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在家自學,我們在家裡上學!

孟母好不容易三遷到學校附近,讓孟子在耳濡目染下讀書,最後成為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在台灣,今年有六百一十六個小孩,被父母從學校裡拔出來,帶回家自行教育……

清晨三點的冬夜,台北市文山區的木新路上漆黑一片,多數人仍在睡夢中。有一戶人家的房間燈卻亮了,這是徐家兄弟的房間。兩人簡單漱洗,穿上外套,開始了一天的課程。 

徐淑航、徐淑鴻兩兄弟分別從國小四、五年級開始在家自學,現在已是國二、國三的學生。他們過著舊時代古人黎明即起的生活,家中沒有電視,每天晚上八點就寢,在凌晨三點起床,趁著早上記憶力好,複習功課到六點。七點半開始上「品德課」,一家人談論「怎樣的人格是良善的」、「一個人的學習態度該如何」、「學生該有的身分地位」。他們的老師是父親徐志田。 

台北內湖康寧國小附近社區內,這裡是花旗銀行資訊部副總裁吳建興的家。家裡七坪的大書房裡,是他一雙兒女的教室。他們通常會坐在各自書桌和電腦前,根據「媽媽老師」謝君苓排的一週進度表,以美式方式,自己管理學習時間。他們是最忙碌的自學小學生,與兩個國小、數個才藝班、共學團體、六個家庭、無限的網路世界互動,並且走遍南北台灣、每年飛往世界各地旅行一次,最遠曾到法國。 

台中SOGO百貨後面的中美街上,傳來《易經》乾卦的背誦聲:「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李亮儒在五分鐘背完《易經》乾卦一千零五十五個字。他是書法家之子,從三歲半起,隨著父親李傳樑讀經,現在每天讀經四小時。雖然才十二歲,但他已能熟背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易經、老子等中國古籍,現在正在研習五經。讀經的李亮儒,問父親問題和一般小孩不太一樣,有一次他問道:「若爸爸你在華容道,會不會放走曹操?」 

清晨三點起床念書的徐家兄弟、花旗銀行副總裁之子吳家姊弟、每天抄論語的李亮儒,他們都是放棄接受「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選擇在家自學的孩子。 

教育新制:八年前,台灣開始實行,目前全台超過六百名在家自學者 

自從民國五十七年台灣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到學校受教不但是權利,也是義務。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雖然有父母想在家自己教小孩,卻是不合法。於是,李曼麗等家長極力奔走,陳情書上寫著:「目前社會風氣敗壞,連帶校園風氣也是敗壞,已經嚴重影響到學齡兒童求學的環境。譬如,在小學裡充斥著電動玩具、金錢交易、暴力、勒索、結黨、炫耀、色情漫畫。我們極關心兒女成長是否健康正常,所以我們辭去工作,在家親自教養我們自v的兒女。」她們的陳情,換來台北市教育局在民國八十六年開放試辦在家自學。

民國八十八年,「國民教育法」鬆綁,允許在家自學。至今,估計全台有超過六百個在家自學的孩子。雖然這占所有學齡學生比率還不到一%,但每年申請在家自學的案件,成長率卻很可觀。根據非官方的「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統計,在家自學從去年的四百三十六件,到今年達六百一十六件,成長率達四一%。


2005-12-12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華山書院師資研習第202期成果表演 - 100年1月9日


華山書院師資研習第202期成果表演 - 100年1月9日

表演內容:

背誦 論語八佾第三(全),

   莊子逍遙遊(全),

   英文莎士比亞14行詩第47,48篇。

詳全文~
http://blog.xuite.net/arvin66/icsc/42094034


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華山書院師資研習第202期成果表演 - 100年1月9日

表演內容:


背誦 論語八佾第三(全),


   莊子逍遙遊(全),


   英文莎士比亞14行詩第47,48篇。









八佾第三



  1.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論語講要

  3.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講要

  4.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論語講要

  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論語講要

  6.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論語講要

  7.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講要

  8.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論語講要

  9.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論語講要

  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論語講要

  11.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論語講要

  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論語講要

  13.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論語講要

  14. 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論語講要

  15. 子入大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論語講要

  16.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論語講要

  17.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論語講要

  18.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論語講要

  19.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講要

  20.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講要

  21.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論語講要

  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論語講要

  23.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論語講要

  24.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論語講要

  25.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講要

  26.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莊子 逍遙遊第一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而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之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旡己,神人旡功,聖人旡名。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


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旡極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連叔曰:「其言謂何哉?」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疪癘而年穀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連叔曰:「然,瞽者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汝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礡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以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


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於機辟,死於岡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旡用,何不樹之於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旡害者,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莎士比亞14行詩


SONNET 47 

Betwixt mine eye and heart a league is took, 
And each doth good turns now unto the other: 
When that mine eye is famish'd for a look, 
Or heart in love with sighs himself doth smother, 
With my love's picture then my eye doth feast 
And to the painted banquet bids my heart; 
Another time mine eye is my heart's guest 
And in his thoughts of love doth share a part: 
So, either by thy picture or my love, 
Thyself away art resent still with me; 
For thou not farther than my thoughts canst move, 
And I am still with them and they with thee; 
Or, if they sleep, thy picture in my sight 
Awakes my heart to heart's and eye's delight. 




SONNET 48


How careful was I when I took my way, 
Each trifle under truest bars to thrust,
That to my use it might unused stay
From hands of falsehood, in sure wards of trust!
But thou, to whom my jewels trifles are,
Most worthy comfort, now my greatest grief,
Thou best of dearest and mine only care,
Art left the prey of every vulgar thief.
Thee have I not lock'd up in any chest,
Save where thou art not, though I feel thou art,
Within the gentle closure of my breast,
From whence at pleasure thou mayst come and part;
And even thence thou wilt be stol'n, I fear
For truth proves thievish for a prize so dear.