     百遍為度


讀書以百遍為度,務要反覆熟嚼,方始出味。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融會貫通,然後為得。如未精熟,再加百遍可也;仍要時時溫習。若工夫未到,先自背誦,含糊強記,總是認字不清,見理不透,徒敝精神,無益學問。


(明  何倫  何氏家規)


五、     精熟為貴


讀書自須成誦,熟讀而未能精思者有之矣,未有不能記憶而能有得者也。自幼至長,應讀之書甚多。今之課讀者,初讀生書時,學生強記以塞責,先生以能背而即止,踰時漸忘。後來即加溫習,已須多讀遍數,重費工夫。迨讀書漸多,工夫漸少,溫習難遍,多所遺忘。繼以溫理苦難,師生皆以為畏,直至廢棄舊書,同於未讀,則前功盡棄,終身無精熟之書矣。看讀百遍,背讀百遍之法,似乎迂苦難行,不知百遍之功,中材皆能熟記,背讀百遍,尤能牢記,不至趁口讀過,亦收放心之ㄧ法也。又復連前帶背,每日溫背,不費工夫,溫書雖多,無虞難遍,是雖勤苦於前,而終得收效於後也。前輩常云:「讀生書,莫待溫時熟。」言初讀時,必使透熟,終身不忘也。又云:「讀溫書,好像生時讀。」言已精熟,惟恐趁口讀過,必須字字分明,句句體認,如讀生書也。二語與程氏所言相表裡。總之讀ㄧ句,熟ㄧ句,得寸則寸,則工夫不致浪費虛擲,終身受用不盡矣。


(程畏齋讀書分年日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