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100年6月生活花絮 [節錄 解除終生教育煩惱的智慧]

教育是養才立國之本,怎麽養才呢?養成一個能夠自我負責,有品德,有才華的人,這個叫做修身。一個人他有素養了,有高度的品質了,他面對家庭必定能夠爲家庭謀幸福,所以身修而後家齊。有了自利利人的這種情操,他到了社會上,必定能夠成爲一個敬業樂群的人。大家都敬業樂群,大家都有品德,有德就能夠治國,朝野一心。在上位者,愛國愛民;在下位者,他也愛民愛國,這樣就是國治。推廣到全世界,就是天下平。但是要讓一個人身修,讓一個家齊,讓一個國家能夠治理,讓全世界都能夠太平,他的根本就在于人才,人才的根本就在于教育。所以,荀子就說過:“教不可已矣,學不可已矣”,教育是不能停下來的,求學是不能停下來的。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人才培養出來了,天下太平。但是,怎麽培養人才呢?怎麽辦教育呢?所謂教育是國家的百年大計,百年之大計何其困難呢?我們在座各位,不要說整個國家的問題,整個國家人才怎麽培養,就是我們家裏的孩子怎麽培養,這也是家庭的煩惱的來源之一啊。


我們從最基礎的培養人才的地方教育說起。教育的本質在哪裏,有哪些根本問題要注意,我提出三點問題,大概大家也應該能夠同意。


第一件,我們做教育,應該注意教育的時機。什麽叫做教育的時機?就是首先問教育要從什麽時候開始。假如教育應該開始的而你卻不開始,你就拖著拖著,你就在浪費他受教育的時機,浪費他受教育的時間,浪費他的生命,等到不能教的時候才想起來,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教育的時機一定要把握。


其次教育的內容。這大家都知道嘛,教育應該有內容嘛,應該教他什麽東西嘛,簡稱教材嘛。你應該教他什麽東西,我們就要考慮了。如果你教他的東西是對他有幫助的,讓他能夠長進的,那當然教育可能産生比較良好的效果,如果連所教的東西你都覺得沒有意義,你爲什麽還要教他呢?甚至有害,你爲什麽還要給他學呢?


第三點教育的方法。教育當然有一些方法了,沒有方法你怎麽教得下去呢?但是教育的方法要注意哪些事項呢?第一點,教育的方法要面對教育的時機啊,不同的年齡可能要用不同的方法。還有教育的方法要面對教材的內容。不同的內容可能應該用不同的方法。如果你教小孩子跟教大人的教法一樣,那可能就不對了,可能就有問題了;如果你教每一門的科目,這些科目的性質不同,你卻用同一套的教法來教他,那一定有些科目成功,有些科目失敗,甚至是操作不好,全體失敗,所以教法應該把握。



詳全文:


http://bbs.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6&topic=761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讀經教育:高文典籍的文字承載著人類的智慧

 后謙通訊 中華民國100年6月15  星期三   創刋號


 讀經教育的全程規劃  節錄 王教授演講


 文字,是人類重大的發明。為什麼重大?我們看全世界的民族,凡是沒有文字的民族,到現在還處在蠻荒時代;凡是有文字的民族,就有文明的表現,文字使用得越久,文化表現往往能夠越豐富越高深。全世界文字最發達,最早成熟,源遠流長,一脈相承,最偉大的文字系統,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字系統!


 文字承載智慧的結果。沒有文字,人類的智慧不能夠累積,所以一代代的文化相傳,靠文字。一個人,天生自然會使用語言,但是,只靠語言,他所接觸的世界,就只有生活的周遭,沒有有高深的文化背景作為憑藉,他再怎麼聰明,也只有小小的長進,而他這小小的長進,也無法傳下去。如果有了文字,便可以上下幾千年,左右數萬里,所以文字的學習,使我們除了生活的世界之外,進入到另外一個世界,叫做「文化世界」。


 我們當然要生活,但是如果沒有文化的薰陶,我們的生活永遠是在一個非常庸俗、卑微的境地當中。因此,給一個孩子文字教育,是教育的第一要件。而有關文字的學習,首先是識字。而一個人可以從什麼時候開始學識字?要用什麼教材學識字?要用什麼教法教識字?這是教育工作中很重大的問題。當今的體制是六歲才開始,用白話文,一個一個字地教,我們這幾代都是這樣被教出來的。現在我們能不能請問一句:是六歲才可以開始嗎?一定要用白話文一個一個字的認嗎?有沒有人想過,我們人類必須要這樣子學認字嗎?這樣學認字是最正確的方式嗎?最有效的方式嗎?告訴各位,人類往往都很愚昧,這麼關鍵性的問題,一百年來幾乎沒有人問過。而那些教育專家居然一直在侈談其識字教育! 


 大家常聽說:「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而所謂「語文」,雖然包括「語」和「文」,但主要還是指「文」而言。因為語言的能力的好壞,大家都差不多。但是文的好壞,就差別很大。而且文好,可以提升語的內涵。所以,我們所以稱讚一個人很會講話,說他口才好,很關鍵的部份是由於他的文化教養高,而文化的教養大部分是從文字的閱讀而來。所以,文字的學習,是一種文化心靈的表現,而文化心靈,是比我們自然的、感官的發達更加的複雜。更加的複雜,就更有教育的意義,尤其在腦神經還在發展的時候,你有文字的學習,可以促進腦神經更進一步的發達,所以文字的學習使一個孩子比聽音樂、看美術,還要更加聰明。 


 那什麼叫經典,用哪些作教材?我們剛才說,高度的學習可以涵蓋低度的學習,高度的會了,低度的自己會。所以不要從低度學起,因為你的生命有限。如果從低度學起,你到十三歲的時候,人類語文能力的關鍵期就過時了。你學到十三歲,只學到會讀白話文,會看報紙,你這一輩子就完了。讀經的孩子,一定會白話文,一定會讀報紙,因為白話文是我們日常生活運用的,只要認得字,我們就會讀白話文,只要會寫字就會讀白話文,所以白話文是不必教的,誰教白話文誰笨,把孩子教笨,而且笨一輩子! 


