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文禮書院規劃方案 -- 2012年9月28日修訂發佈。

文禮書院規劃方案(簡案)


    --王財貴1998年初稿,2012928日修訂,發佈。


1912,廢除讀經。2012,書院復興。 


一、項目名稱:文禮書院



二、專案背景


(一)、民族文化發展之際會: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歷史攸久、繁衍廣盛、教養深厚的民族。清朝末年以來,受到西方文明的衝擊,造成了五千年來未有的大變局。一個民族以其健旺的生命力,自需嚴肅面對,做一番大的自我調理與吸收消化。但是,經過義和團、五四以來從妄自尊大到自我否定,左衝右突,逐漸淪為次等民族。一百年來,歷盡艱危,世界最終流傳起“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的預言。中華民族即將復興,而民族的總體復興,實以文化復興為其背景。1995年,大陸有趙朴初、葉至善、冰心、曹禺、啟功、張志公、夏衍、陳荒煤、吳澤西等9位德高望重的文化老人、全國政協委員,在第八屆全國政協會議上,以正式提案的形式,聯名提出《建立幼年古典學校的緊急呼籲》,以焦急迫切的文字,為中華民族敲響了傳統文化正處於存亡續絕關鍵時刻的警鐘。然而,新一期中華文化的復興,不只是要復興自家的傳統文化,乃是要有融貫古今、會通中西的志氣與能力,以帶領世界走向更健全更合理更幸福的時代。此是當前中華民族之重大課題,也是世界人類存亡繼絕的關鍵所在。然而,誰來擔負此種任務?將來的中國需要各種國際性人才,尤其需要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卓犖大才,此種人才何在?此種人才,恐非當前以“職業訓練”為導向的體制教育所能養成,吾人需另謀對策,另有規劃。 


(二)、民間讀經風氣之復起:


“讀經教育”就是讓兒童讀誦經典作品,以此推及人生各個階段及全方位人格發展的教育。這本是東西方兩千多年以來共同的教育傳統。直到西元1912年,民國肇建,教育部於其開國之元年之元月十九日,下令廢除中小學校讀經課程,中華民族的讀經傳統於焉受阻,元年五月,又令師範學校停止讀經,並禁止各級校園舉行祭孔,1928年且下令取諦全國各地私塾。從此民間學風頓衰,文化傳習斷絕,國民語文能力日漸低落,道德教養日漸滑坡。直至1994年,由王財貴教授發起,奔走呼籲,民間悄然又興起讀經的風氣,海內外有識之士和社會團體一呼百應。全國各地紛紛成立各類讀經推廣機構,其中有國家級、省級的專業學術團體,有大學的學院系所、學生社團,有民間書院以及各類民間志願組織。讀經教學在各大、中、小學和幼稚園漸次展開,世界各地漸漸出現了眾多的讀經家庭、小區讀經班、讀經學校和私塾。而且不只是中文讀經,其領域拓展到英文讀經、音樂讀經、美術讀經、體育讀經、數理讀經等範疇。因讀經教育,直接或間接受益的兒童已逾數千萬。讀經的兒童莫不品學兼優,讓家長放心,老師滿意,鄰裡稱讚。


將近二十年來的理論研究以及實踐證明,“讀經”教育不僅符合教育原理,而且符合兒童學習的天性;不僅不過時,而且具有先進性和科學性;不僅能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更重要的是能為承繼中華文化及世界各民族智慧奠定基礎。在數千萬讀經兒童中之尤佳者,既已長期浸潤於聖賢典籍之中,知書達禮,好學能思,實具備了以德慧為本,兼通古今、融貫中西的潛力。待其年齡漸長,實應給予安定適宜之所在,教以解讀經籍,以充實其義理見識,然後輔以中西文、史、哲學,乃至各門學理之研讀,滋長其學養才華。師友相伴,經過長年安心的進德修業,或可期望成為具有時代性與國際性的大才。三、五十年之後,此種大才,如能出現數百個或數十個,乃至只有數個,已足為我民族,為此時代肩負文化再鑄的使命。縱不成大才,出入社會,不論執教、從政、經商,行醫、遊藝等,皆可為各行業之君子人物、領袖人物。 


本書院即為本時代的國際大才及社會的君子領袖之培育而規劃。 


三、項目意義:


從某個意義上說,當前的時代是人類漫長的演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時代,即,人類從未有過資訊如此發達、往來如此便利、交流如此順暢的時代。自古以來,東方人在實踐理性上高明的開發與西方人在思辨理性上精到的成就,這本是人類必須同時具備的兩大學問系統,終於在這個時代得以交匯。然而,現代科技文明無休止的發展,使得無論西方還是東方,都已漸漸遠離自身的傳統,迷失了人類價值的取向。在這中西文化轉機的時刻,誰來規劃世界文化大方針,已成為全球迫切關注的課題。


眾所皆知,當今天下,人才寥落,尤其是文化的人才。新的人才,須要新的培養。吾人所要培養的,就是能夠會通中西文化智慧,引領人類走向光明幸福的人才。這本是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所必然帶出來的任務,理應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責任與權利,但從學問傳統的特性及當前世界的格局來看,卻必須也只能由中國人來完成。


書院,是中西古代教育史、學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組織形式,大體是由民間設立,供師友相聚,以講學論道砥勵德業傳習文化培養人才之所。曾經,在中國有如春秋的“洙泗杏壇“,宋明的“嶽麓””嵩陽”等諸多書院,為中國培養出一代代賢哲,護佑這古老民族生生不息。 在西方,有如雅典的“逍遙學院”,近代的”劍橋””哈佛”等私立學院,為泰西培養出一代代英傑,引領自希臘以至如今的學風,影響及於全世界。如今,我們正需要一個以“繼承道統”為綱,以“會通中西”為維,立本於東方的胸襟智慧,融匯西學的真知灼見,可以塑造當代第一流世界級人才的新型書院。這個書院不只是“中國的”“現代的”,更是“國際的”“千年的”。


我們將這書院命名為 “文禮”,蓋取孔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可以弗畔”,及顏回“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循循善誘”之意。 在這令人堪憂又充滿希冀的時代中,吾人願秉持孔顏的理想,作一番永恆的志業,期待終有一批“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大才出現,承繼中西數千年的智慧,重鑄人類新一代的文明,庶幾中華民族可以俯仰天地而無愧。而”文禮”之名,亦將如同“嶽麓”“劍橋”一樣,永遠的流傳在世間……


