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子頡,完成了第4本中文包本的錄影--老子莊子選。
家長是明白的,孩子的方向是清楚的,
家長是明理的,孩子的志向是宏大的。
教育不是跟著誰走,而是自己的功課自己做,教育孩子,家長首先就要做好功課,如此才能有明白的實踐,才不至於淪為迷糊的跟從。
⊙做了包本,你才知道--該怎麼教就怎麼教;
⊙做了包本,你才知道--孩子的記憶有多好;
⊙做了包本,你才知道--學堂家長各安其位。
「包本」是檢視老實大量的最高標準,能者從之。
子頡和宜霖之所以能進步神速,媽媽的精進功不可沒。
空山老師說:<求道的路上,掉隊的人很多。就像任何一門事業,堅持到最後的都是少數。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還是沒有真知,易生迷惑。 教育,也是要找個不受人惑的人。只是這個人不是孩子,是家長。家長理念清楚,信心堅定,不受人惑,孩子方堪造就。家長沒有主見,聽風是雨,隨俗搖擺,孩子就跟著起起伏伏。 然不惑不是裝出來的,不是硬撐把持,是真的見道分明,自然如此。見大則忘小,對種種小道謬說自能分辨,才能淡然處之。尤其當今之世,正學不明,群言淆亂,似是而非之論大行其道,一個人要能撥雲見日,站穩腳跟,一念萬年,談何容易? 就像孔子等待有道之君,達摩等待二祖,伯牙等待子期,真正的老師,也在等待那個不受人惑的人。>
國風雅韻學堂堂主也說:<只要家裡有一個人堅持,孩子就會讀經讀下去的,所以先要問問自己堅定不堅定。看到後我感嘆,人生的命運差別就在這年少時決定了,而掌控這個孩子命運的手,真的是那雙推動搖籃的手。>
將來,孩子會感謝這一位不惑的媽媽,精進的媽媽,勇敢的媽媽,感謝那雙推動搖籃的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