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0日 星期日

后謙雙語讀經讀經班96年度年終家長聚餐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籌備,終於等到家長聚餐這一天的到來!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鄭執行長是今天的貴賓。為了感謝鄭執行三個月來定期為我們的家長讀書會授課,所以讀書會的家長們特別催生了這一次的聚餐。今天,鄭執長及夫人,還有基金會的嘉貞和雅玲也一起來參加這一次難得的聚會。



今天聚餐的菜色是由每一位家長各自負責一道菜所組合而成(菜單請參考本部落格的留言版),原本請了假楊老師,突然帶著水果出現在園所,讓劉老師嚇了一跳,由於楊老師的出現,讓劉老師和蘇老師省卻了不少奔波之苦。陳老師更是一大早就把一顆剛從菜市場"摘"回來的花椰菜送來給蘇老師料理了。接著執行長帶著執行長夫人和嘉貞,雅玲也來到園所,家長們也陸陸續續的到來,家長們大家都很主動,把園所當成自己家一樣,互相準備起餐桌的擺設了。


一開始,建豪媽媽眼看劉老師分身乏術,便自動的泡起咖啡招待鄭執行長及夫人,更有幾位年輕力壯的爸爸幫忙搬桌子,好方便媽媽們把餐點放上桌,接著大家七手八腳的把帶來的菜一一的擺放上桌。今天的菜色,實在是出乎意料的豐富,大家在細細品嚐美味的佳肴之餘,也不忘互相嘉獎一番,感謝大家彼此用心的準備如此精美的食物來和每一位家長結緣!


今天,每一位家長大家彼此互相認識,老師和家長也彼此交流了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況狀,大家都對孩子的學習進度都有了相當滿意的收穫。因為在今天,也讓家長們見識到了老師們教學的用心,及平常不容易看見的學習感果。


會中,劉老師特別感謝鄭執行長為了鼓勵家長們接近經典,不辭辛勞的固定於每週二來到后謙讀經班給大家上論語讀書會。也給每一位老師及家長做了大致的介紹,讓大家彼此有更深的認識。因為,我們已然成為一個大家庭,我們都是一家人。巧的是,今天剛好是大班學生建豪的生日,所以剛好大家一起為建豪唱生日歌,切蛋糕。真是一個溫馨,和樂的大家庭。今天的每一個畫面,都給大家帶來歡笑,感動和回憶。


我把照片放上部落格的相簿裡,大家按超連結進入相簿看看今天的照片,劉老師會把這些照片連同這學期的成長光碟DVD一併給大家,這是一片非常有價值的光碟,敬請各位期待。


下面有今天聚餐的幾張照片,請大家先睹為快.......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畫冊塗鴨網站



塗色網站
以後也不用給孩子買塗色本了
請大家多多利用~~
好方便啊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index.php



大家直接找自己喜歡的主題點鏈接就可以了,方便很多...


1. 小熊維尼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74
2. 101斑點狗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4
3. 蟲蟲別動隊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5
4. 巴比娃娃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14
5. 艾麗思漫遊記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8
6. 蝙蝠俠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15
7. 阿拉丁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1
8. Powerpuff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52
9. 美女與野獸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78
10. Bob the builder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16
11. 小飛象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76
12. 恐龍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24
13. Dextor’s lab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22
14. 灰姑娘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20
15. Brother bear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17
16. 海底總動員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2
17. 小烏龜Franklin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28
18. 小馬哥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34
19. Goofy 狗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79
20. 小紅帽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91
21. Madagascar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86
22. 加菲貓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93
23. 米奇老鼠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41
24. 花木蘭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82
25. 睡美人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57
26. 怪物公司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43
27. Noddy 來了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45
28. 白雪公主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58
29. 機器人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80
30. 天線寶寶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62
31. 木偶奇遇記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51
32. 超人總動員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65
33. 忍者神龜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83
34. 人猿泰山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61
35. 怪物史來克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55
36. 彩虹魚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85
37. 灰姑娘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20
38. 小飛象 http://www.coloring-book.info/coloring/coloring_page.php?id=26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眼光--天韻合唱團

在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所舉辦的第十屆在家自學研習會上..
主持人楊老師教了大家唱這麼一首感人的歌,,
回來之後便向楊老師要了這首歌,,
把它加上一些圖片,,
希望能夠作點情境出來!!
大家聽聽看,,
或許您也會喜歡哦!
請進入以下網址欣賞~
 
 
眼光--天韻合唱團
•天色雖然黑暗
•星辰猶原佇遐閃爍
•暗暝雖然久長
•時間若到天總是會光
•高山雖然危險
•若有信心就通爬到山頂
•路途雖然遙遠
•若有疼心就通行到天的彼邊
•啥人能夠般過所有艱難災厄
•啥人能夠看見美夢地飛
•上帝的心看見希望
•你著打開心內的窗
•讓你的眼光看見美夢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如何教育孩子成為超級英才(在家自學) - 雲鶴教授

日期:  2003年10月14日   發言人:  張亞喜


以下的文章下載于其它的網站,對于培養孩子確確實實成人成才有深入的研究報告。今天如果各位爸爸媽媽們若還沒有為孩子申請在家自學的話,這份資料就有用了因為這是西方學家研究的報告成果,確確實實培養孩子成人成,解決了佷多父母心中望孩子成人成才的希望。


絕大多數的人才,都是在家自學的。如今在美國就有超過200萬個兒童在家自學,在全世界就有超過一萬個兒童在家自學。我們的教育制度目前還停留在二十世紀的世代,以母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外語為偏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是不行的呀!歐盟教育白皮書指出,人才是需要具備最少三種語文的能力。切記!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孩童時期,記憶力是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段,所以學習多種語文應在此時奠定,以后在社會成功的機會愈高。


如今的教育需要做改革以迎合二十一世紀高度發展的需要。如果等教育改革,我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已經被教育制度犧牲掉了,人才就沒有出現了。因此在家自學是一種選擇,是教育民主化、多元化的改革必然趨勢。讀經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百年大計,這個不能等,請馬上行動,為孩子的一生做決定,為他們奠定一生的基礎,因為孩子沒有太多時間了啊!這樣才確確實實培養孩子成人成才呀!