綜上,書院將有如下之預期: 


1.學員由少漸多,十年以後,將有三千學生的規模,古來講學、養士傳統,可複見於今世;


2.建立現代教育理論新典範,將符合人性、易行有效的教育理念貢獻給世界;


3.設立中西經典互譯中心,為中華民族吸收西學奠定永世之基礎,並使華夏智慧廣布世界;


4.成為全球學術、思想、文化交流中心,促進中西文化的全面會通;


5.附設其它具有重大意義之文化研究及推廣中心,如:禮樂衣冠研究推廣中心等;


6.經典一詞涵蓋甚廣,書院之規劃,不僅在教學中注重經典著作的研讀、傳承與應用,且將儘量在各方面皆“依照人性而做最合理的創制”。如:書院主體建築吸取漢唐經典建築風格,周邊建築採用環保型綠色建築;開闢並倡導生態種植與養殖,飲食務求天然、綠色與健康;生活起居依照《內經》之養生原則,順應畫夜規律與四時節氣;垃圾排汙採用先進生物淨化系統,力求環境保護……。總之,本書院在各方面的設計與表現,皆以”經典”為目標,以作世人之”典範”。


大學雲: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以義為利”, 誠大利也,此利在子孫後代,利在千秋萬世之利,有巨眼者當能識之。 


四、書院規劃細則 


(一)招生與報到:


本書院自2012928日宣佈成立起,即開始招生,隨時接受報名(報名辦法另訂)。通過審查者,發給報到通知。


每年春秋兩季(四月十五日及十月十五日)報到,進住書院,進行入學資格考核。通過考核後正式錄取之。 


(二)入學考核:


1、考核內容:


甲、內容:背誦中文經典二十萬字及外文經典十萬字;多者不限。要求每本經典皆需整本通背,連背,背誦時咬字清楚,語速以可聽辨為准。


2、考核方式:


甲、直接到書院面試考核,並錄像存案;


乙、在書院授權之考核點考核,並錄像存案;


若在所授權考核點考核者,須於報名時向書院提供通背、連背的影音資料(不得剪輯、中斷,拼接),經認可者,於報到後仍須複試考核。複核之辦法,由書院建立題庫,隨機抽取學員所背經典十分之一字量為考題,以滿分為標準。


3、入學方式:


通過直接或複試考核,由書院發給各部經典合格證書。累計滿數,即可辦理相關手續正式入學。 


(三)就學期間測評及管理:


本書院不設具體考試,定期由導師及助教團對學員之求學態度與為人品格進行綜合評判,不合格者將予勸退。 


(四)書院學制:


1、學員類別:


(1)、正式學員:年齡滿十三歲以上,能背誦經典三十萬字(中文二十萬,外文十萬)以上,通過測試者,錄取為本書院之正式學員。勸說儘量在書院中沉潛用功,至少十年,最好二十年。


(2)、伴讀學員:一般社會人士,有志進德修業者,不需測試,可隨時申請為伴讀學員。其功課多少與時期長短自由。 


2、日常起居:


4.00起床。 4.30溫經。 6.00體育。 7.00早餐。 8.00讀書。 11.30午餐、午休。 13.30  讀書(每週一至二次習勞)。 17.30 晚餐。 18.30 講習(才藝)。 20.30 雜務。 21.00就寢。 


3、假期安排:


每年春節期間放假15天 ,端午節期間放假10天,另無週末及其他假期。不定期組織團體遊學參訪。 


4、書院教法:


甲、以自學為主:主要學程由書院主持人與助教商定,提供治學方法,指定功課進度,教由學員自行研讀。依其能力,主動憤悱;不急不徐,因材而進。


乙、以聽講及討論為輔:除主持人定期講授外,不定期邀請國內外學者講座。並鼓勵學員相互論學。


丙、心得報告與學術論文:每讀一部著作,寫作心得報告;入學五年以上或年齡十八歳以上者,每年習作兩篇以上學術論文。 


5、書院課程


甲、解經:就其所已熟誦之中文二十萬字,逐字逐句,皆能默寫,然後自行參考古來三至五種名家注解,自行解讀,養成高度之中文能力與高度之中華文化識見。外文十萬字,逐字逐句,皆能默寫,然後自行從單字到單句,到整段整篇,一一解讀之,從大量解讀中領悟文法,養成高度之外文閱讀能力,並對外族文化有根源上的領會。(中文經典二十萬字,範圍大略為:論語全文、孟子全文、大學全文、中庸全文、老子全文、莊子內七篇及天下篇、易經全文、詩經全文、唐詩三百首全文,尚書、禮記、春秋及古文選約一百篇、詩歌詞曲選約三百首。外文經典十萬字,以英文為例,範圍大略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一百五十四首全文、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劇本全文、柏拉圖蘇格拉底自辯篇全文、其它名家選讀、聖經選讀等約計一百篇、英語會話一千句。)──完成此項作業約須二至三年。 


乙、各種專學概覽:涉覽中外人文與科技各類專學,如中西方哲學、史學、文學、美學、科學、政治、經濟、社會、教育、藝術等之概論、導讀及其歷史。緃觀天下學問之大略,以開拓胸襟。──此項作業約須一至二年。


丙、國學及西學名著研讀:以中文讀國學,以外文讀西學。國學部份,參考梁啟超「國學入門書要目」,其中包括重要之群經、諸子、二十五史,及思想家文學家之合集專集,約兩百部,選擇其中一百部。西學部份,參考美國芝加哥大學賀欽斯校長(Robert Maynard Hutchins)所開列之經典系列,依各人喜好,選擇三十至五十部。每部皆作深入之研讀,筆記之、討論之,並寫成心得報告。其他名著及一般雜書,亦鼓勵多所涉獵,以廣厚其學識,卓越其才華。──此項作業約須三至五年。 


細目如下:


國學部份: 


【甲】修養應用及思想史關係書類:


