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讀書人的志向

讀書人的志向 / 劉敬謙


20170616 台灣后謙書院 


今天說一個孔子的故事,孔子在陳蔡絕糧時,有一段師生的對話,很洽當的為[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下一個註腳。分享給各位朋友。 


孔子離開了衛國正要前往楚國,當來到陳國與蔡國之間時,遭到陳、蔡兩國所派出兵卒將孔子攔阻在路途中。


孔子和眾弟子沒有辦法繼續前行,以致在當地絕糧七日。當時不但與外面無法聯絡,就連粗劣的食物都不夠充饑,隨從很多弟子為此感到憂慮,生氣,甚至餓到了生病。然而此時,孔子卻絲毫不受影響的續繼講習授業,弦歌不斷。 


一日,夫子將子路召過來問道:「《詩經》上說:『不是野牛也不是老虎,總是沿著空曠的原野在走。』難道我所堅守的大道錯了嗎?為什麼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呢?」 (原文: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乎,奚為至於此?) 


子路聽了夫子一問,怯怯的回答:「有德的君子是不會困乏的,今天這樣子,或許是夫子的道還未達到仁的境界吧?所以別人才不信任我們啊;或者,是夫子還的道未達到智慧的境界吧?所以別人才不讓我們前進。我以前聽夫子說過:『為善之人,老天必定報之以福,為惡之人,老天必定報之以禍。』現在夫子長久累積德行,心懷仁義,已經力行很久了,卻為何還會處於如此困窘的地步呢?」 


孔子聽了子路的疑惑,便為子路開解說道:「子路啊,你還沒有認識到呢。且讓我來告訴你:你如果以為仁愛之人必能獲得信任,那麼伯夷、叔齊就不會餓死在首陽山了;如果你以為有智慧的人必定會為諸侯所用,那麼王子比干就不會被剖心而死了;如果你以為忠誠之士必定得到好報,那麼關龍逢就不會遭到刑戮了;如果你以為直言勸諫,他人必定聽從,那麼伍子胥也不會被賜死了。由此看來,一個人能否遇到良好機緣,是時機的問題;一個人賢與不肖,則是他的才能問題。君子博學且有甚深的謀略,但是懷才不遇的卻大有人在,豈僅僅只有我一人呢?而且芝草幽蘭生於深林之中,并不會因為沒有人欣賞就不散發芬芳;君子修身養性,成就道德學問,也不會因為窮困而改變節操。盡力而為是人的本分,生死富貴是命運的安排。因此,晉國公子重耳有建立霸業的思想,是因為被衛國與曹國羞辱。越王句踐有建立霸業的思想,是因為會稽之圍。故身處下位無懮無慮之人,心思不會太遠大;對待自己沒有什麼目標,好逸惡勞,志向不會深廣。如此,怎會曉得他將來結局如何呢?」子路聽了有所領會,於是向夫子辭謝而出。 



孔夫子便又召了子貢進來,像問子路一樣地問他。子貢說:「夫子您的大道至大至深,因此天下沒有地方可以容納夫子啊!夫子何不稍稍壓低一點標準呢?」


孔子聽了,說道:「子貢啊!一個好的農夫能種植莊稼,卻不一定能夠收獲;良工巧匠能制作精巧的器具,卻不一定能盡如人意。君子能夠修養道德,處理好政務,也不一定能被別人接受。如今我們不能修養道德,卻尋求容身之所,子貢啊,你的志向還不廣大,思慮還不夠深遠啊!」子貢聽後,也感到自己的不足,於是拜謝夫子而出。待顏回進來,孔子也像問前兩位一樣問他。


顏回說:「夫子的大道至大至深,天下沒有能夠容納之所;雖然如此,夫子還是盡力推行大道,這個世間不能用夫子,是諸侯的恥辱啊,夫子您有什麼問題呢?正是因為世間容納不下,方才顯出君子的本色啊。」


孔子聽了顏回的話,非常欣慰,感慨道:「有這樣一位學生,顏氏之子啊,假使你有很豐富的資產,我愿意輔佐你,幫你管理運用!」


(資料來源:大方廣—聖人故事) 





[教育]是就著人性的發展,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的一份良心事業。然而面對人性,每個人各有不同角度的解讀和認知。推廣兒童讀經教育的王財貴教授說:[只要了解人性,就著人性做合理的思考,去決定教育模式,就是一個有良心的老師(家長)了。] 


縱觀台灣當下的教育環境和條件,沉溺在一片(愛的教育)和(快樂學習)小確幸裡。我們的下一代,就這樣被這(無知的愛的教育)和(膚淺的快樂學習)給犧牲了。當下一般所謂(愛的教育)似乎就給孩子一個舒適且順其意的環境,所謂(快樂學習)似乎就是讓孩子有現學可以現賣的成就感的興趣與快樂。 


我是很替這樣的現象感到憂心的。這樣的(愛的教育)帶給孩子的沒有理想和志氣的人格個性,這樣的(快樂學習)帶給孩子的是膚淺的心靈和斲斷自主學習的庸俗教育。雖然偶爾有幾個成功的例子,但其十之八九的現實,是造成教育成效不理想根本原因。 


我認為,真正的(愛的教育),是給孩子是一個充實光輝,堅強篤定的道德人格,讓孩子有堅強的能力去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所謂(快樂學習),是給孩子一個深遠的吸收,廣博的學習,最後有高明的見識,讓孩子有智慧,困則可以獨善其身,達則可以兼善天下這種自由,自在,自然的大能力。 


人生有困難是必然,不是偶然。我們給下一代什麼能力去面對它呢?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弘毅,任重,道遠,以仁為己任,是一個知識份子應有的態度與責任。身為一個讀書人(知識份子)是應該有[君子固窮]的人格的,如果沒有篤定的意志,在人生遇到困難時就[窮斯濫矣],那教育的價值便不復存在,教育的成果便不能說是[成功]。以上借這個故事,和各位分享做教育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