如何教育孩子成為超級英才 -- 雲鶴教授著


(一)培養幼兒超級的智能是可能的


英國學者彌勒(J. S. Mill)六歲時除了英文之外,還學會了拉丁文與希臘文,並且開始閱讀各種世界名著。音樂神童莫札特三歲時即學會彈鋼琴,六歲便開始公開演奏,美國華裔少年羅傑十二歲即由大學畢業,隨後便進入史丹福大學唸研究所,諸如此類的傑出表現,許多人都將它歸功於先天的稟賦或特殊的遺傳,認為他們都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神童。一般的父母雖然大都非常嚮往自己擁有一個(或幾個)智能高超的下一代,可是始終都不敢對此種夢想存有何種的「奢望」。近幾年來許多專家對於資賦優異的兒童曾經作過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結果發現我們只要使用 ;有系統的方法來教養兒童,尤其重要的是,如果能夠好好把握兒童一生中最重要與最有效的關鍵時期來刻意加以指導,則這些兒童將來在智慧能力方面便可能大幅獲得改善,甚至成為人人稱羨的所謂「超級嬰兒」(super baby),有些人曾經利用這一類的理論實際加以應用,結果竟然發現不少成功的實例,這些實驗成功的經驗,雖然引起了許多人的爭議,然而卻也有許多人表示高度的興趣,認為這是幼兒教育上一個重大的革新。筆者認為目前雖然仍有一些學者對此加以懷疑和批評,然而由所獲得的許多& #36039;料和證據顯示,一般的父母或教師,如果能夠經常注意加以教育,則兒童,尤其是年幼的兒童,所受的影晌響是至深且鉅,他們縱然未能成為一個天才,然而也往往足以影響兒童將來的成就,甚至改變他的一生。胡適博士曾經說:「要怎樣收穫就要怎樣栽。」因此我們如果要使我們 ;的下一代更聰明,將來更出人頭地,那麼身為父母的成人便應當注意「怎樣栽」的方法,及早「勤種和耕耘」,將來才能收到豐碩的成果,俗語說:「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一味稱羨別人的孩子,倒不如自己明瞭教育幼兒的原理和要領,然後設法教好自己的孩子,說不定Ō 58;己的孩子不久以後便會進步非凡,成為資優的孩子,將來還能替社會人群作出更多的貢獻。「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但願本文所提供的經驗,能夠帶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天下父母一些有價值的借鏡。 


(二)培養超級智能在學理上與經驗上的依據 


距今大約二十幾年前,美國有一位專家格林都曼(Glenn Doman)在費城設立一所「人類潛能成就研究社」,專門協助大腦受損傷的兒童從事學習的活動,由於效果卓著,後來靈機一動便將這種利用揭示片來教學的技術應用到一般常態的兒童,結果發現效果甚為不錯,後來他根據這些臨床經驗寫成一本書-《如何教你的嬰兒閱讀》(How to Teach Your Baby to Read)結果出乎意料極為轟動,成為一九六四年最暢銷的書籍之一,該書後來竟被翻譯成十六種語言的版本,一九七九年,他又寫了另一本書「向你的寶貝教數學」(Teach Your Baby Math)最近又計劃出版「如何使你嬰兒的智力倍增」(How to Multiply Your Baby's Intelligence)的著作。他一再向一般的家長表示:「我們個人天賦的潛力都含有達文西、莫札特、米開蘭基羅、愛迪生和愛因斯坦的能量,因此只要注意發掘,每一個人都能成就驚人的事業。」「一般成人常常硬把孩子塑成所謂『孩子』的模樣,事實上在這一段期間他們的學習量可說是最大,可惜很多人都忽視了這一點。」


都曼曾經設計了一些特殊訓練的課程,而且還為熱心的家長設置一種特別講習會,以便自行在家使用特殊設計的卡片向自己的嬰孩從事教學。為了顯示這種特殊訓練方式的成效,都曼最近曾經在近百人來自世界及美國各地人士的圍觀下,請一些他們受過訓的學童當場表演,其中有一 ;位四歲的幼童,居然能夠正確的辨別莎翁「威尼斯商人」戲劇中的許多人物,而且能夠以外文(日語)造句,並將這些句子翻譯成法文和英文,使在場參觀的來賓目瞪口呆、嘖嘖稱奇。此外他還宣稱,他在費城所設立的「提高人類潛能訓練營」,曾使九十個孩子變成天才,他們的智Ú 30;也被提高至一百七十八,乃至二百二十的驚人記錄,其中有一個兩歲的義大利男孩,竟然能夠記住美國地圖上的三十州州名及其各郡的名稱。一個九個月大的女孩能夠由許多的答案中正確的選出「七十八減一減二減三減九等於多少」諸如此類問題的解答,一個兩歲半的幼兒能夠知道甘迺迪總統任內的副總統是詹遜,不僅能夠辨認其照片,而且還能由照片上的文字說明知道他是德州人,另外有一個三十二個月大的孩子能夠認識分子結構,並辨別出樟腦油、檸檬精、葡萄糖酸等化學品的氣味,更是令人十分驚訝,認為不可思議。由於這種驚人的成就,因此也就引起& #32654;國各地以及其他國家許多學者的密切注意。儘管目前仍有不少保守派的學者對此抱著懷疑態度,然而這方面的研究和發展卻是日益興盛,現在已經匯成為一股明顯的浪潮,因此一位學者曾經表示:「美國今日對於幼兒的研究,正如文藝復興一般的蓬勃發展。」然而不少人仍然要問, ;這是可能的嗎?許多在這方面有相當研究的學者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可能性是很大的,下面便是一些主要的根據:


(1)美國心理學家布侖姆(B.Bloom)曾經根據長期研究的結果表示:如果人類的智慧到十七歲左右便發展至成熟的程度,則一個人在一歲時,其智慧便至少發展至百分之二十,在四歲時便發展到百分之五十,在八歲時達到百分之八十,在十二歲時便達到百分之九十二,十七歲時才達成百分之百。此外,一個兒童在四歲以前如果不幸處於貧乏惡劣或缺乏教養的環境中,則每年便會降低其智商二點五之多,而且這種損害以後永遠無法加以補救,由此可見,一個人在四歲以前乃是其智慧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於兒童以後的發展影響至為重大,因此千萬不能忽視幼年時期的教育。


(2)心理學者韓特(MC V.Hunt)曾經強調:「人類智慧的發展具有所謂關鍵的重要時期,如果我們能夠對於兒童施以適當的早年經驗,和充分的環境刺激,則必然可以促進並提高兒童智商的程度。」此外,他還大膽的提出一種假設,「如果我們使用『一種合理的早年經驗的科學教育心理學』,我們便可能大幅度 ;地提高人類智慧的平均水準,甚至可以比目前的平均智商高三十之多!」由此可見,只要對於幼兒從事有效的教育,便可能大大的提高一個人聰明的程度。


(3)哈佛大學的教授布魯納(J. Bruner)也認為後天環境的安排最為重要,他曾經大力強調「坐待成熟才能學習」或「成熟為學習的主要條件」這種傳統的觀念是十分錯誤的,我們一般人對於兒童,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往往都低估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坦白的說,如果我們能夠改進教材和教學的方式,事實上我們便可以使 ;兒童提早學習各種比較困難和複雜的課程,因為他堅決相信「任何學科均可以某種智慧上真實的形式,來有效的教給任何發展階段中的任何一個兒童。」這種大膽的主張使人對於幼兒教育的成效產生莫大的信心和樂觀的態度。