《論語》《孟子》《易經》《詩經》《書經》《禮記》《老子》《墨子》《莊子》《荀子》《尹文子》《公孫龍子》《韓非子》《管子》《孫子兵法》《呂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鹽鐵論》《論衡》《抱樸子》《列子》《雜阿含經》《華嚴經》《法華經》《金剛經》《維摩詰經》《涅盤經》《攝大乘論》《大乘起信論》《法華玄義》《摩訶止觀》《成唯識論》《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六祖壇經》,《張子正蒙》(張載著),《通書》(周濂溪著),《二程遺書》(程顥、程頤著),《知言》(胡宏著),《近思錄》(朱熹著,江永注),《朱子語類》(朱熹著),《朱子年譜》(王懋竑著),《陸象山全集》(陸象山著),《傳習錄》(王陽明著),《王龍溪全集》(王龍溪著),《盱壇直詮》(羅近溪著),《劉子全書》(劉嶯山著),《明儒學案》《宋元學案》(黃宗羲著),《日知錄》《亭林文集》(顧炎武著),《明夷待訪錄》(黃宗羲著),《王船山全集》(王夫之著),《顏氏學記》(戴望編),《東原集》(戴震著),《雕菰樓集》(焦循著),《文史通義》(章學誠著),《大同書》(康有為著),《國故論衡》(章炳麟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梁漱溟著),《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啟超著),《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著)


【乙】歷史及其它文獻學書類:


《尚書》《逸周書》《竹書紀年》《國語》《春秋左氏傳》《戰國策》《周禮》《考信錄》(崔述著),《資治通鑒》(司馬光著),《續資治通鑒》(畢沅著),《文獻通考》《續文獻通考》《皇朝文獻通考》《通志二十略》《二十四史》,《廿二史劄記》(趙翼著),《聖武記》(魏源著),《國朝先正事略》(李元度著),《讀史方輿紀要》(顧祖禹著),《史通》(劉知幾著),《中國歷史研究法》(梁啟超著)


【丙】文學書類:


《詩經》《楚辭》《文選》《樂府詩集》(郭茂倩編)魏晉六朝詩文、唐宋詩文、兩宋詞集、元明清戲曲


【丁】小學書及文法類書: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著),《說文通訓定聲》(朱駿聲著),《說文釋例》(王筠著),《經傳釋詞》(王引之著),《古書疑義舉例》(俞樾著),《文通》(馬建忠著),《經籍纂詁》(阮元著)


【戊】隨意涉覽書類: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黃帝內經》,《傷寒論》(張仲景著),《金匱要略》(孫思邈著),《本草綱目》(李時珍),《世說新語》(劉義慶著),《水經注》(酈道元撰,戴震校),《文心雕龍》(劉勰撰),《大唐三藏慈恩法師傳》(慧立撰),《徐霞客遊記》,《夢溪筆談》(沈括撰),《困學紀聞》(王應麟撰,閻若璩注),《通藝錄》(程瑤田撰),《癸巳類稿》(俞正燮撰),《東塾讀書記》(陳灃撰),《庸盦筆記》(薛福成撰),《張太嶽集》(張居正撰),《王心齋先生全書》(王艮),《朱舜水遺集》(朱之瑜),《李恕谷文集》(李塨),《鮚琦亭集》(全祖望撰),《潛研堂集》(錢大昕撰),《述學》(汪中撰),《洪北江集》(洪亮吉撰),《定盦文集》(龔自珍撰),《曾文正公全集》(曾國藩撰),《苕溪漁隱叢話》(胡仔撰),《詞苑叢談》(徐鈧撰),《語石》(葉昌熾撰),《書林清話》(葉德輝撰),《廣藝舟雙輯》(康有為撰),《劇說》(焦循撰),《宋元戲曲史》(王國維撰)


西學部份:


【甲】哲學類:


柏拉圖 《蘇格拉底的申辯》 《理想國》,亞裡斯多德 《邏輯學》《形而上學》《自然哲學》《倫理學》《政治學》,鮑埃修《哲學的慰藉》,馬基雅弗利《君王論》,莫爾《烏托邦》,格老秀斯《戰爭與和平的法則》,帕斯卡《思想錄》,洛克《人類理解論》,普羅提諾 《六部九章集》 ,奥古斯丁 《懺悔錄》 《上帝之城》,阿奎納 《神學大全》,貝克萊《人類知識原理》,笛卡爾《沈思錄》,康得《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馬爾薩斯《人口論》,黑格爾《宗教哲學》《歷史哲學》,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像的世界》,愛克曼《歌德談話錄》,密爾《論自由》,尼采《查拉斯圖拉如是說》,佛洛德《精神分析引論》,霍布斯《利維坦》,盧梭《社會契約論》,亞當斯密《國富論》,馬克思《資本論》


【乙】文學類:


荷馬 《伊裡亞特》《奧德賽》,埃斯庫羅斯《乞援女》《七將攻忒拜》,索福克勒斯 《俄底浦斯王》《安提戈涅》《厄勒克拉特》,費多希 《帝王之書》,清少納言 《枕草子》,紫式部 《源氏物語》,奧瑪˙開儼 《魯拜集》,但丁 《神曲》,拉伯雷 《巨人傳》,賽萬提斯 《堂吉訶德》,威廉‧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全集》,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遊記》,歌德 《浮士德》,西塞羅《論友》,蒙田《蒙田隨筆》,梭羅《瓦爾登湖》


【丙】史學類


普魯塔克 《希臘羅馬名人傳》,克奈裡烏斯‧塔西佗 《羅馬編年史》 《羅馬史》,修昔底德 《伯羅奔尼薩斯戰爭史》,愷撒《高盧戰記》


【科學類】


希波克拉底 《箴言》,蓋倫 《醫經》,歐幾裡得 《幾何原本》,阿基米德 《數沙器》,《圓的度量》《論球與圓柱》《拋物線求積法》《論浮體》,盧克萊修 《物性論》,托勒密 《天文學大成》,哥白尼 《天體運行論》,伽利略《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開普勒 《宇宙諧和論》,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達爾文《物種起源》,愛因斯坦《相對論——狹義說與廣義說》


丁、新儒家論著研讀:全面系統地研讀當代新儒家所有著作,主要包括:熊十力先生全集,馬一浮先生全集,梁潄溟先生全集,唐君毅先生全集,徐復觀先生全集,牟宗三先生全集,錢穆先生全集。──此項作業約須二至三年。


戊、貫通古今融會中西以成學:以數年博涉之基礎,就個人性向及喜好,選一種或二種專學作廣度及深度之研讀,並向世界相關名家請益,培養思考與論難、消化與批判之能力,練習作出有本有源有創見有貢獻之論述。──此項作業約須五至十年。 


6、 其它學習:


才藝:必習書法、古琴、養生醫學。另可自選其它一至二種。皆延名師教授。


體育:必習中國內外家拳術、劍術、弓道,印度瑜珈。皆延名師教授。


禮儀:居家常禮及社交禮儀之研習。


習勞:除生活自理外,並參與環境維護及農作養殖等勞動。 


(五)附設機構: 


