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103年9月至今104年6月,劉老師把部分生活記錄的影片檔案剪接成半個小時的短片。從這半個小時的的影片裡,不難發現小朋友在讀經教育的薰陶之下的成長和進步。
在讀經教育領域裡,有不少家庭篤定的實踐了讀經教育一段時間之後(或許三年,或許五年,十年),不約而同的有了相同的見解,就是:【讀經教育理論真是先說後應啊!】不論是按照人類發展的歷程來做教育,還是三原則,四標準的法則,只要在親師無間的配合之下,潛心於讀經教育全程的規劃與實踐,日積月累之後,都會得到這樣的證實。
所以,王財貴教授常講:【真理不重複,錯誤就要重複。】劉老師也說:【讀經教育是實踐過後的明白,而不是盲目的跟隨流行。】
您還在對讀經教育三心二意嗎?請您再對讀經教育理論多做些功課,讓自己提升為教育專家,做孩子的教育部長~
**************************
我們爲什麽要提倡讀經?讀經的意義是什麽? 文 / 王財貴 博士
爲什麽非要提倡讀經,非要鼓勵選讀最有價值的書不可呢?因爲我們所說的“讀”,是“熟讀”的意思。人的生命有限,熟讀一些有高度價值的書,吾人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較輕便的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較迅速的啓迪自己的理性。而後對屬于應用性、專業性的學問,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并且眼界遠大,胸襟開闊,可以對人生的各項活動,作一較爲全面性較爲合理性的規劃與安排。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見識”,亦即現今所謂的“文化教養”。要啓發理性,開拓見識,陶養性情,除“讀經”外,恐怕别無切實可行之方。
所以,“讀經”教育的提倡,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在我們現代的社會裏,已刻不容緩。起初,“讀經”的新聞見報後,一位耕莘文教院七十幾歲的周弘道老神父特地來見我,對我說,他四十餘年來,時時想着如何挽救這個社會的文化,想不出一條路來,現在看到有人提倡“讀經”,他認爲這是唯一的有效之方。可見對自我文化的自覺與向往是不分年齡,不分宗教,甚至不分學派,不分政黨,不分經濟階層的。
不僅台灣地區需要提倡“讀經”,海外華僑社會,想要延續中國文化命脈,維護書香家世,也需要讓其子弟“讀經”。尤其如果大陸要在其開發經濟的同時,照顧到文化人心的恢複,最簡便有效的辦法,還是從現在起,給兒童“讀經”,二三十年之後,人心自然較爲敦厚,國家也有安邦濟民的大才可用。二十一世紀既已來臨,中國人的世紀即将展開,希望未來的中國人,真是一個有天地之心有生民之愛的民族,希望那時的中國,是一個真正的禮義之邦,而帶給世界真實的和平與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