(4)俄國心理學家柴可夫斯基認為人類的知識和經驗在八歲以前可說隨著年齡的變化而不斷的增加,因此是呈倒三角形▽的狀態,然而就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而言,卻剛好相反,年齡愈小,其學習和吸收的能力反而愈大,年齡愈大,其學習能力反而愈小,而呈逐年遞減的現象,因此是呈正三角形△的形狀。他表示嬰兒時期的大腦具有非常驚人的學習能力,他們對於成人所給予的各種刺激,如果次數充分,便可能被他們全部照單全收,而且成為潛意識,成為將來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而且更令人驚異的便是這種記憶的活動完全都是在輕鬆的情況下從事進行,與成人在& #23416;習時必須逐項的一一費心加以記憶,可謂迥然不同,因此嬰兒乃是地球上最偉大的用腦者,成人簡直無法與其相提並論。義大利的學者蒙台梭利(Montessori)也曾經表示同樣的見解,她說:嬰兒的大腦具有與生俱來的吸收能力,這種機能簡直可以媲美上帝的創造力,成人的記憶力實在望â 45;莫及。格林杜曼也表示:「在記憶學習方面,如果與零至兩歲的嬰兒相比較,成人簡直是低能。」由此可見,嬰兒在記憶吸收方面簡直具有不可思議的一種能力。這一點可能是許多人聞所未聞而且無法置信的一個問題。


(5)依據現代大腦生理學的研究,發現其他動物大都在接近發育成熟時才出生,而唯獨人類是在發育尚未完全成熟時便脫離了母體。瑞士一位動物學家曾說:「人類嬰兒出生時,由於腦部的發育尚未成熟,因此眼睛無法立即睜開觀看外物,不會爬行,也不會走路,與其他動物一生下便會站立、會走,甚至會跑,眼睛也看得見,可說迥然有異。假如人類的嬰兒要像猩猩剛出生時一樣的行動自如,那麼就需要懷孕二十一個月以上。」由於人類的嬰兒在出生時身體各部份,尤其是腦部的發育尚未成熟,而且在出生之後的幾年內發育最為迅速,因此我們如果能把握這 ;一段發育的關鍵期間,給予適當的訓練,則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還有一些專家發現,人類大腦的細胞的發育,在三歲時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六十,六歲時則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八歲時則達到百分之九十,而九歲至二十歲的十一年間,則僅僅發展了百分之十的部分,幼ñ 80;時期教育的重要,也由此可見一斑。


此外,一些生理學家尚進一步發現,人類的各種行為能力及心理活動,主要是由於大腦皮層的控制,而這些腦細胞之間所形成的神經元(其功能相當於電晶體電路中構成聯繫的配線),如果這些神經元愈是發達或複雜,則大腦的各種功能,例如記憶、推理、想像或反應的方式便愈為 ;靈敏、巧妙和迅速,而這些神經元的發展,在零歲和兩歲之間可說最為迅速,據估計,在這短短的兩年之間,其發育進展的程度幾乎與兩歲至二十歲之間的發展完全相等,由此可見,出生之後至兩歲的期間,有計劃的學習活動(促進神經元的發展)是何等的重要。為了證明這種觀點正確性,西德有一位學者威士德(Frederic Vester)曾經以老鼠作實驗,他將剛出生的老鼠分成兩組,經過兩週後,便解剖老鼠的頭部,發現這兩組老鼠的腦細胞中,屬於視覺中樞的神經細胞平均有十四個接點(相當於神經元的數個),然後將其中一組(B組)的小老鼠之眼睛縫合起來,使其不見外物或接觸外物的刺激,而A組不縫眼,兩週後又解剖這兩組的頭部,結果發現A組老鼠的腦部接點數已經急速增加至八千,而B組老鼠的接點數卻始終未能增加,經過一個月後,他讓B組恢復視覺,不過事後不論如何,B組老鼠視神經細胞的接點數也都沒有什麼增加,而且一直都停留在原先的程度,永遠都跟不上A組,而成為ߌ 8;群幾乎無法學習的白痴老鼠,這一個實驗也就再次的證明出生後及時獲得有效刺激的迫切性和必需性。


 (6)印度狼童的實例和啟示:一九二○年有一對傳教士夫婦在印度加爾各答西南方的一個山上捕獲了兩隻怪物,這兩隻怪物渾身長毛,他們將這些毛髮剃開之後,才知道是「人」,原來她們都是因為出生後發現是女孩,而當地奇怪的習俗是生了女孩便要將她丟棄,因此她們的父母也不例外,將她們分別丟到山上,使其自生自滅,沒想到後來竟被野狼撫養長大。她們被捉後分別被命名為「伽瑪大」和「亞瑪大」,前者年齡較大,約七足歲,後者較小,只有兩足歲左右,她們由於長期生活在狼的環境中,因此也就養成了與狼相似的各種習性,例如她們無法用兩隻腳站立,只會四肢爬行,而且跑起來非常迅速,有時連狗都追不上,鼻子也特別敏銳,白天大都喜歡睡覺,晚上則精神奕奕,而且每天晚上都要定時(在十時、凌晨一點和三點)嚎叫三次,以便與郊區的狼群相呼應,她們眼光非常銳利,能在黑暗中看見各種物品,吃東西或喝水時完全与狗一樣,只用舌頭舔食,而且年齡較大的伽瑪大,喜歡吃生肉,對於腐肉尤感興趣,有一次在庭園中發現一隻死雞,竟然咬著死雞跑到森林中加以生食,回來時嘴邊沾滿了雞血和雞毛。平時看到雞時也常有加以追逐和咬死的習慣和衝動。天氣變熱時,這些狼童就伸出舌頭像狗一般的喘氣,她們的肩膀異常寬大,身體很強壯,下肢呈彎曲狀,一聽到聲音就立即豎起耳朵,生氣時就像狗一般發出低沉的吠聲,如果看到有陌生人接近,則露出尖銳的牙齒,並發出吠聲加以警告。由於她們長期生長在野狼的環境中,缺乏人類的教養,因此事後的教學極為困難,尤其是狼&# 22899;,回到文明社會後的第二年才學會第一句話「水」,四年之後也才只學會了六句話,直到十七歲那一年因患尿毒症死亡時,前後訓練十年也只學會了四十五個單字而已,然而小狼女由於年紀較小,學習能力反而較佳,教育兩個月之後便學會了同樣的一個單字「水」。由此可見,一個人的生活習慣以及智慧能力,主要還是受到後天生活環境的影響最大,因此一個人所以會成為一個「人」,所以會說什麼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舉止,甚至思想觀念,幾乎全然都在幼年的發育期間所逐漸塑造和薰陶而成的。近年來許多心理學家發現,為什麼小雞或小鴨出生後能夠永遠追隨它們的母親,小鳥得什麼能夠正確辨認自己的母鳥而不會看錯「鳥」,其主要的原因乃是因為動物在出生後這段期間(大約在一週內)記憶能力特別強,對於所見所聞的一切均能清晰而完整的加以記憶,而且保持終身難忘,此即所謂銘印的作用(imprinting)。由上述的幾個實例,我們便不難體認一個人的幼年時期是如何的需要教育和訓練。