1、讀經教育研究及推廣中心:成為國內及國際讀經教育研究及推廣重鎮,以其理論建構及調研數據,提供教育界學者參考,帶動世界教育改革思潮。


2、學者交流中心:或舉辦海內外學者講座論壇,或提供國際學者遊學交流。


3、經典譯述中心:仿效晉唐翻譯佛典之心量與氣度,邀聘專家,擇取西方文史哲名著約二百部,採用集體(三至五人共商)翻譯法,做出信雅達兼備之譯本,為中華民族吸收西方文化奠定永世之基礎。並將中國文史哲名著亦以集體翻譯法譯成外文,使中華民族智慧廣布於世界。


4、培訓研習中心:舉辦與讀經教育相關之師資培訓及各種研習活動。


5、經典會考中心:舉辦全球中外文經典會考,鼓舞讀經風氣。


6、藝能研究推廣中心:傳承並發揚中國傳統藝能。


7、生態與養生基地:保護並開發自然生態,以助教學、研究、休閒、觀光及養生。 


(六)書院地點:(暫定)北京白羊溝讀經培訓基地。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賞識你的孩子,換個方式做父母 - 周弘

 一本紅遍中國大陸的書,一位很謙虛的「普通人」。因女兒雙耳全聾的傷痛,體會出一條教育的活路,造福了無以數計的兒童。換個方式做父母!周弘教你如何[賞識你的孩子]!




辜鴻銘的西文學習法 - 英文讀經

辜鴻銘,精通九國的語言文化,國學造詣極深,曾獲贈博士學位13個之多。他的思想影響跨越20世紀的東西方,是一位學貫中西、文理兼通的學者,又是近代中學西漸史上的先驅人物。


辜鴻銘I0歲時就隨他的義父一一英人布朗踏上蘇格蘭的土地,被送到當地一所著名的中學,受極嚴格的英國文學訓練。課餘的時間,布朗就親自教辜鴻銘學習德文。布朗的教法略異於西方的傳統,倒像是中國的私墊。他要求辜鴻銘隨他一起背誦歌德的長詩《浮士德》。布朗告訴辜鴻銘:"在西方有神人,卻極少有聖人。神人生而知之,聖人學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聖,毛奇是武聖。要想把德文學好,就必須背熟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他總是比比劃劃地邊表演邊朗誦,要求辜鴻銘模仿著他的動作背誦,始終說說笑笑,輕鬆有趣。辜鴻銘極想知道《浮士德》書裏講的是什麼,但布朗堅持不肯逐字逐句地講解。他說:"只求你說得熟,並不求你聽得懂。聽懂再背,心就亂了,反倒背不熟了。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時我再講給你聽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鴻銘便稀裏糊塗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來。


第二年布朗才開始給辜鴻銘講解《浮士德》。他認為越是晚講,瞭解就越深,因為經典名作不同於一般著作,任何人也不能夠一聽就懂。這段時間裏辜鴻銘並沒有停頓對《浮士德》的記誦,已經可謂"倒背如流"了。


學完《浮士德》,辜鴻銘開始學"莎士比亞"的戲劇。布朗為辜鴻銘定下了半月學一部戲劇的計劃。八個月之後,見辜鴻銘記誦領會奇快,計劃又改為半月學三部。這樣大約不到一年,辜鴻銘已經把"莎士比亞"的37部戲劇都記熟了。


布朗認為辜鴻銘的英文和德文水準已經超過了一般大學畢業的文學士,將來足可運用自如了。但辜鴻銘只學了詩和戲劇,尚未正式涉及散文。布朗安排辜鴻銘讀卡萊爾的歷史名著《法國革命》。辜鴻銘此次基本轉入自學,自己慢慢讀慢慢背,遇有不懂的詞句再去請教別人。但只讀了三天,辜鴻銘就哭了起來。布朗吃驚地問:"怎樣了"辜鴻銘回答說:"散文不如戲劇好背。"布朗又問辜鴻銘背誦的進度,發現他每天讀三頁,於是釋然:"你每天讀得太多了。背誦散文作品每天半頁到一頁就夠多了。背誦散文同樣是求熟不求快,快而不熟則等於沒學。"


辜鴻銘所在的中學課業本來是極繁重的,但由於辜鴻銘各科在布朗身邊都提前打下了基礎,整個學習的過程便顯得毫不費力。學校的功課既然順利,沒事的辜鴻銘便接著記誦卡萊爾的《法國革命》。他越讀越有興致,可是讀多了便無法背熟。若按布朗的要求慢慢來,又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就這樣時快時慢地把卡萊爾的《法國革命》讀完了。後來辜鴻銘終於徵得義父的同意,可以隨便閱讀義父布朗家中的藏書了。有許多書,辜鴻銘並沒有打算背熟,但也在不經意間"過目成誦"了。


布朗對義子的寄望極高。他曾告訴辜鴻銘:"我若有你的聰明,甘願作一個學者,拯救人類;不作一個百萬富翁,造福自己。讓我告訴你,現在歐洲國家和美國都想侵略中國,但是歐洲各國和美國的學者卻多想學習中國。我希望你能夠學通中西,就是為了教你擔起強化中國,教化歐美的重任,能夠給人類指出一條光明的大道,讓人能過上真正是人的生活!"


依照布朗的計劃,辜鴻銘應該先在英國學文、史、哲學及社會學,然後再到德國學習科學。學成之後才可以回中國修習傳統文化。布朗當初確實沒有看錯,辜鴻銘十四歲時,學術造詣就己經非一般人所能比。他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時間,不僅初步完成了布朗擬定的家庭教學計劃,而且基本上修完了所在中學的各門主要課程。布朗不禁暗自為義子的聰明而感到驕傲。辜鴻銘在學校裏初步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臘文,其他課程的成績也都很出色,已經可以申請畢業了。


大約在1872年春季,辜鴻銘正式入愛丁堡大學就讀。辜鴻銘在愛丁堡大學的專修科為英國文學,同時兼修拉丁文、希臘文、數學、形而上學、道德哲學、自然哲學、修辭學等科目。辜鴻銘在學習拉丁文、希臘文時又不知暗自哭了多少次。他立志遍讀愛丁堡大學圖書館所藏希臘、拉丁文的文、史、哲名著。剛開始時,讀多少頁便背誦多少頁,還沒覺出多麼困難;後來隨著閱讀量的逐漸增大,漸漸感到吃不消了。他要自己堅持,再堅持,一定要一路背誦下去。辜鴻銘晚年憶及此事時曾悅:"說也奇怪,一通百通,像一條機器線,一拉開到頭。"到後來,不僅希臘、拉丁文,即如法、俄、意各國的語言、文學,辜鴻銘也能做到一學就會,觸類旁通。據悅辜鴻銘回國後,除本國語言外,尚能操九種文字與人交流,則其基礎主要是在愛丁堡大學讀書時打下的。


