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功夫在詩外-- 若父母或老師能「堅持」,則必有「動人」之效應。

功夫在詩外/程雲楓-明德堂 2013-8-11 發表於讀經教育論壇


當有些同仁還在為大量讀還是少量讀,吟誦好還是平讀好,教學是嚴格還是寬鬆,老師要不要引導孩子等等讀經問題而思考辯論的時候,我自己的興趣仍然在家長。所以者何?就明德堂而言,家長的見識和態度幾乎決定教育的成敗!我說此話可能有些朋友包括家長會不服氣,甚至認為我們是把責任推給家長,維護自我。不是的,我完全是站在教育的理性立場上來立論的。大概分析,理由有三: 


1,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  


我常常對剛進來的家長說,10歲(以前是13歲)以下,學堂不需要考察孩子的,只要看家長就可以了。因為孩子是很好教的,家長是很難的。在尊師重道的古代,我想私塾先生應該很少教導家長的吧,他們可能只負責把孩子教好就可以了。而現在的學堂不僅僅要教孩子,還要教家長,真的太難了!孩子白紙一張,老實讀經就差不多完成了;大人一身習氣,滿腦成見,要改變他們談何容易?不得已求其次,家長只要完全聽學堂的也還可以。但往往有些家長就喜歡聽孩子怎麼說,不大聽學堂怎麼說?(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以後可以另文分析。)家長不和學堂成統一戰線,你有天大的本領也教不好孩子,徒費力氣! 


2,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孩子聽不聽話,喜不喜歡老師,甚至愛不愛讀經,幾乎是家長心態的折射。家長開朗豁達,孩子就陽光樂觀,家長怨天尤人,孩子就負面消極;家長放心,孩子就安心,家長波動,孩子就不定。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很安心,也非常信任學堂,為什麼孩子還會有那麼多問題情緒等等?(其實有問題是正常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據我所知,家長真的非常篤定又完全放心學堂的不多,這是真實語,也是常態。這也是人性的不足和大環境決定的,不為人的意志所轉,要知道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很難信任的,而我們正好又是處於一個文化斷層和師道淪喪的大功利時代!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盡可能做好自己的本分,盡可能把道理講清楚,然後盡可能耐心的等待,要不你還能怎樣? 


3,學堂是家長的一面旗幟。 


前面都是談家長的問題,其實問題最終還是學堂的問題。學堂應為家長營造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家長讀經修身,堅定理念,配合教學。讀經教育是心法,我們當以此立本,本立而道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家長都是自己感召過來的,天地間只有一個感應而已,更有甚事?變化的是人事,不變的是道理!不管人事如何變化,只要我們自己不變,對道理把得住,守得穩,縱然讀經之路有曲折顛沛,陽光總會照破浮雲,守護我們前進的步伐!




若父母或老師能「堅持」,則必有「動人」之效應/王教授


下面引用由lzxn 2009/01/13 09:35pm 發表的內容: 


我让孩子读经,确实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的小孩老是不愿意,这可真是把我愁死了,每次几乎都是我督促才背,真是头痛. ...  


kevin 的回覆不錯。


我總認為;若父母或老師能「堅持」,則必有「動人」之效應。


此之謂「心法」。


其實,說「堅持」,也非一般所謂的堅持,乃是有一種「明白而確定的信心」。 


此「信心」的內容有二: 


一、對讀經理念的信心,即真的完全明白「讀經是最好的教育」,時常告訴自己:「我正在給孩子世間最好的禮物」; 


二、對人性的信心,即真的完全明白且相信你的孩子是人、是活的、是有希望的、是有靈性的、是能長進的、是嚮往於充實飽滿的,等等等等。(一般人都先把孩子看成動物、看成死的物體、看成他這輩子是來混日子的渾球、是來討債的、反 正長進不長進他也無所謂,等等等等,這樣,這個孩子讀不讀經,真的無所謂了,又怎能「堅持」呢?) 


對真理對人性有信心,是謂「有道」,能體道行道,謂之「有德」。 


孟子說一個有德者:「其生色也,睟然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信心充分,非教讀經不可的父母或老師,身上就有一種「氣」,會產生一種「磁場」,於是會有「動人」的「效應」,此效應,何止止是動了人?實則亦動了「天地鬼神」。


此易所謂:「先天而天弗違」之道也。「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當然,人還有「後天而奉天時」的一面,故如何既有內在堅定之信念,而又出之以慈柔之顏色,則在父母師長之聰明智巧了。


但,若自認為無智無巧的老實人,則只是堅定的信念,亦就足夠了。因為,如果只在嚴毅的規定下老實的讀,當然帶有很大的勉強性,所以起初孩子一定會有逃避甚至是怨懟的現象,但不要慌張恐懼,因為這是人性(人的動物性、現實性),是人之常情。但堅持的日子一久,兒童之靈性,自能體會出父母師長關愛的真正心意,而信之而親之而愛之了。


如果父母和老師對人性的信念本來就不很夠,只是道聽途說,只想試試看,或功利心太強,太急切,不是從人性的光輝中得來信念,則其「心」已亂,其「心法」已自取敗象了(亂的心,造成亂的效應,亦是「心法」呀),那就什麼事都做不好了——縱使一時雖好,也不好!反之,毫無技倆,只是老實而行,縱使一時不好,終將好,是謂大好。


祝福天下父母老師,共勉之!2009/01/14 05:37pm 


季謙:


下面引用由lzxn 2009/01/14 06:27pm 發表的內容:


...在大陆现在主要还是处在“利用”儒家思想的层面,不知王教授会不会介意。我想也不必介意,好的东西是不怕别人利用的,好的东西就是让别人利用的。占不占主导地位并不能说明什么,是金子它迟早是会发光的。我们对儒家思想有信心,就不必担心它被抹掉。 


同感。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儒者求之久矣,立之久矣,知人亦久矣。


儒者,唯人類理性以發皇,唯天地光明之透露,唯道是從,唯德之行,身通德慧術智,而不伎不求,和而不同,中立而不倚,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儒者不與世爭,自朗朗千秋萬世;世之與儒相抗者,皆不旋踵自取滅亡耳。亡之者,非儒者也,乃人性也。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


2009/01/14 09:40pm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視頻:教育的智慧 王財貴教授 主講 2013/4/29 山東濱江

王財貴教授城市巡迴公益演講第一場

2013年4月29日 於 山東濱江 黃河孔子學堂

題目:教育的智慧



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文化經典親子劇系列三《春秋探險家》

跳出校園 走出枯燥乏味的教室 
至聖先師孔子的故事搬上舞台演給你看!
致力於兒童親子劇的六藝劇團 結合「戲劇」與「教育」
堅持給兒童、青少年們一個不一樣的童年與學習經驗



「文化經典親子劇系列三《春秋探險家》」,內容描述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透過劇團獨特的改編方式,希望在熱鬧的歌舞、逗趣的表演之外,為孩子展現儒家「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經典智慧。



更多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