(7)德國卡爾維德的實驗報告。一八一八年德國有一位牧師卡爾維德(Karl-Witte)曾經寫了一本書「卡爾維特的教育」,書中詳細描述他自己如何將一個資質平庸的兒子作有計劃的訓練,終於使他長大後成為一位人人稱羨的天才,他由於始終堅信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教育,而不是先天 ;資質或天賦才能,能夠影響兒童成為英才或庸才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天賦的多少,而在於出生後至五、六歲期間的教育如何......一個普通資質的嬰兒,若能給予良好的教育,一定也可以成為極優秀的人!」他結婚後不久生了一個孩子,可惜活不到四個月就去世,一八○○年他又生了第二個孩子,他就替他取了一個與自己完全相同的名字-卡爾維德,這個孩子由於反應很遲鈍,因此,大家都擔心他的資質並不優秀,然而這位牧師並不氣餒,而且毫不猶豫的從事「語言教學法」的實驗。他發現嬰兒能夠看見東西之後,便把手指放在他的眼前加以幌動,等嬰兒的視線跟手指移動時,就以標準的德語說:「手指、手指。」而且反覆說明幾次,此外他又繼續教他身體上的各種器官以及他身邊各種物品的名稱,結果在耐心的教導之下,這個大家起先懷疑是白痴的孩子,不久竟然都能了解這些名稱的意義。此外,牧師還經常帶他到野外觀察各種大自然的事物,並且告訴他這些花草樹木、橋樑河流、鳥獸動物等等一切所見所聞的事物。而且只要有疑問都讓他自由發問,有意見也盡量使其充分表達。為了培養兒童良好的氣質和道德的觀念,他們夫婦在家庭中都盡量不說粗魯、憤怒或爭吵的談話,並且隨時表現高尚文雅、端莊有禮的舉止,以便給予孩子最佳的榜樣。他表示:「我在家中絕不放置任何粗俗、低級的東西...每個房間的傢俱都經過慎重的考慮和選擇,牆上的圖畫色調極優美。」「如果卡爾不喜歡吃某種食物,我們並不勉強他......我們夫婦沒有偏食的習慣,所以能給他良好的榜樣。」「我們也告訴他,克制慾望 ;是必須的。」「不能對孩子太寬大,尤其是當他做壞事時,一定要教導和糾正。」「只要卡爾的動機是正當的,他的任何質疑我們都不加以禁止,並且在可能的範圍,我們都會給他答覆。」「卡爾最喜歡欣賞繪畫,所以我們就買了許多畫冊給他看,也說明給他聽,然後要他說明一遍冊的內容。」「我並沒有教他寫字,等到他想學寫字時才教他。」「每天用功的時間只有十五分鐘,在這期間務必要他集中心力和注意,所以卡爾在用功時都能專心一意,而變得很喜歡這段學習的時間。」為了訓練孩子的語文能力和記憶力,牧師常講故事或唸書給他聽,講完後還要求孩子重覆說一遍,由於這種不斷訓練的結果,卡爾在五歲時,就居然學會了三萬個單字,而一般的孩子在五歲時平均只學會兩千零七十二個單字(根據美國史密斯女士的調查統計)可見語彙的增加遠遠超出其他一般的兒童。為了刺激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牧師常唸故事書給他聽;但是常常在唸到一半的時候表示現在爸爸沒有空再唸,希望他自己去看,由於孩子很想把它看完,因此也就很熱心而自動的學習這些文字。此外,牧師又買了許多印有德文與拉丁文的字母以及○至九數目字的卡片,讓孩子學習,孩子會唸了,就要他唸給父母聽,如果唸對了,就加以誇獎一番,如果唸錯了,就多唸幾次給他聽,不到幾天,他就把這些字母和數字全背下來,接著就教他拼音及單字,到六歲時,他便學會流利的讀寫德文和拉丁文,牧師又教他法語,而且盡量以有趣的遊戲的方法來教他,不到一年,他就可以閱讀簡單的法文書籍,後來又教他義大利ਧ 1;,不到半年,就能看懂義文書籍,七歲開始學英文,也只費了三個月的時間,再學希臘文,一共費了六個月的時間,到了八歲,卡爾便已經能夠閱讀許多世界的名著。


這位牧師在教孩子語文時,絕不從文法開始,而是盡量讓孩子多看各種語文的書,譬如同樣是「伊索寓言」的故事書,就讓他看德文、義大利文、拉丁文、希臘文、英文等等不同的版本,而且他的教育也不止限於某一方面,除了文學之外,物理、化學、數學、自然科學也都同樣教他 ;學習。卡爾在九歲時參加大學入學考試及格,十歲便進入來比錫大學,後來轉至哥丁根大學,十二歲時寫了一本三角的書,次年出版,在這一年也取得了哲學博士的學位,十六歲時又得到法學博士學位,並且被任命為柏林大學教授,十八歲赴義大利研究法學及但丁文學,成為但丁權威。三十四歲時轉至哈雷大學,至八十三歲才去世。有些讀者可能認為卡爾從小就如此的用功,身體必定不甚健康,童年必定不會很快樂,然而事實並不如此,他十歲那年,德國名詩人與語言學家海涅(Heinrich Heine, 1791-1856)曾經加以測驗,發現卡爾不僅是個驚文的語文奇才,而且精神愉快,身體也很健康。因此可以說是一個身心發展非常健全的孩子,並不因為用功過度而有失常的現象。 


(8)由世界一些優秀民族成就,原因的探討,也可以證明「強調幼年的教育,將來才能有輝煌的成就」。在日本有一位猶太人寫了一本書,書名是「猶太人的教育」,作者在書中說明了猶太人如何培養天才的秘訣。猶太人目前散佈世界的人口總共只有一千六百萬人,比我們台灣人口還要少,然而他們歷年來榮獲國際公認最具權威的諾貝爾獎,卻佔全部得獎人的百分之三十二之多,為其他各民族之冠!目前猶太人移居美國的人口約有六百八十萬人,在比例上僅佔全美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二,然而在美國大學攻讀博士的猶太人,目前竟然佔全部博士班學生總人數 ;的百分之二十九,而美國著名的大學中,猶太籍的教授竟然占了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比例,這種傑出的表現,著實令人不勝驚訝!為什麼猶太人的成就能夠如此的傑出呢?主要的原因很可能與他們特別重視家庭教育與早期的幼年訓練有極為密切的關係,一般猶太人的孩子從三歲起就õ 17;須接受文字的教育,而且不管這些文字的內容兒童是否能夠了解,都必須不斷反覆加以背誦和學習,此外,猶太人的父母不是每天經常跟嬰兒說話,就是播放音樂給嬰兒欣賞,或由父母輪流唱歌給嬰兒聽,他們時常在嬰兒的搖籃或床邊四周掛著許多圖畫,使嬰兒能夠經常觀看,並且常常更換這些圖畫,以便刺激他們認知的能力。由於猶太人如此普遍的重視幼兒教育,因此他們的孩子大都能夠奠定未來學習的良好基礎,難怪長大之後也就人才輩出。