《論語.季氏》有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至於"困"字的意思,舊註謂"有所不通",錢穆先生解作"經歷困境",辜鴻銘則自謂"吃不消“,他晚年曾對人說:"其實我讀書時主要的還是堅持‘困而學之’的方法。久而久之不難掌握學習藝術,達到'不亦悅乎'的境地。旁人只看見我學習得多,學習得快,他們不知道我是用眼淚換來的!有些人認為記憶好壞是天生的,不錯,人的記憶力確實有優劣之分,但是認為記憶力不能增加是錯誤的。人心愈用而愈靈!"辜鴻銘憶起讀書時的往事,不禁慨嘆道:"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兆文鈞《辜鴻銘先生對我講述的往事》)則當時人們多認為辜鴻銘的博學在於他的天賦聰明,辜鴻銘自己是不承認的。


1871年4月,辜鴻銘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所有相關科目的考試,在英國文學方面的學位考試中又表現非凡,順利獲得了愛丁堡大學文學碩士學位。這一年辜鴻銘僅20歲。


辜鴻銘自萊比錫大學畢業後,又赴巴黎短期進修法文。布朗又為辜鴻銘聯繫入巴黎大學,意在讓他學一些法學和政治學。其實當時辜鴻銘只22歲即已遍學科學、文學、哲學,並熟諳各國語言,造詣確非一般中國留學生可比。辜鴻銘以極快的速度讀完了巴黎大學整學期的講義和參考書,除偶爾去學校上點感興趣的課以外,辜鴻銘每天都抽一點時間教他的女房東學希臘文。從剛開始教她學希臘文字母那天起,辜鴻銘就教她背誦幾句《伊利亞特》。他的女房東笑著說:"你的教法真新鮮,沒聽說過。"於是,辜鴻銘就把布朗教自己背誦《浮士德》和莎翁戲劇的經過講給她聽。她說:"好,我這樣學下去。"辜鴻銘稅:"等你背熟一本,你就要背兩本,擋都擋不住。"


辜鴻銘的女房東常常拿著《伊利亞特》來到他的房間,把學過的詩句背給他聽,請求他的指點。辜鴻銘的教法果然有效,他的女房東在希臘文方面進展神速。許多客人見辜鴻銘教她學希臘文的方法與眾不同,都大為驚訝。


辜鴻銘後來曾對晚清直隸布政使凌福彭說:"學英文最好像英國人教孩子一樣的學,他們從小都學會背誦兒歌,稍大一點就教背詩背聖經,像中國人教孩子背四書五經一樣。"從辜鴻銘教他的女房東學希臘文的過程中可以看出,背誦《伊利亞特》的要旨即在於創造了一種真實的誦讀感受,如在希臘國土受希臘純正的啟蒙教育一般。此法乍看強度大,難度亦大,其實則不然。若由字母而單詞,再簡單拼句,則學習者在心理上就產生學外國語言的隔閡情緒了。辜鴻銘還依此法教會了他的女房東簡易的拉丁文,也不過三兩個月的工夫而已。


辜鴻銘深厚的西方素養極得益於童年背誦《浮士德》、《莎士比亞》的經歷。他後來在北京大學教英詩時,有學生向他請教掌握西文的妙法,他答曰:"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作根基。"辜鴻銘曾說:"今人讀英文十年,開目僅能閱報,伸紙僅能修函,皆由幼年讀一貓一狗之式教科書,是以終其身只有小成。"他主張"中國私墊教授法,以開蒙未久,即讀四書五經,尤須背誦如流水也。"


本文摘自兒童中西文化導讀通訊第一期,40-42頁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好書推薦 ~ 讀經教育理論與實務

「經典」的學習,是達成高度語文造詣最簡捷的方式,也是深入文化智慧唯一的路徑。而經典的學習方法也只有一個-即:依照所有語文學習的規律,不必急於講解與應用,只要對文本反覆誦讀,以至於熟練。反覆而熟練,簡單的說,就是「背誦」-這就是吾人所謂的「讀經」教育。起初,經典文句雖然因陌生而似若艱深,但反覆的遍數既多,熟習的數量既大,就如同嬰兒學語一樣,自然日有領悟,漸入佳境。高程度的語文學習,不僅語文能力立即提升,其影響所及,將帶動心智之全面發育。在短期之內,即可發現,兒童各種學習能力,尤其是數理思考能力,也都跟著增長起來,令人有「忽然聰明起來」的感覺。


所謂「潛能開發」於「讀經教育」中,最易證實。所謂「課業減壓」實施「讀經教育」,是真正無害的減壓良方。各民族對其本族高度語文的學習,應走此一條路,對其本族高度文化的繼承,也應走此一條路;對外族高度語文的學習,必須走此一條路,對外族深度文化的吸收,更必須走此一條路。


「讀經」,本是世界上有文化的民族所共有的傳統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已沉淪百年之久,吾人願將讀經教育理念重新推廣於今日,讓人類普受經典教育之益。



三民網路書局可以買得到~


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id=22641&pf_id=99E155q8K105i79F102p70L111g123jHXqQLc1126SxV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搶救台灣中文力 文/陳雅玲

全球85國,3,000萬人正熱中學中文,台灣的中文優勢卻江河日下……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曾在一場國際招商會議的高峰論壇上,提出「中文優勢論」。他說,在大中國市場興起的時代,中文能力已成為台灣吸引外資的人才優勢。日本經濟大師大前研一也說,台灣人具備的語文優勢,全世界沒得比;未來光是提供中國大陸腦力服務,就會忙死台灣2,000萬人。這兩位前瞻性的當代人物,早眾人一步看到了台灣經濟的競爭利基;但是他們可能並不知道,台灣人才的中文優勢,正逐漸消失中……


暮春初夏,豔陽下的台北城已經一片燥熱。四月二十七日這天下午,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勤樸樓的禮堂內,八十張小黑板一一架起,等待一百五十六名考生分批接受「板書」檢定。鈴聲響起,只見全場考生執起粉筆,掄起板擦,開始照著考題──一首五言律詩,又寫又擦的奮戰。十分鍾過去,卻還有人緊張得連這四十個字都沒抄寫完。