 當今,體制學校以教數學的方法教語文,教一句,就講解一句,讓他懂一句,我們就考一句,我們的孩子學了一輩子,落得個「全民語文程度低落」,到底是誰的過錯?現在國民普遍都認為文言文會很難?文言文難嗎?我常常問人:「文言文難嗎?」大家都說難。我再問:「哪一本書最難?」大家七嘴八舌,最後一致的共識:「易經很難!」我就問:「說易經很難的人請舉手!」全體舉手。我再問:「讀經過易經的人舉手!」沒有人舉手。(笑)我說:「那你怎麼知道易經很難?」大家儍眼了。如果追問他既然沒有讀過,為什麼說難?他會說:「聽別人說的。」我問他們讀過幾年書?他們說是大學畢業。「大學畢業的水準是這樣子嗎?」這叫自欺欺人!這就是現在的中國人,五四以來的中國人,就是專門自已欺騙自己,又欺騙別人,盲從! 


 要讓你的孩子,語文層度高,怎麼辦?只要在語文程度培養的時期,用高度的語文教他,他將來就有高度的能力。那些是高度的語文?經典就是最高度的語文,但經典中還有經典,我把中國的經典分成四個層次。從最高度講起,第一個層次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中國人不管是幾歲,要讀書,就從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讀起,沒有例外。我常去學校推廣,有些校長非常感動,過了幾個月我去看,校長說:我們全校已經開始讀經了。我問:你們讀什麼?校長說:一二年級讀三字經,三四年級讀弟子規,五六年讀唐詩,問他為什麼這樣安排?他說:「因為教育必須循序漸進。」(笑,眾笑)我的循序漸進不一樣,我的循序漸進就是:第一部,胎兒、嬰兒、幼兒,乃至於八十歲的老人,中國人開始讀書,第一本書叫做論語。(鼓掌)一步到位,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讀熟了,中國五千年再沒有你不能讀的書,這是最有智慧的讀書法。讀低度的書,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假如還有時間,想要再讀,可以讀第二層次的書:易經,詩經,老子,莊子。假如還有精力,再讀第三部:古文,唐詩,宋詞,元曲。假如你還有精力,隨便要讀的,就是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這些所謂童蒙書,這些童蒙書讀讀也可以,不讀也罷。因為那些書營養太少,不要當真,因為它裏面沒有「真」。不過它總是比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的營養還多一點。


 讓孩子讀十年吧!沒有這個福氣的孩子,是不可能這樣子的,他遇不到這樣的父母。所以我現在都警告那些還在空中飛來飛去的生命,說:「你要看準啊!那一個家庭能讓你讀經十年才去投胎,千萬不要投錯了!」(轟笑,鼓掌)是真的啊,父母掌握了胎教十個月,又掌握了至少三年,這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所以日本鈴木鎮一先生說的話,我非常贊同。他說:「任何孩子都是天才,那一家的孩子不是天才,是很特別的。」一般人不以為然──我們覺得大部份的孩子都是庸才,只有少數孩子才是天才,天才是特別的。──鈴木先生說:「任何孩子本來都是天才,但這些天才的孩子,如果被庸俗的父母,用庸俗的教育手段,教他幾年,就變庸才了。(鼓掌)假如父母還沒有能力把孩子硬是教成庸才── 因為要用很大的力量才能把天才壓下去的嘛,所以父母往往還沒有能力把他的孩子教成庸才──再送去學校給老師教幾年,必定成為庸才!」所以各位,對教育的瞭解不瞭解,那是決定你的孩子教育成功不成功最重大的因素。教育成功不成功,往往不來自於老天給這個孩子多少秉賦。秉賦是可以修正的,是可以彌補的,這是老天留給我們的重大機會!我們一定要把握機會,用對方法,在天地的狹縫中把握到人生的訣竅,我們就可以得到全部!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人性,對讀經教育才不會再有疑惑。


  


    


 1. 209期師資研習台北場次訂於7月3日(週日)假華山書院舉行。報到時間:上午8:30 ~下午4:30,本次課程由高瑋謙教授蒞臨指導。活動報名費300元整,請踴躍報名參加。


 2.全國經典總會考訂於100年9月24日(星期六)舉行,報名表已經發給各位同學,請依孩子實力斟酌報考科段。報名表交回后謙學園統一報名,會考場地:新莊國小。


 3.暑期讀經班7月1日開始上課,今年讀易經。招生對象:小學生1~6年級。


 4.在家自學班開始招生,並於9月1日正式上課。


 5.自100學年度開始,后謙讀經班新學期以3月及9月為開始。大班的學生可於8月底參加結業式。


 6.預防腸病毒,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養成飲食前洗手的良好習慣。本園亦每天做消毒清潔工作。


 7.本通訊歡迎家長投稿發表讀經教育心得及問題,來稿亦有機會轉投於華山書院出版之讀經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