除了猶太民族之外,古代的希臘也出現了不少震古鑠今的著名人物,例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阿基米德、畢達格拉斯......等等,然而雅典的人口在全盛時期也不過是五十萬人而已,而且五分之四都是奴隸,自由民不過僅僅十萬人而已,然而為什麼他們也會孕育出那麼多的曠世奇才呢?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主要還是得力於他們非常重視幼年教育的習俗,他們認為小孩最遲在三歲之前一定要接受教 育,不僅要學會閱讀,而且還要學會寫字、說話和音樂,因為這些都是充實內在美的必備條件,與體操運動鍛鍊體醜的外在美一樣的重要。由於過去特別強調幼年時期的認知教育,因此也就培育了不少的人才。我國古代也有類似的風尚,孩子從小便要背誦許多經典詩文,因此也產生了許;多博學的大儒,不過自民國以後,西風東漸,重視兒童個性的心理學發達之後,國人便不再強調幼年時期的訓練,結果與後來的希臘一樣,不僅國語文程度一落千丈,而且在科學、藝術,及文化道德方面均缺乏深具創意的偉大人物,這實在是一種值得吾人深思猛省的一個教訓。


蘇俄一向都被視為一個農業國家,工業與教育一般都被視為比較落後,然而事實上並不盡然,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目前它的戰略武器之性能,與美國相比幾乎都有過而無不及的現象,因此他們的科技也大都居於領先的地位。事實上這也是他們重視教育的結果 ;。例如根據最近的統計,他們高中學生修習微積分的共有五百萬人,而美國高中生唸微積分的只有十萬五千人。此外蘇俄的教育家古兒布士卡雅曾說:「教育需從出生那一天就開始,最重要的是學前時期的訓練。」另一位教育家馬卡列因克也表示:「五歲前的教育最重要,人類教育的全部過程中九成均在此。」蘇俄就學年齡雖然是七歲,然而托兒所和幼椎園卻非常富有彈性,凡是出生後兩個月至七歲的各種年齡之幼童均可以入學,學習的教材程度也很高,而且幼稚園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那就是一律使用英語來教學,由此可見其刻意培養下一代的用心昭然若揭。


在美國方面,近來對於學前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轉變,例如在一九二○年代,幼稚園只是重視幼兒身體的保健和生活習慣的養成,到了一九四○年代便改為重視培養幼兒的社會性和情緒方面健全的發展,然而到了一九六○年代,卻同時重視社會、情緒、知覺、認知與語言方面力求均衡的發展。一九六五年詹遜總統還訂定了一個著名的幼兒頭腦開發計劃(Head Start Project),以便大力提高少數民族的兒童閱讀和寫字的能力,以提高他們的學業程度。此外還動用大量的經費拍攝精心設計的電視教育影片「芝麻街」(Sesame Street)每天播出半小時,使學齡前的幼兒也能獲得非常良好的教育,近來有不少學者更進一步強調,最有效的教育應該從零歲開始,這些學者除了前述的格林都曼之外,哈佛大學的懷特博士也曾經表示:「目前美國有許多教育研究者,包括我自己在內,都已經承認,教育工作應該是從誕 ;生之後便要開始。」「過去幾千年來教育家努力的對象主要都是集中在六歲至十六歲的孩子身上,可是現在世界上的教育家已經明白,教育必須從出生後開始,因此相信今後的十五年內,全世界的教育將產生極大的變化。」由於不斷的強調這種幼年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許多父母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下,紛紛將子女送往各地這類的訓練機關接受訓練,以便大量提高智慧、語言、數學、藝術、體能或運動技巧方面的能力,有些父母為了能夠自行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本身也不惜花費十分昂貴的代價,親自參加有關培養「超級嬰兒」的講習會,面對  6889;一股熱潮,哈佛大學的小兒科專家布禮澤頓(T. B.Brazelton)不得不感慨的說:「今天的美國,每一個人都想養一個最聰明的孩子,而不再培養最能適應、也最幸福的兒童。」


(9)格林都曼的研究和結論:在所有主張開發幼兒智力和潛能的學者當中,最為著名的乃是美國的格林都曼博士,由於二十幾年前有一位母親帶著一個腦部有嚴重障礙,到了三歲還不會走路和說話的女孩來請他指導,後來這位母親在他的指示下買了一些初級英文字母課本,並教這一女孩閱讀,結果竟然出現奇蹟,很快就學會閱讀,到了六歲時竟然具備了六年級的閱讀程度,這一件事給予都曼極大的啟示,既然嚴重腦傷的孩子都能夠在短短的兩年半中由指導閱讀而超越其他常態的兒童,那麼正常的兒童如果接受同樣的指導,相信也可以收到驚人的效果,因此他便 ;組織一個龐大的研究團體,成員包括醫生、教育家、腦外科醫生、兒童心理學家、幼兒能力開發專家等等,經過二十幾年的深入探討研究之後,終於獲得下列一些驚人的結論:


[1]、幼兒從兩歲開始就有閱讀的能力,而且越接近零歲,學習語言能力也就愈強,甚至還不會說話的一歲幼兒也有閱讀的能力。


[2]、幼兒具有強烈的閱讀慾望以及學習的慾望,如果父母不加以限制,則到六歲入學前,他們便可能具備極為豐富的知識,這些知識的總量有時往往要超過以後一生所學的全部。


[3]、幼兒時期乃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喜歡學習的階段,然而這種求知慾卻往往不幸被父母成人所扼殺。


[4]、只有幼兒才能具備魔術般的吸收能力。因此由出生到八歲的這段期間乃是最重要的時期,八歲之後便要走下坡,而對學習最具關鍵的時期是一歲到五歲,這時候縱然一次學習五國語言也不會感到困難。


[5]、父母應該提供兒童學習大量知識的機會,可惜一般的成人往往低估兒童的能力,因此所給予的大都是無法滿足兒童興趣和能力的不適當材料。


[6]、八歲以前所學習的知識經驗印象最為深刻,可以終身難忘。


[7]、學習的能力是年齡愈高,能力愈低,呈現逐年遞減的現象。


[8]、如果注意指導,一個兩歲一個月大的幼兒,可以達到一般七歲兒童的閱讀能力。


[9]、閱讀書籍能夠促進腦神經的發達,而且完全不會有不良的後果。


[10]、凡是優秀的天才,大都在年幼時便具備了良好的閱讀能力,因此從小便應該盡量訓練其閱讀能力,將來才可能成為傑出的人才。


[11]、限制了幼兒的閱讀能力,等於是在限制其智力的發展,相反的,培養其閱讀的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智能測驗的成績。