「老實說,這次辦理國語文會考和板書檢定,是被逼的,」主考官語文系主任馮永敏忙著四處巡場,一句句清脆的標準國語中,透著無奈,「現在家長學歷高,去看孩子上課,第一個就是挑老師的錯字,不然就是嫌老師字寫得醜,一下就打破他的權威。」


同一天下午,台北新店溪畔的世新大學後校門口,中文系同學擺了一個糖葫蘆小攤子,一支支由草莓、小番茄、芭樂串起,裹上晶瑩糖衣的糖葫蘆,分別象徵愛情、單戀與友誼,生意十分興隆。一位長髮女孩在教室門口接到一支草莓糖葫蘆,小卡片上的詩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映入眼簾,她臉上的笑靨,比糖葫蘆還甜。「這個禮拜是學校的中文週,我們從禮拜一開始辦各項活動,至少讓中文變成學校的焦點,引起同學的興趣,進而形成風氣。」中文系系主任洪國樑說。


有鑑於大一學生的語文程度普遍低落,台中的東海大學中文系從九十學年度第一學期成立「大一國文教學改進委員會」,打算縮小班級人數,以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儘管方法不同,這幾所學校的目的卻是一致——搶救中文。


‧ 現象 國文能力差,作文甚至連題目都不懂


「很多人說我們的孩子英文不好,我看他們中文更糟,可以說是江河日下!」擔任大學兼任教授的台北市長馬英九,皺著眉頭說了一個真人實事的笑話。「有一次考試,我要學生扮演內政部長,寫信給民眾。他竟然開頭就寫『親愛的某某』,最後簽完名還寫一個『欽此』,把自己當皇帝了!」


北師院語文教育系教授陳正治也有類似經驗。有一次他參與警察特考閱卷,作文試題「反省」,竟然有兩百多人大談「反對省政府」,「審題都審錯了!我們只好把這些笑話拿來調劑無趣的閱卷工作。」往下延伸,似乎問題更嚴重。台中縣豐原高中就曾傳出學校段考時,許多班只有六、七名學生及格——這是過去不及格的人數。至於作文,不僅談不上「起承轉合」,連段落都不會分;考題要求作文字數不得少於六百字,學生寫兩百字就交卷,原因是「寫不下去」。「國文程度惡化問題值得重視,」該校國文老師一致認為。


「台北市實施國語文教育之現況分析」調查發現,竟然只有不到一半的老師認為,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良」以上。學習成果最好的是注音符號,超過八成在「良」以上,至於聆聽、識字寫字、說話方面,只有略微過半的老師認為達到「良」。「這些都還是很粗略、主觀的調查;我們需要教育部集合語文、心理、教育各方面專家,趕緊將國文科學習能力指標、測驗工具發展出來,讓我們瞭解現在學生的國文能力,究竟弱化到什麼程度?」曾到大陸考察的馮永敏說,中共教育部、勞動部發展出多套類似全民英檢的漢語能力測驗,全國工作人口,包括教師都須通過考試。台灣的客觀評量不可得,那麼分析大學入學考試國文成績,應可獲得「近似」客觀的結果。


擔任多屆大學測驗「國文科閱卷總召集」的台大中文系教授何寄澎表示,過去只有五、六萬考生參加大學聯考時,他很容易挑到「標準卷」,也就是讓所有閱卷老師參考的A等卷;但是現在十二、三萬人應考,反而不容易再看到那樣令人驚喜的文章。


「當然偶爾還是有比以前好的,但情形越來越少。」何寄澎手抱前胸,慢條斯理的分析:以前二○%非常好,五○%中等。現在呢,很好的只有一成不到;語句都寫不完整的,增加到四○%左右;剩下來中等的,內容還算通順,但是毫無創意,欠缺自我思維、理性感性的表現,每篇內容看起來都一樣。


何寄澎說,他注意到前一陣子張忠謀在公開場合講到中文的重要,認為是台灣人才的競爭優勢。他感慨的跟學生說,「連張忠謀都知道中文的重要,但是張忠謀所不知道的是,台灣的中文已經沒有優勢了!」他苦笑著坦承,這樣說當然有點危言聳聽。正確地說,優勢還在,三十歲以上的文字工作者,他們的中文還是很好。「但是年輕人這樣的中文,還有什麼優勢?」


‧ 弔詭 全球都在學中文,台灣優勢變弱勢


台灣流行歌、連續劇等娛樂產業,之所以能在華人世界佔有一席之地,所憑藉的,就是台灣人的中文能力——女作家瓊瑤以她細膩文雅的對白、迭宕曲折的情節,吸引了六億大陸人口觀看她的連續劇;台灣從一九七○年民歌時代培養出來的詞曲創作好手,二十年來,更讓台灣成為華人音樂的「研發中心」:王菲、孫燕姿、那英、李玟等香港、新加坡、大陸、美國的華人女歌手,都是在台灣「打造」成功,才紅回自己的出生地;阿妹、周杰倫台灣「土產」,更是紅遍全球華人市場。


從廣告、電影等文化創意產業來看,台灣的文字能力、文化內涵,也遠遠勝過其他華人地區。「大陸的電影譯名常常被台灣人當成笑話講,」暢銷作家吳淡如一次在她主持的廣播節目「好時光」中,舉了許多例子,像是大陸把電影「魔戒」(King of The Ring),譯成「指環王」;「梅崗城的故事」(Kill a Mochingbird),譯成「殺死一隻知更鳥」。


如今在高科技、腦力服務業等領域,因為中國大陸的崛起,中文能力也越發重要。張忠謀提出「中文優勢論」,日本經濟專家大前研一也認為,語文是台灣在中國大陸崛起時代,很重要的先天優勢。中國大陸快速擴張的製造業,非常缺乏專業的支援性服務。台灣則有語言上的優勢,又有製造業的底子,可以在教育訓練、環保顧問、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領域搶到黃金機會,這也是新加坡在東南亞扮演的角色。


世界聞名的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就為兩位大師的觀點作了最佳例證。其官方網站徵求人才的網頁上,註明:「在邀請求職者進行面試之前,我們可能會透過電話評估某些求職者的中文能力。每一位求職者都必須具備流利的中文能力(我們對「流利」的定義,是指除了讀寫能力之外,還能夠以中文主持業務會議)。」


美籍公關專員王磊智以頗為流利的國語解釋,麥肯錫台灣分公司的客戶除早期較多外商,絕大部分都是本土企業,有時台灣的顧問也要到大陸支援專案。「採訪、蒐集資料、跟各階層員工談問題、開會、寫報告,都要用到中文,所以中文的溝通能力很重要。我們的應徵者中,很多在台灣出生、美國長大的小留學生,公司希望他們加入之前,就具備很好的中文表達能力。」


「我們必須承認,二千三百萬的人口不可能構成多重要的國際舞台,但是大陸有十億人口,可以制定規格,我們只有跟隨的份。」大學時代擔任過詩社社長的台新金控財富管理事業群總經理林克孝指出,華文教育中,我們還是最接近大陸的,香港人不看封神榜、紅樓夢,但是台灣人可以跟大陸人談這些。如果我們好好發揮中文優勢,可以扮演國際「超級大班」的角色。


韓國人就非常明白這一點。韓國經濟學家認為,韓國靠美國市場成長的日子已經過去,要想開展第二春,非強化韓國人的中文不可。韓國第一學府漢城大學的中文系報考率,已超過英文系。目前韓國有四十萬人在學習中文。


更重要的指標是一九九九年二月九日,當時的韓國總統金大中籤署總統令,批准中文和英文在道路標牌和政府公文中使用。這是自一九六八年韓國明令禁止使用了長達兩千年的中國文言文以來,首度對漢字正式解禁。評論者則認為,漢字如果持續在公開場合使用,最終會出現在所有的政府公文和社交場合中。


中文成為這個世紀的強勢語文,已經不是英國語言學家葛拉鐸說說而已了;《亞洲週刊》報導目前已有八十五國,近三千萬外國人在熱學中文。中、日、韓、越、星等五個使用漢字的亞洲國家,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合作制訂電腦漢字編碼的統一標準,使一份漢字文件在不同語文的作業環境下都可以打開,沒有亂碼。現在已經完成了二萬七千四百八十四個漢字,實現了全球中文資訊「書同文」的夢想。弔詭的是,中文如此重要,但在「最有主導資格」的台灣,卻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


‧ 隱憂 閱讀能力下降,表達內容貧乏


客觀來看,影音時代「電視取代閱讀、電腦取代書寫」乃全球趨勢,台灣自不能置身於潮流外。在輔大教授「電腦網路與後現代文學」的陳徵蔚指出,人類的紀錄工具一直在演進,現在從手寫進入更貼近思考速度的敲鍵時代,「年輕人因此常寫錯字,是不可能避免的趨勢。」他認為,隨著影音紀錄、傳輸工具的發明與進步,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會逐漸抬頭、與文字能力並駕齊驅。許多學者也認為,寫錯字還不算「大惡」;比較嚴重的是閱讀能力的下降,與表達內容的空洞。


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徐國能認為,以前有很多不識字的文盲;現在則有很多受過教育,卻沒有閱讀能力的現代文盲。「許多先進國家為了重建國民的閱讀能力,『經典再閱讀』成為重要風潮;」他說,但是在台灣,教育部規定的課程綱要中,古典文學的比例卻逐漸下降。「你要去推中國經典再閱讀,馬上就會遇到很多政治上的反挫。」


中文閱讀力的下降,也間接影響到學生的數學力。台北補教界數學名師沈赫哲就曾表示,現在的中學生數學不好,其實是國文不好,連應用題所敘述的情境都看不懂,如何
計算。不只數學老師頭痛,生物老師也傷腦筋。受邀為新版教科書提出改善意見的生物老師,就有許多位表示「文字太深,現在的孩子看不懂」。十年教改,確實使台灣在本國語文教學上,遭到比其他國家更為嚴峻的考驗。


有二十年教學經驗的中壢國中國文老師李威娜表示,現在小學課程以活動、學習單為主,孩子習慣以三言兩語打發作業,非常不利傳統語文教學。有些作業要求上網找資料,學生更是直接下載,連字都不必寫了。


‧ 危機 中文能力退步,將造成文化空洞化


教改之後,各級學校國文科的教學時數、課程份量也都大幅縮減,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是如此。「我(代表大考中心)去跟高中老師開會時,聽到的全是抱怨,越是好的學校,國文科越不受重視,變成孤兒。」曾任台大、世新文學院院長的世新中文系教授黃啟方說。


小學的國語課從十年前的每週十堂課,變成每週五堂。馮永敏觀察,「時數減少,第一個犧牲的就是老師自己最不擅長的書法,和批改費時的作文。」作文,反映的是邏輯思考能力。如今作文能力下降的後遺症已逐漸顯現,孩子多跳躍性思考,無法條理分明地陳述事實、闡述問題。以後,怎麼在職場上推銷自己的策略?


時代價值觀改變,台灣急於與世界接軌,一般家長也只能順勢而為。國語日報作文班以前是家長的最愛,學生上課人數經常超額。國語日報董事長林良記得,十幾年前家長為了替孩子報名,排隊隊伍經常在大樓外繞圈子。如今,美語補習班已經成為許多家長的第一選擇,連課後學習加起來,台灣學童學英文的時間已經超過中文。


長年關心人文教育的師大美術系教授何懷碩痛陳:為何母語文重要?因為語文就是思想,一個民族處事做人的觀點、看待自然與生命的基本態度,都蘊含在語文裡。母語文化沒有建立好,將使自己的文化空洞化,未來整個世代素質下降。「競爭力不是減低,而且是喪失。」他說,文化殖民地不可能有獨特的創造性思考能力,只好成為強勢文化支配下的「奴工」。


「政治是一時的,語文才是永久的,」何懷碩強調,「台灣就算要獨立,也絕不能放棄中文。」他認為,中文上接五千年典章智慧,橫連全球十幾億人口,再透過翻譯,不斷加入全球新的語彙、觀念,成為包容量無限的優勢語文,這是任何一種方言無法比擬、取代的。


「其實中國的經史子集,換成現代語彙,就是哲學、歷史、文學、藝術,」高雄醫學大學國文助理教授李玲珠指出,要加強人文素養,捨中國古典文學而何求?為了提倡中文,得過多項文學獎的徐國能在中國時報開了「中文正紅」專欄,但他感覺,看的還是少數原本就關心中文的人。中文,並沒有從海外紅回台灣。莫非當代台灣,中文真如「花鈿委地」?如「一枝向上天借來的彩筆,疲倦了,傾斜了」?