[12]、要使腦部發展,目前最主要,也最具挑戰性的工作,就是提早教文字,因為這是能改變個人,也能改變世界的一種革命性的教育方式。


在十年前有一位非常轟動的韓國神童,名叫金恩榮(Kim Ung Yong),三歲便能解答高等數學的問題;並開始學習微積分,而且能寫能講中、韓、英、德四國語文,甚至還出版了一本詩集「問天星」。一九六七年曾應邀在日本東京電視台接受訪問。他的表現不僅使提出問題的大學教授大為驚訝,而且能夠即席寫出一首英文詩,為萬千的觀眾嘆為觀止。然而他這種非凡的成就一部分也是由於早年的訓練而來的,他的父母都是韓國的大學教授,他生後八個月,就每天教他漢字(中文),起先是一天一字,然後一天兩字、三字,到後來六十張漢字卡片兩天內就完全記得,三歲時,不論什麼書籍都會閱讀,而且能夠了解,七歲便考進 ;美國大學,到美國讀書。除此之外,美國士多娜夫人的孩子十歲也考上大學,英國吉姆斯參森教授的兩個孩子,一個十歲,一個十二歲,也同時都考上英國的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西迪士教授的孩子也在十一歲時就進入哈佛大學,這些孩子所以能夠成為天才或神童,事實上都不是偶然的,他們都是幼年時代接受特殊訓練的結果,因此杜曼博士有機會都建議父母,如果想要節省以後教育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應該儘早教孩子閱讀文字,最好由二歲甚至一歲、或十個月就開始,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10)目前有不少的實驗可以證明,如果對於幼兒能夠加以刻意的訓練,則其智商可以大幅度的獲得提高。其中非常著名的一個,便是美國威斯康新大學的一群心理學家在米路瓦基(Milwaukee)的貧民區所作的實驗,這一個地區的居民一向以智能不足者居多,他們選擇了母親的智商低於七十 ;五的嬰兒四十個,然後分成兩組,其中一組的二十個嬰兒作控倒組,不作任何特別的指導,而另一組的二十個嬰兒則全部安置在環境優異的特殊托兒中心,這些嬰兒從三個月開始便分別接受語言及數學課程的訓練,以及其他各種有利於認知發展的刺激,如此繼續到將近小學的時候,發現他們的智商平均竟然高達一百二十四,最低的也達到一百,而且沒有一個是屬於低能的,而另外二十個沒經特殊訓練的控制組的兒童,到達小學的時候,其智商平均僅為八十五,而且百分之六十均被診斷為智能不足兒童,可見良好的刺激環境是何等的重要。


另外一個有趣的實驗乃是日本一位學者伏見猛彌先生,他在東京飯田橋教育中心設立了一所專門發展兒童智能的訓練班,他曾經作過統計,在他班上受過教育的兒童一共有一百零二人,剛入學時這些兒童的平均智商是一三四點一,一年後平均智商是一五一點一,平均提高了智商達十 ;七之多。而其中二十五人在參加時平均智商是一三二點六,兩年後平均智商是一六二點九,平均提高智商達三十點三之多。他說:「我們調查本班許多兒童的結果,發現智能發展最快的是兩、三歲就來入學的幼兒,其次是四、五歲的兒童,如果是小學生,他們智商的發展就明顯的呈現;緩慢的現象。」由這些調查研究結果,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一個人的智商是可能加以提高或發展的。過去心理學上一致認為智商極為固定不易變化,事實上並不十分正確,因為由上述的一些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六歲以前智商不僅可以變化,而且愈是接近零歲,其變化的可能性也就愈大。因此這種現象似乎已經成為難以否認的事實。


 (三)給一般父母的建議一代;結論


1、幼兒時期的教育為孩子一生成敗的主要關鍵,因此千萬不要加以忽視。英國政府在一九七二年發表了教育白皮書,強調四歲或五歲才開始的兒童教育已經太遲,假如不加強三歲前的教育,就無法保證兒童前途的發展,便是最好的證明。


2、父母或保姆老師應當發揮愛心注意教育年幼的兒童,而且經常在行為舉止談吐方面給予兒童最好的榜樣,講話時要說最標準的發音、最優雅的措詞,而且表現最高尚的儀態,最道德的行為,以及最良好的習慣,如果能夠這樣經常以身作則,則長期薰陶的結果,兒童必然可以在無形中潛移默化,得到最佳的教養。


3、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應該每天撥一些時間陪孩子、跟孩子談話、說故事給孩子聽,與孩子一齊看故事書,指導他盡量認字,或帶孩子到外面郊區與大自然多接觸,讓他認識環境中的各種事物的名稱和原理,並鼓勵他多發問、多討論,以充實寶貴的生活經驗。


4、教兒童多認國字,注音符號、數目字或外國字母,而且以遊戲和比賽的方式來學習,注意一定要用稱讚和鼓勵的方式來指導兒童學習,絕對不可使用威嚇的方式來強迫兒童學習,否則兒童一旦對學習感到畏懼或痛苦,則不僅將前功盡棄,而且還可能弄巧成拙,嚴重的影響其身心正常的發展,因此千萬不要過分勉強兒童學習,每次時間不要太長,而且成人一旦看到兒童已有不耐煩或無法維持注意力的時候,就應該立即停止練習。切記!!切記!!


5、如果向幼兒教學認識字或符號,應該注意重複練習,而且每一種都應該複習二十次以上,才能變為潛意識,才能成為將來進一步學習的有效基礎,因此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很快就想看到成果。反之必須要有相當的恒心和耐力。父母必須了解,如果能夠發揮耐心加以教導,則將來一旦經驗充足,機緣成熟,他們自然便會「脫胎換骨」,蛻變成為智能非凡的英才。總之,父母必須要有耐心,不要淺嚐輒止,將來才能成功。


6、父母必須早日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因為語言能力乃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和最有利的工具,語言能力的高低與智力測驗的成績關係極為密切,語言能力愈高將來大都能夠學得更多、更快,而且不管做什麼事都比較容易成功,因此父母應該與兒童多講話、讓他多聽、多說、多學外國語文,而且買大量的故事書或卡片給他看,並教他認字以便奠定未來成功的基礎,但不必教他寫字。因為許多專家都認為應該等到入小學以後,肌肉控制能力較純熟時才開始學寫字比較適當。


7、對於幼兒除了應該注意語文的教學之外,同時還應該讓兒童多欣賞優美的音樂或旋律,尤其是古典的、高尚的名曲或交響樂,(不要誤認幼兒只喜歡簡單的兒歌,如果一開始便讓其欣賞古典名曲,他們也會跟成人一樣感到喜愛的。)同時也要讓他們多欣賞美妙的圖畫或美術作品,如此才能使大腦的發展獲得平衡,而且還可以達到相互促進的功效。因為根據目前學者的研究,右腦是屬於感性的腦(音樂腦)主要是主掌直覺和感性的印象之「輸入」,包括音樂、聲音、圖畫、圖型、影像等等非語言性的觀念及其發展。而左腦是屬於論理的腦(言語腦),它的功 ;能主要在發展語言、文字、記號、分析、計算、理解、判斷、總合等等方面能力。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同時注意左腦與大腦的均衡發展,不僅可以改進兒童個性的發展和性情的陶冶,而且還可以透過這些教材彼此的影響而提昇學習的效果。


8、父母或教師應該了解,幼兒的教育與成人的教育方式並不相同,目前有些專家發現六歲以前大腦所發出的腦波大都為阿法波(α波),每秒波動數為八到十四菲爾),這種強烈的腦波能夠幫助兒童學習新事物、而且能夠直覺的、全盤的加以吸收,因此這時期的記憶能力可以說最為發達。如果這段期間移居國外,可以學得與外國孩子一模一樣的發音和語調,學習的效果也可以說是事半功倍,最為理想。(莫札特所以三歲就會彈鋼琴,主要還是出生後就不斷的聽他大幾歲的姊姊經常練習彈奏名曲,因此自小聽多了自然就牢牢記住這些曲子,所以「音樂世家」(和其他世家也一樣)最易培育傑出的英才,其理由也在此。)至於六歲之後,由於大腦所發出的腦波主要乃是貝大波(β波,每秒約為十四到三十菲爾),這種腦波主要在幫助判斷和推理,而本身並無學習的能力,因此六歲以後的學習主要都是有意識的學習,而且大都屬於推理性的記憶,因此在學習時均須逐項的加以認知,然後再設法加以記憶,因此記憶能力與六歲以前所特有的直覺性記憶相較,自然相差甚大,這就是為什麼長大後再學外國文或記詩歌,總是覺得事倍功半,效果不彰,其理由便在此。因此小學以後屬於說理和推論的教學方式並不適用於學前階段的幼稚園。對於幼兒,我們必須注意使用直覺性和感性的教學方式,讓幼兒明瞭了這些教材所代表的意義之後便直接去記憶,然而如果要教他們目前還難以體會的詩詞之類的教材,則不必過份強調兒童事先必須完全了解其中的內容或意義,他們只要牢記了這些材料,則將來長大經驗成熟;之後,便自然會加以領悟和貫通的。


9、幼兒教育之父福碌貝爾曾經說:「國民的命運決定於母親的手中,而不是在於政治家,因此我們需要努力啟發人類的教師-母親。」此外,西諺云:「偉人的後面必定有一位偉大的母親。」這些名言都明顯的強調一個事實,一個孩子將來能否成功,能否出人頭地,成為非凡的人物,其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於母親如何加以教養和培育,因此為了自己下一代的前途,並為社會國家培養有用的人才,希望天下每一位父母都能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果真如此,則兒童幸甚,社會幸甚! 


        馬來西亞多元文化教育工作者


                  張亞喜先生    72-2,JALAN ARAB,84000 MUAR JOHOR,MALAYSIA


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后謙讀經班96年10,11月生活花絮


10月份的大事,是帶著小朋友去參加小狀元會考。一年一度的大盛事,讓家長們十分重視,我們藉著這一份榮耀給孩子們一個慰勞和鼓勵。也希望藉由讀經,能讓經典和文化得以傳承,淵遠流長!


大膽玩,不怕髒!美術班的老師總是有大膽的創意,讓孩子用簡單的工具做出驚艷的作品。一支筆劃出萬聖節的頑皮熱鬧氣氛,水彩和白膠也抺出孩子們心目中的天空和大地。看孩子們成果展出作品,真讓家長們不敢相信,開發出孩子的潛能,會是這麼的多采多姿~


論語讀書會也在10月份開始了!至今已經上了10堂課的家長們,從聽不懂到能夠發表感言,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成長!誰說大人讀論語沒有用,來看看我們讀書會的成員們,大家的生活可是已經具足了反省及改善的能力了。要讓我們的週遭的生活更美好嗎?一起來參加讀書會吧,您一定會有收獲的!(謝謝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鄭執行長的護持,每次大老遠的從華山書院趕過來,深夜還要趕回新店,真是辛苦您了!謝謝您讓我們大家有所長進~)


最後,大家都看到照片了吧!我們一起祝逸蓁,家宏和芷羚生日快樂吧!


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

秋天的童話-----天使的抉擇

在一場為心智障礙兒童學校募款的餐會上,一位父親在台上真情流露的分享,讓在場所有與會者終身難忘。

這位父親,先是稱讚並感謝學校及老師們的付出,接著,他提出了一個深藏心中已久的問題:「上帝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我的孩子尚恩卻不能像其他正常小孩一樣,自由快樂的學習;他的理解力遠不如人。我想問上帝:在我孩子身上,祂到底有什麼計畫?」

全場鴉雀無聲。

這位父親接著說:「我相信,上帝既然將尚恩這樣的孩子帶來世上,祂奇妙的計畫就可能實現 ——這端看人們如何對待尚恩這樣的孩子而定。」

他說了以下的這個故事:尚恩和他的父親,有一日經過一座公園。

他們看見有幾個尚恩認識的孩子,正在那兒打棒球。尚恩問他的爸爸:「你覺得他們肯讓我一起玩嗎?」

尚恩的爸爸心裡知道,這些孩子們不希望尚恩加入自己這一隊。

然而他明白,如果他們能恩准尚恩一起玩棒球,尚恩會是何等開心!

於是他走進場上,靦腆的向其中一個孩子詢問,是否可以讓尚恩加入他們。

這個孩子徵詢了隊友的意見,但是卻沒什麼回應。

於是他自作主張說:「我們已經輸了六分,現在是第八局,我想,也許他可以在第九局上場打擊。」

八局下半,尚恩這一隊得了些分數,但是還是落後三分。

九局上半,尚恩戴上棒球手套,負責防守外野。

雖然沒有任何一球飛向他所站立的地方,但他仍然興奮的不得了!

他笑的合不攏嘴,拚命向坐在老遠的父親揮手。

到了九局下半,尚恩這隊又得分了。

兩人出局,一人在壘,接下來剛好該輪到尚恩上場打擊。

就在這個勝負的關鍵時刻,尚恩這一隊真的肯放棄贏球的機會,讓他出場打擊嗎?

意外的是,他們真的派尚恩上場了。

每個人都知道,要尚恩擊出安打,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他連球棒正確的握法都搞不清楚,更別說是擊中來球了。

然而,當尚恩站上打擊板,對方的投手竟然向前了走了好幾步,並輕輕的將球投向尚恩,好讓他至少可以打到球。

尚恩努力揮棒,擊出一個投手前的滾地球;投手檢起這個滾地球,明明可以輕鬆將尚恩刺殺在一壘之前——尚恩一出局,比賽就會結束,對方可說是贏定了!