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英文讀經教育之基本理論

一、從實用性說,語文是溝通的工具,多學一種外語外文,即是多了一項。從教育的立場說,人類的任何一種語文,都是非常複雜的東西,語文學習,即是開發兒童潛能的最好教材。語文能力好的兒童,在各方面的表現往往比較聰明。


二、雖然學習任何語文在潛能的開發上,大體相似,但英語英文在國際上,至少尚有四五十年的通用性,當今我國國民的外語教育,宜先學英語英文,行有餘力,再兼學其它。


三、要學好外國語文,和學本國語文並無兩樣,即是愈早愈好。人類本有難以想像的「語文天賦」,可以輕易學得多種高度的語文。這種「天賦」的發展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零到三歲,是完全飽滿時期,學什麼像什麼,一學就會,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奠定了一生基礎。第二階段是三歲到六歲,其天賦便減低了一半,然猶虎虎生風,一日千里。六歲到十三歲,又減去其一半的一半,但如善加把握,尚有可觀。唯若錯過了十三年關鍵之期,則「天賦」喪失殆盡,永不再得。


四、把握這種時機的責任,完全在兒童的父母及老師身上。所以,負責任的父母老師,應該及早注意兒童的語文教育了!以高度的語文動力,開發孩子的高度心智,並培養融通文化之國際性人才。


五、有關語文教育的內容,可分「語」「文」兩方面。「語」為「文」的基礎,「文」是「語」的昇華。所以教材也可分為兩方面:第一,「語」的部份,一個民族的語言,其基本文法只不過數十類型,常用語句也只不過數百句。當地的人,兩三歲之內,就耳熟能詳,一生所說的話,不過是這些句子的反复應用而已。身為外國人,其實只要熟練「常用句型」約一千句,則發音自在其中,語法自在其中,民情風俗自在其中,其語言基礎也就夠深夠廣了,輔之於廣播媒體,隨其年齡經驗,累積變化,則應對自然,宛如土生。


六、第二,有關「文」的教材,一個民族數千年文化,其精華只不過幾本經典之作而已,經典之中,其對人類有重大頁獻的不杇範​​例,也可以精選出數十百短篇以作代表。如能熟透這數十百篇,則單字自在其中,文法自在其中,文藝自在其中,思想自在其中。由此基礎出發,無書不可讀,無理不可通矣,此執簡禦繁之道也。從外文經典入手,方是培養外文能力吸收外來文化的正途。


七、至於熟習之道,則唯在「背誦」一法。背誦之道,唯在「反复」一途。反復與背誦,又是兒童之專長。況且兒童對聲音極為敏感,十三歲之前,只要所聽者正確,即能發正確之音;兒童對視覺圖案的記性也特別靈敏,一個字只要多看幾次,即能牢牢記住。又,兒童天生直覺能力極強,只要有千百句語句常在口頭繞心頭轉,久而久之,自能融會旁通,進而應用自如。


八、教任何語文,首先,要相信如果兒童是「活的」,則其耳朵自有聽的能力,其舌頭自有說的能力。只要聽的是​​正確的,其說的也自然正確。所以,「發音」,是不必特別教的,教發音是事倍功半徒勞無功的。現在國內的英語教學,不相信兒童是活的,不教學生多聽標準的英美人講英語,郄由老師一點一滴的教不甚標準的發音,這就是國人的英語一直講不標準的主因。


九、其次,要相信如果兒童是「活」的,則其心智本來是靈敏的,只要累積多了,自能領悟文法文意,而通過「領悟」的,才是最真實的了解。所以,「文法」,是不必費心教的,教文法,往往是弄巧成拙。現在的國內的英語英文教學,因為不相信兒童是活的,所以一直不願意多放點東西在肚子裡,讓他去自然消化。郄把學生看成機器,由老師一點一滴的教他文法練習。這就是國人英語英文反射反應建立不起來的主因。


十、總之,選取「英語常用語句」約一千句,「英名名作」約一百篇,錄出正確讀音,即是吾人的教材。反复讓兒童或聽或讀約三百遍,至於琅琅上口終身不忘,即是吾人的教法。以上的教學方法,簡稱「英語英文讀經教育法」。不需專業老師,不需特別教室,不需特定時間。任何家長任何幼兒園小學教師,只要會按錄音機,都是最理想的專業老師;任何地點,只要有一本書,一架於音機,即是最適當的專業教室。任何時間,只要拿著書,或聽到聲音,一分鐘兩分鐘或十或二十分鐘,就寢後、起床前、遊戲時、洗澡時,也都是最好的教學時間。


十一、依照近年的實驗觀察,若從幼兒園中班起,每天半小時的學習,第一年,每周平均可背十五句(每句十至十五個字),或半篇文章(每篇約五百字)。一年之後,背完七八百語句,或十餘篇名作,即可看字讀音,語音正確,略能與外人交談,並認得數百單字。以後背誦速度及融會能力加倍,則小學一年級時,識字量達到一千以上,即可自行閱讀英文課外讀物,而全部英語英文背誦教程,在小學三年級之內可以完成,繼續複習及閱讀,小學畢業時,其英語聽說能力可以應付英美生活,而英文閱讀能力可以在美國高中以上。若自胎兒或嬰兒教起,效果更好。


十二、只有「英語」「英文」,不須要「兒童英語」「兒童英文」。淺度無聊的教材,只是在浪費兒童的生命。須知英美的兒童三歲就學會一生的「英語」了,因為他們從沒學過「兒童英語」。但是美國青少年「英文」程度低落,則是因為他們是學著「兒童英文」長大的。吾人不要再重蹈覆轍了!直接學會了成人的「語」言,兒童的「語」言也會了。直接學會了深度的「文」章,一般的「文」章也會了。吾人不要浪費兒童的生命了。


十三、一直注意「懂不懂」的問題,於是「從淺到深按部就班,零零碎碎分析講解」的教學法,已造成八十年來我國英語教育的嚴重失敗。要改善英語教育,吾人應該改弦更張了。「只要多聽多讀多背,聽多讀多背多了,自然就會懂。」這是吾人的新主張。 


十四、資質好的兒童,可以同樣方法,同時教其法文、德文、日文、希臘文等。 


十五、「外文讀經」的基本前提是「中文讀經」。如只是側重外文,偏廢了中文,最多只成一個洋奴而已。不僅迷失了自己,對世界也無所貢獻。


英文讀經影片~http://blog.xuite.net/arvin66/icsc/6138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