然而,這位投手卻在撿起了球之後,將球高高的丟向離一壘手有一段距離的右外野,這時每個人都大聲的喊著:「尚恩,跑!跑!跑到一壘!」

尚恩這輩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上過一壘。

他撲倒在一壘壘包上,睜大了眼睛,一臉不敢置信的樣子。

孩子們又開始喊了:「尚恩,跑!跑!跑向二壘!」

當尚恩徘徊在一壘壘包上的時候,右外野手已經接到了球。

他大可以把球投給二壘手,將尚恩刺殺在二壘之前。

但右外野手顯然瞭解投手的用意,所以他乾脆把球丟的老高,飛向三壘手的頭上。

這時原來在壘上的其他跑者,已經迫不及待的奔回本壘得分。

當尚恩站上二壘時,對方的游擊手竟然跑向他,引導他跑向三壘。

他大聲喊著:「快!快!跑到三壘!」

當尚恩跑向三壘時,兩隊的孩子們都興奮的尖叫著:「尚恩!快跑回本壘!」

尚恩跑向本壘。

當他踏上本壘壘包的時候,全場歡聲雷動。

他的隊友們給他英雄式的歡迎和擁抱,因為他擊出了再見安打,並且為自己這隊贏得了勝利。

「那一日,」站在台上致詞的父親,眼淚不斷滑下面頰,他輕聲說道:「這兩隊天使們幫助了上帝,實現了祂在尚恩身上的奇妙完美計畫。」

因為有尚恩這樣的天使,讓孩子們學習到愛與犧牲的功課;因為有這兩隊合作無間的天使,讓尚恩終於知道:人性也有純真而美麗的一面。

我們在人生中,面對過無數次抉擇的機會,有時不僅僅是選擇世俗的成敗輸贏而已。

即使是一抹微笑,一聲問候,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互動,上帝都給予我們抉擇的契機:我們是否在別人身上看到,上帝那奇妙無比的計畫?我們是否選擇成為上帝實現那奇妙計畫的一部分?

秋意漸濃,寒意也漸重。社會上的紛紛擾擾,讓人心頭找不到溫暖的倚靠。

但我總相信:在秋天的童話裡,太陽的微笑,戰勝了北風的狂傲;真愛的燭光,融化了仇恨的冰霜。

端看我們願不願意,成為那個在漫漫長夜裡點燈的人。


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

尊嚴//李家同

【聯合報╱李家同】(2007.08.09 04:19 am)

老楊是我們銀行裡的首席分析師。在總經理要做重大決定以前,老楊一定要給總經理作一個相當徹底的分析。分析永遠在於這個決定的得和失。所謂得,當然是可能的得,所謂失,也當然是可能的失。老楊在分析的時候,會用很多數學,可是他在做報告的時候,卻不會強調數學,而用非常直觀的方法來解釋他的分析。

為什麼他的分析一直受到重視,主要的原因在於他的資料非常正確而完整。如果我們要在某個地點設立分行,老楊一定會知道這個地區居民的收入、職業等等。我們有時會奇怪老楊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得到資料,據他說,他其實是用抽樣調查的方法


據我所知,他的統計學學得非常好,這使得他的資料得以非常完整。因為老楊常常要收集資料,他
養成了隨時隨地觀察的習慣

有一次,我們在一家百貨公司一樓的咖啡館喝咖啡,一個小時下來,他告訴了我這百貨公司情況不妙,因為提袋率太低了。果真不久,這家百貨公司傳出了財務危機的消息更有一次,我們一齊到國外出公差,他又表演了一手,他猜那個城市的收入是多少,事後查證,他的確猜得很準。據他說,他是看街上汽車的牌子以後估算出來的。


老楊一直是一個很快樂的人,這也很自然。他的工作得心應手,薪水非常高,他從來沒有感到什麼壓力,因為他僅僅負責分析而已。最後決策的決定總是別人做的。何況他的分析向來非常有用。前一陣子,老楊忽然顯得有點心情不好。


他過去很喜歡講笑話,現在比較少講了。有人和他聊天,他也會發呆,好像沒有聽到你在講什麼。有一天我到他的辦公室去找他,談完公事以後,忽然發現他的牆上掛了一個鏡框,框內只有一張白紙,紙上寫了阿拉伯字的六十八,這個數字代表什麼呢?

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老楊看出了我的困惑,他立刻叫我不要離開,他要解釋給我聽是怎麼一回事。他說前些日子,他到印度去出差。住在一家旅館裡,他住的房間有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街景,他注意到對街有一個小乞丐,來來回回地向行人求乞。


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他開始計算平均這個小乞丐在經過多少次求乞以後,可以得到一次反應,因為絕大多數的路人是不理會他的,一個小時以後,他得到了答案,這個小
乞丐平均要乞討六十八次以後,才有一次成功

老楊得到了這個答案,心中難過至極。因為他這一下可以完完全全地瞭解做小乞丐的滋味了。他想,
如果我每次求職,要寫六十八封求職信,才會有一封回應,已經非常沮喪了,這位小乞丐卻終其一生,都要在街上向人乞討。

老楊想,這種生活,他一天都受不了,如果要過幾十年如此沒有尊嚴的生活,他是無法想像的。老楊當天晚上睡不著覺,他想起有人用數羊來使自己入眠,因此他就數起羊來,可是他每次數到六十七,就數不下去了。六十八忽然變成了一個永遠不能到達的境界。他從頭再來,依然到不了六十八。所以老楊在床上醒了好久,才能入睡。


老楊的經驗使他覺得人人都應當在平時就假設自己是一個小乞丐,因為唯有這樣才能體會到乞丐沒有尊嚴的痛苦 。他的兒子才參加飢餓三十回來。老楊卻告訴他,他應該虛擬實境,假設自己是一個乞丐。他的兒子試了一次,發現做乞丐的痛苦並不在於感到飢餓,而是感到個人毫無尊嚴可言

老楊已經不能去豪華飯店吃飯了。對於任何奢侈的東西,他都失去了興趣。他常常去一家專門照顧窮苦老人的單位做義工,有人曾經看到過他做義工的情形。有一位同事說他從未看過這種態度的義工,我問他是怎麼一種態度,他想了半天,最後結結巴巴地說,
老楊不是普通地在做義工服務而已,他是在侍奉

我懂得這是因為老楊知道
窮人最需要的不是麵包而已,而是尊嚴 。老楊當義工時的態度,無非是要使窮人感到尊嚴。

自從老楊開始侍奉窮人以後,他自掏腰包改善了很多設備。老人吃飯的碗換成了比較好看的磁碗,是淡藍色的,茶具也換了。


最使老人感到高興的是新的床單和被套。我們通常會說我們應該同情窮人,要對窮人有慈悲心。老楊顯然在告訴我們,
我們該尊敬窮人 因為他們最缺乏的就是別人對他的尊敬。這種想法,來自一個數字:六十八
 
老楊常常強調數據的重要性

他是對的,因為這個數字改變了他的一生。

_________ NOD32 2591 (20071030) Information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